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茶之书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茶之书读后感1000字

2020-03-25 23: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茶之书读后感1000字

  《茶之书》是一本由(日) 冈仓天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92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7-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茶之书》精选点评

  ●整本书浅显易懂,却又说明了日本文化中最重要的“道”“禅”“美”“寂”“祭”等要素全书充满了平等心,非常值得一读

  ●很有趣的一本书,翻译的非常好!

  ●2017年12月。华科大出版社。

  ●利休与儿子清扫庭院故事

  ●美。让我们繁复质朴重构形式吧。

  ●茶室茅草屋暗示万物易逝,以纤细支柱透露出羸弱本性,以竹制撑架表现个体轻微,以平凡材质言明不以为意。

  ●给翻译跪了,文字太美了,配着古琴音实在赏心悦目,对于茶的内容不足书的一半,倒是对三圣和流派讲的挺透彻,还有着重于讲解日本武士精神,,其实没啥用。。。

  ●向霓虹古取反馈

  ●有些句子非常美,真的是潜心研究才能写的出来。

  ●虽讲茶,但除了茶以外,还讲了美,茶之美,不仅有茶道,还有禅思,品茶亦是思禅,不仅如此,其中可以了解到日本的茶文化有何不同

  《茶之书》读后感(一):茶之道

  对于完全不懂茶的人可以说是一本入门的短文,茶先是药品,可以救命;后是神品,可以通灵;再接着是妙品,可以舒心;最后才是饮品,可以解渴。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点茶法,明代的撮泡法,到最后清代就是泡茶了,由繁到简,从古典浪漫再到简约,这样的发展历程说不上哪个更好,各有各的特点,其实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毕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人文需要

  《茶之书》读后感(二):禅茶一味道义同天——读《茶之书》

  小时候里来了客人,让进屋坐下以后,爸妈就会冲我们说,“给叔儿沏茶去”,然这个称谓时候是婶儿、大爷二哥姨夫等等等等。我或者哥哥就赶紧从茶几底下拿出玻璃杯,洗净后,从茶叶罐里捏上一杯底的茶叶,再从暖壶里倒上分满的热水,端到客人面前,最后再拿爸爸杯子,给爸爸也泡上一杯茶。

  若是放学回家的时候,刚好有客人,那我们进门做的第一件事,必须是给客人的茶杯里添水。“酒满茶半”,这应该是父母给我们上的最早的礼仪课。

  那时候家里招待客人用的茶叶,多是父亲村里给人帮忙,人家回赠的茉莉花茶。偶尔有一两袋好茶叶,父母必把们放在里屋高处的柜子里,等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时才会拿出来喝。

  曾经,我对于好茶叶的定义, 就是——茉莉花10号,这主要源自两件事。

  《茶之书》读后感(三):读《茶之书》有感!

  《茶之书》 1、本书作者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把茶置于哲学审美之中。 2、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把宋代禅院的点茶方式带回了日本。当时日本对于从中国引进的文明很是珍惜,基本上日本全国的贵族都以喝茶为荣耀。 3、而中国由于元朝时期的文化侵袭,那时的茶道基本在中华大地绝迹了。作者在书里也讲到:由于日本成功的抵御了蒙古的入侵,才使得在中国遭到扼杀的宋代文明得以在日本保存下去。 4、唐代法门寺遗址出土的茶具,都是精致且贵重的。到了宋朝更是如此,高级茶饼一斤就要二两黄金,这些都需要上层的支持,当时社会上对喝茶那是极为讲究,无论是喝茶的环境,还是礼仪、流程等,都有详细的规范。还从中又细分出了很多种类,比如文人茶宴、寺庙茶宴、宫廷茶宴等,每一种都是不一样的。日本引进的就是临济宗的寺庙茶宴, 5、至于器美,宋时人们为了欣赏银白色的茶汤,时人还专门研制出了一种黑色的茶盏,那就是福建建阳窑出品的“建盏”,是宋朝皇室的御用茶具。无论哪个环节当时的唐宋都是鼎峰时期。 6、那国内的茶道为何没能传承下来呢?除了刚才说的原因,元灭明兴后,朱元璋觉得那种贵族化的茶道奢靡而又复杂,很是厌恶,于是他就下诏禁止制造茶饼。继之17世纪,中原再度落去外族统治,风俗再变,再无前迹可寻,就这样,风雅了千年的茶道在中国从此断绝,独留日本一脉。 7、陆羽在茶之饮篇里说:“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自古至今,民多,战乱内政所苦,生存是第一要以,宋时的那种悠然富裕荡然无存,民多愁苦状态,饮之以酒,或者撮泡法也许更适合他们 至今日,中国茶道更具有普遍性和民众性,更契合人们的生活,也许更适合大众。 另回答上次

  《茶之书》读后感(四):吃茶与美学的关系

  相信很多人都与我一样,对于茶道是一知半解的,往往我们渴了,就会找水喝,无论是饮料、咖啡,还是茶品,我们往往更多的是用来解渴,很少是用来悟道。

  茶道,在中国也算是源远流长的,不过很多都是玄而又玄的哲学说教,让我们并不知道饮茶兼作者的真实用心,以为他每天除了云山雾罩外,不会说人话。但从这本《茶之道》却是一本接地气的作品,它没有像国内的著作那样,过分纠缠于茶道的历史以及茶道的发展趋势,只是从茶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入手,让我们知道茶道其实没有那么玄之又玄,不是那些看似吃饱了饭的人在从事所谓的闭门造车,而是说生活中包括茶、花、甚至一行一言中都有深奥的意义,都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成份。

  冈仓天心这本书最初是以英文写就的,后来翻译成日语,再之在国际上流行,有了中文译本,对此我们一般都恐惧于经过这么多人的译与写,会不会失去原汁原味呢,好在我虽然不懂日文,但对英文还有些自信,于是从字里行间进行对照,发现这本书果真符合信达雅的特征,这对于理科类作品或许很容易,但对于文史哲类的作品不可谓是一种创举与进步。

  冈仓天心的生平是与明治维新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稍懂世界史的读者,不难发现茶道中落也是与时代背景有点不谋而合的,明治维新前,日本是封闭落后的,而生活于其中的各阶层人士必然是痛苦的,无助的,但是他们能够不屈从于当时的黑暗,而是透过一点一滴的转变,带动民风的更新与社情的进化,的确是开一代风气之新,成为了东亚的强者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力与军事,但是这些优雅的礼节也是治国平天下的需要。

  《茶之道》文字并不多,但是道理却很深刻,估计就是成语所说的“言简而意丰”。正如书中第一章的标题“一碗见人性”的那种意味,这本书可谓是“千字见人生”!

  《茶之书》读后感(五):一物一形且静赏

  我们喜欢茶的人常说,茶是一片树叶的故事。为什么说是树叶呢?因为古老的茶确实就是高大的乔木,在原产地云南地区,茶都是以大树的形象呈现于我们眼前,在被人类驯化的过程中,越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茶的植株就变的越矮小,变成了小乔木、灌木。这种灌木型茶树即方便了茶的大面积种植也方便了人们采摘。

  作为茶的原产地国,茶之于我们是一种日常饮品,和柴米油盐一样普通。但茶也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当一个物种具有了巨大经济价值时,地位又会显得不普通。茶最先是作为药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在古老的部落里,巫医通常一体,所以茶又作为可以通灵的一种神品,被赋予了神秘的使命。自从西汉道士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上种下七颗药茶后,人们开始种植并将茶叶制作为饮品。到了唐代,饮茶作为养生的一种方式流行于贵族士大夫之间。而宋代文人雅士对茶的热爱使饮茶这一活动兴盛起来。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斗茶法,茶百戏就是其中最受追捧的一种斗茶方式。但在明朝之前,茶并不流行于寻常百姓家。当时茶的产量与现在相比,是相当的低,而且制作工艺几乎都是以蒸青后压制成茶饼,不但价格昂贵,饮用时还需要使用到多种工具。(先将茶饼撬开小块,烤制,碾碎,煮水,配以各种调料煎煮或点茶等等过程,喝一碗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也是茶无法流行于民间的原因之一。)直到明朝朱元璋下令将茶“团改散”之后,出现了撮泡法。随着饮茶的形式越来越简化,茶的普及也越来越广,直至茶成为了世界最流行的饮料之一。

  100多年前日本明治时期的美术先驱、美术活动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冈仓天心写了一本关于日本茶道的《茶之书》。冈仓天心写《茶之书》的目的是为了向西方宣传东方美学文化,抱着艺术欣赏的态度来阅读本书,确实是一次美妙的寻美之旅。书中冈仓天心以茶道为切入口,为我们呈现了日本传统艺术的美学精髓。日本的茶道,已然不是我们今人所认为的饮茶,而是将这等世俗饮馔之事提升到空灵美妙的哲学高度。从场所的建造到茶室摆设、使用的器具等等,处处都体现着艺术品位。

  冈仓天心认为日本茶道深受中国道教的影响,所以日本茶道是一种与自然相交融,亲近自然的情感体现。他在书中写到“道家思想对我们所有的行为理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包括剑术和相扑。”但我认为,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其发展的过程和独特的内涵,使其具有浓浓的日本民族味。日本人善于将日常行为与宗教、哲学、美学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传统礼仪,成为宣扬文化的一种媒介。日本的茶道,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是通过茶道的繁琐礼仪和仪式感,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之于我们来说,茶的本身,终究不过是一片树叶而已,所以我们更注重的是茶的自然本味。在我们国家饮茶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繁简随人,更具道法自然的韵味。既可以是需使用到繁复茶具的台式茶艺,也可以简单到只要一个盖碗;既可以随意的席地于山野之间,也可高雅的端坐于庙堂之上。无论用哪种形式,我们追求的只是为了那一口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美妙滋味,以及所获得的内心清静罢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茶之书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