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逼近的瘟疫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逼近的瘟疫读后感锦集

2020-04-02 23: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逼近的瘟疫读后感锦集

  《逼近的瘟疫》是一本由[美]劳里·加勒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50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逼近的瘟疫》精选点评

  ●更像是记录文学 人类微生物抗争

  ●我不要去非洲了

  ●人类病史

  ●还好吧,一开始看还挺有意思的,后来发现这些解决瘟疫的故事都有些相像,有点提不起劲了,可能我就是不太看故事的人(ಡωಡ)

  ●叙述非常精彩,只是删掉的五个章节光看标题都很想读,也是表达观点承续的一个过渡可惜

  ●人类对病毒了解太浅了,历史上很多致命病毒到现在还没弄清起源

  ●非常棒的一本书,原以为已经能上天入地的人类早就征服了各种疾病,读完才发现与这些微生物战斗远没有胜利,人类自己其实才是真正的敌人,最后还要赞一下作者,所有几十万字的书稿全是作者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人类永恒话题不多,瘟疫算一个,因为他关乎死亡。这本书如果让我总结要点的话,最终指向:论人类政治经济发展对瘟疫传播带来的影响,其中不利影响大于有利影响,且人类尚不够重视。我预计作者不懂经济,才能出这么一本书和政治家公开叫板,一顿群嘲。还是把这本书纪实类文学来看会比较好,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忽略掉吧,真的不至于上升到人类劣根性角度,难道活着意义只是为了干正确的事?何又为正确?

  ●泛泛地写了许多场传染病。除了最后一章比较有启发性以外,写作信息量都比较一般。另外,虽然十岁的译者很不容易,但因为七十岁体力不支就略过了五个章节不翻译了,也不是很专业吧。

  ●一本讲瘟疫的书,从天花疟疾到埃博拉、艾滋病,每章一个或几个相关疾病,有种恐怖故事的感觉现实才是最好的小说啊!作者是有医学背景记者,书中堪称传奇医生经历各种与微生物的战争引人入胜。虽然对我来说讲政治背景的内容比较乏味,但与疾病的斗争确实和政治文化脱不开关系的,对吗?也确实为医生们带来了很多麻烦。由于篇幅原因,本书删掉了五章,打算以后要把英文原版找来读。另外,译者翻译此书时已经70多岁了,很不容易,但翻译确实不够好,盼望能有更好的版本

  《逼近的瘟疫》读后感(一):逼近的瘟疫

  古老,就这样安静的在这个地球繁衍 很多的时候自大我们闯入了它们的领地才引起不可预计的后果 我们雄心勃勃的征服世界,开采雨林,也将很多未曾料到的灾难带给自己 我们自认为可以改造生命驾驭地球上的生灵 有时却不曾学会怎样与其它物种和平相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逼近的瘟疫》读后感(二):逼近的瘟疫

  作者在叙述几大有重要含义的疾病,仿佛带着读着走进那段历史,见过一个个重要的绝望的病患和全力以赴斗争的医生科学,还有当然少不了那些与政治挂钩的各种党派斗争。

  人类的自身活动,农业革命,自然与动物的被迫改变与破坏,城市发展,政治,各种团体机构间的斗争,让微生物一次次逼近人类,全世界的人类。

  《逼近的瘟疫》读后感(三):可怕的不止瘟疫

  人类与瘟疫的斗争其实从来没有赢过!艾滋病从第一次被发现,然后在非洲和美国爆发,逐步蔓延到了全世界;疟疾的死灰复燃,杀伤力更是超过以住;超级细菌的诞生具有抗药性的病菌卷土重来,2003年的SARS,吞噬了许多鲜活的生命;今年又有多少人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染病,死去!我们呼吁热爱生活,珍惜健康的同时,也请尊重大自然,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逼近的瘟疫》读后感(四):關於此書的閱讀感悟

  瘧疾、拉沙熱、埃博拉、HIV。。。諸如此類的詞語,熟悉而又陌生,但在此書中它們是死亡的代言人,一次次用生命填補了人類認知的空白。與此同時,有這樣一些人始終奔走在危險的最前沿,他們跨越政治與仇恨,種族與戰爭,只因對生命與科學的執著,正是他們推進了人類對於病毒的認識。 人類戰勝了天花,卻敗給了瘧疾,自然界用這失敗驚醒我們:消滅天花病毒只是一個美好的意外,瘧疾的更大規模傳播才是生物的演變之道。儘管在消滅瘧疾這一問題上世界各國達成廣泛意見,並且投入巨額資金支持滅瘧行動的開展,但是隨著行動的深入,病毒攜帶者抗藥性增強,致使瘧疾傳播大有增長之勢,適得其反。 在埃博拉一章中,人類見識到了病毒感染之快,以及扎伊爾等非洲國家的落後的醫療設施更是助長埃博拉瘋狂蔓延,卻無能為力。它像幽靈一般存在于這些地區,甚至于至今依然威脅著人類社會。 HIV病毒在今天仍舊是常人談之色變之物,然而其出現與證實更是一波三折。八十年代先後出現與美洲和非洲地區,人們固執己見地認為病毒的傳播因同性戀行為和毒品吸食,時間證明一切並不是這樣。政治、文化、戰爭,這些人類行為為其提供了傳播的可能性,未來,也許依舊如此。

  《逼近的瘟疫》读后感(五):理解疾病,居安思危

  2020年的春天竟然会是这样的境况。疾病来势汹汹,给所有人都上了一堂严峻的课。阅读是亡羊补牢的举措,我希望从中获得常识和经验。

  美国记者、科普作家劳里·加勒特,长期关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先后摘取皮博迪奖、乔治·伯克奖和普利策奖三大新闻奖。《逼近的瘟疫》是她的代表作。

  该书梳理了近些年来流行疾病发生的历史,考察的具体事例包括玻利维亚出血热、马尔堡病毒、黄热病、巴西脑膜炎、拉沙热、埃博拉、猪流感、军团热、艾滋病。瘟疫来袭,人类措手不及,健康遭受严重威胁,恐慌情绪也在蔓延。文化人、科学家、医生、政府官员、政治首脑、宗教领袖、社会民众,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作品以缜密的考证、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人类与这些疾病斗争的艰难历程。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换取些微成果。

  病因并非毫无根由,常与某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密切相关。比如,马丘波病毒。20世纪中叶,玻利维亚掀起了一场砍伐森林、开垦农田的运动,打乱了卡洛米斯野鼠的天然习性,这种啮齿动物迁居到城镇居民家庭,带来了人类无法抵抗的病毒,导致了大规模的流行病。类似的情形也是其他疾病爆发的原因。

  自古以来,人类就遭受瘟疫的威胁,生命随时处在死神镰刀收割的阴影里。直到18、19世纪近代医学兴起,20世纪医学更是突飞猛进,除了癌症、血管疾病等少数例外,似乎不再有疾病能够大规模地威胁人类的安全。然而,正如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所言,人类历史上每一场灾难性流行病都是人类进步造成的啼笑皆非的后果,人类改进命运的同时,也就加大了自己面对疾病的软弱性。

  本书在微生物的层面上探讨了进化生物学,仔细观察了病源和传病媒介如何变化,来对付人类自我保护的防御武器。微生物的生存是一部传奇史诗,充满着无尽的冲突与合作。没有微生物,我们将无法消化、无法呼吸;没有我们,绝大多数微生物依然无恙。人类不可妄自尊大,随意破坏微生物群落的均衡生态。病毒也有争取生存的权利,它们寄生宿主,不断变异,城市的拥挤密闭给微生物提供了农村没有的大好机会。回顾往昔,有多少疾病是因为人类不恰当地对待自然,或者贪吃野味而引起的呢?

  同时,本书还考察了人类如何通过计划不周的发展项目、指导不当的医疗措施、方向错误的公共卫生政策、目光短浅的政治行为或不作为,以及在疫情期间的糟糕处理,欠下了一张张巨额的医疗“账单”。这些疾病有很多发生在非洲或拉丁美洲地区,贫穷和落后是一层原因,新殖民主义对当地经济的剥削和造成的生态危机,也是不可忽视的。

  疾病是天灾,也是人祸。最典型的,莫过于艾滋病。这个病最早在美国男同性恋人群中被发现,这是1960年代以来社会性解放、性泛滥的一个后果。然后,社会边缘的“瘾君子”们被发现是另外一个大的受众群。因此,艾滋病人在起初被认为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的,他们也常常自暴自弃。可是,更多的艾滋病人出现了,有一些无辜的女性因为丈夫、情人而染疾,还有婴幼儿因母胎感染,海地、非洲等国的穷人因为卖淫或卖血等行为感染了艾滋病。这些问题牵涉性文化、种族主义、贫富差距、女性主义等,围绕它的争议引发价值观的动摇。

  正如苏珊·桑塔格所描述的,艾滋病成为强烈的“疾病的隐喻”,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罪责和社会机体的弊病。作者告诫我们,必须重建关于疾病的新思维方式,接受人类也是食物链一环的局限,学会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理性的地球村里。

  在本书序言里,作者说艾滋病教育了我们,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健康问题都会迅速成为对许多人或对所有人的健康威胁,有必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早期警报系统”。作者还以2003年中国SARS作为案例,说明及时应对的重要性。作者说,SARS之后,中国境内的所有传染病几乎完全公开透明,这种态度可以使世界免受劫难。从当前的现实来看,我们在实践工作上依然差距很大,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