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摆脱书》读后感摘抄
《别想摆脱书》是一本由(法)卡里埃尔 / (意)艾柯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想摆脱书》精选点评:
●读着很舒服~~
●比想象中有趣多了的对话录,料多且不乏幽默,一本关于书的书,两人都是嗜书如命的重量级藏书家,古籍善本珍本众多,历史掌故手到擒来,同时也是一本关于电影的书,身为布努埃尔的御用编剧和也曾当过威尼斯电影节评委的艾柯两人也都是经典艺术电影的拥趸,也许网络时代对纸质书而言来势汹汹,但书籍永远不可能消亡或被取代,本质上不足为虑;艾柯又一次提及老被问“这些书你都看过了吗?”这次他回答:“您知道,我不读书,我写书”
●收拾行李的混乱日子里读过去,真希望那七箱书能化为一缕魂魄飘散回家
●强!书不会死不读书会死!
●不想摆脱书
●听这两个文艺老年唠嗑实在太有趣了
●读书,观影,演奏,都是很个人的事情。
●Eco一直在吐槽。
●我想我可能也是有“阅读瘾”这种恶习吧,以及对图书馆的依赖。
●有趣而又严肃的对话录,各类典故信手拈来,这两个老家伙记性也太好了吧! “书中自有教义,书不仅是容器,储藏所,更是‘伟大的拐角’,从这个拐角出发我们可以观察一切,讲述一切,乃至决定一切。书是起点和终点。书是世界的戏剧,乃至世界的终末。”
《别想摆脱书》读后感(一):书作为人类最简洁,最经典的方式会一直存在一下去。
很互联网即将改变一切的鼓吹者不一样,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就像剪刀等人类的经典发明一样,书是一种不可能被超越的工具。这针对的是电子书,但值得引起我们警觉的是:对纸质书威胁最大的并不是电子书。从完成功能的角度来讲,随着互联网对语言艺术的促进与发展。整个语言 艺术对文字艺术发起了冲击和挑战。
《别想摆脱书》读后感(二):《别想摆脱书》妙文摘抄
1.记忆具有双重用途——无论个人记忆,还是集体记忆即文化,一是保存某些数据,二是让那些没用并有可能充塞我们脑袋的信息沉于遗忘。
2.科技更新的速度迫使我们以一种难以忍受的节奏持续重建我们的思维习惯。
3.每次新的科技产生,必会力证自己超越以往一切发明与生俱来的规则和限制。新科技期待自己骄傲而独一无二。
4.当有人不让你想某样东西,你就只能想它了。禁忌成就义务。
5.没有什么比持久的载体更暂时。(按:科技的进步使得曾经的载体进入了垃圾堆,带着存载的物品。)
6.再也没有什么比已发表的东西更为人所不知。
7.在一切均被遗忘之后,文化只能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东西。
《别想摆脱书》读后感(三):信息量巨大的精彩对话录
读的是201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吴雅凌翻译的版本,刚刚读完,满脑子文字,但心思沉静。
一位是文学巨匠,一位是电影届巨匠,两位同时还是大藏书家,对话由另一位文坛作家主持,非常有意思的对话录,文学信息量巨大,一边看一边感叹自己上了这么多年学,看了这么多年纸版书和电子书,还跟文盲似的!很多人名和作品名不熟悉(电影领域好点),故配合google和youtube查询资料,阅读效果更佳。从书的收藏,保存,到焚书禁书,从诞生到现代传播,论及“愚蠢”和“伟大”,也想过身后书怎办,感觉两位当事人都是博览大家,思路也开阔,读起来很有意思又不断的在感慨其知识面之广。我看的这版,翻译总体还OK吧,判断依据是读起来还算顺畅,外文名字也是常见的专有名词翻译,顺便提一句译者的最后那篇“译后记”,写的思路清楚,也挺好看。
从书入手,探寻历史中的一些真相,一些人类最本初的想法,读完却难得的心思沉静,不错的书。推荐阅读。
《别想摆脱书》读后感(四):“这些书你都看过吗?
卡里埃尔、艾柯《别想摆脱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棒的一本书,两位以藏书、读书为命的老人谈书,每每让人感到深惬我心。他们谈到很多问题:读屏还是读书?书是否会消亡?为什么焚书毁书的事情不断发生?……读他们的对话,自己似乎也参与其中,不过主要是聆听。有些话一但听到便再也忘不了,如:书就像轮子,一但发明出来,便已是最完美的了,再没有改进的余地。
家里藏有几本书的人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有人看到你那满书架的书时便会问“这些书你都看过吗?”每每我听到这样的问题时都苦于没有三天的时间可以跟他好好解释如何读书,现在在这两位大师的对话里我听到了非常有趣的回答,一句话解决问题:
问:“这些书你都读过吗”
答:
1.“比这还多,先生,比这还多。”
2.“不。这些只不过是我下周要读的书。我读过的书都在大学里。”
3.“我一本都没读过。不然我留着它们干吗?”
4.“您知道,我不读书,我写书。”
5.“我绝不会读。我可不想受到这些我要去评判的人的影响。”
6.“藏书不一定由我们读过或者将读的书组成。这是一些我们会读的书,或我们可能读的书,即便我们最终可能没有读。”
《别想摆脱书》读后感(五):微博笔记第七弹《别想摆脱书》
据观察和质感,在我之前它从未被借出,而我要不是听了文道的开卷八分钟是永远也不会知道它,在我之后它又会进入怎样的房间躺在怎样的台灯下呢…或者依然停靠安静的馆架上,静静等待…穿越时间,但绝不死去。
摘抄及感想:
1。“他们向世人隐藏其存在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存在”。存在的证据在于他们否认自身存在
——这个“他们”用很多词语置换都是说得通的。
2。关键不在于不惜任何代价地看或不惜任何代价地读,而在于懂得如何实践这一行为,并从中汲取基本而持久的养分。
——读书于我到底有些什么帮助呢?最终我会记得哪些读过的内容?很多都是隐性的影响,逐渐发酵……
3。于是,你收到一份自己送出的礼物,这真叫人愉快。我选择喝三年后的酒,这至少是我自己的心愿
这个比较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