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想那只大象》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别想那只大象》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12 11:12: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别想那只大象》经典读后感10篇

  《别想那只大象》是一本由乔治•莱考夫 (George Lakoff)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2.90,页数: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想那只大象》读后感(一):认知的误区

  这本书揭示框架在人脑的认知中的重要性,本书是以美国政治中两党的竞争策略为应用,我认为实际上对中国当前的现实中也有很重要的可以借鉴的意义。

  读此书时正是造成2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的昆明暴力事件时。网络上各种极端言论广为流传,甚至不时看到有人叫嚣杀光维族人。如果稍微思考,就知道这无法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并且制造更大的仇恨。为什么大多数人其实不去思考,而轻易支持这种言论呢?甚至如果你去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也不会有多少人听。

  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秘密:我们的大脑是通过框架和隐喻思考的,如果事实和框架不符,抛弃事实。所以,以为揭示真相就可以改变大家的看法至少对普通大众来说是天真的。

  了解了这些,明白在网上给对方阐述事实有时候为什么是那么徒劳。如果只是和对手讲暴力怎么不好,我们和对手其实都在一个框架里面。想要赢得这场认知上的战争,我们必须跳出对方的思维框架,打造我们的自己的框架,本书认为框架关键就是负责任,有爱心。负责任的基础是有理解自己,理解别人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对周围的人负责,进而对社会才能负责,考虑我们的行为对这个社会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推荐这本书,并期待将来我们社会中负责的人有爱心的人能够占到绝大多数。

  《别想那只大象》读后感(二):从现在开始你们心里面绝对不要想到大象

  “从现在开始你们心里面绝对不要想到大象”,无论我怎么描述这句话,只要你听到了你就想“大象”或者“不想大象”,可这个庞然大物或和它有关的都划过你的大脑,你不情愿也没有办法。

  研究语言和认知的科学家,乔治•莱考夫在《别想那只大象》一书中,以美国政客的竞选语言为例,详细解释了这一理论,并指明了在实际语言沟通中如何运用该理论的方法。

  作者长期以来着力研究认知语言学对人际沟通的启示。他用“别想大象”这个例子说明,在语言大战中战胜对手的方法很简单:千万不要用对方已经不断重复强调的关键词。他告诉我们,“隐喻”和“框架”是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

  相比作者更有名的《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别想那只大象》似乎评分也不那么高,还有网友说本书价值在简介中就以完全体现。

  的确当看到精彩的理论时,人会记住很快,人们又犯了这个常犯的毛病,以为自己懂了!“学的快,忘的快”,用来形容这个人类的认知误区简直再合适不过,乍一看浅显易懂的道理,其实你并不懂,一本好书的意义不是告诉一个读者一两句“有道理”的话,而是作者本身在感染读者,没错,你应该也放松慢慢进入作者所要告诉你的世界。

  《别想那只大象》读后感(三):如何通过控制语言控制思想

  现在要求大家做一件事,不要想那只大象,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想那只大象,能做到吗,你在想什么?这个小测试还是蛮有意思的,这本小本谈到有关认知语言有关的问题,

  主要通过分析美国的竞选演讲谈隐喻和语言框架的作用,如果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是可以有一定启发的。

  第一部分 控制语言就是控制思想

  1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 框架和隐喻

  2 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框架

  3 一字之差决定命运

  4 恐怖的隐喻

  5 致命的隐喻

  6 真实的谎言

  第二部分 实战指南

  7 知己知彼 找出对手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框架

  8 答疑解惑 详解框架的18大问题

  9 破解语言迷魂阵 夺回话语权的技巧

  夺回话语权的技巧有哪些

  你的任务是激活对话者本就存在得劲进步价值观

  在回应时,表现出你的尊重

  不要拼嗓门儿

  用热情表现愤怒

  保持冷静

  保持良好的幽默感

  保持自己的立场

  不要陷入对手的成见里

  要希望对手认真对待你

  建立并保持有尊严的地位

  别指望转化立场坚定的对手

  说服头脑中同时存在两套模型的人

  不要从对手角度构建框架的问题

  要真诚

  使用反问句是个有用的方法

  讲故事

  总是从价值观入手

  转移框架

  《别想那只大象》读后感(四):思维的模式

  本书吸引我的是“框架”这个词,作者又是认知语言大师,是吸引我的第二个原因。

  一直在思考,思维的模式是什么?我们怎么思考?我们的思维模式如何构建?

  框架这个词,在我理解,也是一种思维的模式,而思维的模式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如在书中说的,框架是什么?框架是塑造我们看待世界方式的心理结构。框架就是让语言吻合你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语言。首先是顾念,语言则承载、唤起这些观念。

  因此,言语背后都有它的框架,通过分析框架,我们能找到言语背后的隐喻,看到字面背后的意义。也就是作者说的,通过框架和隐喻我们来控制话语权。

  比如书中举例“缓解税收”,这个词背后的框架就是,缓解对应的沉重和痛苦,因为只有沉重和痛苦才需要缓解,帮助我们缓解痛苦的人就是英雄,值得我们拥护。因此就隐喻税收是人民的沉重负担,如果有人反对缓解税收,就是与人民为敌。

  同样,在国家这个词背后,国和家之间的框架和隐喻,家庭关系的两种模式,严父式家庭模式和抚养式家庭模式对应着美国的两种政治模式,保守党和民主党。

  读了这本书使我对如何透过字面看背后的思想有了很好的启示。另外,对于美国左右两党的政治主张和理念有了一个了解。对于美国人选举的思维模式也有了一个了解。

  《别想那只大象》读后感(五):我们在判断陈述是不是谎言的时候,陈述本身的真假居然是考虑最少的

  ——20161111《别想那只大象》读后感

  这本书本来是写给对美国政治感兴趣的人,尤其是美国进步派人士的,先后讲解了美国保守派(共和党)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有着怎么的价值观,他们怎么用自己的家庭价值观来“塑造政治”……以及进步派该如何吸取保守党的优点,如何赢得大选的……

  但是恰逢双11买书便宜+9号美国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赢得大选……

  刚开始读的时候,还是比较吃力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知道什么是西方世界的“左”和“右”(在中国“左”、“右”明显都是贬义词),你必须知道美国的“驴”和“象”的含义……除此之外,最开始你还要慢慢的读,才能理的清楚文章中的逻辑……

  没想到,读完这本书之后,收获那是相当的大,也想通了许多之前想不通的事情……

  1 “认知语言学之父”

  认知语言学 乔治•莱考夫(Geokge Lakoff) 待买书《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别想那只大象》读后感(六):《别想那只大象》——对面的,放下那个框架!

  一本在公关、营销方面颇负盛名的书,号称可以教你如何建设(避开)语言上的陷阱,从而诱导(防止)客户进入你的领域当中来。但是实际上所谓的“认知语言学”概念非常少,而且连篇累牍地就是在讲两个概念——框架和隐喻。这就要说到西方著作往往会犯的一个毛病,那就是把一个概念反复地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让人不免从后半段开始就觉得阅读乏味了。

  该书的成书背景乃是奥巴马的第一次选举之前,作者作为一个民主党支持者、进步主义者从认知语言的角度分析自己阵营当中的宣传问题,从而希望能够击溃保守派、共和党的宣传攻势。虽说我对于他们的政见是持保留态度的,关于共和党是严父型政府的认识也保留观点,但是本书所揭示的道理则不囿于左中右派系之分,而天然存在。在争夺立场和听众的过程当中,真相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讨论这些真相的框架如何。好比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事实用不同的框架去讨论,得出的结果甚至会自相矛盾。共和党的政治观点实际和持大多数选票的民众利益相左,所以他们必须拿出更多的心思去巩固自己理论上的合法性。美国的保守力量能够拿出那么多钱来豢养知识分子为自己辩护也不足为奇。这就让人想到三国时期的孙吴豢养众多的儒生就是因为他执政的合法性是三国里最弱的,所以不免要心虚,而争取在理论上占据制高点。

  说到语言的框架,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辩论队的前辈授予的一个概念:平台。这两者有着很大的共通性,以至于阅读本书的时候我一度觉得它们就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名字。辩论的时候有一个兵家大忌,就是千万不能在对方设定的交锋平台上辩论。这和本书作者主张进步派要拒绝在对方的“主场”作战的概念是何其相似。当一个有利于某一方的框架(平台)被确定,客场作战的一方就会在不断的招架当中丧失锐气,逐渐体力不支。进步派在过去几十年的争论当中始终被保守派强大的理论优势压着打,因而在占据理论制高点的作战当中常常大败亏输。辩论也是一样,绝对切忌放弃自己的平台转战他人主场。但是,所谓的政治讨论“框架”和辩论赛的“平台”又有其不同之处。从书中看,作者主张自己的战友们,在保守派用理性阐述问题的时候避其锋芒,诉诸感情;反之亦然。各自打各自的牌,各自吸引拥趸站队,这在政治辩论上不啻为一招奇兵。但是在辩论赛上就不能采取这种方法。当我成为“资深辩手”的时候做过几次辩论的评委,其时双方都不肯让步,在自己占优势的平台上各抒己见。这样的比赛往往最没有看头,因为双方没有交锋的面,就好像一边是鱼雷潜艇,一边是铁甲骑兵,根本没有交战的可能。那辩论比赛本身就丧失意义了,我们要看的是真枪实弹的舌战,而不是各自逞威的阅兵。

  本书最后,作者为自己的理论战友们划定了四条规则,希望进步主义能够重回美国政坛的巅峰:尊重;重新确立框架来回应;在底层价值观考虑问题;说你真心相信的事情。这四条金玉良言,不仅是进步派的人们可以引为座右铭,对所有想要真诚探讨问题的人,都是值得学习的准则呀!

  奥巴马第一次大选一战成名,据说就是因为竞选团队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改变了和共和党交手的策略。

  《别想那只大象》读后感(七):语言的奥秘

  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确实如此,不管我们怎么去学习表达,有时不得不承认这份天份的重要,语言是情商表达方式的重要一环,那些反复琢磨都体会不到其中奥秘的人大有人在,如此一来对方得到了较大机会让你陷入他的框架,博弈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孩子往往可以感知对方的情绪,在最大可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概率计算上占据先机,撒娇,委婉等手段加以辅助,成功率大大提升。正如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之病理》中提到的,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是在忽视学生的情商锻炼,没有过多的交流只会让学生的固定思维框架来自于学校的课本,要知道当下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如此的快,大众都以框架思维或接受外界环境的变化,或抵触那些自己接受不了的事物,一种恶行循环貌似又成为了潜在的危险.....

  保守派确实在生活中遇到不少,多亏了这本书,让我知道我是个处于进步派但也是个被动严父模型的人。平时对于现象有着较强烈的求知欲,会一步步琢磨其中的奥秘。简单明了的去阐述那些新观点花费的时间会超出想象,更别说建立新的框架去取代那些陈旧的了,这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技巧。

  转眼间,有个问题不得不面对,以恶制恶,可以接受前一个恶,用新框架取代他人旧框架,如此保守的做法也许不该再被称作进步派,有着进步派思维的保守派更为合适吧?前者是注重多重横向,而后者是注重单一纵向。

  结合《乌合之众》一起看,会让你收获更多。

  《别想那只大象》读后感(八):框架和隐喻:控制语言就是控制思想

  被书的简介和作者给忽悠了~基本全书的价值看完简介就够了。

  本来想认知语言学应该很牛的吧。全书除了第一章和偶尔穿插在各章的认知语言学的碎片理论,基本是关于美国竞选的语言传播方面的分析。这本书应该换个名字,美国竞选解密,想了解美国竞选的人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但若是想深入了解认知语言学,这书就过于敷衍了。

  虽然如此,有些书的价值就在于那一句话那几个字,就是这几个字的价值,也远远超过所付的书的价格。很幸运这本就是。

  一句话:控制语言就是控制思想。

  关键词:框架 、隐喻

  在和别人沟通乃至辩论的时候,去思考别人观点背后的价值观框架以及为了便于理解而使用的隐喻,能我们更好的独立思考,并在需要的时候,让别人跟着你的思维方式走,得出你想要他们得出的结论。

  美国竞选的框架建立于最基本的人的天性是善还是恶。相信性本恶的,人都需要是需要管教的,就支持大政府管理;相信性本善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支持更多的民主自由。

  隐喻,美国是全世界的严父,还是慈母。严父就要求别的国家听自己的,管别的国家的事情,慈母就以别人切身的感受出发,相信别人可以事情做好,去帮助他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