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读后感精选

2020-06-24 23: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读后感精选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是一本由[英] 马克 • 福赛思(Mark Forsyth)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页数:3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读后感(一):寻找那些遗失的古老英语词汇,在欢乐中get知识点

  《牛津英语词典》被认为是当代全面和最权威的英语词典,被称之为英语世界金科玉律。收录了301,100个主词汇,字母数目达3.5亿个,很多词从公元八九世纪释义,每一项释义更是将每一百年的用例列举一至两个。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英文词典,还不如说是一部英语史巨著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语言上的创新与融合,收录在《牛津英语词典》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词语过时了。比如说“respair”一词,既有动词形式也有名词形式,意为经历绝望后希望的回归,《牛津英语大辞典》仅是在1425年的时候引述过这个词。不知管什么原因,说英语的人们决定不用这个词也可以“开心地生活。还有很多词也处在消失的边缘用法固定单一,不用就会忘记

  很多人说阅读原版莎士比亚作品会有一定的困难,就在于莎翁写作的一些词汇,在现如今已经不常常使用了。

  比如莎士比亚在"hoist with his own petard"这个短语里用到"petard"这个词来纪念一种小型爆炸物的名称, "petard"与法语里的“屁”也有一定联系

  还比如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写道:

  Line 7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Line 13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thy=your,thyself=yourself,这些用法一直延续十九世纪的英语诗歌里。而est是动词第二人称单数的后缀,现代英语中已经消失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名称不断出现,英语等语言就需要不断的造词。有的词汇由于不被使用会慢慢消失,代表新的意思的新的词汇会逐渐出现。这和汉语的发展过程一样

  很多词汇无法长存于世,它们或有趣得难以让人严肃对待,或准确得难以流于寻常,或粗俗得难以在文明社会存活,或诗意得难以在浮躁时代繁荣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盗贼俚语词典里有上百种关于刀、少妇、绞刑的说法;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本关于乡村的词典里充满了灌木林、小巷……

  《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讲述961个业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英语词汇的词源故事,以时间顺序展开用词源讲述“一天中会发生事情”。

  女生早上起来使用率比较高的应该算得上是镜子了。子在英语里有很多别称伊丽莎白时期它是文人口中的“好奇镜”(tooting-glass),18世纪它是拦路劫匪中的“奇特望远镜”(rum-peeper),不过最妙的要当属“端详镜”(considering glass)。

  如果说圣经教会我们一件事,那就是千万不要粗俗地直言不讳,直接称厕所为厕所。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会用“拜访琼斯女士(visit Mrs Jones)”,或“去咖啡店(visit the coffee shop)”这样的表述,英国杰出的演员大卫.加里克曾在1764年到欧洲旅行,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写道:

……离开英格兰后,我至今都没觉得自己有过一间不错的“办事处”(house of office),或者像上帝说的,一间方便处(conveniency)……上厕所在意大利是“解决需求”(do their needs),在德国是“注入大海”(disembouge),在英格兰才是“放松自己”(ease themselves)。

  《列王记》中,上帝明确了他一点也不喜欢亚哈,他要把亚哈族的所有男丁都除掉。上帝选了一个叫“耶户”(jehu)的家伙前去,于是耶户跳上马车,出发去杀王,王的守卫看到驶来的马车,急忙去告诉王说:“车赶得甚猛,像宁示的孙子耶户的赶法。”因为圣经里的这句话,英语词汇里引入了这个名字, “耶户”(jehu)成为了“凶猛司机”的代名词。

  这些已经遗失的词汇中,留存着已逝的文明,对今天的我们可能仍然有用。由此,《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是对一天之内的每个小时都适用的单词书,“我现在在干啥?”每当这样想的时候,你就可以掏出这本书读上一番。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读后感(二):导言

  丁尼生曾这样写道:

  词语,就像自然,一半展露,而另一半掩藏内中的灵魂。

  而本书完全是为了后面的另一半而作。那些词语美好得难以长存,有趣得难以严肃对待,准确得难以流于寻常,粗俗得难以在文明社会存活,诗意得难以在散文的时代繁荣。这样一撮美丽的词语就躲在《林肯郡的曼利与科林厄姆的乡邑曾使用过的词语》《性学描述性词典与地图册》(这本书里确实收录了地图)这样积满灰尘的词典里。当然,很多词语能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找到,但总在一些读者罕至的页码中。这是一批已经遗失的词语,它们中留存着已逝文明的重要秘密,对今天的我们可能仍然有用。

  导致这些词语像原子碎片一样四散流失的原因有二。首先,正如我们所注意到的,这些词语往往躲藏在奇奇怪怪的地方。即使你能够坐下来从头到尾翻完两卷本的《英语里的废弃词与地方话词典》(就像我一样,出于某种原因),你还会遇到排序的问题,因为词典都是固执地按照字母排序的。

  字母排序导致的问题是,词条之间完全没有联系。所以词语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后就被毫无意义地分开了。比如,《牛津英语词典》中的aardvarks(土豚、非洲食蚁兽)距离zoo(动物园)有十九卷之隔,yachts(快艇)距离beach(沙滩)有十八卷之远,wine(葡萄酒)离最近的corkscrew(开瓶器)也有十七卷之遥。所以没人会自言自语一句“我想知道有没有那么一个词”,然后开始翻词典。我知道有一个人最近刚把整本《牛津英语词典》读完了,但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假如你每次为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都这么尝试的话,当你从词典返回的时候,你会发现交谈的话题已经变了。

  据我所闻,世界正在快速发展。每个人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四处奔走,到处是远程会议、闪电约会。他们就像涣散的弹珠一样在会议与简餐之间来回弹跳,而读整本词典对于像您这样业务繁忙的人来说,完全不可行。时间就是金钱,金钱就是时间,而当今的人们好像两者都不太有。

  因此,作为一份崇高的大众服务事业,我完成了一本时辰之书,也叫Horologicon,努力通过提高词汇效率重振下滑的经济。中世纪到处都是时辰之书,大多为祷告之词。虔诚的神父随时可以甩出他的时辰祷告书,翻到合适的那一页,献上一段祷告致圣庞托费尔(St. Pantouffle)或者其他哪位恰好在那个时间封圣的圣徒。同样地,我对这本书的期望也是如此,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本可以快速查阅的参考书。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心想。然后你看看手表,把这本书从皮套里掏出来,翻到合适的那一页,找到ante-jentacular、gongoozler、bingomort或其他词。这是一本对一天之内的每个小时都适用的单词书。重要的是,就像我已经提到的那样,这是一本参考书。你绝不能企图把它从头到尾完整地读完。假如你真这么做的话,地狱对你来说也不再可怕。但作者和他的总公司对任何可能造成的自杀、枪支暴动或癫狂裸体不负有责任。

  当然,试图写这样一本参考书存在着一个小小的问题,也就是,我必须要知道你在一天内的每个时刻都在做什么。这倒没有听起来那么难。我咨询了所有的朋友,他们中的两个人告诉了我大致相同的内容:起床、洗漱、吃早餐、去上班。至于在公司做了些什么他们都不十分清楚,但坚持说做的都是重要的事,涉及很多会议与电话,见了很多不爱上班的下属与任性的老板。然后他们逛商店,吃晚餐,多半还要再去喝上一杯。我正是基于此才斗胆尝试假定你的生活。不过我故意忽略了一些事情。比如,没有小孩,因为他们太不可预测。我在论求爱的那一章里会提供一些解释。我还不太确定是否你已经结婚——有时候结了,但有时候还没——尽管我确定你自己肯定有更确定的判断。通篇我都擅自想象你有我一半的懒惰、狡诈、贪吃。得写知道的事嘛。假如你完全只有美德,你那洗得干干净净的头脑中从来没有过罪恶或过失,那我得向你道歉。这本书不适合你,我希望你还留着发票。

  虽然这本书大部分是在大英图书馆写的,因为词典都在那儿,但大英图书馆实际上非常像一间办公室,除了不许人说话。那里有所有常见的平常之处——即,我左边的女士在过去的一小时里都在看脸书,偶尔安静地咯咯笑——那里还有所有常见的古怪之处——即,我右边的小伙子的桌子上放着各种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理论的巨著,但他实际上正在桌子底下读《夏普的复仇》,还以为没人会发现。

  我是说,我假定你在办公室工作,但我认为我可能是错的。虽然我已经穷尽我的所知,但我永远无法确定是否刚好让你失望。或许你根本就不在办公室。你可能会是一位外科大夫,或者一位飞行员,或者一位偷牛贼,或者一位刺客,在打斗的间隙稍事休息,在如同上绞刑架般难捱的一天开始前去查找遗失的珍宝与英语中的“一次性罕用词”(hapax legomena)。

  你想做什么事都可以,任何事。你的生活或许总在可憎与奇怪的事情间翻腾。据我所知,你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把鳗鱼活生生地塞进马屁股。如果你真这么做的话,我必须要为这本书的编排道歉。我能给予的唯一安慰是,十八世纪英语里就有表示把活鳗鱼挤进马屁股的词了,格罗斯上尉的《本地话词典》(Dictionary of the Vulgar Tongue)给出了定义:

  FEAGUE.往马的直肠里塞东西;把姜涂在马的肛门上,而在过去,据说是将活的鳗鱼放进去,好让马更有活力,摆好尾巴;据说有些马商的仆人没给马的直肠里塞东西就把马拉出来了,从而给马商造成了一些损失。“往马的直肠里塞东西”可以用来形象地鼓舞士气。

  这个定义中可以总结三点。第一,绝对不能相信十八世纪的马商,尤其如果你是一匹马或一条鳗鱼。

  第二,英语语言已经准备好了应对一切。假如你想把一条康吉鳗放进母驴屁股来吓唬一位法国人,他很可能要一路唾沫横飞地说好几个句子的委婉表达。但是,如果问说英语的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来自深海的生物去鸡奸一匹马,他们应该只会扬起眉梢,问一句:“没看到我正在往马的直肠里塞东西(feaguing)吗?”

  一词便显示整句之意,这种简洁地解释为什么你要把鳗鱼塞进马里的能力是每个英国男人和女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且我们必须要继续开拓这种能力。

  第三,也是最后一点,你会发现这条定义不是出自《牛津英语词典》。虽然《牛津英语词典》是迄今为止人类发明出的最伟大最厚重的参考书,但它并不一定会涵盖英语语言的某些侧面。以“feaguing”为例,《牛津英语词典》确实引用了格罗斯的话,但只非常羞涩地提及了姜。还有一些从乡村方言和罪犯贼窝中获取的词汇也是如此。只要是我能够找到的词典,我都会使用。从卡洛韦的《颓废派词典:隐语》(Hepsters Dictionary: Language of Jive,1944)到那浩如烟海的古英语参考书。我或许应该把所有参考书列入一个名单,粘在书后,以防万一有人能读到那里。

  如果我在一本词典里找到了一个词,不拘哪本词典,那它就值得收录。智慧又博学的教授们曾经发问,是什么成就了真正的词语。这事鄙人既不知道,也不关心。我把这样的问题留给我的长辈。当我在学园的神圣果园附近,而非果园里,吹起我词典式的卡祖笛,跳起滑稽的乡村舞,我必须要感到心满意足。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读后感(三):原来“古词典”还可以这么有趣 ——从身边的词源故事中,窥视那些跳跃在故纸堆里的精灵们

  你知道什么是“洋火”、“洋油灯”吗?如果你知道,恭喜你已经不知不觉暴露了年龄。当然,如果你还可以清晰记得它们的样子,那你一定记忆力超群。不幸的是,这些词汇将可能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此事很可惜,或者认为还有很多“古”词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有价值的话,那相信你一定会喜欢这本书——《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

  作者以极具趣味性的口吻,讲述961个业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英语词汇的词源故事。无论你是英语学渣还是对西方文化一窍不通,都不会限制你继续读下去。

  本书最大的价值——让文化焕发生机,以一种骄傲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词将会像濒危动物一样灭绝,这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一种损失。

  作者在书中说道:“很多词汇无法长存于世,它们或有趣得难以让人严肃对待,或准确得难以流于寻常,或粗俗得难以在文明社会存活,或诗意得难以在浮躁时代繁荣。

  于是,为了留存着已逝的文明,甚至让他们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派上用场。作者不惜在枯燥的图书馆里,翻阅了无数我们几乎一辈子都不屑去看的各类词典(俚语、强盗黑话词典、谚语、隐语词典等等),让这些词汇重新焕发生机。

  阅读此书,你竟然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首先,它不像字典那样,你需要去按部就班去查阅,那样一定兴趣索然,本书的结构完全是融入了生活的场景中,你随时随地可以翻开细细品味。

  其次,你从起床到工作到夜生活以及想入非非都已经被作者精准假想到了,甚至你会惊叹你读书时作者就藏在你的脑子里,清楚地知道你的所思所想。你需要做的,只是任凭思绪驾驭着那些陈旧的掉渣的词语自由自在。

  还有,作者马克 • 福赛思是一位兼具底蕴和幽默感的人,作为一名英国作家和记者,他的文笔让人轻松愉悦,在你不经意间,让你哑然失笑。

  我从三个方面,不惜以“剧透”的方式简述本书的价值:

  01昔日那些表达,如今更加传神

  语言是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工具,但是,随着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便是语言的实用性逐渐占据了上风,生活节奏让我们更多的运用语言去传递信息,即使语言显得重复而平淡也无关紧要。

  但在本书中,通过每一个日常时间内,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好的表达方式,比如:

  “狡猾点头者“ (nod-crafty,惯用于带着睿智的表情点头,用在公司会议中,表示仿佛在听。或者在艺术画廊、被采访者等等。)

  欣赏你的旋律(I dig your lick,形容对发言者的观点完全同意。)

  一起抽根烟吧(will ye raise a Cloud?或者是“前往尼古丁人之地”:a voyage to the Land of the Nicotinians.)

  形容一个只有在老板盯着时才干活的人:eye-servants

  形容一个只靠嘴巴的人:lip-labourers

  形容一个微妙又蕴藏火药味和威胁的会议:a meeting without coffee

  形容酒喝到最后:arriving at the island (酒瓶底部的凸起形象的成为岛屿)

  形容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Pisgah sight(毗斯迦山的景象,来自于摩西的典故,被耶和华指示只可以看到毗斯迦山却不能到那里去)

  ……

  这些表达从字面上看就很生动,同时又可以言简意赅地传递信息。

  02日常问题的处理,彰显生活的智慧

  作者可以说是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了如指掌,面对几乎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可以具体到起床困难,可以是办公室的各种烦恼以及下班后的无序与慌乱),都会给出很多“解决方案“。例如:

  上午工作免不了冗长的公司会议,而可以有很多奇葩策略来应对,比如打盹、狡猾点头者、争辩、和事佬等等。

  午饭时间到了,我们出去吃个工作餐。那么对于慷慨和经常请别人吃饭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蒂莫西爵士”,因为17世纪有记载,有一位名叫蒂莫西的人,他经常给别人买午餐,被称作为一视同仁的蒂莫西爵士(Sir Timothy Treat All)。

  午后可以做些什么呢?你可以充满好奇又无所事事的“凝视运河”(gongoozle),也可以“低头沉思踱步”(snudge along),还可以在某个地方“放空自己”(rizzle),当然还可以“小憩”(sloom)。

  在晚饭的酒桌上,我们可以通过掌握“裁缝之礼”(tailor’s mense)来彰显处事周全得体。原来,在那个裁缝上门量体的年代,主家会给裁缝提供一份简餐,但是如果吃的一点不剩,将意味主人准备的食物不够,如果吃的很少,又可能会让人误认为味道很糟糕。于是,为避免尴尬,聪明的裁缝会几乎吃完,剩下最后一点点放到碗边,来证明吃饱了。

  如此种种,我们每个人的困难和选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迎刃而解的办法。

  03讲讲词源历史,感悟文化的洗礼

  即使如今看似很平常的词句,也像是有生命一样,而如果我们了解了词源,就像是认识了一个词的前世今生,一下子让静态的词句有了鲜活的生命。

  当我们在用语言交流的时候,如果更立体地去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想想都会显得博学广识,更有自信。试想下,在一个对话的场景中,对方或许是你心仪的女生,又或许是你想要搞定的客户,如果他们正在出神地听你blabla,想不成为话痨都难!

  相信职场人士在上午11点的时候,都会有休息间歇,我们有些人会通过吸烟来放松。但是对于香烟,却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1600年代,英国国王是一位反对吸烟者,认为这是来自于美洲印第安人粗鄙。虽说现今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曾经人们认为吸烟与运动类似,甚至还有民间吸烟大赛,有历史记载吸烟大赛赛事激烈,跌宕起伏!

  我们都知道细嚼慢咽是有助于健康的,为什么细嚼慢咽英语被称为Fletcherize呢?原来,这个说法最早出于美国营养学家哈拉斯·弗莱彻,他建议每一口食物咀嚼32次,而在他的鼓动之下,当时兴起了“弗莱彻主义”的运动(Flet-cherism)。

  说起茶,最早的论著是公元8世纪的中国作家陆羽所著的《茶经》,后来传到日本后,发展成为茶道(chado),从而饮茶成为一种可以获得精神启迪的生活仪式。英语中还有一些类似茶道思想的词,例如著名诗人雪莱承认自己是一位“有神论者”(theist),这里面不是说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表达他对茶的痴迷,“theism”还有一个意义是“茶主义”,因为茶在法语中是thé。同时本书来详述了几种知名的茶,诸如查理斯·格雷、拉普山小种、锡兰、阿萨姆、大吉岭等等的来历。

  对于酒桌文化,西方也有其独到之处,比如传递酒要顺时针,而顺时针这个规矩是来自于面朝南方,所看到太阳的行动方向,包括绕着教堂的方向、传递面包的方向等等;除此之外,酒桌文化最为微妙之处在于餐桌上的最后一口,那就是 “裁缝之礼”。

  所以,这是一本兼顾语言学、历史学和生活哲学的书。无论什么时候翻开看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让我们在接下来每一个崭新却又看起来重复的日子里,随时随地都可以与从历史中穿越回来的精灵们——词句不期而遇。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读后感(四):《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词汇直播,这个流水账很有料

  当我们说到话痨,你会想到什么?

  是喋喋不休的老妇人,还是当年那个在街头采访中用9分钟的时间来滔滔不绝讲述圣诞故事的4岁英国小男孩,要知道,一般人最多一分钟的采访,硬是让他变成了超超超长版!以至于拿话筒的工作人员直接将话题交给了他自己:现实版的“话题给你,你来表演~”

  为什么他会用这么长的时间呢?原因很简单,他说了很多相关但是无用的事情,你无法打断他,甚至感到一种莫名的幽默,也许这就是话痨的最佳境界了。

  那么,假设给你961个古老的词汇,你能瞬间变成话痨絮絮叨叨个不停吗?要知道,那些词汇,99%的人都用不上,他们躺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地等待被尘土淹没的命运。正如书中所说:

他们或有趣得难以让人严肃对待,或准确得难以流于寻常,或粗俗得难以在文明社会存活,或诗意得难以在浮躁时代繁荣。

  英国的马克.福赛思就做了这样一件事,他的新作《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让那些几乎要尘封在历史中的英语词汇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活跃在一天中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环节。

  他的勇气来自哪里?也许与他受洗时收到的礼物之一《牛津英语词典》大有关系,或者说跟他作为作家、记者、校对员以及学究的身份有关,总之,他在词源学的探索之路上一往无前并且乐此不疲。

  原来,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词汇参考书?看似幽默的外表下,有一颗探寻文明的赤子之心。

01 19小时无缝直播,只为让你多一个爱上他的理由

  从寂静无声的黎明时分,也就是早上六点钟,一直到世界落下帷幕的午夜,这19个小时里,你可能做得每一件事,书中都进行了有趣的说明。如果你一口气读完本书,就仿佛看了一场由词汇学究带来的全天直播,没想到,每天看似无聊的通勤、上班、吃饭等等这些琐碎之事,也能让人找到与众不同的历史视角,娓娓道来又层层相关,让人欲罢不能。

  尤其是这个学究有点难得的英式幽默,效果更是惊人,你会发现自己居然能笑着看完,咧着嘴,就像看着精彩的单人相声。

  正如作者期待的那样,这是一本可以让人快速查阅的参考书。不管你在一天中哪个时间遇到不懂的词汇,或者说脑海中冒出奇怪的想法,却苦于不知如何表达的时候,都可以将本书拿出来,翻到对应时间的页码,来解密一番。

  毕竟,以时间点来作为章节的书是那么难得又实用。为了让本书在你的包里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作者甚至连早晨洗漱时的照镜子以及醉酒的几种方式这些小细节都想到了。而且,他还问了朋友们一天的行程安排,只为尽量不遗漏重要的事。

02 博学与幽默并存,这个流水账很有料

  这可不是一般的流水账,从遥远的圣经故事,到印度的长坐绝食,还有18世纪英国的吸烟竞技比赛,作者总能出其不意,话锋一转,聊到让人哑然失笑的故事,让你眼前一亮,也赞叹于他的博学与幽默竟能如此完美融合在一起。

  在谈到购物的时候,作者提到“格伦转移”,这是一种将思维从各种目的性或理性中解脱出来的心理过程,正是这种心理,让你从商场的人流(traffic)变成客流(football)—你可能只是想逛逛,却没想到买了这么多!

  这一切可以归因到20世纪的维克多.格伦,是他创造出了现代购物中心,这种购物中心,能够有效地把人从最初来的目的中解脱出来,也就是从单纯的闲逛,变成进店购买,如果你曾经有过买了比计划中更多东西的经历,那么就能明格伦转移(Gruen transfer)的力量啦。

  是不是恍然大悟的感觉?

  到了午餐时间,如果你想去大饭店大吃一顿,好好犒劳一下自己,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现金或者可以付账的信用卡,或者,找一个蒂莫西爵士(Sir Timothy),所有的问题也就瞬间化解了。

  这个蒂莫西爵士是谁呢?他是记载于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的给别人买午餐的虚构人物,也就是那种款待别人并且买单的人。

  看看,理所当然地,作者就说起来蒂莫西爵士,而且,他还会进一步告诉你,我们还可以这样称呼这么慷慨的人:食物慈善家(gastrophilanthropist),而不必付账的那位,则是蹭饭者咯,也就是(scambler)。

  上学的时候,总有一些成绩很好的同学,喜欢渲染自己多么不用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样。而书中提到的这个单词(Sprezzatura),正是完美表达了这样一种装作漫不经心,实则非常努力的行为。

  跟现在流行的加班之风大相径庭,现在的出勤主义(presenteeism)看重的不是工作成果,而是看似工作的状态。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其间无所事事的工作模式。

  如果用装作漫不经心的风格来演绎办公室新闻,一起来看看效果:

  正常的一句“公司对这次成功并购感到兴奋不已”,会变成“公司上下对此次收购懒得理会,约翰优雅懒散地待在合并部,喃喃自语道这无关紧要,不过鸡毛蒜皮而已,然后继续弹他的鲁特琴。”

  人们曾经期待轻而易举就能搞定生活,现在却总是沉迷于努力的假象。作者不尝试评判,只是轻松幽默地将他们呈现给你。

03 词汇与背后的文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且从多个方面体现其文化内容。”

  遗失的词汇中,留存着过去的文明。历史沉默不语,我们却可以从过去的词汇中感受他的脉搏。

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的盗贼俚语词典里有上百种关于刀、少妇、绞刑的说法,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本关于乡村的词典里充满了灌木林、小巷、马得的病的词汇......

  在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亡了国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而在本书中,作者也不止一次的说到“如果你认为英语语言会让你失望,那你一定还没读过这样的作品......”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于自己语言的自豪感,与文化的认同感。

  读完本书,我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所在,字正腔圆,简洁有力,博大精深,当英语必须用一长串的词汇来表达某一意思时,我们可能只用一个四字成语即可表达清晰到位。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感知自己民族语言的魅力,也欣赏其他语言的精彩,这正是多元化的精髓。

  写在最后:

  任何一门语言都在新旧更替,当我们回顾过去的语言,也是拾取散落在历史中的珍贵记忆。语言是诚实的,它的存在让人有机会看清历史的真相。

  本书作者以一种饶有趣味的方式,带我们走进那些逐渐消逝的词汇,靠着他那博学的知识广度和旁观者的轻松幽默,让每一个感知过去的温度。而这种呈现方式本身也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

  如果你想通过一种不甚枯燥的方式来窥探词汇的魅力,那么本书值得一看。说不定,看完了你也会变成一个话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滔滔不绝的聊到相关的词汇。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读后感(五):《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搞笑还能涨知识,选这本值了

01

  作为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说,背英语单词大概算是人生一大噩梦。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第一个单词是a(一(个),每一(个)),最后一个是zoo(动物园,拥挤杂乱的地方),而我每次背单词,都停留在第二个单词abandon(抛弃,丢弃,放弃)不远的地方。

  于我来说,词汇书真的是一个拥挤杂乱的地方。那么多单词密密麻麻待在一起,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都要翻半天,更不用说背过、记住了,光是想想都头大。

  所以,我最后抛弃了它。

  至于单词的内涵?抱歉,我连表面意思都记不住,更不用说它背后的故事了。Oh my god,我很忙的哦(鬼晓得忙了什么)。

  但是最近,真的有一本书,让我爱上了英语,以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

  书名也很有趣,《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

02

  单看书名,大概会吓退50%的读者(这真的是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书)。毕竟,“话痨”貌似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但是相信我,读上一两页,你肯定会爱上它的。

  这本书讲什么?

  它讲述的是961个业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英语词汇的词源故事,读来就像在读一本英国历史书,别有趣味。

  本书作者马克 • 福赛思(Mark Forsyth),头衔很多,英国作家、记者、校对员、代笔作家、学究(我觉得“英国”要划重点,大概其他国家无法对英语升起如此深情吧)。他曾收到一本《牛津英语词典》作为受洗礼物,从此在词源学的探索之路上一往无前。

  一本词典,他写了两本书,除了《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还有个姊妹篇《读完本书你可能会成为一个话痨》(当然,作者参考的词典来源非常广泛,不止《牛津英语词典》一本,但是这无疑是个重要启发点)。

  想当年,《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几乎是中国高中学生人手一本的,不过它砖头一般的存在,确实是个很重的负担,作为压泡面神器也许不错。

  那本词典我买了N年,就闲置了N年,现在还在我家书柜吃灰。

  看,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啊。

03

  我印象中的英国人,也和英国的天气一样,有点冷漠阴郁的气质,典型的英国绅士身上自带贵族气息,却又有点生人勿近的疏离感。

  然而阅读本书后,我的观念有了一点改观:天气虽然不太好,但是心情还是可以很阳光的。也许对于英国人来说,淡然疏离只是表面,内心的火热只有熟悉的人才会懂得。套用个国内的词语,这属于“闷骚”类型的(玩笑玩笑,真的只是想说作者的书很有意思)。

  初读时,作者的碎碎念,很像普通朋友之间的闲话家常,手舞足蹈,连说带比划,会有点“话痨”的感觉,可是也感受到纸张背后的热情,属于西式的幽默,有种别样的小欢喜。

  读到共鸣处的会心一笑,甚至让我想到朋友间聊到某个八卦时的“哇,原来你也这么想的?”那种默契。一个眼神碰撞,一个击掌,一个痞痞坏坏的笑,懂得就足矣。

  如果对这本书还是抱怀疑态度,我总结了几点想法,希望你最终能和它相遇。

  第一,这本书太太太有趣了。

  我从没想过,一本讲词源的书,可以这么好玩。

  当然,可能是因为作者把各种趣味知识都融合进了这本书中,才会让这本词源书摆脱了词典的厚重无聊感。

  关于“吸烟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表述:

“指定的吸烟区域”是密封熏蒸室(fumatorium)的官方名称,这种叫法过于冗长。或者更好的名字是“咳嗽间”(coughery),人们共赴此地聚众咳嗽。

  不会像相声小品那样惹人大笑,只会在心里一遍遍狂喜默念:我的天,这说法也太搞笑了吧?

  而类似的这种“搞笑”段落,在书中比比皆是,除了睁大我的星星眼和一脸痴迷的傻笑,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回应。

  第二,顺便可以学习下英国历史和风土人情。

  词源学也叫语源学,百度百科显示是研究词语来源的一门学科,通过解读一些古代文本以及比较其他种类的语言,研究一种语言的产生、变化和消亡,它致力于揭示词语的历史。

  单单是一个上厕所,就有很多美妙的典故和表达,读来不禁让人莞尔一笑:

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会用“拜访琼斯女士”( visit Mrs Jones)、“拜访阿姨”( visit my aunt)或去咖啡店”( visit the coffee shop)这样的表述,不过,最后一个表述里那些液体性状的东西可能太具有暗示性了。其他的表述则更具异域特色。13世纪时人们会说“去异域房间”( visit achamber foreign),到了18世纪则可以说“航行到香料群岛( take a voyage to the Spice Islands),那些都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具异域风情之地,尤其适合吃了咖喱的早晨。

  那些遥远的过去,就那么带着一个个鲜活或沉默的词语,来到了我们面前。

  跨越时空的相遇。

  即使这些和我们的生活相差千万里,可是,透过书籍,可以走进那个时代,领略当时的种种,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呢。

  再者,这本书读起来毫无压力。

  虽然一直说它是本词源书,听起来很学究气,可是,没人要考你啊。

  反正,没有老师会要求你背诵书中单词的含义和使用语境。

  作者也说了,你根本不用从头到尾读完,只需要在茫然想起“我现在在干啥?”时,把这本小书掏出来,对应好时辰,读上一番即可。

  本书的十九个章节,从早上六点到午夜时分,一个时辰对应一个章节,用词源讲述“一天中会发生的事情”。

  每个章节前后相关又自成一家,篇幅又很短小,又很搞笑,属于哪个时辰,翻到对应章节就好。完全不用为读不完、看不懂那些单词有压力。

  最后,这本书放弃了从A到Z的字母排列式,采用时辰书的形式,把相关内容罗列到一起开讲,yachts(快艇)和beach(海滩)终于不用隔着十八卷的距离遥遥相望了。

0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词语可以衍生出多种含义,请听下面几道题:

  问题一:

  乔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送红包)?”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 乔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乔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乔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问:乔局长和小王在对话中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问题二:

  “先生,请问您现在方便吗?”

  “不方便。”

  “为什么?”

  “因为我在方便”

  问:这位先生到底是方便还是不方便呢?

  有个段子说,中文的“好嘛”很有魔力,简简单单两个字,包含着妥协、让步、宠溺、疼爱等各种柔软情绪——只要不是天津话(请自行带入语音)。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大爷”这个词,如果别人真的有大爷还好,用不好,就会招来一顿暴揍。

  无怪乎有人说,如果有谁能用书中的方法来写好看又好玩的中文词语溯源,一定有趣的很。

  从原来的“之乎者也”到后来的白话文,再到现在的“'666”“为某人打电话”,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的语言环境也在发生改变。

  英语民族曾经事无巨细地发明了种种词汇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纤细敏感的感受,作者在书中写到,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的盗贼俚语词典里有上百种关于刀、少妇、绞刑的说法;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本关于乡村的词典里充满了灌木林、小巷、马得的病的词汇……可是现在,这些词汇,很可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读到这里时,难免会有点感伤,就好像看到很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渐渐凋零败落,后继乏力。

  但是,时代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个时期停留。留下的就让它留下吧,现在去缅怀,隔着距离相望,也不见得是坏事(如果现在还说之乎者也,估计也会很头疼)。

  【免责声明: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