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无良是一种病》读后感1000字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是一本由【美】玛莎·斯托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假精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精选点评:
●作者说,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懂得避开,不过当反社会人格是你家人的时候,基本上你的生活就没法和平常人一样了。
●真是一本好书,作者的态度真的很有良心!把一个主题的临床经验和科研结合的很好。大半夜地燃起了室友研究反社会人格的小火焰。
●我们要相信周围存在着没有良心的反社会人格者,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情感、也不会愧疚和内疚,我们除了识别他们、远离他们,别无他法。你可以以善意相信别人,但前提是保护好自己。
●反思一下自己:我相信爱情、相信人与人之间连接,拥有强烈的感情,说明我并没有反社会基因。但是,问题仅仅这么简单吗?真的只有『反社会人格』和『有良心的正常人』的分类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后半部分说到没有良心的人的悲惨生活时,苍白而无力。
●作者认为良心基于情感,可是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没多少情感,但是一般也不会做什么坏事。说反社会人格的特点是缺乏情感,好象是说分裂样人格都反社会一样。
●1
●对我来着,这算是一本比较内容比较特别的书,碰巧身边又遇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忍不住拿书中的片段对对照,发现主角的很多表现的确如作者所言。的确有无良心的人存在。
●幸好中国还是少有这种人的
●良心是意义的创造者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读后感(一):人之初,性本善
我只看简介就知道,很多人需要读这本书,大家往往都会把善良的人摆在受害的位置,往往不知道善良的人在最后心理上的安全感往往比那些想伤害别人的人更多,伤害多半是因为害怕被伤害才去做的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读后感(二):恐惧
今天翻开《小心,无良是一种病》,看了里面反社会人格特征以后,我手指发凉,我也有曾有那里面某种行为,虽然不多,但是我觉得我还不是那种无良的人,反而身边却有和书里面所说的极为相似的人,真的不明白一个看似是聪明的,有手段的人会是反社会的人么?
有些看不下去了…… 我宁愿相信世界上有良心的人很多很多,他们是怎样做事怎样思考的。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读后感(三):逻辑不自洽
作者首先确立了观点,然后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来维护她的观点。但她的例子如此孤立、缺乏共性。作者对于反社会人格的人的特质的论断也充满矛盾。不能有效区分生活中的反社会人格(所有人都像,或所有人都不像)。作者指出大部分反社会人格的人都普普通通,绝大多数都不 是冷血杀人犯之类。既然如此,他们和普通人有多少不同?是的,无良的人他们会试图控制别人,想赢,想冒险,为此不惜自己付出代价。在我看来,他们对于身边人来说,就是普通人。作者声称反社会人格缺乏 良心和愧疚感,却并没有证据表明有良心有愧疚感的人对他人的伤害会更少。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读后感(四):上帝与魔鬼的声音,几乎无法分辨
1,无法遵守社会规范
2,惯于欺骗和操纵他人
3,易冲动,无法事先计划
4,易怒,对他人有攻击性
5,毫不顾忌自己与他人安危
6,总是不负责任
7,在伤害,虐待他人后或是偷他人东西后不会感到悔恨。
很会花言巧语,做表面文章。
对刺激de需求大于一般人。
如果一个人经常伤害他人却又经常装可怜博取同情。
感受不到情感依附
容易药、酒瘾
无法爱人
疑病症
厌恶辛苦,喜欢偷懒。
典型代表:希特勒,秦始皇。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首先的大前提,作者认为“有些人就是没有良心”。
正常人的良心也是会沉睡的,可能因为身体因素,也可能因为权威。
## 如何识别没有良心的人? ##
没有良心的人喜欢装可怜。
## 如果遇上没有良心的人,怎么应对? ##
尽量避免和他们的接触和沟通。(这是作者的方式,但太怯懦了吧)
不要傻的被反复伤害。
## 有良心,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
作者举例子,说明没良心的人有多惨,然后拿出科学解释。
gt; 斯基普从小就在弗吉利亚州宁静的湖边杀青蛙,到他最后进棺材的时候,他都不会了解他这一生其实可以过得相当有意义、相当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