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变化图鉴》经典读后感有感
《尸体变化图鉴》是一本由陈禄仕著作,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尸体变化图鉴》精选点评:
●一个半小时内快速浏览完了《尸体变化图鉴》⁽⁽◞(꒪ͦᴗ̵̍꒪ͦ=͟͟͞͞ ꒪ͦᴗ̵̍꒪ͦ)◟⁾⁾ 收获和体会: 1.认识了好几种蝇种和尸虫。 2.生命很宝贵,并且是璀璨的,只有活着会拥有更美丽跃动的灵魂。 3.女性是弱势群体,更加真实感受到比《杀人回忆》更阴森恐怖的感受。无论是繁华闹市还是穷乡僻壤,一定要学会好好保护自己。 4.生命的结束应该具有仪式感。 5.所有的法医和入殓师都值得我们尊敬,所有的生命一旦诞生,都该为追求更积极美好的人生而努力。 6.愿世界和平,公正、正义、平等。“文明虽是一种虚饰,但在看清文明是一种虚饰之后,再深切体会到文明的作用,是一种更为难得和更为现实的认识。 ”
●解说太少了…尸体的颜色变化,昆虫的繁殖世代我觉得都要顺带提一下才完整嘛,要不然看了半天就看个噱头而已。而且也没有总结一号二号三号尸体为什么演变过程不一样,也没有回答开头如果尸体密封后因无蝇蛆参与如何判断死亡时间这个问题。除了图就是图,真当自己是下饭书?结合案子讲会好很多,也不会这么不可爱。ps:其实视觉冲击啥的早就习惯了,毕竟学这个专业。重点是人死了就像一坨屎…一大坨…味道可以说很酸爽。
●小朋友就应该多看书
●翻开前的小看也是天真了 是会产生恐惧感的书 局解课跟它比都成了小孩玩泥巴 说明文字少了 最想看的部分还是各个环节的基本描述以及系统解说 类似是写了个罗列review 但如果能做成meta会更好吧 是一点遗憾 冲击成分多余知识性 可以来本法医学补齐
●吃完飯收到快遞了額嘔嘔嘔嘔真的是賊高清了 最可怕剛剛腐敗的時候還是能看得出這位往生者的面貌 睜著眼睛爬滿蛆 滿滿的全是 跪了
●很多年前,我看《白鹿原》,里面有一段写田小娥尸体被发现的情景,满地尸水横流,蝇蛆肆虑,今天这些尸体图,让我更直观地想起书中的场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无论生前多么光鲜亮丽,多么位高权重,死后如果没有立即处理,最终都是蝇蛆的狂欢场,恶臭的腐烂营。我们所寄居的身体,就是这么不堪一击。感谢编写这本书的科研工作团队,感谢为了科学奉献的逝者。致敬。叩首。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具尸体从死后第一天到彻底白骨化,每一天的变化记录。四具尸体都被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自然腐化的过程却各不相同,从始至终,如观他身不净;第二部分则来自真实刑事案件,共9个案例,呈现出极端环境下的高度腐败状况,其中3个案例中的尸体呈现巨人观。判断死亡时间确实是门学问。 不过目前的丧葬已实现「从太平间到火葬场」的流程,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如果正常死亡,基本不会经历图鉴中所展示的腐败过程了。
●已购。借鉴尸体农场,充满实证做派的尝试~成书的应该是冰山一角吧,可惜规律性的部分法医书上都能查到,但是偶然的差异依然让我有种种疑问~另外,年轻时见尸体,常常因同样为人而觉得悲伤。今天看书完全没有不适或者悲伤,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放弃了人的立场。所以,也不用谈不净观白骨观,因为我在这本书里读到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蝇蛆旺盛的生命力~
●公司的妹子的书,拿来翻了一下,实在是太恶心了……那个妹子竟然说是吃饭的时候看的,妹子不是凡人啊。
●看到第三具尸体一度出现生理性不适,忍耐着看到第四具,慢慢不觉得了。什么白骨观巨人观恐惧感,都抵不过观察现象的好奇心。硬要说从这本书里体悟到了什么的话,就是反正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掉,反正死掉也是被分解,不管是被蝇蛆还是被火焰,反正最终都会变成无机物,那么反过来,好好珍惜活着的、正常运作着身体机能的、有爱有思想的自己和身边人吧。以及,蝇蛆才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尸体变化图鉴》读后感(一):感想
一开始只是猎奇而已,买回来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 一口气看完。但意外的没有觉得恐惧,内心毫无波澜(请容我小装一下,其实中间有笑出来..) 谈几点感想: 1、推翻了以前对水尸的印象,发现泡发之后
《尸体变化图鉴》读后感(二):此书与佛法
修不净观的盆友,手边或应常备此书。作者一定未曾想到,他们的学术研究居然可以给一些佛教修行者带来便利。又,记得当时边看图片边往嘴里塞东西吃,发现食物到了嘴里,居然没味道,由此想到一些教义:1.受蕴是空,一切法毕竟空;2.无明缘行,行缘识,…… ——这两条合起来说,大概也就是“缘起性空”的道理。
《尸体变化图鉴》读后感(三):由九相图想到的
日本以前为了让心里清静,画《九相图》给人看,也就是一个女人死后的九种形态。简直童年心理阴影。
勉强记得其中第四还是第五个死相,也就是深绿色的尸体,汁水遍地,蛆虫爬到脸上,极为凄惨。生前的好皮囊与此相比简直荒唐。
第九种,骨头散乱在荒野,反倒让人心静。
佳人,枯骨,灰。这是日本人的浪漫。也是法医要面对的日常。 盛者必衰、生死无常。
《尸体变化图鉴》读后感(四):下饭!
人和动物也没啥区别嘛,生于土归于土
平均气温二十来度颅骨白骨话只要七八天,真的没想到
处于猎奇看的,想看的小伙伴可以私我
后面的凑字数………………………………………………………………………………………………………………………………………………………………………………………………………………………………………………………………………………
《尸体变化图鉴》读后感(五):没有见过更重口味的
之前在知乎看到过图片,但亲自翻开一页,还是被图片震撼了。
新书的臭味,隔着纸张(屏幕)能闻到味道。
没看过的朋友,往往说看过各种重口味的纪录片或电影,都没办法跟这个比啊。比如《法医秦明》《骨语》《1000种死法》里面的不打码的尸体,跟这个不是一个恐怖级别的——主要不是尸体本身的恐怖,而是尸身上的各种蛆虫一类的。
顿时觉得什么葬法都被土葬好。想比于书中的消亡方式,还不如捐了器官,然后把自己捐给医学院研究去呢,那样死后还能再刷刷存在感。
敬畏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