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家长爆了“地雷”!这些错误,养育孩子时千万不要犯!
写在前面
每天都会有无数的新手父母走上养儿育儿这个全新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有的父母自信满满、有的父母则小心翼翼,有不少父母会在不知不觉中踩上养育的“雷区”。
给大家讲两个小编在地铁上的小见闻。
/ 01 /
有位爸爸早上送孩子,一路都在催:“你快点上车、你快点过来、你快点把早餐吃了、今天早上英语是不是要听写,吃完赶紧复习。”
孩子早餐还没咽下去,爸爸就开始问了:“吃完了吗?鸡怎么拼?”小孩跟着急起来,赶紧把最后一口咽下去然后回答,结果把自己噎得直打嗝,爸爸还嫌弃:“你不会吃完了再说话吗?赶紧喝口水先!”
/ 02 /
而另一位妈妈送孩子上学的画风又不同,书包妈妈背在身上,左手吃的右手喝的,一边给孩子递吃的一边问:“干不干呀要不要喝口豆浆?”
看到车上座位空出来了,赶紧把孩子往那边推:“快去快去,有座位了,坐着慢慢吃。”于是就是孩子坐在座位上,妈妈背着书包拿着早餐喂孩子。
大家看出来这两位家长爆了多少雷吗?
01
催促只会催生焦虑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但往往早上的时间又是最精贵过得最快的,为了孩子上学不迟到也为了自己上班不迟到,“催”就成了常态。
催起床催穿衣催洗漱,当然也包括了催早餐,而且为了节省时间,多数父母都会选择让孩子在上学路上吃早餐。
这可不是好现象。
我们都知道早餐是三餐中非常重要的一餐,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早餐还是尽量在家里吃更营养更能保证健康。
尤其是不要催,不管催什么。
只要催促,都会对双方的心情造成很大的影响,孩子越被催越着急,父母越催越焦躁。
像第一位爸爸又催孩子吃早餐又催孩子背英语,结果最后哪一头也没顾上,孩子不光单词没背上,还把自己给噎到了,这也是很危险的啊。要知道,每年因食物噎住喉咙发生事故甚至失去生命的孩子不在少数!
即便想要监督孩子,父母也应该明白,催促可不是一个好办法,重要的还是让孩子养成自觉的习惯。
02
请做凡事都有计划的父母
做计划其实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父母如果不会做计划,每天必然是在手忙脚乱中度过,往往都是事到临头了才想起要办。
而父母对待事情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孩子也跟父母一样,那基本可以预见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情景了。必然是父母一路催,孩子一路拖,不拖到火烧眉毛不肯干,然后亲子双方还会因此不断起冲突。
而这些冲突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父母为孩子制定一份好的作息计划。
计划表就是一个行动指南,让孩子对每天自己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做完都心里有数,可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样拖拖拉拉的毛病也就不存在了。
孩子不拖拉了,自觉自主的习惯养成了,父母当然也就能省去催促了。
03
千万不要当“帮办”
像第二位妈妈那样,孩子的事都一手包圆了,给孩子背书包帮孩子抢座位,就连孩子吃个饭都恨不得亲手喂嘴里。
这位妈妈对孩子可以说是比较标准的溺爱了,一点小事都替孩子考虑到了,不光考虑了,还一定要自己出手帮孩子给解决,这不叫对孩子好,这叫害孩子!
书包如果不是过分沉重,请给孩子自己背: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属于他的责任和义务;
吃饭要让孩子自己吃:孩子最不需要父母帮忙的事情就喂饭;
座位也让孩子自己选择:想坐就去坐,不想坐站两站路又有什么关系呢?
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父母一定要把“帮办”思想赶紧扔掉,想让孩子自觉自立,那就千万不要乱伸手!
04
父母也要摆正心态
为人父母,教育孩子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父母也需要摆正心态。
父母不是万能,因此既不要对孩子事事吹毛求疵也不要试图对孩子事事包办。父母需要做到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根据规律和孩子一道制定成长计划。
孩子的成长道路,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呀!
*文章内容系村长讲故事原创发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