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读后感锦集

2020-08-21 23:0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读后感锦集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读后感(一):品人生味,读梁实秋。

  

散文,向来不感冒。

一则“形散神聚”下,孰人皆可为之,且毫无规范章法,可谓横成岭侧成峰。

二则对万事感悟存在太多主观色彩缺乏宏大叙事囊括其中,多是点滴小文,谓之豆腐块居多也。在如此先入为主成见下,梁实秋的名早闻,他的文却极少阅读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算是阅读梁实秋的第一部作品,可谓相见恨晚。或许与年龄有关人从青年到中年,境也瞬间变得平淡如水,不再有激情,不再有宏大叙事,开始关系自身的生存,开始想起曾经想。

从“喝酒有度,不必择日”到“众生的脸拥挤不堪”到“故人旧事三三两两”,以五个篇章形式浓缩了人生况味。对人生来说,终究会落于生活的感悟上来,只是有没有落地到文字之上罢了。

在书中,作者谈到了与吃有关的内容,可谓面面俱到,深有体会;谈到了周遭的看法,无论麻将还是排队,浸透自己亲历,有着身临其境感慨;有对友人怀念往事历历在目,就犹如回放电影一般,重温往日时光

对梁实秋这样的作者来说,其成名的作品很多,唯独没有传下来的经典名篇。这似乎是个遗憾,但遗憾之处却是一种褒奖。即写过无数的好文,已经数不胜数,只是没有单独的篇章成为耳熟能详罢了。有的作者写过长篇,被人记住;有的作者,终其一生,就写短篇,也照例会被记住。

不妨翻阅一下散文吧,像梁实秋、汪曾祺沈从文等,在他们的笔下,或许也能够真正看懂人生,真正了解到人生况味,这或许算得上是一种彻底的接地气的了解吧!

可贵的是,在看似闲聊里,也能够看到无数事情来源。比如干杯、比如排队,当这些看似已成为约定成俗的规定,其实还有着源远流长的来出。

这,难道不也是增加知识的增量?

且读梁实秋,且了解人生况味!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读后感(二):会心一笑看众生万象字字珠玑品人生百态

  

谈及现代散文大师丰子恺圆融、沈从文唯美林徽因温婉徐志摩激情、周作人儒雅、朱自清从容……相比之下,梁实秋更显通达。

这一次再读梁实秋先生散文集,更觉需要用心感受生活点滴的美好,与其追名逐利迷失自我,不如“闲”下来,洒脱真性情过一生。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收录了梁实秋先生64篇散文,分为五个专辑,专辑一主要描摹生活日常、柴米油盐,包括的经典作品有《雅舍》、《下棋》、《饮酒》等;专辑二主要探讨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包括的经典作品有《穷》、《请客》等;专辑三则聚焦人生悲喜,包括的经典作品有《快乐》《送行》《谈幽默》;专辑四是关于美食的分享,从中也可见梁实秋先生真是个当之无愧的“吃货”;专辑五是关于故人旧事。

喜欢读梁秋实先生的散文,原因之一是梁实秋先生落笔幽默,行文更深,三言两语中将人生事说得通透,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例如散文集中的《请客》,将“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描绘的入木三分。首先,“请什么人”这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牵涉甚广:陪客甄选大费酌量,不同谋面的人聚在一起,要有说有笑、畅快吃喝,主人需要从中调剂,找话题,安排座位,照顾周全。在佩服梁实秋先生观察细致之余,也勾起了以前中宴请宾客以及到亲朋好友家吃请的回忆,那熙熙攘攘的场景跟梁实秋先生描绘的如出一辙:“大家挤挤攘攘,其中还不乏中年发福之士,把圆桌围得密不透风,上菜需飞越人头,斟酒要从耳边下注,前排客满,主人在二排敬陪。”我小时候最是喜欢这股吃请的热闹,长大后每当家里吃请时,则不能游手好闲等吃喝了,也要加入到筹备、招呼客人的事情中,才深觉其中不易。“将近尾声的时候,大概总有一位要先走,因为还有好几处应酬。这时候主妇踱了进来,红头涨脸,额角上还有几颗没揩干净的汗珠,客人举起空杯向她表示慰劳之意,她坐下胡乱一吃写残羹剩炙”,这段描绘是如此的活灵活现,我猜梁实秋先生作为一个“吃货”,也一定是参加过很多的吃请。

梁实秋先生不仅将日常之事说得通透,还将常人之情描绘得深情真挚,戳人心窝,读着读着便不知不觉眼眶一湿。

《送行》中的“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大雨,我要去接你”;《谈幽默》中的“古今世界一大笑府,我与若皆在其中供话柄,不话不成人,不笑不成话,不笑不话不成世界”;《沉默》中的“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深远的智慧与人情洞察,从这干脆利落的妙笔谱出,像晨曦中的花香扑鼻,如寒夜中的浓酒暖心。

冰心曾经评价梁实秋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再读梁实秋散文集《可能这就是人生吧》,感悟真、情、趣人生,似乎又通透了一些。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读后感(三):要想你在人间可爱,那就读读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在中国散文家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他常常写市井礼俗的家常小事,就我写作以来的些许浅显经验而言,大概括类的物类,不难写出个一二三四来,可是难就难在将我们习以为常的家长里短,写出新意,道出玩味来。

无疑,梁实秋先生是写这类散文的行家里手,他的散文擅长一小见大,读起来就好像自己切身经历过,又突然间拍着脑袋说,我怎么没有想到,然后又莞尔一笑道,确实是这样。一感一悟一笑,都是生活中本来有,却未曾发现的灵明之光,非要梁先生一语点破。

这本《可能这就是人生吧》是梁实秋先生关于生活的散文精选集,对于学写散文、喜欢散文的,可以当成范本来读,书做的非常细致,中间夹了四张大书签,“请微笑”,“歇一下”,“做自己”,“慢慢来”,很像是老朋友的叮咛,再附上编辑妙趣横生的旁附妙语,更增添了许多阅读的乐趣。

生活的乐趣,来自一件件小事中的感悟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从生活中小事出发,发散出许多闲情逸致来。

写下棋,先生认为最不喜欢和太有涵养的人下,因为不动声色,一副坐怀不乱的架势,就算最后下赢了,趣味也大。最好就是那种,能将棋砸的“砰砰”响的,能将嗓子喊得“呱呱”响的,有血有肉的,这样才有意思。

同时,下棋不如观棋,因为观棋没有得失心,才能看出许多乐趣来,这和看斗鸡、看斗牛,以至于我们现在看美职篮、看欧冠是一个道理。可是,观棋不语最难受了,所以观看的乐趣和参与的乐趣,是不可能两全其美的,正因为这样的矛盾,才有了不一样的取舍,不一样的乐趣。

写理发,梁先生认为理发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有着去牙医一样的感觉。就此而言,就明白我们小时候不愿意去理发的原因了,谁愿意让人拿着家伙,在头上搞来搞去啊。梁先生又说,理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非要别人帮忙才可以,所以就算千般不愿,我们也要将那高贵的头颅交给理发师,或吹或剪,不一二足。

最妙的就是梁先生写的洗头环节,浓厚的肥皂汁浇到头上,如醍醐灌顶,揉搓之下瘙痒全无,有说不出来的舒服。这些都是,我们平常也能体会的到的,梁先生一写,顿觉妙趣横生。

观人、观世,也觉得妙趣横生

人生,无非是笑笑别人,也被别人笑笑,然而能从中笑出些许况味,说出个所以然来的,也一定是不简单的人。

梁先生为我们向别人讨教了,讨价还价的技巧:一是要不动声色,二要恨心批判,三要狠心还价,四要有一走了之的勇气,一套讨价组合拳打下来,再精明的商家,也会给你漏出底价来,至于其中的操作细节,列位可以去书中细瞧。

梁先生写自己的一位国文老师,肖像描写堪称精妙,说这老师鼻下常有两道清水鼻涕,不时吸溜,稍不留意,就有两道玉簪吊了出来,他的处理方法,就是用手背一抹。我豁然想到,自己童年的时候,也是这么撸鼻涕的,梁先生寥寥几笔勾画出徐老师的寒酸样。

不过徐老师虽然有点寒酸,可是教学却是学养深厚,细致入心。他讲作文要忌用虚字,在转折之处要硬转硬接,方显得古朴有力。

这本散文集可一口气读完,如美酒一般的爽洌,也可以闲来读几页,如茶饮一般的清甜,借用书中梁先生的话来说:“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读后感(四):心境,人生

  忽然感觉到自己老了,是心变老了么?

  越来越喜欢简单的东西,简单的衣着、简单的饮食、简单的装饰、简单的家居……一切简单的东西。

  爱上了简单的花草,不似原来喜欢那些浓艳的花枝招展的植物。墙角的一簇小草、路边的小雏菊仿佛更能让我打心底里欢喜。

  更喜欢居家的日子,喜欢听家人们聊着家常,喜欢看邻居家的小孩子到处奔跑玩耍的样子,喜欢侍弄着鱼儿、狗儿,喜欢在厨房间穿梭……

  喜欢一下午的坐在窗前发呆,喜欢闲着的时候拿着笔若有其事写上半天,喜欢早起去人少的地方逛上那么一会儿……

  这就是生活吧。

  喜欢读先生的文字,梁先生的,梁实秋。

  他说:“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这就是生活的本真模样吧。

  家,是避风港,累了可以泊在里面歇一歇。家,不一定装修豪华,住着舒心就好。

  先生在四川有一处可爱的有个性的居所——雅舍。“雅舍”位居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远望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竹林、水池。

  看似人间仙境般的“雅舍”令人流连,其实它并不能遮风避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避风雨。”

  但先生喜“雅舍”,因它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做客无不悄然!”

  先生喜“雅舍”,只当得“简朴”,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先生对“雅舍”的喜爱,可以忽略其简陋,但“雅舍”能观月、不从俗、可与邻人通声息、可以聚蚊成雷。

  最喜的是先生的心境,“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一切皆因缘,这才是先生所有的个性吧。

  先生喜饮酒,因为酒实在很妙。 “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熏熏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

  先生对酒有过多年的体验,因父母都喜欢酒,他从小就能得以试之。第一次醉是六岁时。

  “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站立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一件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

  其实,“酒不能解忧,只是令人在兴奋到麻醉的过程中暂时忘怀一切。”过量的饮用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或滔滔不绝、或一吐为快、或诉诸武力,酒后众生百态,或许是一种宣泄吧。

  一直有一种习惯,好的东西总是留在最后,可以慢慢品尝、慢慢欣赏。读先生的作品甘之如饴,读上一段细细回味真是如此这般,再读则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以上《雅舍》与《饮酒》皆为先生众多经典散文中的经典。先生的作品写男人写女人,下棋看报、饮酒请客、饕餮美食……想到什么他都要写。从微小的细节中感知,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

  品读这部《可能这就是人生吧》,欣赏先生64篇散文,感悟先生在生活中的喜闻乐见、故人旧事、日常烟火、人间百态、喜乐悲欢,从生活的夹缝里挤出一些真相。

  “很少有人像梁实秋一样,既幽默又优雅,因为他总能把最平凡的人间事写出味儿来。”

  喜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小性情,大智慧。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读后感(五):兴酣文成摇五岳,意会人生凌四海

  

对于青年人来说,读老一辈的文学家的作品,有如登高望远,虽高处不胜寒,却能尽览众山小。

我们生活在一个经验的世界里,也生长在一个日新月异、思想火花不断碰撞的时代,在美与丑、善与恶、最好与最坏之间迷茫、探索,于时间的流逝、心智的增长、责任的增负之时上路、追求,所以听一听老人的箴言,跟随善于观察与捕捉的作家去思考,对你我的发展大有裨益。

梁实秋老师是华语文坛的大散文家、大学者、大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名已久的生活家。所谓生活家者,在我看来,一要热爱生活,以此为前提方能认真对待大小事项、琐碎心情;二需独有一套生活配方,如同煮酒一般,从材质开始便该不同于常,制作工艺也要自树一帜,而成品则必须有沁人心灵之功效,以抓住饮者的心;三便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大千世界,百态人间,生活痕迹俯拾皆是且皆与众不同,生活家自然要对生活的高低美丑有独到的眼光、敏队的捕捉力。

那么我想,今天读到的这本《可能这就是人生吧》,便是梁实秋老师作为拥有大家之散文水平的生活家的集成之作。精致的装帧和别具风味的设计,从拿到书的那一刻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个性十足,却也行针步线得得其所哉;而内容沈博绝丽,语言更是哀梨并剪,读得人酣畅淋漓,常有精彩处不禁拍案叫绝,发人深思。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9.7梁实秋 / 2020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有古话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向来不置可否,今天谈到梁实秋先生的这本散文集子,我更是发觉此话的无理无趣,在现实中实在难以支撑这种观点。梁老的文字功底一看便能觉出那种岁月打磨、时间洗练出来的扎实与纯粹。不管是大篇幅的段落,还是寥寥几字的短句,都是文不加点,利落有致,目光顺着读下去,如同漂流时一路无阻,顺畅自然却仍有桃花潭水、柳绿花明之美景在沿路芬芳错落。

梁老的描写能力在华语散文中是为一绝。在他的笔下,若想展开,可以游龙四海,腾鹤九霄,奇思妙想如泉涌一般迸溅,且都是那么贴切,那么深刻。

如此书中: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的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瓣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头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做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

这一段关于下棋时对手陷于计策重围之下的神态描写,可谓是精彩绝伦,难以置信梁公竟能从这一小小的行为中联想出如此之多的窘态出来,写得笔酣墨饱,看得人也是荡气回肠。这种文字,除了稳如磐石的写作功底外,更离不开对于生活万事的细致观察,对于人间百态的敏锐捕捉。

文章千古事,梁老的毕生智慧当细细研读,而读此书时,我想,煮一杯浓茶或斟一盅清酒,以搭配其文章的洒脱与厚重。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读后感(六):《可能这就是人生吧》——人间很可爱,且读梁实秋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是梁实秋先生的趣味散文精华选,梁实秋先生行文自由洒脱,他将文言和白话结合在一起,文章既清新雅致,又有幽幽古意,文字背后蕴含了先生的文学修养和生活志趣,先生的博学、幽默,都在其中一一体现,给人独特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喝酒有度,不必择日;众生的脸,拥挤不堪;人生如戏,适当鼓掌;满眼美食,切忌饕餮;故人旧事,三三两两。散文中有对生活经历的描写,有借古讽今,有借事说理,有美食介绍,还有对亲朋故友的回忆。每一篇都是三两页,短小精悍,旁征博引,语言幽默,篇篇读来都耐人寻味,这种韵味正是他的幽默、通透、雅健等气质在艺术中的流露。

生活的快乐源于人的情趣。本书的开篇就是《雅舍》,很经典的一篇散文。“雅舍”是一座半山腰的房子,先生说它“雅”,其实它是简朴的,甚至是简朴到有些简陋的地步。它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它有入夜便自由行动的老鼠,使人不得安枕;它有满屋碰头碰脑、格外猖獗的蚊子……可就是这样的一间“雅舍”,先生却觉得它有它的个性,并因此而觉得有趣。是的,在这里,他看山头吐月,清光四射,或于细雨蒙蒙之际,看若云若雾,一片弥漫,“雅舍”亦复有趣,或许原在如此,或许远不仅如此吧。先生的这份雅兴颇有些“何陋之有?”的意味,一边读着也让人心底的那些浮躁渐渐平和起来。

说古道今,谈人论事,幽默中含蕴了几分讽刺,讽刺中又透出几分亲切和温厚。《讲价》一篇尤为有意思,当讲价成了交易的必经阶段,那么“漫天要价”和“就地还钱”哪个会更厉害呢?先生向高人请教讲价的艺术,被指点了一二三四点,“不动声色、无情地批评、狠心还价、有反顾的勇气”,实在是精湛、实在是有趣。在先生看来,这套秘诀实在是知易行难,为什么?答曰“我怕费功夫,我怕伤和气,如果我粗脖子红脸,我身体受伤,如果他粗脖子红脸,我精神上难过”,于是只得“难得糊涂”。这就是先生的不动声色的幽默调侃,委婉和蔼中显现出文笔的老辣、深刻、睿智与俏皮。

梁实秋先生带我们尝遍百味,也体会到美食之妙。都有哪些美食?南北东西,硬菜点心小吃,有正阳楼的烤羊肉、玉华台的水晶虾饼、致美斋的烧锅鸡、信远斋的酸梅汤和糖葫芦,真的是琳琅满目。先生爱好美食,也爱研究吃的学问,关于美食的配料、做法、缘由、讲究都能一一道来。美食不但美味,还包含着每个人的独特记忆,故乡、故人、往事都寄托在食物的味道里。梁实秋先生在海外留学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爆肚儿,回国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连吃了三碗爆肚儿,才感觉自己是真的回到了家。这样的美食,这样的人生况味,无不充盈着一种恬淡闲适的味道。

梁实秋先生笔下的那些事情,大都是普通的小事,并不很高深,却十分丰富,他写世俗人情,写人生百味,细细品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思。先生始终保持一种怡然自得的态度,评论着那些小事,并在其中找到人生之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