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陈小春都直呼“太凶”:杨烁被骂上热搜背后,还有多少爹味十足
作者:微微
图片:《一起出发吧》
为什么做父母的
要成为第一个让孩子心碎的人
难以置信,都什么时代了,还有杨烁这么教小孩的。
这几天,我们的父母群被一个热搜给刷屏了。
杨烁在综艺《一起出发吧》(原《爸爸去哪儿6》)里,对儿子态度极差,引发全网热议。
杨烁的儿子杨雨辰,小暖男一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特别活泼开朗,懂事又会照顾人。
但一碰到杨烁,一切就都变了:
甭管他做啥,做啥都不对,怎么做都不完美。
因为走路路线跟自己不一致,自己走车尾,杨雨辰走了车头,杨烁就怒了,命令孩子再走一遍。
即使是因为走车头不安全,也可以好好说啊,而不是粗暴地下达指令。
衣服不合身导致书包带往下掉不行,走路有些内八也不行。
必须当场跑回坡上,重走一遍,也不管孩子会不会高原反应。
选房子时更奇葩,因为幸运数字是5,杨雨辰选了5号房。
结果杨烁得知5号房最远后,就开始各种吼孩子,「迈过去!走快点!」
还阴阳怪气地挖苦他,「这是你选的,棒棒哒。」
杨雨辰走到气喘吁吁,工作人员善意提醒杨烁,当地海拔高,孩子可能会缺氧,他可以抱着孩子。
可他不仅不抱,还呵斥儿子必须走在自己前面。
终于要到目的地了,又要求儿子必须第一个跨进屋,否则就回到村口重来。
吓得杨雨辰穿着雨靴就在台阶上狂奔。
可是杨雨辰才7岁啊,他的体力和认知水平有多少,杨烁又有多少?
这严厉程度,隔着屏幕都令人窒息。
难怪就连一贯以「暴脾气」著称的陈小春,都忍不住直呼,杨烁也太凶了吧?
最过分的是,这一切还都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要是杨雨辰的同学在电视里看到这一切,将会怎么议论他?
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太容易了,只需当众羞辱他,杨烁做到了。
有人可能会说,会不会是节目效果啊?
我感觉还真不是。你看杨雨辰看向杨烁时的眼神,唯唯诺诺、恐惧且麻木,没有任何光彩;
再对比下jasper,虽然陈小春也有凶的时候,但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平时的互动一定是有爱的。
这才是普通小孩,看到爸爸时快乐的神情啊。
普通人的爸爸是大树,而杨烁却更像是一个树影,杨雨辰的身后好像永远有一双眼睛,紧盯着他的一言一行。
其实,早在节目刚开场的时候,杨雨辰就表现出了对杨烁的抗拒。
——他甚至不喜欢爸爸在家。
杨烁也说过,这7年里,他陪儿子的时间还不到半年。
所以这哪是什么《一起出发吧》,这是活脱脱一出「诈尸式育儿」现场啊。
我还爱我的父母
只是我们再也亲近不起来了
杨烁的育儿片段,成功唤醒了无数成年人的童年阴影。
是的,他的做法我们并不陌生。尤其是我们的父辈,经常采取这种所谓的「挫折教育」。
评论区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
父母教育孩子时,不给孩子留一点面子,真是为了孩子好吗?恐怕更多是为了让孩子听话罢了。
至于那些外人越多训起孩子来越狠的,更是完全没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
说句难听的,根本就是一种父权标榜,爹味十足。
孩子终于不敢吱声了,父母还觉得自己教得挺好。
但就像《狗十三》里说的:
你怎么知道他是真的学会了懂事?而不是害怕、沉默、妥协?
打压式教育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孩子照做了,但不是因为理解了行为背后的规矩,而是出自恐惧。
长此以往,这种恐惧还会使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那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一项实验:
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被孩子当成偶像的父母,却常常打压孩子,说着「你怎么哪哪儿都不行」的话,慢慢地,孩子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觉得反正自己怎么做都无法让父母满意,干脆放弃努力——他们往往也更容易有抑郁情绪。
哪怕有些外表看起来不受影响孩子,等他长大后,恐惧不再,就很难会再理那些规矩了。
知乎上一位网友就说,自己小时候成绩没考到前三名,就会被他爸训斥。这种教育方式让他成功考上了211。
但去外地读大学之后,即便知道还是要好好学习,但因为没有自制力,经常挂科。
现在他26岁了,已经懂得孝敬和体谅父母了,但他爸每次责怪他怎么老是不告诉自己心事,换工作了也是最后一个才知道。
他说,「我还是很爱我爸,但是我真的没办法更亲近他了。」
多么悲哀。
我不赞成原生家庭论,因为我不认为童年的经历会决定人的一生。
但我知道,父母的有些行为,真的可以变成的一根刺,让人每每回想起来,便如鲠在喉。
凝视深渊过久
深渊将回以凝视
杨烁说,自己也是第一次当父母。
是的,只有当了父母后才会知道,父母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很难做到事事完美。
很多时候也是看到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急于纠正,才会矫枉过正。
不是所有人都当过父母,但是所有父母都曾当过孩子。
杨烁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童年阴影,他小时候也是在父亲的「虎式教育」下长大的,甚至经常挨打。有时候惹父亲生气了,还会被关小黑屋。
所以他本身就是这一套教育理念的受害者,可现在呢?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那个屠龙战士,成为家庭关系中的掌权者后,是很容易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变成新的恶龙的。
所以,永远记住:
严格不等于家庭暴力,不要把孩子当成出气筒,以教育之名,行泄愤之实。
严格也不等于严厉,《正向管教》里说过,「严格是有原则的,是理性的,是基于道德法律的是非判断;而严厉是情绪失控的,是非理性的,是过度苛求的强硬手段。」
「挫折教育」也不是制造挫折,去命令、打压、冷嘲热讽,而是陪孩子一起学会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我们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原生家庭,但至少我们可以警惕自己:
永远不要沉溺于过去,永远不要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强大的父母,会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在与孩子平等温柔的相处中,我们也将治愈自己,收获一个新的家。
- 今日话题 -
你经历的家教是怎样的?
这样的家教方式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有人认为孩子该打就得打,也有人认为育儿需要耐心,你更认同怎样的教育方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在线等你。
-End-
作者:微微
版式:无尾
图片:《一起出发吧》
- 猜你想看 -
▽
给文章点个「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