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变形记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变形记读后感摘抄

2020-02-08 23:0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变形记读后感摘抄

  《变形记》是一本由[法] 埃里克·科贝昂 编 / [法] 奥尔内 绘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变形记》精选点评

  ●中规中矩

  ●我小时候一直脑补的还是变成比较可爱的

  ●毁卡夫卡呢?

  ●看完有点沉重,就问我那个张姓爸爸如果我变成了蟑螂他会养我还是把我扔了,他说“要是变的蟑螂会说话就养起来。起码还姓蟑嘛。”谢谢我的老父亲不杀之恩

  ●#真·虫族入侵# 如果不能足够体会文字荒诞图像小说版《变形记》把人变虫的可笑画给你看。

  ●蜚蠊恐惧症真是硬着头皮来读,从卡夫卡本人没有定义“虫”的种类来说,图像小说是为了让读者更能理解主角本人的绝望选择了这个种类吗?可以这么说,图像小说带给我另一种不同原作产生的后颈发毛的感受

  ●原来是蟑螂啊。还给了个解释的科普图。是后浪书系中看得较少的图像小说系列阴郁克制棱角分明画风还好,部分图中的象声词字体有些圆润了,可以更粗粝些。不过为什么腰封要写个"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反倒有点自降格调

  ●我们知道卡夫卡拒绝对格里戈尔·萨姆萨是什么物种昆虫做出解释,这本漫画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将其设定为蟑螂(以前读文字时脑补的是瓢虫),这真太丧了。漫画的好处是不到半小时时间就能看完,除去蟑螂的特征,很忠实于原作,并辅以一幅阴暗、棱角分明的氛围

  ●坐实蟑螂有点败兴 啊!浓郁黑色画风很契合文本,开头对法及时醒来的焦灼感真是所有社畜的噩梦;物化的社会,异化的人类,这个世界还能再糟糕一点。

  ●丧

  《变形记》读后感(一):伴随孩子长大的书

  孩子小的时候就经常给他讲这个书,自己也看不懂,随着年龄增长,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这就是经典存在,现在自己独处的时候还经常拿出来翻一翻,有时候看的想哭。想起平时因为孩子的各种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行为态度,孩子如果变成甲虫,自己会是咋样?能不能像书里的爸爸一样呢?书里的各个角色其实是代表着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

  《变形记》读后感(二):既然不得不画出来,那就成为最让人反感的存在吧。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构筑我童年最初世界观书籍里最残忍的一本(约比大悲残酷24601倍)也可能是卡夫卡最容易被看懂的一本书。

  看似荒诞的开局,实则用无限黑暗笔法打破了人在苦难生活中赖以为生的幻觉:当你与所之人陷入并仅限于博弈局面时,那些你曾视之为生活意义东西是否仍然存在?

(卡夫卡剧透注意:不存在的,所有爱在利益面前都不堪一击

  《变形记》读后感(三):【列文虎克看漫画】《变形记》里的格里高尔到底变成了只什么虫子?

  “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

  这就是卡夫卡那篇旷世的《变形记》开头部分,在这篇被认为是卡夫卡代表作的中篇小说中,推销员格里高尔在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竟变成了一只虫子。他仍然保持着人的理,有着自己的感觉和思考,但他是一只虫子,它意识到这场变形,将使自己陷入无法摆脱的灾难中。△ 《变形记》初版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我

  《变形记》读后感(四):生而为虫,我很抱歉。

  生而为虫,我很抱歉。

  虽然我以人的形态活着,可是其实我是一只虫子,因为我过着虫子的生活,我每天诚惶诚恐地早起,赶着永无止尽的火车,我餐无定所,总是潦草吃一餐饭打发了事,我无法结下友谊,还要看无数人的脸色,我每天喘不过气般地工作,可是我还是得不到老板的认可,当别的销售员在悠闲地坐着喝茶,我却只能拼命奔波。五年来我一天都不敢请假,可是即使我只有一次没有赶上火车,主任就会亲自上门兴师问罪。

  没事,一切都没有问题,只要我继续努力,帮父母还上债务,我就自由了。

  可是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一只虫子,我还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我,爸爸妈妈能够住在宽敞的房子里,妹妹能够快乐地成长,有厨娘女佣照料我们的生活。我还要帮助爸爸还上他做生意欠下的债务。这一切都依赖我的辛勤工作。我以为这一切都是我的功劳,我以为爸爸妈妈妹妹都对我感激涕零,我以为他们都深深地爱着我。

  我从来不知道,父母生意失败后依然还有可观的存款,可是他们没有拿出来支付家用,而我自愿扛起了全家人的生活。将自己放逐在痛苦的人生中。留给自己的,只有微薄的零花钱,以及从杂志上剪下来的一位女士的插画。

  当我有一天真的变成了一只虫子,变成了真实的我,我终于可以不再痛苦地生活,我可以自由地在天花板游弋,居高临下的角度让我兴奋,我可以吃着自己想吃的食物感受快乐,我不再那样敏感,精神容易痛苦,即使身体受到伤害我依然没有痛楚地生活。虽然我的生活千万改变了,但我依然没有忘记亲情,我依然想要帮助爸爸妈妈,想要保护我亲爱的妹妹。

  可是爸爸妈妈和妹妹不再喜欢真实的我,他们想要光鲜亮丽的生活,他们不再需要成为家庭累赘的我。可是他们又无法放弃现有的大房子,于是他们招来了三个房客,以维持外表的宁静生活。

  而我成了巨大的棕色污点,成了他们美好生活的障碍,爸爸用拖把赶我,还用苹果攻击我,妈妈想念曾经的儿子却惧怕我,连妹妹最后也说自己受够了,让他见鬼去吧。

  我想我终于可以了无牵挂地走了。

  就在我呼出最后一口气之后,我仿佛看到爸爸妈妈和妹妹妹妹终于如释重负,他们把三个仿佛是我的噩运带来的房客赶走了,看到他们走出了公寓,坐上了去乡下的车,车里那么舒服,他们开心地畅谈着未来,前景特别美好。

  而我,可以永远地安静地睡下了。在肮脏垃圾桶的角落。

  ————————————————————————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名作。多年之前,我就看过这部作品,那个时候,我还读不懂《变形记》,可是如今再看这部漫画,却字字泣血。原来这是一部这么好的作品,这部作品因为漫画的形式而更加具象化,更容易为人所理解了。有多少人是像虫子一样痛苦工作着而不自知,有多少人在麻木生活却自得其乐,有多少人在一厢情愿地付出中感觉到成就感。

  书中那黑色的色调太适合这个故事了,书中的主角格里高尔是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他变成的巨大蟑螂有着黑色的外壳,他生活在一片黑色之中,整个故事像一个黑色幽默。故事的最后,格里高尔的故事也在黑色中落幕了。

  生而为虫,我很抱歉。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变形记》读后感(五):邂 逅 蟑 螂

  当我们谈论蟑螂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在前段时间发表的文章中,我们引经据典地解释了为么在漫画版《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会变异成一只蟑螂。

  在没有明确具体科属前提下,编绘者选择了蟑螂,这个人人几乎都厌恶的东西,况且还等身大小,这样夸张的改编会带给人强烈的不适感(甚至有些读者看到封面时会直接拒绝),而正是这种不适感才会更直观地激发出读者对于异化的恐惧。或者换种说法,单纯阅读文字版本时,大家的想象力可能不会对自己下手这么狠。

△ 再疯狂的想象力和如此强烈的图像冲击力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文章发布后,我们成功重现了大家源自心底的蟑螂恐惧,一时间评论如虫群般袭来,纷纷倾吐着自己和这种不可说生物的奇妙邂逅。

  在机核,有位 ID 名为 @新武将 的用户,他的两则蟑螂志异吸引了我们的关注,侦探小说般的紧凑情节,辅以简洁有力的文字描绘,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 大家也可以去机核网关注我们哦

  在获得原作者首肯的前提下,经过编辑后分享给大家。

北京的住宅楼里通常会有很多蟑螂,老式的筒子楼里尤甚。 冬天,它们喜欢住在暖气片缝里。没开始供暖,或者暖气刚停那几天,它们会搬到床板底下,跟房客背靠背,像恐怖片一样。(北京供暖时间一般为 11 月中旬至次年 3 月末,编者注)每个月交房租时,我都跟房东提起蟑螂的问题。 房东是个中年大叔,不抽烟的时候会嚼槟榔,咂咂作响。 他总会说:“蟑螂?”用一种“老子不信解放后的动物还能成精”的神情看着我,咽一口唾沫,或者吐一口槟榔渣,清清口腔,回顾起他的战役: “我给敌敌畏兑上水,屋子里喷了个遍。关上门,过了半个小时进入打扫。嘿!扫出两簸箕!”有一天,房东在公共厨房里留了一个切开的洋葱,说是洋葱的气味能赶走蟑螂。我想他这回一定认真了。那是一颗饱满圆的洋葱,健康的皮肤在灯下闪烁着金属质感的五彩光泽,个头是我从未见过的尺寸。像它这样的洋葱,是注定要在雕爷牛腩达到葱生的巅峰,或者是在汉堡王黄袍加身。而不是在筒子楼里被粗暴地分开,遗弃,毫无遮拦地散发甜腥的气味。于是,那天晚上,我见到了楼里最大的蟑螂。它降临在厨房,享用祭品。之后几年,它都是我对蟑螂最负面的印象,直到去了马尼拉。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文章赏析:这段评论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饱经事故的房东,仿佛世上所有的问题都像嘴里的槟榔那样,可以被他咀嚼,最后化成渣滓吐出。他自以为曾经消灭了蟑螂,并且将这场战役当作功勋四处宣扬。可他的高傲让他轻敌,当他把切开的洋葱展露给敌人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输了。

  而洋葱的部分更可谓是神来之笔。对于形状、质地和颜色的细致描绘,仿佛这个完美的半圆就在我们的手边。而越是完美,就越是暗示了它注定陨灭的结局。像那条马其顿防线一样,这颗洋葱,本是人类必胜的图腾和旗帜,却成了蟑螂瓦解我们所有防线的特洛伊。

有一种说法,说搬家时候不小心,会把蟑螂带到新家。于是在搬家前,媳妇逐件检查了衣服和书,还扔了大半的家当,但还是在新家见到了蟑螂。不知道牡丹园的新移民,还是芍药居的老住户。 有一天半夜,媳妇在厨房跳:“快来有蟑螂!” 我踩了一只拖鞋,抓着另外一只,半睁着眼,跌跌撞撞,照着厨台上影影绰绰的黑点就是一下。戴上眼镜,再来一下。 打第三下时,才清楚那是四只蟑螂。一只个头最大的在厨台正中,乱了方寸,胡乱冲撞; 一只已经爬到了墙角,眨眼间就能逃脱; 还有两只,一只大米大小,另一只不足小米尺寸,还不会闪展腾挪功夫,只是死劲地向墙角爬。个头大的最惹人恼。它们会跳向厨台边,把身一扭,转眼就能不见;那两只小蟑螂显然还没这个道行。 第四下又打空了,但大个儿蟑螂还没有找到退路。接下来两下全中。再看其它三只,当然已经全无踪迹。 媳妇在厨房门口探出头来说:”平常一下拍不中,就不见了。今天你们还打得有来有往啊。” 我说:“是啊!你看那有大有小,肯定是一家子出来找吃的。妈妈叫:‘孩子们快跑!’爸爸紧自在厨台边绕圈圈:‘快跑!不要管我!’”她听我叫得凄厉,说道:“净不说什么好话。”转身要走,又探回身来,说:“你贡献一瓶白酒出来吧,擦擦厨台,也好消毒。” 我说“好”。拿瓶牛二(牛栏山二锅头,编者注)下来,又取了一个一两的盅子,先给自己倒上一盅,再往厨台倒上几两。 我正擦着,见那墙角的缝里探出两条须子来。就去喊:“快看快看!那不是寻夫来了么!”把剩下的牛栏山顺着墙缝倒了下去。 媳妇说:“那说不定真是一家子。你还是不要打了罢。” 我说:“好。今天可惜了我的酒了。这种绿标的倒是不贵,喝了却不烧心。你明天得还我一瓶。” 我又建议说:“这比蟑螂药强,绿色环保。”她也不怪。后来,厨台上就备着两瓶酒。一瓶绿标的牛二我喝,一瓶五斤的高粱白拿来饮虫。 有一天,媳妇说:“我给这蟑螂起个名字,叫‘刘伶虫’。” 我笑道:“刘伶虫好啊!醉生梦死,哪死哪埋!”于是喝酒。

  文章赏析:开篇一则漫不经意的都市传说,却再次印证了墨菲定律:你担心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但积年累月的磨炼,主人公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豪杰,更有了和他共进退的夫人。

  一对伉俪,四口蟑螂,这场以寡敌多的遭遇战却让作者如古龙一般描绘得写意浪漫。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女士在获胜之后,仍尊敬地以“刘伶虫”之名将敌人厚葬,不可不谓豁达宽广。而最后战神喝的那一盅酒,不知是敬这些年和蟑螂的快意恩仇,还是狂胜之后的黯然神伤呢?这对结发夫妻,如果不用侠侣形容,我找不到更好的词了。

  这些评论看似好像偏离了《变形记》的原意,原著及漫画中那种社会与家庭对人的重压所展现出的残酷与黑暗,被现代的语境单纯解构成作为个体与蟑螂的遭遇,最后降维成一个个笑话。

  但大家在笑话分享者的狼狈不堪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在未来某一天的清晨,也会变成一只蟑螂呢?嘻嘻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变形记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