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国产业结构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美国产业结构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5-23 23:17: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国产业结构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国产业结构》是一本由詹姆斯·W·布罗克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04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2011-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产业结构》精选点评:

  ●本书还是从比较传统的产业组织框架构思,历史、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和公共政策.当然由于产业数量的限制,在对每一个产业进行分析时,只是做一个粗略的、重点的说明.在此,就汽车产业来说,进入壁垒中的价格歧视战略没有详细说明,福特是如何利用流水线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成就十年霸主,通用是如何利用市场创新击败福特赢得后期超过60%的美国市场份额以及后期的各种价格竞争、差异创新的具体策略!互动博弈也只对非合作性博弈作主要陈述,对企业合作性博弈没有太多笔墨,当然对于外来入侵者如日本汽车行业所采取的生产方式,差异创新等没具体说明.无可厚非,作为一本阐述国家产业结构整体框架的书,已经写的非常的不错了,想要了解每一个行业具体发生了什么历程还得看相关行业的书籍。在此推荐看一本书《策略思维》

  ●产业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不只能帮助你详细了解美国主要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其从历史、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和公共政策这几个角度来分析每个产业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值得借鉴。啃完了这本书,撰写光伏产业的课题,心里有底了。

  ●读史以明志,知古可鉴今。说是产业史,某种程度上可以是一本未来手册,二刷

  ●书很不错,毁在翻译上了

  ●翻译不够好,但是还算能看懂

  ●这个翻译真的是够了,直接用的有道在线么!!!!!书本身还是不错的,不过建议买其他翻译版本或者直接原版!!

  ●这才是真学问!

  ●太多专有名词,看了也记不住多少。看得吃力,得到不多。

  ●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产业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1.产业会加速兼并融合,形成规模经济;2.产业金融在这个过程中大有机会。

  《美国产业结构》读后感(一):可以借鉴

  只能说,翻译的真不行。

  仔细读了 医疗保健部分,其他的略略犯过,对汽车、烟草、会计、农业有些印象。

  出现频率比较高的 垄断、竞争、反垄断、反托斯拉。

  烟草行业集中度很高,行业利润受政策影响较大。

  汽车行业三巨头,因为寡头垄断结果自己内部缺乏创新动力,生产效率低,反被日本超越。

  读这本书的目的呢: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认识,同时看看哪些可能为中国发展趋势。

  《美国产业结构》读后感(二):一定要去读原版英文书,不要买中文翻译版

  本想利用假期几天拜读此书的中文版。英文版在国内无法买到。作为从事咨询行业,且对医疗保健行业有些了解的自己,却花了半个小时才猜出部分中文翻译的意思。很明显译者只是读英文,而对所翻译的相关专业专业没有什么知识。比如DRG,这个词其实在国内已经很火,叫相关疾病诊断组,是一种美国流行的保险支付的方式。而本书翻译这个词的时候,把它译成按不同疾病分类的支付团体,很显然是把支付方式变成了支付机构。这是稍微有专业知识的译者不可能犯的错误。类似错误比比皆是,读这种中文比读英文还费劲。强烈建议在翻译类似著作时,对专业术语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出版。

  最后呼吁一句,不要在组织些只懂英文的学生来糟蹋国外的作品。

  47元买书钱算白花了。

  《美国产业结构》读后感(三):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01

  前面我们说了,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增长总量的高增长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指的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合理化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存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高度化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

  而从对象角度来讲,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供给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叫作产业结构效应

  来回答上面的问题。

  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之所以会导致经济增长总量的高增长率,就是因为产业结构的特殊功能——产业结构效应在起作用。

  而产业结构效应包含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

  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分析了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根据产业关联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产业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的扩散效应则是某些产业部门在各个历史间歇的增长中,“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具体三个方面: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主导产业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

  它可能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然后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和通过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罗斯托认为,正是主导产业扩散效应“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02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如何转化的呢?

  首先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顺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顺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

  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创造出新的商品和服务。

  在既定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情况下,提高原有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数量。

  具有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的,是各个产业变动的综合结构。

03

  其次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相互适应问题。

  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问题。

  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

  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

  当然,产业结构的协调不是指绝对均衡,而是各产业间有较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相互转换能力。

  合理化的调整过程主要是:首先,在部门、行业之间不断进行调整、协调,使之区域均衡;其次,不断打破和重组均衡。

  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需求和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二是技术进步导致某些产业供给能力发生变化。

  在短期内技术水平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转变的过程中,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产业结构是有层次的,还包括地区产业结构。

  按照三种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可以把一国经济划分为三大类不同的经济区域体系,即按均质区域法划分的经济地带、按极化区域法划分的大经济区、按行政区域法划分的行政区划经济区。

  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也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美国产业结构》读后感(四):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01

  前面我们说了,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增长总量的高增长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指的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合理化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存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高度化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

  而从对象角度来讲,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供给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叫作产业结构效应。

  来回答上面的问题。

  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之所以会导致经济增长总量的高增长率,就是因为产业结构的特殊功能——产业结构效应在起作用。

  而产业结构效应包含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

  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分析了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根据产业关联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产业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的扩散效应则是某些产业部门在各个历史间歇的增长中,“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具体三个方面: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主导产业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

  它可能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然后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和通过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罗斯托认为,正是主导产业扩散效应“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02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如何转化的呢?

  首先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顺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顺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

  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创造出新的商品和服务。

  在既定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情况下,提高原有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数量。

  具有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的,是各个产业变动的综合结构。

03

  其次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相互适应问题。

  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问题。

  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

  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

  当然,产业结构的协调不是指绝对均衡,而是各产业间有较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相互转换能力。

  合理化的调整过程主要是:首先,在部门、行业之间不断进行调整、协调,使之区域均衡;其次,不断打破和重组均衡。

  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需求和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二是技术进步导致某些产业供给能力发生变化。

  在短期内技术水平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转变的过程中,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产业结构是有层次的,还包括地区产业结构。

  按照三种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可以把一国经济划分为三大类不同的经济区域体系,即按均质区域法划分的经济地带、按极化区域法划分的大经济区、按行政区域法划分的行政区划经济区。

  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也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美国产业结构》读后感(五):产业关联理论: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的量化比例关系

01

  我们来说一说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结构是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演进有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沿着从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来看,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

  关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发展出了不少理论。

  首先是配第-克拉克定律,这一定律重新发现并第一次研究了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得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结论。

  此后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进一步证明配第-克拉克定律。

  而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工业化大发展时期,钱纳里和霍夫曼分别提出了工业化阶段理论和工业化经验法则。

  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阐述了工业化过程中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认为后期的工业化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速本国工业化进程。

02

  如果说产业结构理论是从“质”的角度动态揭示,那么产业关联理论则是从“量”的角度静态考察。

  即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的量化比例关系。

  产业联系是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链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而产业关联方式则是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和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有产品、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投资联系。

  所以,某一产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并波及与其相关的其他产业。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包括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里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发揭示了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量化比例关系,因此,产业关联理论也叫投入产出理论。

  投入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

  产出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也就是使用方向和数量,又叫流量。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

  在实际的产业联系中,相当多的产业部门间联结紧密,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度很大。

  不过也有一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其内部关系十分密切,同其他产业的联结不多,甚至没有。

  这些相对独立的产业群是:非金属系最终产品、金属系最终产品、非金属系中间产品、金属系中间产品、服务、能源等产业部门。

03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是一种产业关联的动态分析。

  产业波及,是指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品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关联的产业部门的变化。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产业波及源一般有两类:最终需求发生了变化,毛附加价值发生了变化。

  某一或某些产业的变化是按一定的走向将其波及各产业部门的,这一走向就是产业波及线路。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应用领域很广。

  编制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这一手段的基本思路是:预测计划目标年份的最终需求量,依据投入产出模型和波及原理,计算最终产品需求量对各产业部门生产的波及和相应产出量的影响。

  这种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计划的简要过程是,首先预测计划期内国民消费总需求,然后依据计划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积累总额,再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耗系数,从而计算计划期内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直至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计划。

  以上就是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两者分别从“质”的角度和“量”的角度揭示产业结构的不同侧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