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轻松 慢慢养》经典读后感有感
《放轻松 慢慢养》是一本由姚莉 / 赵兮著作,湖南教育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8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一):轻松养育=智慧养育
我觉得吧,养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自打孩子呱呱坠地起,我们就开始操心起孩子的一切。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操心他们的吃喝拉撒;孩子上学后,我们操心他们的学习与成绩,操心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孩子毕业走出社会后,我们又操心起他们的工作和婚姻……为人父母,对孩子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
在读这本《放轻松 慢慢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放轻松,慢慢养,不是让人真的放下,放松教导,而是指导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做能够体察孩子内心,顺势而为,智慧教养的父母。当父母和孩子达到一种自在融洽的关系时,教育孩子自然而然就变得轻松了。但拥有这份轻松的前提是,父母之前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所以,养育孩子哪有轻松所言?所谓轻松养育,不过是做到了智慧养育而已。
看作者养育女儿的经历,以及文中母女敞开心灵的对话,由此可知,作者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养育者。她以自己用心的陪伴,聪明的智慧,养育出一个多才多艺的优秀女儿(硕士研究生在读,书中插画皆出自其手,还有每篇文章后的“孩子说”文字也是其所写)。我特别喜欢这孩子的文字,文字很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不盲目认同母亲的观点和做法。同时在孩子不加掩饰的文字中,我窥见了这母女俩日常的相处模式。我知道,母亲是把孩子当孩子,又不把孩子当孩子了的。这样的关系,就如作者在书里所言:她们是要做铁哥们儿的,她们都需要这铁打的情谊。读到这儿,我的内心忽然有了很大的触动,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女儿一辈子的铁哥们儿。
这本书有三部分,分别是“家长认知篇”“习惯养成篇”和“入园入学篇”,这些皆是作者养育女儿过程中的经验、思考和总结。我很是认同书里的一些养育方法。比如“习惯养成篇”中的“门风与规矩,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说得最多吼得最大声不如以身作则,订立规矩。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良好的示范,孩子自然就跟着学到了良好的品行和习惯。订立规矩,设定边界,孩子就会自觉去遵守、执行。父母做到了这些,便是解放了自己。因为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参照物,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不必父母费太多口舌去教诲了,这样,父母的养育确实是轻松了。
放下焦虑和紧张,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给予孩子自由而有规矩的爱。孩子才能自尊、自爱、自信成长,父母的养育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轻松。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二):爱孩子,究竟是如我所愿,还是如其所是
作者:李洁
爱孩子,究竟是如我所愿,还是如其所是?书的开篇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远。它问到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到底培养孩子是以孩子为中心,还是以家长为中心。也许爱的名义下,孩子承担更多的是家长内心的期望,而家长以为的“为了你好”其实满足的是自己所谓的“成功学”。
姚莉和赵兮是书的作者,也是一对母女。书中的插图和封面都是由赵兮独立完成,这在一个母亲眼中就是大家认定的“成功”,但这更是孩子一种独立人格的成功体现。一对母女由亲情关系发展的合作关系,这是孩子成熟和成长最“成功的展现”。
这本书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同样是讲述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成长故事。这本书从27个日常的养育场景描述了深层观念和习惯培养的现实状态,帮父母轻松培养出独立思考、自主自信、有良好学习能力的孩子。
现在的父母普遍存在焦虑,这种焦虑来自于比较和急于求成,姚莉说“父母和孩子,安心做自己。各安其位,各守本分,依序耕种,不违农时。”正是做父母的本质要求,静待花开需要的不单单是耐心,更是有节制和无强迫的陪伴。其实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面对世界,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幸福的能力,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全书189页,分为三大篇:家长认知篇、习惯养成篇、入园入学篇。此顺序的安排非常好,第一篇“家长认知篇”客观的让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认知和审视,对照自己的言行,不难看出一丝相同的身影;第二篇“习惯养成篇”,讲述了孩子3岁之前和家长的朝夕相对,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和孩子建立相处模式的关键期,这为以后如何和孩子平等的相处,平等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篇“入园入学篇”,这是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孩子接触社会、结交朋友、判断对错、建立三观、青春叛逆、逐步成熟等一系列的环节,每一步的选择决定了下一步的走向。
父母不是生来就会当的,是需要学习和研究的一门学问。你是孩子是监护人,有监管和保护的责任与义务,怎样履行你的责任,怎样完成你的义务,无人监督。当孩子长大成人之时,就是答案浮出水面之刻。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会质疑你的初心,但是不能因为没有监督人,你就随心所欲的进行自己的“计划”,让孩子按部就班的进行“成龙成凤”的历程,结果真的就能如心随愿吗?答案其实就在每个父母的心中。
记得2019年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同样讲述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教养,最后成就了不同的孩子,哪种是成功?哪种又是失败?其实唯有彼此的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纯粹、最珍惜的缘分。
“我们的优点和光彩都有对方喝彩,我们的伤痛与弱点也有彼此认真倾听。大人和小孩,谁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我们总可以互相扶着走的更好一些。”(摘自书中114页)
内心强大的孩子需要父母“放轻松、慢慢养”,让我们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翻看这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籍,姚莉和赵兮的《放轻松 慢慢养》。
2020年4月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三):不轻松的放轻松,着急来的慢慢走
不轻松的放轻松,着急来的慢慢走
--评《放轻松 慢慢养》
初为人父母时,养育孩子总是会有自己的焦虑和不安,说一直很轻松自在、享受其中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没有经验,从一张白纸开始涂色写字都很费劲,即便是看了很多育儿书、听了很多育儿讲座的人,从理论到实际的距离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另外,关心则乱的道理一直以来提醒着父母们,对孩子越是关心,教育上越容易急促、着急、上火。什么回奶、搭支架都是轻的,新闻报道还有因为教育孩子、辅导功课想不开的,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甜蜜的负担在心头,初为人父母的要好好走。
那怎么才能做到“放轻松、慢慢养”呢?我觉得第一是孩子已经长大了,诚如这本书的作者水秀乡老师,孩子都已经上研究生了,这个时候自己想起以前的各种纠结和煎熬,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给我们,也正是这种总结的过程中,她收获了更多的轻松与智慧。第二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教育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孩子的成长契合度比较高,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和谐,家庭生活幸福感爆棚,说不轻松都不行呢。事实上,更多的家庭很难达到和谐的幸福,而是出于不轻松和着急之中。正是因为不轻松和着急,很多人都寻求一种方法上的改进和心态上的调整。也正是因为这种需求,很多有内容、讲方法的育儿书都能得到市面上很大的欢迎。还有呢,应该就是已经有经验了,而且教育方法也很成熟,再开始教育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会显得从容很多,现如今已经放开的二胎政策,很多二胎父母应该都有这种感触。
《放轻松 慢慢养》应该是一本还算完整的亲子教育课程,“家长认知篇”更多讲的是和孩子的相处之道,从一些理念上给父母们提供一些指导;“习惯养成篇”说的是一些引导孩子养成习惯的方式方法了,温柔的坚持、包容的引导、适时的介入这些常见的沟通技巧和行为引导,都可以让读者们从中获益;最后的“入学入园篇”则像是问答式的一些养育技巧了,水秀乡老师以前比较关注的、或者父母们比较想了解的孩子们在学校表现、危机处理、情绪疏导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给读者们提供作者自己的回答。
除了作者的坦诚与智慧之外,这本书的亮点还有孩子的呼应,一幅插画代表她的一点心情,而每一篇育儿心经之后她的呼应,则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当时亲子教育的距离:从父母的要求到孩子的感受,从父母的想法到孩子的行动,这里面都有不小的差距,而作者在“如我所愿”和“如其所是”之间寻求的亲子教育的“道与术”,不仅是她自己人生中一笔不小的财富,也给读者提供了很多启发。
前两天和我10多岁的孩子走过他出生地,我问他“你记得这里吗?这里是你出生的地方啊。”他说“记得啊,每次我生病都要来这里,所以还没到地方的时候,刚到北沙滩桥拐弯的地方,我就开始担心了;到了红房子的时候,我就更担心了。”孩子啊,你爸妈正在担心你的身体,你却害怕疼痛,你说你这个熊孩子!
朋友之间节日期间经常互道“快乐”“如意”之类的祝福,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太不快乐不如意了。在艰难的生活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找寻属于自己的容易,这就是生活的重大意义。同样的,不轻松的放轻松,着急来的慢慢走,这也是我们在亲子路上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2020/5/7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四):接受育儿教育在有孩子之前
我总是时不时会翻看一些关于育儿方面的书,朋友们就会问我,“咦,准备要孩子啦?”我每次都认真的回答:“在有孩子之前,我们就应该好好看看育儿方面的书,以免生孩子养孩子的时候手忙脚乱的。” 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不知道如何去对待这突然到来的孩子。总想把“好”的东西一骨碌地塞给孩子,殊不知这些“好”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好还是坏。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是通过三方视觉来讲育儿心得的:故事里回首往事的“妈妈”,故事里回首往事的“孩子”,跳出故事来反观的“妈妈”。这样构思能够把养育和被养育之间的“冲突”作为真实的存在。 “养孩子,动情也要动脑",很多家长只动情却不动脑。 前几天有个孩子的父亲,他是我老公的朋友,几次来都当着我们的面批评孩子,还重复说着一句自以为很不得了的话:你这么蠢,怎么找得到媳妇儿?他的观点是孩子一定要有抗压能力,一定要批评,不能溺爱。我忍不住说了一句,您是不是把溺爱,批评和抗压能力这些弄混了。他一脸懵,然后就说孩子要打,要批评,要抗压……看着那个孩子我感觉好害怕。真的非常心疼这个孩子。 真希望把这本书推荐给这位家长看看,本书讲了很多浅显易懂的育儿道理。有个教育孩子很不错的妈妈说:对待孩子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得很耐心的陪伴着,然后还得有心里准备,周围的人会说你太惯着孩子,你还要笑脸面对…… 特别喜欢这本书里面讲到的“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当一个人能够对世界万物、对生命都能全心全意投入无比浩大的好奇和兴致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学习状态。比如,乱涂乱抹,是在体验色彩、形状与结构;玩沙玩水,是整合身心、释放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同时,空间、模具还有水利工程等概念的获得尽在其中;攀爬高低,可不止是锻炼身体,重要的是整合感觉,统筹大脑与肢体,对于剖腹产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总之,会玩的孩子才会学。而且在玩得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玩得好,不要总打断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动脑子,去挑战,比如搭积木,能够通过孩子的构思搭建成不一样的物件。而且玩得时候要经得起挫折,能够体验失败等等。不要干涉孩子怎么玩,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不干扰他人的情况下让孩子尽情的玩耍吧! 关于兴趣爱好,本书的观点是“真的兴趣挡不住”。比如,一个想学架子鼓,对架子鼓感兴趣的孩子,偏偏家长让他学小提琴,理由是家长觉得小提琴更优雅。结果被迫拉了八年小提琴的学生,步入大学时候偷偷跑出去学鼓,并告诉我们他八年都是在拉木头,实在是无趣至极。很多家长会在选择孩子学某一样乐器或者其他爱好时候,加入很多自己的观点,总觉得学什么更高于什么。其实,每一样乐器或者每一种兴趣爱好都是美好的,只是看自己的孩子到底对什么更感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要确定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如何确定呢?就是让孩子多尝试,让孩子周游世界,让孩子充分地看,充分地了解,在广泛勘察、有所比较的基础上划出一些范围。喜欢什么,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然后就是交换意见,确定共识,比如确定了某一样兴趣爱好之后就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不能随意中断,这对自己、对爸爸妈妈,都是要负责任的。兴趣永远是孩子主动自发的,不是勉强灌输的。不能盯着孩子学会了什么,要看他为自己的兴趣付出了多少,付出一点点就要努力的夸赞与鼓励,不能要求孩子必须学好,不要总是抱着“功利”心去考虑孩子,到底学的对他有没有用。好的兴趣坚持下来都是为人生加分的。 最后,推荐给大家看这本书的理由就是,这是一本育儿方面的总结类的书籍,或许在你经常翻阅的,或者是人生经验里都看到过这本书里面的影子,然而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它总结得十分全面。
《放轻松 慢慢养》读后感(五):校长手记 | 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
我从事小学教育几十年,对家长的培训可谓经常进行,而真实体验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爱”一直是一种期待。《放轻松 慢慢养》作者躬行实践意味着一个人对生活永不枯竭的热情和创造力。
武晋峰校长读书手记一口气拜读《放轻松 慢慢养》,品味作者独特的写法,把人、事刻画的如此鲜活,让我有一种再回到当年从怀孕到养育直至孩子升小学的冲动。
相遇恨晚但又十分欣慰,因为现在是3岁半宝外甥女的姥姥,我常常给外甥女的妈妈告知,别复制我的养育方式。但从未能系统找到更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路径和方法。
今天终于读到希望和未来。将青豆书坊出版的《放轻松 慢慢养》推荐给我的姑娘,推荐给周边正在养育孩子的宝妈,让更多少的人拥有作者的心法、技法,培养更多内心强大的孩子。
02
家长认知篇、习惯养成篇、入园入学篇,从不同侧面诠释孩子长大的历程,是更好成就妈妈、爸爸乃至家庭系统中的每一个人。
赵兮 | 画从“猫”,心灵手巧;猫,兴趣广泛;猫,想象力创造力超强;猫,学习扎实;猫,对人有感情;猫,有铁杆儿好朋友;猫,会安排生活精明消费;猫,能管理好自己……(【大猫】是《放轻松 慢慢养》的主角:作者姚莉的孩子)
满心满意贯穿了作者,“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你就把他说成什么样”的养育理念,将一个代号点化成一种未来撞景的目标,成为家长思想、认识、行动的一面镜子,随时随处映照自己的言行;
是否在成就“猫”的长大,如是有了“我们可以成就一个高价值的孩子,让孩子知道“我可以”、“我能行”、“我不差”的有效互动,再次见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你希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这种信念系统的建设,筑牢孩子自己干事,要求“我”的主张,“不!就不!”,“我能干”是人家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人的一生就在捍卫自信中充满活力。
我长大了——懂不?就这一句,人家爱多干活,就让人家干呗,还能累着咋地?人家要长大,就让人家长大呗!还能不让人家长吗?
涓涓细语给孩子的是尊重和关怀,温暖和爱护,渗透在作者的骨子里,扎根在心田中。
“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 赵兮 | 画这种“心法”满足了孩子的成长需求,贯穿起心动念真为孩子而来的情结,成全了“玩是生活的全部”,“玩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的意义。
怎么玩、啥都玩、和谁玩,唤醒了一切生活都在玩中而丰盛的行动。
更可喜的是作者用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理论做指引,“在游戏中,孩子释放了情绪,整合了身心”。
03
作者多元的学习和实践让我产生敬意和感动,真实就在此更具生命力。
我从事小学教育几十年,对家长的培训可谓经常进行,而真实体验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爱”一直是一种期待。
作者躬行实践意味着一个人对生活永不枯竭的热情和创造力。
赵兮 | 画什么是创造力?在平凡、普通、司空见惯的环境中发现惊奇和惊喜,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带着孩子体验“激流勇进”。
书中常写到孩子的“生活冒险”经历:孩子淡定地把话说完整了:“第一赤(次)还挺好的!第二赤(次)可把我吓屎(死)啦!”来自姥姥的严重抗议全然没有当回事。
各种第一次积累下来孩子的勇敢与自信就升起来了,从这开始,大“猫”与天斗、与地斗与、与体育器械斗,人家全身心的都捍卫了自己!
随后作者体悟了孩子的真创造,将亲手制作的手链、戒指、项链等挂在自己身上并主动向别人介绍:嘿,看到没,这是我家大猫给他妈妈的礼物,好看吧,有意思吧!
这种当众放大和欣赏成为未来孩子成长中享受和谐共生的助推动力。
04
赵兮 | 画成为《放轻松 慢慢养》作者的名片,我如此享受着阳光的滋润,感受着当下宝爸宝妈的幸福和快乐,如愿成为作者的忠实读者,成为青豆书坊的益友。
在未来的日子里,拥抱《放轻松 慢慢养》的阳光雨露,虽不能再回到过去,但深知当下独处风景美哉,只需随时而行,滋养永恒!
读者武晋峰
2020.5.6于太原
本文作者简介:
武晋峰
全国教科研杰出校长,太原市首批名校长。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实践,将一所薄弱学校实现了科技教育特色强校的跨越发展。
正高级教师 主持开发的“玩着学科学”校本课程获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西省特等奖。
太原市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在心理学领域,主修“萨提亚家庭治疗,艾瑞克森催眠”,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山西省“三八”红旗手,三晋英才拨尖骨干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