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浮生六记·秋灯琐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浮生六记·秋灯琐忆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3 21: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浮生六记·秋灯琐忆的读后感10篇

  《浮生六记·秋灯琐忆》是一本由[清]沈复 / [清]蒋坦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201图书,本书定价:11.70元,页数:1996-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六记·秋灯琐忆》读后感(一):读《秋灯琐忆》随想

  近日看了《秋灯琐忆》,虽然觉得和《浮生六记》差不多,同样可爱的两个妻子,同样才色双全的两位红颜。但是,读《浮生六记》更多的是对相爱不能白头的怅然,内心充满了忧伤,总是酸酸痛痛的。可今日看《秋灯琐忆》,这种悲痛感觉淡了很多,更多的对夫妻之情的羡慕和感到温暖

  古今把家庭经营和睦,夫妻之间能比较和谐,没有什么大的争吵和分歧的有两类。一类是相互合适的夫妻,另一类是有共通语言、相互爱慕的夫妻。前一类夫妻只能称为合适,他们有共同的人生目标,也许是简简单单想家庭安稳,和谐顺遂地生活;也可能各取所需男人只想要贤内助,能照顾好家庭,让自己可以专注于事业。这类夫妻形象来说是“搭伙过日子”,不一定非你不可,可以是适合的任何一个人。后一类夫妻则不同。注定有那样的两个人,这辈子只能和对方在一起才能感到幸福满足。这便是有爱情和无爱情的婚姻之间的差别

  秋芙和蒋坦是一对相爱的知音。他们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在琴棋书画游山玩水、读经拜佛等各个方面都有共鸣。相比对沈复和芸娘来说,他们真的幸福太多了。沈复和芸娘虽然也也是一对相爱的知音,但是他们的身边有太多的束缚与阻碍,来自家庭内部的矛盾穷困坎坷,让全文充满了一种哀伤氛围。纵然沈复在回忆与芸娘的快乐时光时候也不乏许多暗示后来芸娘红颜薄命,自己潦倒一生结局。而秋芙和蒋坦就活的随性一点。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夫妻两个并不与家人同住,而是单独住在蒋坦的草堂内,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每月家里还给几十两银子。夫妻俩随性而游,说走就走。夏季去里安寺游玩,即使雷声隆隆,狂风大作,也因游兴正浓而继续前行。蒋坦为好友饯行而举办宴会,宴半,酒喝完了,却没钱买酒。最后是秋芙脱下玉钏去典当。蒋坦日子过的潇洒挥霍,时常落得金钱匮乏境地,但秋芙并无怨言,在好友面前尽量给他脸面。这让我想起了三毛。三毛在《稻草人手记》里提到:“因为我私心里也要荷西成为‘我的’丈夫,所以我玩玩全全顺着他的心理做人行事。”三毛在外人朋友面前从不违逆自己的丈夫,给他该有的体面。哪怕生活再困窘,丈夫的朋友来了还是好吃好喝的招待。可见,这是促进夫妻感情的良策。但是,对生活质量本身来说是不是良策,尚不好下定论。不过,既然作为妻子的不介意生活的困窘,不介意她跟的男人不能给她物质丰富的生活,只要相互爱恋情真意切,那这样的幸福也就足够了。

  《浮生六记·秋灯琐忆》读后感(二):无常世间有情夫妻

  记得丰子恺在一本书中提到过【无常之恸】,《浮生六记》与《秋灯琐忆》都弥漫着这样的【无常之恸】。初读之时,但觉只是夫妻之间平平凡凡的二三事,就像董桥在提及秋灯琐忆里【 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阴,荫蔽帘幕。秋来雨风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一曰,余戏题断句叶上云:"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曰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然余于此,悟入正复不浅。】这一段字时,用了四个字,情致可爱。

  最是这情致可爱、诗意温暖的夫妻生活让人歆羡。人生一世,哪有那么多大风大浪轰轰烈烈?最多的还是寻常日子,以及这寻常日子里你来我往有情有义的人儿

  有诗云【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

  天道悠悠,人世无尽,一番相遇,两情相悦,顺其自然,然后便只是不宠无惊却温暖健康的一生了。爱是自私的,为了彼此,可以洪水滔天视之不见,爱又是无私的,为了成全彼此,可以生死如儿戏。于是,在这人世间,爱便成了我们平淡日子里的英雄理想,让我们既平静又沸腾。

  所以,每次读到杜拉斯那句【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我都会想,爱之与我,既是一饭一蔬肌肤之亲,又是颓败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毕竟弗洛伊德有话在前头,【 性是一切和一切美好的起源 】。

  正如《秋灯琐忆》里的一段,【 秋芙喜欢下棋,但棋艺不太精湛。每晚她总是拉我下棋,有时一直下到天亮。我开玩笑地问用《竹坨词》里的话问她:“掷钱斗草都已输,问你今宵拿什么偿我?”秋芙故意拿话掩饰说:“你以我赢不了吗?请让我用所佩带的玉虎作为赌注。”下了几十个子,秋芙的棋局明显失利,她故意让膝上的小狗跳到棋盘上搅乱棋局,我笑着说:“你这是在像玉奴一样恃宠撒娇吧。”秋芙默然不语,但在银烛的灯光下,已看到她的脸红了。从此以后她再不下棋。】

  读到这里,秒懂,不就是暖床么,不过暖床也暖得这么可爱动人,真好。

  见过一些人,总想着遇见一个多好多好的人,要99朵玫瑰啊要高大上啊啥啥的,真是不知所谓。这种大招要不要都行,偶尔来一下就ok了,毕竟,99朵玫瑰也比不上日常他(她)给你的那些点点滴滴

  因为,爱就在不经意的瞬间。

  而爱的次序始终是怦然心动,然后在日复一日相处中学会爱与被爱,再就是努力赚钱,一起买一间房子布置一个家,看着女儿长大,在柴米油盐体会爱并守护爱。

  仔细读后,则发现书中无常之恸时时可见,无常之恸又不仅仅是悲观时的眼泪,更是一种面对天道轮回生死聚散的感动。以前读书,总是觉得书中的人动不动就哭,实在莫名其妙,后来读书阅历渐多,便知那就是无常之恸,是人心深处最柔软的爱对这人世的感应,非至情至性之人不能体会。

  书中如【 晚来闻络纬声,觉胸中大有秋气。忽忆宋玉悲秋《九辩》,击枕而读。秋芙更衣阁中,良久不出。闻唤始来,眉间有秋色。余问其故,秋芙曰:“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可使我闻之?”余慰之曰:“因缘离合,不可定论。余与子久皈觉王,誓无他趣。他曰九莲台上,当不更结离恨缘,何作此无益之悲也?昔锻金师以一念之誓,结婚姻九十余劫,况余与子乎?”秋芙唯唯,然颊上粉痕,已为泪花污湿矣。余亦不复卒读。

  】

  如【 秋芙每谓余云: “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曰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之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庾兰成云:一月欢娱,得四五六曰。想亦自解语耳。”斯言信然。

  】

  皆是其内心深处面对世事无常时爱之深的涌现。亦可看出,他们的爱情世界,是那么的干净纯粹,仿佛触目之处一花一草,皆是爱的化身,不似我辈,被这花花世界迷了眼,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守着最好的爱却总是想着去寻找真爱

  《秋灯琐忆》可以看作是无常世间有情人的有情事,扩而言之,我们活在当下,大抵就是要在无情的世上深情的活着。

  每次读《秋灯琐忆》,读到最后,读到那段【 数年而后,当与秋芙结庐华坞河渚间,夕梵晨钟,忏除慧业。花开之曰,当并见弥陀,听无生之法。即或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明日为如来涅盘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都会蓦然之间,神魂呆住,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尘世间所有的爱都在这一段话中。

  张爱玲曾经写道,隋唐盛世,是个轰轰烈烈橙红色年代

  我们所处的年代,又何尝不是轰轰烈烈?

  与岁月相依之时,但愿我们都可以有一段《秋灯琐忆》或者《浮生六记》里的一往情深,岁月静好。

  《浮生六记·秋灯琐忆》读后感(三):秋芙—乃是蒋坦眼里的秋芙,因为爱她,才能把她写的如此可爱。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世代联姻表兄妹,琴棋书画心意相通,虽然两人多病娇弱,但是彼此扶持相互珍爱几十年不变,宝黛要是He了也不过是如此了!凡尘的神仙眷侣。

  “戴貂茸,立蜜梅花下。俄闻银钩一声,无复鸿影。” 我觉得秋芙比陈芸更可爱一些。 字里行间爱意都要溢出来了。秋芙—乃是蒋坦眼里的秋芙,因为爱她,才能把她写的如此可爱。

  关、蒋故中表亲。余未聘时,秋芙来余家,绕床弄梅,两无嫌猜。

  丁亥元夕,秋芙来贺岁,见于堂前。秋芙衣葵绿衣,余着银红绣袍,肩随额齐,钗帽相傍。张情齐丈方居巢园,谓大人曰:“俨然佳儿佳妇。”

  后数月,巢园鼠姑作花,大人招亲朋,置酒花下。秋芙随严君来。酒次,秋芙收筵上果脯,藏帊中。余夺之,秋芙曰:“余将携归,不汝食也。”余戏解所系巾,曰:“以此缚汝,看汝得归去否?”秋芙惊泣,乳妪携去始解。大人顾之而笑。固倩俞霞轩师为之蹇修,筵上聘定。

  自后数年,绝不相见。

  忆壬辰新岁,余往,入门见青衣小鬟,拥一粲姝上车而去。俄闻屏间笑声,乃知出者即为秋芙。

  又一年,圃桥试近,妻父集同人会文,意在察婿。置酒后堂,余列末座。闻湘帘之中,环玉相触,未知有秋关在否。又一年,余行市间,忽车雷声中,帘□疾卷,中有丽人,相注作熟视状。最后一车,似是妻母,意卷帘人即膝前娇女也。

  又一年,余举弟子员,大人命余晋谒。庭遇秋芙,戴貂茸,立蜜梅花下。

  《浮生六记·秋灯琐忆》读后感(四):世间至纯至真的爱情——读沈复《浮生六记》

  总以为世间不会有真情,直到读了这本薄薄的《浮生六记》,心中总有淡淡的酸楚

  但看罢,又只能慨叹一句,“事如春梦了无痕”,那样的爱情,如今尚存否?也许只能是个传奇。爱情,在现在,即使不断添加防腐剂,保质期又能有多久?

  这六记,我并未仔仔细细阅读完整,但总喜欢翻第一章《闺房记乐》,只因那是最明快,最纯真的时光。他们自创的浪漫,窃以为比任何形式主义烛光晚餐都要来的实际得多。

  沈复与芸娘,自幼相识,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直到结婚若干载,两人也都是耳鬓厮磨,形同密友。

  有时候真羡慕沈复与芸娘的生活,如此平淡,又如此欢乐,从无乏味之感。“深宵同啜桃花粥,刚识双鲜酱味佳”,为夫婿藏粥,自制豆腐卤并耍耍钟无盐的典故,起个颇文艺名字,平凡琐事生动了起来。芸娘虽生长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却偏偏具有男子的襟怀才识,通晓诗文。且看夫妇二人在炎炎夏日于“我取轩”中课书论古,品月评花。也难怪沈复慨叹:人间之乐,无过于此!

  只可叹人生悠悠几十载,欢愉的时光总是太少。况且自古以来天妒红颜,有胆色的女子总是黯然早逝。芸娘也逃不过这宿命的摆弄,失欢于公婆,与夫君受逐于家庭,颠沛流离。不过芸娘亦是幸运的女子,只因她有着一位知音般的夫君,不离不弃,痴情不改,直至血疾频发,溘然长逝。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子期已是世间难觅,更何况有着月老誓约的夫妻二人!眼看娘子含恨而没,当年七夕镌刻的“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二方图章也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起来。究竟有没有来生,能够再遇到如此姻缘?沈复也只好以自己为前车之鉴,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只因是“恩爱夫妻不到头”啊!“芸没后,忆和靖‘梅妻鹤子’语,自号梅逸”,那是怎样的情深意笃,才能让这个男人如此的决绝?

  林语堂先生曾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一个人物。的确,她通体素淡,清秀但不妖媚;精通诗文但不做作,偶尔还流露出小女儿的娇羞之态;这样的女子,想必不仅男人喜欢,女人也不会抗拒吧!相较之下,林黛玉多少有些矫情,杜丽娘又多少带点狐媚之态。而芸娘,似乎把尺度把握的刚刚好。

  每个女人,也许都渴望一份浪漫的爱情,但又有几个能碰到相知相怜的男子?生活在这个感情极度物化的年代,芸娘与沈复那样爱情,似乎也成了一份奢侈品,可望不可求。

  芸娘最后说:

  “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能修到,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因又呜咽而言曰:“人生百年,终归一死。今中道相离,忽焉长别,不能终奉箕帚、目睹逢森娶妇,此心实觉耿耿。” 看到这儿,早就是肝肠寸断。今生今世可遇如此真情,夫复何求啊!

  (文章,唯有情真,才能动人。沈复虽不是写过什么鸿篇巨著的文学大家,但其文笔之清丽俏皮,感情之真挚动人足以让他名扬四海。也无怪乎这本书,被翻译成了7国语言,广为流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