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读后感锦集

2020-10-04 16:0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读后感锦集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是一本由Ian Stewart / Vann Joines著作,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455图书,本书定价:420台幣,页数:1999年,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精选点评:

  ●沟通分析最全面的基础知识!!

  ●个人认为是把ta说得最清楚的一本书

  ●值得再读一遍

  ●已购,另一本编号18也买了

  ●看完啦!初阶书里最被推荐的一本,作为现阶段我喜欢的理论流派,这本书还要多翻!2014/4/18 第二遍

  ●好书 好理论

  ●有很多练习帮助实践理论

  ●You're OK, I'm OK.

  ●可以了解一下有些概念,PAC模式,人生脚本,心理游戏,很有意思。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重要的,即使成就不同、信仰不同。每个人都是好,即使我不喜欢或不接受你的所作所为,但我肯定你是独特的,你作为人的本质是好的。每个人都是好的,但有些行为是错误的,因为受到小时候的行为方式的影响,那些行为方式是当时我们在这个似乎充满敌意的世界上生存最好的方式。这些行为方式不是父母、他人、环境强加给我们的,他们的确给过我们压力,但做种决定选择这些方式的还是自己,我们要为自己的思想、感受、行为负责。在此时此刻利用资源去解决问题。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读后感(一):学习交互分析的很棒的教材

  这本书很厚,但是不会让人感觉枯燥~

  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从零开始学习交互分析,同时通过练习加强理解;

  另一方面,很适合碎片化阅读,不一定从头开始看起,可以找喜欢的章节先看,遇到不懂的再去前面翻阅了解。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读后感(二):原来我是这样的

  心理治疗的入门书上佳选择

  什么也不做,过度顺从,烦躁,无能或暴力

  儿童自我与父母自我双重污染成人自我

  这些就是我的现状,一直以来苦苦挣扎都没找到的问题本质,此书一段就描述完全,烦躁如我看到这,顿时泪如泉涌,世上再没有人比此书了解我。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读后感(三):这本书的勘误表(个人版)

  这本书的勘误表(个人版):-)

  1. P.3 序一,The Games people play --> Games People Play

  2. P.15 作者序,

  使我们避免一些自以为别人应该知道而未说明的重点

  -->

  使我们避免漏掉一些自以为别人应该知道而未说明的重点

  原文是:

  (Page xiii) They drew our attention to passages where we had assumed that because we knew the map, other people would not need signposts.

  3. P.35,发(spontaneity)--> 自发性(spontaneity)

  4. P.182,

  象限图中,第2象限(左上)和第3象限(左下)中的内容应该整个互相换过来,才对

  5. P.317,扭曲系统

  舒服的记忆(点券)--> 情绪性的记忆(点券)

  原文:Emotional Memories

  6. P.408,

  席芙妇发表了著名的

  -->

  席芙夫妇发表了著名的

  7. P.445,

  顺从(或译顺从)型儿童自我

  -->

  顺从(或译适应)型儿童自我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读后感(四):相亲沟通中的PAC状态分析

  第一本系统了解TA理论的书籍。被TA理论吸引,是好好说话的一期广播中听到虫仔讲PAC,如何引导大家以成人的方式交流。当时被击中,决心要好好说话,让生活更加美好。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一个姑娘选择相亲找对象说要把每一次相亲当成一段人类学田野实验。当时对姑娘很赞赏,决心自己向她学习。现在也利用PAC对我几次印象深刻的相亲过程进行一次复盘。我采用的是相亲网站付费服务方式。因此见男生都是在介绍人引导下两个人单独聊30分钟,然后两个人自行决定怎么发展。因此,这30分钟的单独交流对两个人今后能否有所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每次见陌生男生之前我比较紧张的,我一般会准备几个问题到时候问他:你来上海父母是什么态度?你最不能接受自己伴侣做什么?你周末闲暇的时候一般干什么?

  我还有印象的男生中,有3个人在聊天的过程中都是控制型父母状态明显:男A一开始就说,从心理学上说女性就是更加感性,理性大多是面具。男B第二天就问我:结婚以后生儿子,你要学会开车,方便接送儿童和照顾老人。男C见面就谈为了健康不能吃甜食,不要玩游戏。有1个人呈现出自由儿童的状态,男D一见面就非得让我猜你猜猜我是什么星座。有1个人体现成人自我的状态,他男F懂得适时转交话语权,我们两几乎对等分享自己的经历。男G体现了照顾型父母的自我状态,帮助占据了我们谈话主要的主题。

  和控制型父母沟通勾起自己小时候被父母管教的情绪。和自由儿童状态的沟通时觉着新奇,同时又有点无奈。和照顾型父母类型沟通的时候有一种安心感。和成人状态交流的时候感觉舒畅和开心,同时也开始自我反思:我还能和他聊些什么。

  从获得的反馈来看,介绍人对我说的最多的是:男方说觉着你性格挺开朗的,但对你的印象不是很深刻。我初步判断:和他们交流我大多以成人自我状态和顺从型儿童与他们交流。我会顺着他们话题了解细节和原因,关注他们的感受不多。我会补充某个主题的细节和例子,却不太会开启一个新的大家都感兴趣的主题。

  运用PAC理论,仅仅展示父母/儿童/成人中的某一面很难去真正了解一个人或者让一个人了解你。PAC理论对我相亲沟通的启示:

  了解自己PAC,强控制型的父母,弱照顾型的父母,强顺从型的儿童,弱自由儿童,中等成人。

  调整自我的PAC,你现在就很好,你需要学会自我安抚,你可以做出决定,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觉表达,你可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察觉他人PAC,不要一下子就否定控制型的父母状态的人,了解一下他的其他面。

  运用PAC延续或者停止沟通,两人都以成人方式沟通,以不对角方式沟通,控制父母-自由儿童。

  《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读后感(五):人生脚本形成需要十二年,更改则需要更长时间

  虽然听上去是一个很鸡汤的名字,实际上却是一本还蛮专业的,关于“Ta沟通分析”理论的心理学书籍。

  笼统地说,TA是一种人格理论,也是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Ta以自我状态模式来描述人格的三个部分,通过复盘过去的方式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性格中包含的不同人格,以及这些不同的人格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自我行为。先觉察,再获得自主性,从而改变已经不适应现在生活的行为,变得更好。

  全书基于“人都是好的”出发,强调“我不是一个比你更好的人,但你也没有比我更有价值”,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作出决定并负责,同时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决定也是可以随时更改的。

  书里的第一个部分先介绍了不同的自我模式,既父母自我P,成人自我A和儿童自我C,再讲述了从不同方面来判断自己或者别人处于什么样的自我模式中。

  了解这个之后,你就能慢慢了解自己在此刻或者某刻所做出来的反应是为什么了。

  比如上班迟到你会不自觉的紧张,犯错误了会害怕老板对你的责难,导致陷入恐惧无法自拔,实际上老板可能都没有注意到你的迟到或者小错误。

  这是因为迟到或者犯错这种行为勾起了你过去某种相似的回忆,其实你害怕的并不是老板,可能是曾经骂过你的父母,或者是老师。

  而一旦你开始了解你为什么恐惧,也许你就获得了反抗的机会,摆脱部分已经不合时宜的父母or儿童自我,进入到成人自我中来,正视自己的需求,利用手边能利用的资源,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利用第一部分学到的自我判断,调整自己和别人交流时的状态,跳出交流的惯性怪圈,比如拒绝交流、或者吵架等。

  同时提到,无论是唾骂还是夸赞,都是交流中的一种安抚,而完全漠视则是交流中最糟糕的一种。

  这大概也能解释,为啥偶像剧里的男女主总是能吵架吵出真感情,而斯斯文文的男二总是没有存在感吧。。。

  第三部分讲述了人生脚本的概念,书里提到每个人在十二岁之前都会写好一个人生脚本,有可能是喜剧,也有可能是悲剧,还有可能是平庸。

  但也强调:人生脚本是一种决定,并且会被身边人的行为不断强化,被人生经验不断证明。而这种证明也是有局限的,因为我们总是用我们的参考框架解释事实,让事情看起来符合我们的脚本。因为在我们的儿童自我认为,不符合脚本的事情会给我们带来严重威胁。

  比如A曾经被爸爸家暴,会产生所有男人都不可靠的念头,然后在谈恋爱的时候就会默默忍受对方的缺点无法正常沟通,等到有一天积攒够了离开,并且对别人说,你看我说男人都不可靠吧。

  有人生脚本,就有赢家,输家,还有非赢家。

  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清楚并且顺利完成自己的目标,这种判断跟物质并没有直接关系并且很复杂。

  eg:比如一个人决定要当一个领导者,他当上了领导者并且很开心这是赢家,他没有当上非常焦躁或者当上了却压力大每天都不开心这是输家,如果他没当上,但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过得还不错这是非赢家。

  总而言之,脚本既然是一种决定,就可以更改,所以赢家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选择,如果他一件事情失败了,就去做另一件事情,直到成功,这是他赢的原因。而非赢家则无所谓,甘于平淡。

  这本书读了很多次,每次读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和反思,顺便解决下自己遇到的问题。

  而且!不要指望读一本书就能改变什么,一个人生脚本形成需要12年之久,更改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呀~慢慢来,只要带着“你好我也好”的健康心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