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浮生六记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字

2020-10-02 20: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字

  《浮生六记》是一本由(清)沈复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32,页数:108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六记》精选点评

  ●每个男人都想娶个芸娘

  ●是极喜欢的一本书之一,芸娘是极好的女子

  ●酷炫

  ●三毛二的这个版本母亲留下来的书。做陈芸这样的女子,其实也是很美很幸福

  ●"昔一粥而娶,今一粥而散."

  ●沈复在游记中对一些景色描写实在让我忍不住标记。至于他对芸娘,至之余也足够懦弱,对喜儿,也只人家是扬帮一。总而言之,沈复适合做朋友而非丈夫

  ●我五年前也读过,也许我们读的是同一本

  ●第一记才女的果断不敢

  ●有评价说芸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子。刚巧我的名字了也有这个字,就当夸我了,很值得一看的书!

  ●逐字逐句 闲情逸致 不过字里行间 并没有什么亮点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历史评价是不是太高了?

  不错的小书,高中时在中翻到不想人到中年才读完。感觉前人的评价有点过了。

  估计许多人对此书的高评价来自闺房记乐,看来大家都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啊,大众缺憾反应

  因为自己闲情不足,对文中描述雅致之物想象力不足,所以对闲情记趣有点淡漠,但如果沉下心来,按文中描述做一些东西肯定高雅极了。

  坎坷记愁让人唏嘘感叹封建大家庭啊;读书人更要努力挣钱啊!

  浪游记快其中提到的一些景点可做各地旅游向导,只怕百年过去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最有趣的是在广东招妓。

  伪作中山记快,有史料价值可以做琉球的旅游向导。

  养生记逍,学养生,要你低脂低盐饮食做到了吗?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读《浮生六记》补记

  写浮生六记初读感受时,只读了前两记。至此已读完所有内容。后来坎坷记愁之篇果真叫人情絮萦怀,恨不能起身一呼方解。

  情笃情毒,世事坎坷,若叫怀才不遇之人落有才难展之境地,且亲故疏远飘零独处,怎一番坎坷境地!

  然而经此贫困苦端之际,见人心之弱与书生之苦,同时比对前后同期记录,又深觉前人风骨全在于一心之间,纵然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万人诟病之际,而风雅之气依依犹存。

  有人说,看芸娘一殁,沈氏遂即继妾,读来心中大有为芸娘不平之忿。更兼着一介书生百无一用,致使妻死子殇,叫人更恨风物书本误人。

  我倒从未曾这样想过,想必若芸娘泉下有知,定不忍三独自于后半浮生。而沈复多情深重,与芸娘富贵困苦不离不弃,始终心意相牵,能得一时之“烟火神仙”,已是天下所难得之事,是天钟灵秀之遇,又何怨乎?况文中历历斑斑多为怀忆亡妻而作,深情不忘已是值得称赞,并且前人风骨凛凛,虽破败而不落志趣,深堪尊敬。实不宜用现在的目光去苛责古人。

  总之,抛开一切人性情义,单看文笔才华,真诚情感平常文字,反而是落尽铅华之绝美。《浮生六记》是很对得起它的美名的。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吃粥記

  蕓病欲下鄉調養,爲避人耳目,五更早起,與沈複共啜暖粥。當是時,蕓強顏笑曰:“昔一粥而娶,今一粥而散;若作傳奇,可名吃粥記矣。”

  “六記”中最為感沛傷懷者,無過於沈複與陳蕓之情,相形之下,其餘皆不足觀也。

  十三歲的沈複偶見表親陳蕓,則兩小無嫌,心悸難平,憐其貌,愛其才,告之母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姻親已定,兩人再度重逢,已是寒冬。夜裡沈複枵腹索食,“未婚妻”蕓暗牽其袖,引至閨房——原來已為“未婚夫”藏了暖粥和小菜。不巧被陳蕓堂兄撞見,笑睨蕓曰:“頃我索粥,汝曰‘盡矣’,乃藏此專待汝婿耶?”封建時代的愛情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哪裡經得起這樣的曝光?陳蕓“大窘”,沈複“負氣”,上下“嘩笑之”。如此甜蜜暢快的平淡生活,閑時讀來真是趣味盎然,哪想到“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幾為空言,愈讀愈悲,心情跟著沈複寥落起來。

  陳蕓乃沈複之妻,所以我不愿偏信其言,否則這陳蕓放到那乾隆年間,真是完美老婆的代表了。有才,有德,有貌,有愛,可以相夫教子,還能共饗詩文,可以比肩調笑,耳鬢廝磨,更能勤侍公婆,操持家政,沈複一寒士耳,何來此等至福?竟然主動為夫君尋覓美韻之妾,未能成事而激憤至死,可嘆,可嘆!

  蕓病危之時一番肺腑亦感人至深:“憶妾唱隨二十三年,蒙君錯愛,百凡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游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神仙幾世才能修到,我輩何人,敢望神仙耶?強而求之,致幹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擾。總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沈複的一句“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余者,可作前車之鑑也。”更讓人悲從中來!

  《浮生六記》原闕最後兩記,吾甚愛卷一“閨房記樂”和卷三“坎坷記愁”,那些小趣味和小憂愁混在一起,就像加了糖的咖啡,哭也是甜,甜也是苦。想這種散漫文章,缺少史詩氣魄,更乏戲劇紛爭,一點一滴都在素樸的文字裡展露無疑。前讀楊絳之《幹校六記》,以苦為樂,盡述與錢鍾書之煉獄生涯,通篇看來是積極樂觀的,雖則在一個黯淡無關的背景裡搖蕩。如若沈複作《浮生六記》之時陳蕓未死,斷然不會如此憶事思人,感懷傷心,或許會多了些自得其樂的閒情雅趣,卻必定少了很多直指人心的悲劇力量。“愿生生世世為夫婦”處,竟不堪回首矣!

  古人有云,“食色,性也”。嘆余食慾易飽,色欲難平,若得一蕓伴此餘生,日日吃粥亦無憾矣!

  吾薦

  2009-02-28

  《浮生六记》读后感(四):浮生花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转眼间,这座城市又开始独自等待春天,没有期许,没有感怀,拂过的风和原地的空气有着一样的冰凉。甚至,叶子还在枝头死气沉沉,伏草在空旷的大地间四处躲藏。城市人的三月,一个干燥的季节,依然没有新鲜的气息。

  这样的城市,这样行色匆匆的过客,都让你忍不住叹息。

  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将城市分割得笔直而精确。这是高速城市的象征。所有的人,都在用尽全力去追赶这样的速度,也企图超越它。我们之间,来往得如同信息的传播一样拥挤而匆匆,仿佛随时都可能爆炸。

  而城市,像一台巨大繁密的机器,24小时都充满了运转的喧嚣声,喧嚣得只能辨认出速度的声音。

  追赶着这样的速度,我们害怕,我们担心,我们战战兢兢,我们如履薄冰。也许,这才是那个坚硬外壳下最真实的自己。想要保护好自己,就必须用眼睛好好去看。

  只是,失去了心的眼睛里,似乎一切都已经染上了物质的颜色。感情,变成了一种风险投资。

  真的是心灵之间的悸动吗?真的是感动里的相濡以沫吗?流光容易把人抛,留短飞长,黯黯离人心哪!可以相信吗?可以付出吗?可以,不受到伤害吗?

  看惯了身边的分分合合,我们是否还会相信爱情,相信她的柔韧与坚贞?

  不如游戏人生吧,还可以全身而退。然而游戏也是需要代价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只能等待,不敢用心。

  也许,就在等待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永远。

  带着这样沉重的呼吸,我细细地翻阅着《浮生六记》,一遍又一遍。最后,终于在三白悠然甜蜜的文字里,有了落泪的感觉。

  我想我再也无法忘记那个叫做芸的影子,那个,在环堵萧然,箪瓢屡空的日子里依然憧憬着,微笑着,祈祷着的女子。林语堂先生赞她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我想,林先生和我一样,大都是因为喜欢她的通透善良吧。

  你苦了,她的眼睛里依然会有着柔和希望的光芒,她会说,若有此情,布衣饭菜,可乐终身。

  没有山无棱,没有海枯竭,他们在一起,求仁得仁而已。

  年少时,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闺中暖粥,女儿痴情。

  他终是娶了她,从此浮生六记,从此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或是绕屋皆菜圃,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约亩许,花光树影;或是绿树荫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垂钓于柳荫深处;或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星澜醉兴,为花图影。

  他们在鸢萝漫山,白萍透水大放之时,神游其间;他们厮抬厮敬,百凡体恤;他们刻章,“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夫为朱文,妻为白文;他们煮酒衡文,莳花种草,课书论古,品月评花;仆妪纺绩,芸娘刺绣,三白舞文弄墨,自给自足,且夫妇二人皆爱风雅,芸娘善治烹疱,三白善友好客,他们的萧爽楼里,终日风雅,却也终日快乐。

  等到这二十三年结束得措手不及的时候,他的芸先他而去,他还记得她的微笑和她的誓言“今生不能,期许来世”。

  从此,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给他他早已习惯的幸福与知足。三白啊三白,只留一个怆然的背影。他的浮生,怀念着淡淡的岁月,仿佛是在呓语。梦重复着过去,真实而清晰。曾经两情相依,现如今,在茫茫的人海里,却再也找不到她的背影………

  那些曾经拥有的最幸福的幸福,却成了回忆里最痛苦的痛苦。

  离别的渡口,甚至找不到一朵相送的花,而明日,明日便是天涯。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浮生六记》读后感(五):浮生遇见《浮生》

  对前人笔记小品文,总是有不解的情怀和喜爱,虽看的不多,却尤喜明清笔记,落笔甚微而情义真切,的确很符合我的口味。

  然而到底是太懒怠之人,想要读的书都很少找来,比如《浮生六记》,大约是听闻已久,且心慕已久的书。然而却从未找寻过一文半字来读,甚至相关的评点之类也没有看过。只知书者沈三白,书中有一位美好的女子,他们伉俪情深,傍居沧浪亭畔。

  这些印象大约是在历来读一些东西的时候只言片语的知晓的,包括沧浪亭的名字也是由此而知。也深知这是一本难得的好笔记文,然而究竟有何妙处,竟不得而知了。

  及至前不久,与友人一起从孔夫子网站上购得旧书几枚,其中便有这一本《浮生六记》,80年出版的,册薄页泛黄,似久经了辗转和年代,感觉比书本还要老。购回来后事务烦劳,也没有翻看。

  后往复渝东,见此书甚轻,不增分量,便随身而带,想着在那云气染衣白,群山入眼青的地方,偶遇人定午闲之时,或可随手翻看一册。后来之事再次证明了每做是念定然徒劳,堂前相见之初,有说不完的故事展现不完的表情,兼着亲人旧友安排,得以一览丰都盛景,鬼城之域,长江之畔,雪玉之洞,兼着乡里桑繁柚香,各种奇幻异美、风土人情已夺人眼目,哪有功夫看两眼书。常于夜半归家,竟无片刻之闲。

  归至此处,在完了一天的工作后,虫鸣屋夜深人定,即要入睡时翻开浮生六记,先读跋序,看到冷书摊上仅得了残本,而后两记为后人浩叹而补,已是一种哀叹的亲切。及至读到闺房记乐之篇,心中大感,文辞清丽,婉转流畅,而以至情真性贯穿韵文,用至心为文,叫人心中深有所感。

  本已残漏三转之际,床灯微暝,读到兴尽意浓,竟不能释卷,读完闺房记乐、闲情记趣两则,已是漏残更断、凌晨风凉、声迹俱灭之时。而我读此书亦读到声迹俱灭,唯有书里当时的情景心情韵味感触在心而已。想到此前因睡眠失调,身体大碍之惧,且看到后则是坎坷记愁之章句,不忍再观,况且我这书只有原作四记,又舍不得一时就读完了一卷。遂熄灯合卷,合目欲睡。

  然于枕畔辗转之际,总是浩叹,好书之命薄亦如红颜乎?奈何最好的书都是残本。如深爱之《红楼梦》,如此刻在手之《浮生六记》,当时的手抄本都是这样的下场?

  忆念至此,竟不自觉的在心里将红楼和浮生二书做了一个浅微的对比,总有些说不出来的相似相亲。但是竟搜索不到到底有何相似,后深觉:或许痴人又入梦了吧。只因都是用心之作,真情之作,而我又深带着喜爱去读,所以便觉相似。然而沈三白与芸娘之伉俪深情、志趣相投、心意相通、共读共渡,不以尘世为念,只将浮生之爱溶于每次花开月明水清之际,只与三两知己把酒言欢,不浪费任何一场风月,贫寒之际,富贵之时,都是携手而立,不离不弃,及至一方早夭而成永忆。

  一面赞叹,一面不禁的为宝黛二人羡慕起他们来,若以梦中话说红楼,若宝黛果有所成,会如沈云二人之相守相与吧,一不谈仕途经济,二不问官运前途,三不管钱物多寡,只夫妻相携相守,把这短暂浮生交付真情真性一度,虽贫寒操劳,一死一留,然而已留下万古不灭之至美,是生命最值得的光华。谁说林妹妹不适合嫁人?只是宝黛二人命运转折特殊,难以形成如此绵柔蕴藉之现实风流,终难相守,不过宝黛是虚话存在,沈芸是浮生真切之存在,各人有各人的际遇。

  如此一想,便觉了然。渐渐的睡意袭人,而犹然念叨着:若叫浮生遇浮生......至于浮生相遇,是怎样的心肠和光景,倒说不出来,只是,《浮生六记》初读,大爱之,等读完全篇,若还有兴致,再来言论吧。

  以后,要更多的找些明清散文笔记小品,或者小说来读。若浮生时间有够,呵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