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100字

2020-01-28 23: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100字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一):世间的情 都在智者眼里

  在《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中,民国诸多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梁实秋和程季淑的爱情

  一见如故,彼此任,彼此交付,在乱世中相互扶持,纵使颠沛流离,依然苦中作乐,享受着生活赐予他们的甜蜜疾苦。四十七年相濡以沫,怎能不叫人艳羡?美好的爱情婚姻背后,是两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两颗清明澄澈的

  读这本《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更加能看到梁实秋先生对生活的热情,这本书收录了其六十六篇随笔关于生活方方面面。有他对生活里的各种规则,例如守时,拥挤,请客等达观看法,对生命中的各种人,男人女人乞丐老人孩子具体幽默的看法,对人不可避免的各种情绪,例如寂寞沉默,谦让,礼貌等不可排遣时的安然处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人生海海,世事浮沉,一颗安稳豁达的心,乃是人世间的大智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文章”,梁实秋先生便是把世事和人情,用自己眼光描绘成文章,透过他的文章,我们感受到人对世事的分寸感人浮于事的智慧和清明。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说寂寞的时候,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一语点醒社会人,我们有多久没有让心安静下来,听一听自然声音,风掠过树枝刷刷刷的声音,鸟儿清脆鸣叫,或者城市之间车辆来往的声音,交警的口哨声,来来往往的行人说话声。我们被以光速更新信息包围着,被风格迥异的音乐包裹着,被电影电视快慢综艺冲刷着,仿佛放下手机,我与世界便脱节了,我便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我们习惯依靠手机,依靠网络,依靠层出不穷的信息来填满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时间静下来看看自己的内心,更别说享受寂寞了。这个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便利,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迷失了自己。生活的充实从来不是依靠外在的一切,而是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内心的一份坚持知道自己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有闲暇去做人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时代再往前发展永远有一个守则是不可撼动的,便是我们需要精神的反刍,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五光十色中找到灯火阑珊处的自己。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世间一切,由我们看世界眼睛决定,而这双眼睛,如何发现世间的美,发现世间的有情,是由我们的内心决定的,强大柔软的心,是我们可以向梁实秋先生学习的。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二):心有大自在

  关于寂寞,刘方平的《春怨》说: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李煜《相见欢》云:无言独上西,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都是饱含幽怨之色。 而现代文豪梁实秋却用另类方式表达了他的寂寞,那就是《我看世间一切有情》。 梁实秋,中国当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其著作的《雅舍》系列(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忆)名噪一时。 他在世的八十五年间,一直追求“心远地自偏”的崇高境界,《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此书得以面世。 此书共分为从容平和观世界、笑谈自在人生、在世间沉默独行一个人自由天地四章,每一章都已梁老先生一贯的幽默风趣文笔写尽人间烟火气,实在是贴民心! 一、从容平和观世界。 这世界再和平也会有矛盾存在,再富裕也会有乞丐存在,乞丐然是影响市容的,而且在普通男女眼中也是低人一等的,但梁实秋先生眼中的乞丐却不尽然肮脏龌龊之辈,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至于怎么样的快乐和幸福,请且看看《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这本书去吧! 女人那种节俭便宜特点和男人不爱干净,逐臭之夫比比皆是的那种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之不禁捧腹大笑。 二、笑谈自在人生。 佛曰:众生皆苦,但苦中作乐也是人生的乐观心态,即便不快乐,但通过其他方式疏解和排遣,也是一件美谈。 所谓快乐不易,且得且珍惜! 一封看之便心烦意乱匿名信,梁先生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郁闷感受而疏解内心的不快;一堆肮脏不堪垃圾,梁先生又站在拾荒者角度描写,又变成一堆宝物; 所以只要敞开心扉积极向上,快乐便会不请自来,正应一句: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 三、在世间沉默独行。 放眼望去,世间琐事居多,孩子,老人,职业结婚朋友,等等等等,都是事儿。 这些事儿便组成了人生。 拿育儿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殷切希望,如何望?不同父母不同望法,有拼命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有拼命给孩子请顶级家庭教师的,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可到头来的结局,大多都是小时优秀异常长大却泯然众人矣,实在为父母心痛也,想想父母为培养孩子话费的一番精力,却换来如今太不尽人意的结局,实在是悲哉!所以,不如对待孩子的将来泰然处之放松心态,结局可能会不一样! 四、一个人的自由天地。 说到一个人的自由天地,不得不说梁老先生的四川故居雅舍了。 故居是梁老先生亲自参与搭建而成的,虽斯是陋室,漏漏风,但住久了,自然是有感情的了,况且又是自己倾注半生精力而成的,怎么会不偏爱些呢? 梁老先生在此章中花大篇幅写了自己的雅居,连书房也有所着墨,可见梁老先生本身便是苦中作乐,乐观向上的乐天派。所以,梁老先生能够发自肺腑地写出这本《我看世间一切有情》。 梁老先生正是通过他的亲身经历体会,才著成《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此书,全书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实为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三):自在独行梁实秋

  自在独行梁实秋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梁实秋先生曾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写成书法作品流传今人更是将名人文化的商业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在梁实秋先生的《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这本散文集里,就夹有梁实秋先生手书这首诗的书签,显得典雅精致阅读完本书之后,我对这书签似乎有的更深刻认识:梁实秋先生在他的散文作品里传递出来的,正是他那自在独行的个性,这与书签上的诗意竟然有着某种异曲同工的境界。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一书遴选66篇梁实秋先生的经典散文,共分四章进行编排,分别是:“从容平和世界观”、“笑谈自在人生”、“在世间沉默独行”、“一个人的自由天地”。这些散文,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梁先生的性格人品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梁先生的作品,就鲜明地反映出了其人性之美。从其散文来看,梁先生实在是个“实在”人——敢说真话,要么反语讽刺,要么直陈弊端,一针见血。在《市容》一文中,梁先生愿意感受露天摊的烟火味儿,但是,为了市容,忽然一日,那些站着蹲着吃喝的人,全然不见了,替而换之的是整齐冷清的市容——看着舒服,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梁先生讲了一个耐人寻味故事:有外国友人要到重庆某乡下去游历,当地就有官人出动,要村里鸭子的老人将鸭子关好,不准放田里,以免有碍观瞻。作者写道:“为了市容起见,委屈鸭子在屋里闷半天。洋人观光,殃及禽兽!”饶有趣味的是,该洋人游历的本意,却是要感受“纯正”的乡村生活的。若是那些鸭子有人的灵智,知道了这样的状况还被关黑屋子,不知会有何感想哈。

  在《考生悲哀》一文里,梁先生以“我是一投考大学学生,简称曰考生”开篇,将一个“高考生”马上要考试时的各种状况刻画活灵活现——有人安慰没有问题,准是一榜及第”,有人恫吓“一百个里也取不了一个”,有人说风凉话“考学校的事可真没个准,全凭运气”……于是,“我”或飘飘然,或惴惴然,或忐忑不安。直到考完之后,看到榜单上有自己名字,从“一块石头落地”。呵呵,何其逼真

  在今日看来,这种率性文章,真的不多了。梁先生的散文,是真正的尊崇内心,是用心灵去写作,去感染读者。而文章里传递出的诙谐机智率真,又让我们读者时不时能会心一笑。

  在《我看世间一切有情》一书中,每篇文章都可以感受到梁实秋先生自在独行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文章,是真正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好文章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文章是否能够长久,读者心中自有公论,梁实秋先生这种率性散文,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不必再“公论”了。

  诗人余光中所赞:“梁氏的风格上承唐宋,下撷晚明,旁取英国小品文的洒脱容与,更佐以王尔德惊骇讲究好处收笔,留下袅袅的余音。”这个评论是非中肯的了。(廖立湖)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四):拥抱那生活里本来的美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家中,我最喜欢的几位作家要说季羡林丰子恺、梁实秋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章率真,充满真诚,让人一读就感觉到是在写生活,写真实的人生。读他们的文章,需要有一些生活阅历作为基础才能够引起共鸣。

  生活原本是美的,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梁实秋收益为非常善于生活,也会发现生活本来之美的作和生活家。他的这本《我看世间一切有情》,精选了梁先生有代表性的66篇散文,很多名篇被列进了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材,是具有典型中国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佳作,也包含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无限的热忱

  喜欢梁先生在平淡的生活里发现不一样的美。《雅舍》一文,没看过的读者,大概会以为这是一间装修考究、充满艺术氛围的雅室,但其实不然。《雅舍》讲述的并不是这样的房子,而是一件简陋民房,但是先生却住出了生活的滋味。先生的“雅舍”位于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但就是这样简陋的所在,先生也住出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优美文字。“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因为房子承载了先生对生活的美好记忆,所以,简陋的房子在先生眼中具有了感情,有了个性,便成为他眼中的“雅舍”。多么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啊!

  并且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先生无比乐观、豁达、开朗一面。讲到住房,先生说自己“经验丰富: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只要先生稍微煮的就一些,即便房子在简陋,也一样会产生出很深的感情: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先生是一位对生活怀有深情的人,不然,他是不会对生活里这些并不“光鲜”“靓丽”的居住环境产生出这些真挚的情赶来的。

  读到这里,我很感动。先生的《雅舍》让我想起了老家河堤的一幢老房子。在哪里,我度过了欢乐童年时光。因为临河,所以环境很清幽,居住的也是普通的砖木、土木结构的一间平房。没有精美的装修,没有像样家具,只有生活里那些常见简单用具。虽然简单,但是因为有了家人的生活气息,有了小伙伴你追我赶嬉戏、下河游泳、摸捉虾的欢快时光,便觉得老屋虽然简陋,但却在我们心里有了非常特殊地位,那是我们童年所有美好记忆的来源

  有个性就可爱。在先生眼里,因为那些事物有了个性,所以便觉得可爱。于是,那些寻常所见的普通事物,因为先生的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就变成了先生笔下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和梦里

  生活所给予我们的美,也许并不在外表,而恰好在静默的最深处。我们只有真心拥抱了生活,才能够发现生活所给予我们的美。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五):平凡小事趣味生活:从梁实秋的散文看世间百态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冰心

  梁实秋作为一个散文家、文学批评家与翻译家,其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如《雅舍小品》、《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等,这些作品都是从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出发,引出作者自己的看法,语言既幽默又引人发省。例如,梁实秋系统总结了骂人的种种学问,直言骂人的误区,“假如你骂一个无关痛痒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无名小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

  梁实秋爱阅读,爱写文,且一生笔耕不辍。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的著作,曾以一人之力翻译完整部《莎士比亚全集》。而美学家朱光潜曾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

  今天我们来看梁实秋的《自在人生: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本书收集了梁实秋的66篇经典散文,文中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凡人物、平凡事情,通过梁实秋的描写下,让会你在世间万象的纷扰中,回归到生命最本来的样子,其中的雅致与自在屹然呈现。

  一、看人:揪其一点,开怀笑说。

  梁实秋在谈论人的时候,总能就人的某一点,说的让你哑口无言,但又很有其道理,还不乏幽默在其中。

  在说到女人的时候,他用女人爱说谎来开篇,那女人为何说谎呢?女人说谎是因为她口是心非,梁实秋还要举例证明,女人在逛街的时候,当她看到一件甚是喜欢的衣服,她要不嫌弃衣服料子太薄,就是怪那衣服的花样太旧了,还说这衣服不禁穿、不禁晒,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女人嫌那衣服太贵了。

  说到女人,梁实秋从她们爱说谎、善变、爱哭说到胆小、聪明,文中描写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句句都让人点头称是啊,可见梁实秋细致的观察力。

  说到男人,梁实秋用一个“脏”字概括,他们不爱洗澡、不换衣服、不洗脸,这些都是是造成一个脏字的原因。又说他们懒、嘴馋、自私,还要各个举例来说明,让人看了不禁捧腹。

  其实,生活中男人和女人,都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经由梁实秋这样的描绘,没有那么多的怨气,倒是让人觉得虽然他们有很多缺点不足,但是那有怎样,人生自在就好。

  文中有大量的关于不同的人的特性的描述语,把这些人的点点滴滴都描写入微,细细看,细细品,都是生活中的见微知著。

  二、看事:真知灼见来自生活的点滴

  “假如人生本来像戏,结婚典礼便似‘戏中戏’,越隆重则越像。”,梁实秋在说到结婚这件事的时候,戏说结婚典礼就是“戏中戏”,人们提前发布结婚告知,就是通知亲朋好友来观看此次结婚人的演出。而当天,结婚的两个人行礼仪、拜天地,则是为了给这些人看的,越是隆重,越是仪式感强,让他们来给你们结婚作证明,等到行完了所有的礼仪后,则礼毕。

  关于钱的教育,梁实秋先是把自己曾经对钱的理解与概念,一一描写出来,然后说出这样的弊端。原因是什么,因为在他小的时候,他是不能有钱的,有钱的时候,他是要按计划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这过程中,他知道了钱的用处,但是这个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却不明白所以。只是知道每次找家人要钱的时候,就不怎么妙了。

  为了让孩子听话、做事,知道钱怎么来的?有些人开始让孩子来做家务,扫个地,给一角钱,刷个碗给一角钱,这样下来,孩子又变得太功利了,不给钱不上学,不给钱不去写作业,种种弊端纷至沓来啊。

  那最终梁实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他提议人们可以让孩子们知道父母是如何挣到这些钱的,这些钱的来源知道了之后,要怎么花钱,可以召集孩子们与家长一起每个月开一次会,一起来讨论这个月大家要购买哪些东西,会不会超出预算。

  在家庭讨论会中,有弟弟便谦让起来来,把自己想要买溜冰鞋的钱省给姐姐买课业辅导书,姐姐会把自己想要买的衣服的钱省给弟弟置办一个算盘。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之间更有情义了,也更加懂得这些钱财的来之不易了。

  梁实秋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情,来谈自己的见解,一方面能记录生活中的见闻,又能趣谈自己的看法,让读者领会他要传达的想法。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这本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出自生活,所以读者看来没有枯燥乏味之感,而且书中的语言风趣幽默,让人读来趣味横生。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读后感(六):《我看世间一切有情》|凌云健笔意纵横,幽默雅谑话人生

  梁实秋(1902-1987),一生勤勉治学,在散文写作、文学评论和语言文学翻译等各个领域成绩斐然,特别是散文方面,更是独标一格,卓有成就。历来学者对梁实秋散文风格的定位都是恬淡闲适、清雅通脱、闲逸悠然。诚然,除了典雅简洁这一大特色外,“幽默”亦是他的散文的一大特色。

  梁实秋的幽默与其人生阅历不无关系。梁实秋曾留学国外,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他对于英国散文随笔的幽默和从容风格尤为赞赏,这对他散文风格的影响极大。

  与他同时代的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与之相比,梁实秋惶不多让。司马长风曾这样评述:“在现代散文作家中,论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实秋,其次是钱钟书”。可见梁实秋散文之幽默。

  梁实秋的幽默有其独特的方式,他的幽默没有那一股灭此朝食似的凌厉之气,而是有种从容不迫的风度和悲天悯人的胸怀。“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幽默的精义在于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不在于舞文弄墨博人一粲”,梁实秋的幽默便是如此。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一书遴选了66篇梁实秋先生的经典散文,在这本书中,梁先生虽取材于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是他以超然的态度静观默察人生世态和日常生活,将诙谐幽默蕴含于文中,并贯穿始终,呈现出幽默散文的优雅精致,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1. 对世相百态讽喻的谐趣

  在梁老的文章里,他往往会在轻描淡写中点出人性中的某些通病,在诙谐幽默的文字中暗藏了自己好恶的情感和否定的观点,似绵里藏针,让读者在笑声中获得某种启迪。

  比如,在《男人》中,他对于男人的脏,特别是衣冠楚楚的男人的脏的着墨,带着点夸张的幽默,“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梁老的这种幽默,是观察入微的,是不动声色的,他的手绢“拿出来硬得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如此传神生动的描述,让读者宛如镜中窥己,读来好笑不已。

  还比如《孩子》一文,梁实秋极尽幽默之能事,他写道:“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凡是孩子的意志,为父母者宜多方体贴,勿使稍受挫阻。”通过对“孝子”词意的巧妙篡改,对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地位的颠倒进行了委婉的讽刺,在梁老亦庄亦谐的笔调中揭露了中国家庭教育问题,让人在笑中陷入思考。

  另外,梁老对国人存在的一些陋习或社会中的丑恶面或也会毫不留情的进行嘲讽,这是梁老幽默中略带有辛辣滋味的笑。

  比如,在《脸谱》中,梁老将那些达官贵人在面对上司和下属时,脸色变化之迅速,描述了活灵活现,这种人“对下属道貌岸然,或是目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使你无从观色,莫测高深”,有时“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脸拉得驴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几尺”;可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立刻缩短,再往瘪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这种人对上司是一副奴才相,对下属则是一副“帘子脸”,梁老挖苦道,“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种人是少不得的”。

  还比如,在《病》一文,梁老写自己住院的尴尬,用诙谐的笔调叙述,将种种不快冲淡,特别是调侃说医院“最像旅馆的一点,便是人声的嘈杂,四号病人快要咽气,这并不妨碍五号病房的客人的高谈阔论;六号病人刚吞下两包安眠药,这也不能阻止七号病房里扯着嗓子喊黄嫂。”轻松幽默之下,讽刺入木三分。

  此外,在《旁若无人》、《守时》、《拥挤》、《谦让》等文章中,梁老对国人嘈杂、不守时、不排队、假客套等的陋习也同样进行了嘲笑和讽刺。但是梁老并不是锋芒毕露的骂世,而是在讽刺阴暗丑恶的同时又包含了一种善意的温情,抱持着一种温柔敦厚的气度,谑而不虐。

  他的文章大都不长,但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梁老独特的幽默,既深刻隽永,又温和敦厚,绝不深入胰理,亦不尖酸刻薄,其笔锋藏内敛,行文有章法,通过婉讽的调侃使人们反躬自省,让读者为之叹服。

  2. 对日常生活调侃的雅趣

  梁实秋身处故国风雨摇、兵荒马的时代,面对严酷的现实,沉闷的人生,梁老凭着随缘乐生、闲适恬淡的人生态度,在散文创作中均把不顺之事升华为生活之趣味,编织出惊人的丰采华章。

  他对衣食住行、花鸟虫鱼、男人女人、请客送礼等生活中的琐事观察入微,并用他的如椽巨笔书涉笔成趣,于笑声中咀嚼人生,在自嘲中解脱苦闷。

  比如,在《雅舍》一文中,梁实秋为避战乱借居在重庆效外北碚的一所陋室中,它“蓖墙不固,门窗不严”,冬不能蔽风,夏难抵骤雨,“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亨,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且还有鼠虫相扰,“鼠子瞰灯,聚蚊成雷”;但他却给这间陋室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雅舍”,并戏谑道:“雅舍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并且,于此陋室,他总能看到“可爱”的方面。比如,“‘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雅舍”的美如那款款扑面的清风,说不出的舒适。

  在雅舍中,梁实秋以幽默的情致,超然的心境将生糙的原生态生活增添了一份雅意雅态,写出了乱世中的一份安宁之境,让人在一笑之余,心生喟叹和钦佩。

  梁老善于对人们日常交往的琐屑杂碎,不起眼的细微枝节以故作正经庄重的态度对其进行梳理分析,让人笑从中来。

  比如,《骂人的艺术》中,梁老将“骂人”这一上不了台面的现象还正儿八经地总结了十条“艺术”,比如,“知己知彼”“无骂不如己者”“适可而止”等等,让人可笑之余又觉得其有理,愈觉其有理更愈加可笑。

  在这看似正经的态度下,是梁老诙谐幽默的文笔,比如,“真善骂人者,乃能避其锐而击其懈。你等他骂得疲倦的时候,你只消轻轻回敬他一句,让他再狂吼一阵。在他暴躁不堪的时候,你不妨对他冷笑几声,包管你不费力气,把他气的死去活来,骂的他针针见血。”读来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还不得不钦佩梁老真是洞悉骂人术中奥秘。

  在《下棋》一文中,他对下棋者的分类同样令人忍俊不禁:“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俏骂者……”

  同时,又对“观棋不语”这一古往今来约定俗成的常情进行了“反驳”,他写道:“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的事……”并分别呈现出“观棋而语”者,无论说的中肯或不中肯,都不会让下棋人待见的种种可笑场景,让人捧腹不已。

  梁老有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文中常有精彩绝伦的比喻让人拍案叫绝,因而他的散文不仅幽默,而且韵味十足。

  人至中年,尤其女子,对镜顾盼,莫不感伤那逝去的青春年华。在《中年》里,梁老写女人,“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还存在,但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分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了凹入。那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辐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处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此番精彩的比喻让人叹为观止,女人到中年时的变化写得栩栩如生,谐趣迭起,让人忍俊不禁。

  同时,他认为人到中年自有“中年人的妙趣”,又何必“年届不惑,偷学少年”“秋行春令”?中年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情,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这种中年心态,是一种宽容豁达的超然心境。

  梁老从日常生活的琐细小事中写出可笑因素,这源于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如《雪》一文,梁老调侃道:“赏雪,须先肚中不饿。否则雪虐风饕之际,饥寒交迫,就许一口气上不来,焉有闲情逸致去细数‘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梅花都不见’?”“谢安石一门风雅,寒雪之日与儿女吟诗,更是富贵人家事”,真可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经历过世事的风云变化,饱尝了人生的五味杂陈,梁实秋似已洞悉人情,参透世事,通达事理。他既能面对世俗生活的诸多不顺,透过生活的苦难看出其有趣的一面,也面对人性中存在的通病和社会阴暗丑陋面,并不加以过分的非难,而是将那芸芸众生诉诸笔端,在审视和体味中予以善意的调侃,委婉的讽喻,显现出一个作家的风度和幽默。

  梁实秋的文章虽取材于日常交往的琐屑杂碎,但因梁老幽默诙谐的文笔,使家常般的散文谐趣迭生,其叙写、评述无不庄谐并重、劝讽俱备,而又自然而然不留斧凿痕,且丝毫不坠俗趣。掩卷之余,读者不仅忍俊不禁,而且有得于心,意味深长。

  gt;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