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活研究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生活研究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6 03:32: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活研究经典读后感10篇

  《生活研究》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洛威尔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研究》读后感(一):【推迷会鉴书团】研究生活,忍受诽谤!

  “人们必须要勇敢的忍受生活的诽谤”这非常形象,并且真实。

  人们往往在十字路口表现的徘徊犹豫,瑟瑟发抖,无视事实,惴惴不安!人类就是这种动物。生活非常艰难,并且狭隘。你必须要用尽浑身的力气去挑战一切摆在你面前的种种,就像我们记日记一样,碰到事情写下来…

  而《生活研究》这本诗集,就像是罗伯特洛威尔的日记一般,记录下了精彩绝伦的论调。诗集,顾名思义,是诗的集大成,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历史真实事件和家庭为蓝本,经过大脑的思考运作,给我们呈现出一部激情澎湃、犹豫不决、混沌无序、纠结无奈的作品集,这里面有作者的生活,也有作者想要表达的对生活的解读。

  生活,就像一名哲学家,自始至终有一个完整的布局。在人们的认知中,生活并不容易,包含的内容很多,每个人生活的意义都不同,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冥冥中,生活就像早已安排好一切一样伴随着你。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客服各种不安和困难,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往往具有哲学意义,但我们平时却忽略了很多很多…

  通过书中众多诗歌所述,作者是一位非常有个人见地并勇于表达的人,生活经历丰富多彩却又多愁善感,他的偏激性格、执拗的脾气都展现出对生活诸多的不满,但也毫无办法,通过文字发泄着心中的怒火,诗歌用词非常大胆且前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并不容易,可幸,我们见到了这部诗集。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作《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小说家莎乐美·奥特伯恩太太有一句至理名言“生活可真残酷,人们必须要勇敢的忍受生活的诽谤”,真的是太经典了!这很形象的说明了生活的不易。生下来、活下去,简单的六个字,道不尽的痛苦与艰辛,让人身心疲惫。

  当然,生活也是美好的,人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重视自己,重视自己身边的人,人们也不应该妄自菲薄,杞人忧天似的担惊受怕。人们应该勇敢的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艰难困苦,困难只是暂时的;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新的一天,我们都应该抱着更加公正的视角,竭尽全力,好好生活!

  《生活研究》读后感(二):【推迷会鉴书团】生活研究:他是把生活写成了诗,还是把诗写成了生活

  感谢猪神以及浦睿文化的赠书。

  说实话给一个诗集写书评于我而言着实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平时大多喜欢阅读小说,对于诗一直都是处于略懂的状态,而现代诗就更是了解得不深了。因此这次书评我仅仅谈谈我作为一名现代诗门外汉在阅读完这本诗选集后的看法。

  首先想要了解一些关于该名作家的个人经历,不过在此我却并不像赘述,隔壁豆邻龙骑士的长评里就关于此方面写得相当好,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而然后就是自己对于诗的理解了,当然有些诗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去理解,不过大多数的点译者都会在注释里指出,其次结合译后记来阅读就更能体会到诗人想表达的想法。

  此书名虽为《生活研究》,但实则是罗伯特洛威尔的诸多图书的一次诗选集,虽然有同书名《生活研究》的一些诗入选,但从译后记来看,是没有收录原书中的一篇自传性的散文《瑞维尔街91号》,它以现实、平和的语调回溯了家族史和童年。毕竟书名称之为《生活研究》,那么诗人经历了怎样的生活也自然值得一阅。

  仅仅以“生活研究”这一部分收录的诗中看来,大多数都是描写家庭内成员为主,包括父亲、母亲、妻子、孩子,不过最后一首是献给好友伊丽莎白毕肖普的。我私心喜欢的是《离家三月后回来》,正如标题所说,其他几首都像是把诗写成了生活,密密麻麻的文字以及齐齐整整的行列,都让我读起来格外的生分。只有这一首诗真正地让我感受到了他是真的把生活写成了诗,这首诗虽不及其他几首看似规整,但能很强烈地感触到诗人归家时的喜悦感,以及对家的想念。

  剩下的部分则是其他书中诗的选集,能看出来诗人还是对历史上的一些事情颇有感触,有着不少借典言情以及直接叙述一些历史事件。但这也和此书的选诗有关,我看了一眼,像《为联邦军阵亡将士而作》和《历史》中的诗都挑选的很多,可能编者是觉得这种诗对于国内初次接触该诗人的读者来说更容易结合史实以及注释理解,而恰恰两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威利老爷的城堡》、《海豚》则挑选的诗篇较少。

  像《威利老爷的城堡》所挑选的诗篇看来,能明显感觉到诗人的个人情感较重,而且探讨了不少基督教以及生死之间的看法。而《海豚》中挑选的诗篇看来,诗人的意识形态凸显得比较明显,能看出来很强的诗人的个人倾向。

  在我看来,也许编者是希望读者在第一次阅读罗伯特洛威尔的诗选时能更加容易理解,而恰恰没有主要挑选那些个人情感以及倾向较强的诗篇。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看法,毕竟我也没有阅读过原著,也仅仅只是针对该书的中文译本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生活研究》读后感(三):致"自白派"的独白者——罗伯特.洛威尔(未完待续!!✘

  美国后现代派鼎盛时期的主要流派有:垮掉派、黑山派、自白派、纽约派、深层意象派等。而美国自白派三诗人分别是:罗伯特·洛威尔、安妮·塞克斯顿、西尔维娅·普拉斯。罗伯特·洛威尔(1917-1977)为自白派的开创者,他的第一本书《威利爵爷的城堡》获47年的普利策奖,其后的《生活研究》(1959)获全美图书奖,另著有《大洋附近》(1967),《笔记本》(1969),《历史》(1973)及《海豚》(1973)等。这本诗集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每一行诗歌都凝聚着激情与内心隐秘的独白,它们隐隐诉说着诗人的内心——将曾经的记忆与个人的生活与命运交叠在一起,重新构成了一种开创性的新型艺术形式,而本书被认为是美国“自白派”诗歌运动的开创性作品。 《生活研究》记载了作者从1946年直到1977年的部分诗歌作品。你将会看到——他一个人就是一部理论,也是一首诗歌,打开书,你会穿透纸张看到一个个碎裂而纷乱的意象局部拼命地拼装出一个脆弱而敏感的灵魂。而那也许就是诗人的"本我”。

  在这部诗集中,他自由地控制着自己的节奏与韵律,时而浅唱低吟,时而怒吼,时而屏住呼吸,如同一首激流勇进的摇滚乐,又似一首充斥着迷茫与惆怅的田园牧歌。所有的诗都充满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明显的自传性质,然而更多的却是关于家庭和自我内心世界内心的一种抽象诠释。

  就在十二个月前, 这些品种优良的花 从荷兰进口而来;而今无人需要 将它们与杂草区分开来。 被晚春的雪覆盖着, 它们无从见到 另一年滚雪球似的衰弱。 我既不保持队形,也不站着。 被治愈,我蜷缩着,陈腐而渺小。

  这首《离家三月后回来》一诗的结尾令人惆怅且茫然若失——他平静地描述普通生活中的意象,略带些神秘的意味与具象的现实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是他因焦郁症住院出院后所做的诗,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自我描述性质,充满了晦涩与冷峻,但诗的字里行间始终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押韵却并不规则,节奏柔和却给人意一丝异常沉重的悲凉之感。 也许,天才注定了多灾多难,也注定了内心世界更加的多愁善感。在罗伯特洛威尔的一生中,他受尽了躁郁症的折磨,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病魔作斗争。在他后半生的几十年间,始终孑然一人,几乎每天出入医院,靠诗歌来释放内心的痛苦与焦虑。1977年9月12日,他因心脏病死于机场往返纽约公寓的出租车上,永远离开了这个对他来说始终无法融入的世界。

  《生活研究》读后感(四):【推迷会鉴书团】以诗承载生活

  诗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既可以朗朗上口,也可能晦涩难懂;即便是同一首诗,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得到的领悟也会不尽相同。与此同时,那或长或短的句子,往往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宛若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一般,虽然起初充满了迷惑、不解与好奇,但随着对它一步步更为深入的了解,或许你会发现这是一趟不错的旅程——《生活研究》这部诗集正是如此。

  这本出版1959年的诗集曾于1960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同时它也使得罗伯特·洛威尔成为了五十年代自白诗派中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是一本以高度个人化、情绪化为主要风格的诗集——据说从这部诗集开始,罗伯特背离了原有的文风。他更加关注自我的感受和内心的痛苦与折磨,其内容涉及自己躁郁症发作时的感受、自己住院的经历以及有关家庭的隐私等诸多方面,毫不隐讳地以诗为载体将自己的个人隐私、生活经历、内心痛苦、心灵创伤以及情欲冲动袒露在读者面前,宛若一位向神父深深忏悔的教徒。

  正是因如此的“自我”,这本开创了自白派诗歌先河的作品,曾在出版时震动了当时的美国诗坛,并引起了强烈反响。事实上,自白派诗歌的内容大多荒诞、消沉、缺乏理性,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知识分子的痛苦、恼怒、困惑和绝望的心理状态,加之罗威尔受“逃亡者”集团诗人的影响,同时他推崇英国玄学派诗人邓恩,因而其诗歌中所使用的意象往往晦涩难懂,特别是宗教象征的成分很高,隐喻复杂,不易欣赏。后期他改用通俗的自由体进行创作,情况会稍微好一些。

  隐喻对于西方现代诗歌而言尤其重要,由于它是修辞学中比喻的一种形式,因而同样是由喻体与喻旨两部分构成的,其中喻体是指具体的形象,而喻旨则是从这形象中引申出来的抽象意义。相比于“比喻”是喻体对喻旨直接进行说明,隐喻则要求喻体和喻旨的关系“异质”,即比喻的两极距离越远越好,并且它们的联系还应是反逻辑的。越是如此,越能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而在运用隐喻时,诗人不是想用喻体去说明喻旨,而是在思考当两者被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时所能产生的意义;换句话说,隐喻不再是一种说明或解释,而是一种衍生第三种意义的语言方式。而这与诗歌同质,因而隐喻是诗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倘若读者无法成功地将喻体和喻旨进行结合,了解其背后的衍生意义,就会出现“读不懂”或是“不理解”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问题。

  事实上,洛威尔擅长将过去与现在、公众与个人放在一起,借助隐喻发现其内在的意义。

  一方面,他在诗中常将心灵与环境联系在一起,使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合二为一,令二者互为隐喻。诸如在《臭鼬的时光》一诗中,前四节讲述的是社会环境,其中充满了宗教、政治、经济、社会、性以及艺术的堕落与倒错;而后四节则述说的是个人的内部世界,诗人将自己和自己的堕落暴露在了道德的聚光灯下。

  另一方面,他像是一位历史学家般,为现在与过去创造一种相连的可能,从而实现过去和现代的对照,相互隐喻。如《给联邦死难者》一诗中,罗威尔将个人回忆同文化回忆糅合在一起,创造出的既是一首个人的哀歌,也是一首社会的哀歌。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他尽可能地将个人经历、生活回忆以及家族历史装进诗中,使得读者通过洛威尔罗列的意象和场景中的物品,感受到了一种与自身家庭经历的共鸣。

  诸如在洛威尔的小时候,由于父亲在太平洋出勤,他一直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而后者在他的童年几乎扮演了父亲的角色。正因如此,那些有关外祖父的片段令人感到无比的温馨——他会在开车下坡的时候故意让车子滑下寻找乐趣,会带着洛威尔吃美味的食物、玩有趣的游戏。同时,他也和洛威尔一同追寻着有关祖先的记忆。

  而洛威尔与母亲之间,也充满了爱的瞬间。母亲每天会等他回来,准备好牛奶和饼干;他们也会假装父亲在家,体会偷偷从床上溜下来时的紧张与乐趣。他与年幼女儿的关系也很有爱,诸如女儿发烧时自责的场景会令每一个做父母的读者感到心疼;而读到女儿将他的剃须刷和洗浴小毛巾扔进马桶里假装北极熊时,也会不由得摇着头微笑。

  然而相比这些温情的小片段,有关他夫妻关系的内容却充满了压抑的情绪。一首是借由失眠时的片段展现出夫妻关系的紧张与幸福的一去不复返;另一首则是借由他人之口,述说丈夫在外花天酒地的妻子满心的不满与无奈。另外,书中大量有关死亡的诗作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不安与无奈。

  最后说说如何阅读本书。首先,这绝非是一本能否轻松阅读的作品,特别是第二章维利老爷的城堡(1946)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估计这也是为什么会将时间最早的这一节放在第二章的原因)。因而个人建议,对于没有这方面足够知识储备的读者,可以先阅读译后记,对于了解洛威尔的身平、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更为深入地阅读书中有关他家庭的诗作。另外,与其试图将每一首诗看懂,不如选择其中一些对于相关历史隐喻要求不那么高的内容进行细细体会,或许收获会更多。

  稍微有些可惜的是,本书虽然有注释,但是对于每篇诗作理解的提示几乎没有,对于不了解宗教、美国历史及战争读者而言,几乎是看不懂其中的隐喻的,加之洛威尔诗作研究的中文文章不多且难以找到,因而本书在推广方面可能会大打折扣。虽说过多的解释可能会束缚诗作本身的发散性,并会使诗集变成“鉴赏集”,但要想达到使更多人接纳并欣赏的目的,或许这样的尝试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最后,还是要感谢推理月报以及浦睿文化给予的这次阅读机会,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同类诗作能借由这个平台引入大陆,以飨广大读者。

  《生活研究》读后感(五):万能轿车解码器下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