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童话的浪漫在于,不写“婚后生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童话的浪漫在于,不写“婚后生活”

2020-05-19 12:17:03 作者:鱼花花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载入中…

童话的浪漫在于,不写“婚后生活”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免费看曾奇峰&武志红1小时对谈

  妖女,哪里跑?(点击)

  1.

  平淡和琐碎,才是婚姻的真相

  童话故事总是以两个人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为经典的结尾。作者很少花更多的笔墨去描写婚后的生活,也许正是因为婚姻生活远没有相遇的故事那么浪漫

  但是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却依旧在人群中生根发芽。当我们遇见令自己心动的人,会期待和他走进婚姻,将当下的浪漫锁定至永恒。

  只不过,结婚只是爱情的开篇,婚姻中的平淡和琐碎,才是每个人要面对的真相。

  也难怪有人说,结婚,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浪漫,而婚姻,却总让人联系到谨慎和保守。

  其实有很多文学作品都曾经探讨过人们对婚姻生活的失望,尤其是女性。当女主角坚持在婚姻中寻找浪漫而不得时,她们会背叛婚姻,最终也许还会走向自我灭亡。

  包法利夫人结婚后厌倦于一成不变的婚姻生活,于是在一个又一个情夫身上寻找爱情,最后甚至不惜为了满足他们,失去理智,欠了大笔的债款,最终在悔恨中死去。

  撒娇女人最好命(点击)

  安娜.卡列尼娜也从帅气的情夫身上找到了婚姻生活中早已失去的激情,最终不惜放弃儿子的抚养权,坚持离婚。直到她发现和情夫的生活也开始陷入日常,她害怕对方的离开,害怕自己的牺牲全部变成一缕云烟,最终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卧轨自杀。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无法面对婚姻生活附带的琐碎日常,认为现实生活在爱情中毫无位置,也就为你的婚姻埋下了隐患。

  浪漫,从来不是维系婚姻的必需品。

  婚姻的智慧,如作者阿兰.德波顿所说,要学会在生活的溪流中伫立的久些,然后用更小号的网筛,去捕捉点点滴滴的兴致。

  毕竟,经年岁月,皆是一般模样,很少有不同凡响的事务值得一提。

  2.

  爱,不是一腔热忱,而是一种技能

  弗洛姆说,爱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爱,而不是被爱。

  当两个人携手走进婚姻,一定会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而每个人应对的方式都大不相同。应对方式和我们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有的人会选择争吵,有的人则会选择逃避或迁怒。

  值得觉察到的是,对于大事的决策我们往往能够静下心来讨论和分析,但是对方关于小事的不忍让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愤怒。

  情绪和谎言,是婚姻最大的杀手。

  每个人都期待对方能够理解我们的感受。而一旦对方不理解,我们便觉得对方不够了解我们。

  愤怒或者冷战,往往都是因为某一方忽略了对方的情感需求。但是忽略从来都不是恶意的,毕竟没有人能够做到总是读懂对方的心。

  双方缺失了有效的沟通,和沟通的意愿,只能以争吵和失望收场。

  每个成年人都有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我们会不自觉的带着情绪回家,也是因为我们知道,在自己情绪失控和恶言恶语面前,只有对方依然留在自己的身边。

  当我们理解这一点,就更要学会控制情绪,给予对方更多的耐心和忍让,珍惜对方的存在。

  当我们成为父母时,能够对恼人的小婴儿表现出最大的耐心,而对所有成年人,为何却总是如此苛刻。

  总有一天我们要明白,爱是给与而不是索取,爱是主动去爱而不是寻求被爱, 爱是耐心和忍让。

  3.

  般配是婚姻的成就,而不是婚姻的前提

  人们常常把很多婚姻中的不和谐之处都归结于三观不和。其实,三观不和只是一种懒惰的语言伎俩,会让人们简化问题,逃避问题。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所有事情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爱好,喜欢的电视剧,选择的优先级,观念,都和你成长的环境相关。

  差异性永远存在,而且每个人都在持续的变化,外部环境会改变你,而你也在塑造着周围的环境。没有永恒不变的一致性。

  身边有太多看似三观一致的夫妻,却最终走到婚姻的尽头。

  也有太多看似性格差异很大,却能够牵手走过漫漫长路的夫妻。

  差异不是决定婚姻质量的原因,如何接受和面对差异才是。

  婚姻中最轻率的想法是,想要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对方,让对方的观念和爱好和自己越来越匹配。

  一个喜欢看偶像剧,另一个喜欢看纪录片,其实这并不影响两个人能够生活在一起,创造健康的家庭。

  我们缺少的是如何和不同共处的能力。我们能够接受同事和朋友的多样化,或是观念的碰撞,却偏偏要求另一半和自己有着相似的价值观。

  《爱的进化论》一书中说,最适合的伴侣并不需要方方面面的志趣都碰巧相投,而是应该充满智慧并且优雅地讨论品味的差异。‘合适人选’的真正标志,不是完美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异的能力。

  我们要明白,般配是婚姻的成就,而不是婚姻的前提。

  4.

  婚姻的最终目的是学会接纳不完美

  阿兰.德波顿曾说,只有当一个人充分令我们失望过,我们才可以说,自己开始了解他们了。

  两个人相处久了,你才会意识到,当初那个眼中的完美情人,竟然有如此多的瑕疵。于是你开始失望,甚至开始挑剔。

  但是完美之人从来都不存在,完美的婚姻也不存在。你不能要求自己的妻子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保养自己,同时还能够给与你当初曾经有过的关注和激情。

  的确会有人禁不住外界的诱惑,而选择欺骗和逃离,但是我也听过很多故事,在第三者要摊牌的时候,出轨者会选择回归家庭。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家庭受到伤害。

  

  《致命女人》中就有类似的桥段。当情妇告诉男主说爱上了他,男主马上选择和情妇断绝关系,而选择回归到妻子身边。

  我想在那一刻,他们意识到,厌倦和平淡,就是婚姻的代价。当你选择了责任,也就选择了远离完美和激情。没有人能够同时拥有所有。

  婚姻体制存在的目的正是在于,在互相牵制的关系之中,让双方明白,不完美是生活的常态,只有与之共舞,才能谱写真实的生活。

  婚姻永远都是关于付出和坚守的课题,而不是关于浪漫和寻求被爱的课题。

  我们最终会接纳,不完美的另一半,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生活,和不完美的自由。

  5.

  爱情的智慧

  婚姻的意义和智慧值得每一对夫妻一同探讨。阿兰.德波顿曾经写过爱情和婚姻的箴言,你会有所启发。愿所有的夫妻都曾拥有风花雪月的爱情,也最终拥有经风沐雨的婚姻。

  他曾说,一方会生异心,彼此厌倦;时而想了结对方,偶尔也想了结自己。凡此,方属真实的爱情。

  他还说,在谈及“爱”时,我们将它视作单一的,未分化的事物,但其实它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被爱和爱。只有当我们乐于践行后者,并且意识到我们有违常情地执念于前者是危险之举时,我们方可步入婚姻。

  

  作者:鱼花花,温暖而敏感的处女座女生,想要陪伴你一起看看这个世界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被母亲恨着的孩子该如何走下去?

  2.撒娇的女人最好命

  3.“为摆脱父母她选择自杀”我们是怎么把孩子养成仇人的?

  4.妖女,哪里跑?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