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读后感1000字
《《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是一本由艾尔莎·怀尔德 著 / 阿维娃·里德 绘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读后感(一):微生物的世界依然精彩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不仅有动物植物,还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微生物。微生物可以说无处不在,要想了解世界的全貌,就绝对不能忽略这些看不见的微生物,他们对人类以及自然的影响,超乎人们的想象。 《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是一本科普类的儿童绘本,讲述在不起眼的角落所隐藏的细微精彩,让孩子们走进微观世界,学会观察爱和敬畏那些小的生命。 全书主要介绍一种共生现象,是指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密切关联,互相依赖,微生物与地球就是这样的关系。全书色彩艳丽,能够准确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讲明了微生物与植物的共同关系,又不失趣味性。 故事从一颗地下的孢子讲起,以儿童的口吻讲述孢子努力寻找植物以提供水源,又如何找到了另一个真菌,成为菌根真菌的。孢子的一生都在守护一颗名为布罗玛的植物,植物为微生物提供可以生存的场所,微生物为植物提供生存必须的养分。 孢子和布罗玛一直友好的相处着,甚至看到了布罗玛的孩子逐渐长大,可是一场干旱却让他们遇见了危机,孢子集合所有真菌的力量想要守护住布罗玛的孩子,可是收效甚微,就在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一场大雨拯救了他们。 整个绘本的故事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小朋友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有比较深的代入感,能够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感情,从而记得真菌与植物之间的情谊,让他们了解原来在看不到的地方,微生物是如此尽心尽力的守护着植物,守护着我们的地球。 科普书是为了讲述世界上的一些科学现象,而绘本则是用以帮助小朋友成长的,《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是一本不错的选择,将科学知识与故事完美的融合,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富含情感,将微生物与地球的关系讲述的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孩子对微观世界的热情。 寓教于乐是学习最好的方式,绘本的最后,作者还做出来详细的知识总结,用来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通过介绍故事中出场的人物,帮助孩子了解植物的生存方式,菌根真菌的成长过程,以及细菌的作业等等。 本书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但是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却并不是低幼化的,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相信很多家长也会从中有所收获。好的绘本不仅是孩子童年的陪伴,更是他们观看世界的钥匙。 宏观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都会慢慢意识到,对于微观世界,则需要一个引路人,这个引路人可以是一个人,自然也可是一本书。《我的微生物朋友 真菌地球》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孩子可以换个角度观察世界,享受生活。
《《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读后感(二):为什么树不吃饭,也会长那么高?把这本书给孩子,保证不再烦你
自小在农村长大,玩泥巴,插秧,种树……天上地下,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知道上了高中,学了生物,我才开始了解到,用手随便抓起的一把泥土里,藏着一个世界,里面住着地球上的人多了不知道多少的微生物。
为什么树不吃饭,也会长那么高,为什么它的根没有眼睛,却可以跑那么远,为什么旱季一到,有的树会变黄,会枯萎。
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长,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化作了他们口中的一句句为什么。有些问题,就算是大人,也会张口结舌,平时压根就没想过。
好在现在儿童科普读物超级多,大人需要通过看书丰富自己,小孩也需要通过看书来认识世界。这本《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讲述在不为人知的地底世界,一个孢子,找到朋友,合作共赢,长大成为真菌,然后和和树朋友携手度过旱季这个难关的故事。
在黑暗的地底世界,一个孢子被水叫醒。在它的身上只有几天的口粮,于是,它用尽力气长出菌丝,在地底穿梭去寻找水分和营养。
通过不懈的努力,它终于找到了一棵树。它向树朋友请求进入它的细胞吸收养分,树也答应了他的请求。孢子吸收到了足够的养分,开始成长,然后树和包子说我也需要营养和水,你也要帮我。
于是孢子努力生长自己的菌丝,去到树根去不到的地方,去吸收那些营养和水分,然后传递给树。
孢子找啊找找啊,找去找到了另外一个孢子,他们成为了朋友,连接在一起。它的树朋友也通过地底的这种连接和整个森林联系在了一起。
孢子在地下努力的探索,给树根带去营养和水分。树呢,就努力吸收太阳的能量,供给孢子生长需要的养分,大家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可是好景不长突然旱季来临,雨水好久没有落下。树没有办法移动,只能通过菌丝拼命的穿过泥土去寻找水。
他们努力的去寻找水,有时会碰到一些湿润的土壤,可是还远远不够,在树这块要死掉的时候,终于迎来了雨水,雨不停的落下。大家伙都活了过来。
《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在第一部分,通过讲述孢子的故事,我们都爱听故事,尤其是曲折的故事。小朋友更爱故事,先通过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非常好的方式。但这本书可远不止说故事这么简单。
第二部分,作者开始讲述故事背后的科学,一一列出了故事里面的角色,植物为嘟嚷提供太阳能,孢子去寻找水分和元素……他们都有名字,都有自己的作用,缺一不可。
看完这本书,基本上能够了解一棵树活下来,在地下都做了哪些事情,都有哪些小伙伴共同参与了这项工程,这是一本科普书。
他的创作团队都是国外超巨:
格里高利•克罗塞蒂博士
微生物学家、教育家,艺术科学组织“自由标度网络”联合创始人,他将微生物学、艺术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告诉人们微生物是多么的了不起。
艾尔莎•怀尔德
作家,创作过无数童书和剧本,经常与演员、科学家和小朋友合作,最喜欢的问题是: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阿维娃•里德
插画艺术家、视觉生态学家,她通过绘画和装置艺术,探索复杂的科学世界。
布里奥妮•巴尔
著名艺术家,艺术科学组织“自由标度网络”创始人,她通过绘画、装置艺术使看不见的世界可视化,曾在国内外举办多次展览,由于出色的科学贡献,被任命为墨尔本大学物理学院名誉研究员。
S.帕特里夏·斯托克
寄生虫专业博士,美国昆虫病理学教授,加州大学高级博物馆科学家,专门研究土壤微生物。
但它又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树允许孢子的进驻可以教会孩子,要善待他人,与人为善;孢子和树的共生可以教会孩子你需要别人,别人也需要你的团队精神;在旱季,孢子通过不懈努力终于熬了过去可以教会孩子要坚持不懈。
《《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读后感(三):微生物是如何通过共生和其他植物一起塑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这是一个树木和真菌通过“木网络”联系在一起的故事,由一个小真菌孢子讲述。一个小真菌遇到了一棵可可树宝宝。它们学会了互相依靠,互相给彼此提供食物,它们还与森林中的其他植物和微生物合作,一起塑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地球实现了多物种共生现象的和平共处但是当干旱来临,它们能一起努力活下来吗? 它们是如何塑造地球的?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都蕴含着无穷的奥秘。
无限小的作用无限大,生命通过竞争得以进化,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其实啊,生命更多的是靠合作。《我的微生物朋友》这一套四本的科普童书绘本是写给孩子们的一套颇有兴味的科普读物,讲述了真菌如何塑造地球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套书是把丰富的知识和充满想象力的画卷融合在一起,为孩子们普及了尖端科学研究的一套童书。
在书中,作者团队还呈现了科学家的笔记,严谨全面地去为孩子解说背后发生的故事,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让孩子了解真菌,也了解自然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鼓励孩子们要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不忘合作与分享,真的是一套非常走心的科普儿童图书了。
树和我说,她独自一人,年纪又小,在这片贫瘠干燥的土地上生活。这套装的四本书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本书《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就是这样像诗歌一样,给我们描述了动人的场景,在那些美丽的句子的字里行间,很生动的形象的画面也在小读者的脑海中被深刻地记忆下来:
雨不停地落下,我们,菌根真菌,把水珠沿着菌丝,运到土壤的更深处,把它们储存在遍布森林网的一百万个隐蔽的洞里。如果再发生干旱,我们应该做好准备。我们越来越强大,在黑暗的地下,我们继续塑造地球。(全文完)
《《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读后感(四):《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合作与共生是自然的奥秘
家里4岁宝宝问:“妈妈,什么是真菌孢子?”
我说:“一会妈妈陪你去看看《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的球》,那里有答案。” 《我的微生物朋友》是一套儿童科普绘本,一共有四本。
这套绘本主要讲述的是真正如何塑造地球的,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命的演变,懂得去爱,去合作,去分享。
这套绘本,内容选择上经过了专家论证,比较科学、合理;在语言描述上,比较通俗易懂。
通过一个个的小故事,还配有大量有意思的图片,吸引孩子的兴趣,进而引发孩子对内容上的好奇心,为孩子展现真菌的努力与合作,让孩子观察到真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更可贵的是,在故事情节上,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曲线,采用儿童视角,讲述真菌的生存故事,浅显易懂的让孩子了解真菌,让孩子认识到自然与地球的关系,启发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头脑。
我选择《我的微生物朋友》这套书,是因为看中了它的故事,刚好又能顺便给孩子科普,再加上是硬壳的封面,孩子不容易撕坏,所以入手了。
《我的微生物朋友》这套书,一拿回家,就受到儿子的喜欢。他一直对于科学比较喜欢,比如说海洋生物,地球等等。
拆了包装,硬壳的包装,这一点深得我心。因为家里小朋友撕坏书的速度,都快跟不上买书的速度,所以现在我选书,硬挺的封面和厚实的纸张,是我的首选标准。
说到科普,你是不是会想到草履虫的演变,显微镜下的真菌和细菌,等等?这些你还记得多少?
然而就有人,因为热爱科学,从而成为科学家。
正是因为他们好奇有趣的自然现象,喜欢科学实验,喜欢科普读物,从而有了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因此,从小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科学,让孩子了解自然的真相,从而树立自己的科学家梦想。
世界级畅销书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一次到印度动物园游玩的经历,便定下了一生要为“关爱动物”奋斗的目标。
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因为喜欢蝴蝶,从而成为脑科学家。
他由喜爱蝴蝶,到渐渐地去了解蝴蝶,直到对蝴蝶地习性和飞行路径都了如指掌。
从蝴蝶到对科学产生兴趣,从而向往科学成就,为了达成目标,他最终努力成为了脑科学家。
而“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大自然。
长大后,他从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中,得出“物竞天择”的结论,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为孩子打开一扇科学的世界,努力去探索世界,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而科普绘本,是引领孩子走进科学的大门。
《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
这是一个小真菌孢子的故事。通过真菌孢子的口吻,讲述它遇到一棵可可树,两个人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依存,给彼此提供食物,将地球建设的生机勃勃,而且还将真菌世界不断地扩大。
正是因为彼此的合作和共生,他们才得以生存下去。
这本书故事性很强,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们了解真菌,学到合作和共生的重要性。
除了故事精彩之外,这本书的好评也是很多。
比如说,美国微生物学会、ABC科学节目、童书日报、美国广播公司科学节目等数十种国际权威机构。
而且,《我的微生物朋友》这本书获得众多国际大奖得主,比如说美国独立出版商图书奖、杰出儿童科学图书奖、Puggle儿童选书奖、澳大利亚惠特雷图书奖、儿童环境文学奖入围、澳大利亚语言治疗年度图书奖。
就像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说的,这是一个微生物的时代,过去如此,将来还是如此,直至世界终结,在历史的这个时期,微生物越来越成为我们了解自然、地球和我们自己的焦点,如何与这些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和谐共存,是我们面临的永恒问题。
那么,让孩子学会观察、爱和敬畏那些细小的生命,轻松了解海洋中微小生命的知识,掌握科学思维,是当务之急。
《《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读后感(五):看不见的微小世界里,有着大大的生命奇迹
如果告诉孩子,其实组成我们人体的成分,最主要的物质也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皮肤、血肉,而是他看不见的东西,他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再告诉孩子,其实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并不是人类,他会不会吃惊得瞪大了双眼?
真实的世界不光只靠手去触摸,眼睛去探索,那个潜藏在肉眼下,我们看不见的要用显微镜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其实更应该让孩子提早感受,去领悟生命的神奇。
这套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微生物朋友》,就是这样一套关于微生物世界的优秀科普绘本套装。
这套科普绘本的作者团非常强大:
格里高利•克罗塞蒂博士,微生物学家、教育家,艺术科学组织“自由标度网络”联合创始人,他将微生物学、艺术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告诉人们微生物是多么的了不起。
艾尔莎•怀尔德,作家,创作过无数童书和剧本,经常与演员、科学家和小朋友合作,最喜欢的问题是: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阿维娃•里德,插画艺术家、视觉生态学家,她通过绘画和装置艺术,探索复杂的科学世界。
布里奥妮•巴尔,著名艺术家,艺术科学组织“自由标度网络”创始人,她通过绘画、装置艺术使看不见的世界可视化,曾在国内外举办多次展览,由于出色的科学贡献,被任命为墨尔本大学物理学院名誉研究员。
在我们看不见的世界里,生命都会发生些怎样不可思议的奇观呢?一起跟着《我的微生物朋友》绘本去探险吧!
这本《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讲述的是真菌这类微生物,如何塑造地球的故事。
全书从一个小真菌孢子的眼中看过去,它遇到了一棵可可树,和对方通过“木网络”联系在一起。平日里它们需要共同合作,才能获得食物,除了彼此,它们还与森林中的其他植物和微生物合作,一起塑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当干旱来临,互相依靠的真菌和可可树一起抱团取暖,努力生存。它们一起熬过每一次挑战和困境,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原来生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顽强。
“无限小的作用无限大,生命通过竞争得以进化,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其实啊,生命更多的是靠合作。”《我的微生物朋友》开本很大,画面精美,是一套让孩子爱不释手的科普读物。
这套书由美国微生物学会、ABC科学节目、童书日报等数十种国际权威机构赞誉推荐,透过那些平日里不起眼的土壤角落呈现的精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让孩子学会思考和敬畏生命。
书的上部分将尖端科学研究、准确而丰富的知识与充满想象力的画面结合,为孩子呈现了一幅生命与自然关系的美好画卷。下部分是科学家笔记,严谨全面地解说背后发生了什么,让孩子轻松了解真菌、自然、地球的大问题,鼓励孩子合作与分享。 天马行空的故事场景,活泼生动的细节描绘,为孩子带来一趟别开生面的微生物科普之旅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我们只有10%是人类:认识主宰你健康与快乐的90%微生物》中,生物学博士阿兰娜·科伦(Alanna Collen)曾说:“你的身体不仅由血肉、肌肉、骨头、大脑和皮肤构成,还有细菌及真菌。事实上,体内的微生物才是人体主要的组成物。”
“通过新兴科学的证据可知,人体内微生物的破坏不仅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症等身体健康问题,也会导致焦虑、抑郁、强迫症、孤独症等精神健康问题。这样看来,许多生活中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疾病并非由基因缺陷引起,也不是身体背叛了我们,而是因为我们疏于珍惜自己体内另外90%的细胞:微生物。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或不当的药物治疗会破坏人体内健康的微生物种类平衡,并会降低微生物的多样性。人体微生态失衡,正是造成“21世纪文明病”的罪魁祸首。”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说这是一个微生物的时代,过去如此,将来还是如此,直至世界终结。
在历史的这个时期,微生物越来越成为我们了解自然、地球和我们自己的焦点,如何与这些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和谐共存,是我们面临的永恒问题。
《我的微生物朋友》科普绘本,以兴趣为燃点,让我们有机会带领孩子,去往微生物的奇妙世界探寻生命的奇迹。
雨不停地落下, 我们,菌根真菌,把水珠沿着菌丝, 运到土壤的更深处, 把它们储存在遍布森林网的一百万个隐蔽的洞里。 如果再发生干旱,我们应该做好准备。 我们越来越强大, 在黑暗的地下,我们继续塑造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