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死河(典藏纪念版)》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生死河(典藏纪念版)》读后感1000字

2022-03-29 03:02: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死河(典藏纪念版)》读后感1000字

  《生死河(典藏纪念版)》是一本由蔡骏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死河(典藏纪念版)》精选点评:

  ●用两天时间读完,我觉得不错,就是结局有点出乎意料

  ●2018-04-18.

  ●翻了5页,已是忍耐的极限了,毫无阅读欲望。感谢集思会赠书。

  ●第一本蔡骏,之前一直有耳闻“中国当代悬疑领军人物”之类的,看完之后十分失望,没什么悬疑,文风却很装逼,对话完全是小学生作文,只是用华丽的词藻写平庸的剧情。唯一的亮点是穿插全文的有时代印记的各种书影音,一看,嘛,作者果然玩豆瓣。

  ●从小看到大的作家,会一直支持你

  ●这本书超级烂'这个文笔我都在怀疑是在看什么玛丽苏小说?剧情很不连贯'感觉就像为了发展剧情生搬硬套进来的。总之非常失望!

  ●作者肯定是个很怀旧的人,所以的每本书都会有过去的书中的人和事。不过最后杀死申明的居然是那个人,真的没想到

  ●蔡骏的书,最推荐这本,本分地道的讲个故事,语言通俗剧情不俗。

  ●要不是觉得不读完浪费纸张,不然是真的不想浪费时间了,之前写的荒村客栈明明很好看…

  ●我高中时期有幸读过在《悬疑世界》上连载的连载版,,申明还只是个学生,写作方式还只是第一人称。 那个连载版是我读过最好的悬疑小说 改过之后,不再是了

  《生死河(典藏纪念版)》读后感(一):困境

  作者迎接从未遭遇过的困境,是幸运,选择那条最难走的路,带来的只会是“生命不息、小说不止”的又一次抵达。

  对书中人来说,不需迎接困境才是真正的幸运。

  可很难不会遭遇困境,

  很难在人生的分水岭上能冷静自持勇敢,

  也很难判断出哪条路才是最难走的。

  每个主人公都是构成命运之网的一个点。

  这些点,连起线,又织成网,使它作为一个点的边界模糊掉了。

  无法不是自己与他人的命运共同体。

  《生死河(典藏纪念版)》读后感(二):从刘慈欣《三体》到蔡骏《生死河》, 中国类型小说正在慢慢影响世界

蔡骏《生死河》法语版宣传片_腾讯视频

  近日,中国悬疑小说《生死河》法语版在欧洲上市,知名作家蔡骏受法国出版方XO出版社邀请,前往巴黎做签售采访等交流活动。

  据悉,该书的中文版由磨铁图书同步出版。

《生死河》(中文版封面)

  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类型小说 前有《三体》,后有《风声》,随着海外读者对中国故事的选择日渐丰富,也为更多的中国类型小说走向世界开拓路径。

  《生死河》法语版首印两万册,在欧洲属于畅销书量级,一经问世,就受到媒体与读者的高度认可。蔡骏这次法国之行,缘起于当地主流媒体《星期日报》、《中西部新共和国报》、比利时《晚讯报》及La Chine en francais、 RTBF等多家电视台,希望有机会做深度的采访交流。

  采访中,蔡骏向他们介绍《生死河》的构思,以及中国悬疑小说的发展现状等。

《生死河》(法语版封面)

  蔡骏在法国巴黎Phénix凤凰书店举办了签售活动,并在比利时ULB、布列塔尼孔子学院、雷恩左拉学校举办了讲座及签售活动,以《生死河》为代表,蔡骏与国外读者共同探讨交流了中国现代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转换,读者们很惊喜看到这样一本在文字的极致和完美犯罪构筑转换自如的作品。

  另外,在巴黎期间,蔡骏还参观了蒙巴纳斯公墓、拉雪兹神甫公墓等,《生死河》书中写到了中国古人对于“生与死”的认知方式。

  在中西方文化中,对灵魂的存在有各种说法,在采访中,蔡骏与当地媒体交流了文化差异对于生与死以及灵魂的理解差异。

  法国的《北方之声报》报道称:“蔡骏通过这部作品将恐怖氛围与奇幻元素进行了纯粹而又完美的融合。这部涉及谋杀,轮回,人性等主题的小说作品,不仅仅带领读者进入紧张的氛围中,还让读者真实地了解到当今中国的现状。”

(蔡骏在巴黎凤凰书店签售)

  《生死河》:“大时代”里凄凉的“小命运”

  《生死河》讲的是从被杀害到复仇的故事,一个因被牵扯进杀人案件的人,因与被害者的关系密切从而导致失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最终在意外死亡之后,虽然喝过了孟婆汤,踏过了奈何桥后,仍带着前生的记忆,为曾经的自己掀起了绝望复仇的故事。

  在不断的寻求答案的同时,各种纷繁复杂的不断产生,最后的结局在想象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这是一场执着而缜密的完美复仇,也是一个绝望却坚守的悲凉爱恋。其最核心的部分却是温暖和救赎,仿佛黑暗绝望中的一丝微光。 生死河既是一条生与死的河流,也是一条时间的河流。

  《生死河》叙述着大时代中的小命运,以主人公个人视角来看整个社会。蔡骏通过社会派悬疑小说的叙述方式,呈现了中国当代的社会进程和矛盾,与人的价值选择、性格命运,以及凌驾于它们对选择和命运本身的思考。

  每个人都在被时代所改变,也都在无意识地同时改变着时代。

  让世界通过文学了解中国

  近几年,从《生死疲劳》、《三体》再到《生死河》,中国类型小说一次次在海外掀起阅读热潮。

  文学是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窗口,有外国读者总结说,莫言的《生死疲劳》写的是中国的过去,蔡骏的《生死河》写的是中国的现在,刘慈欣的《三体》写的是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此外,在中国类型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版权代理人、文学经纪人的专业运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中国作家的版权代理人,加强与海外图书版权代理人的合作,进一步推动类型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也是当下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生死河(典藏纪念版)》读后感(三):《生死河》后记:重生,从踏过生死河开始

  我们是两个孤儿

  组成了家庭

  会留下另一个孤儿

  在那长长的

  影子苍白的孤儿的行列中

  所有喧嚣的花

  都会结果

  这个世界不得安宁

  大地的羽翼纷纷脱落

  孤儿们飞向天空

  ——北岛《孤儿》

  今年三月,深夜京城,雍和宫西五道营胡同,友人赐我一本张承志的《心灵史》。触摸此书,满心欢悦,翻开的第一页,读到的第一行字,就令我心跳加快,眼眶几乎湿润——

  我站在人生的分水岭上。

  而我想,从《谋杀似水年华》开始,我已站在这条山脊上很久了。但是,任何人想要越过这条分水岭,却如渡过生死河般艰难困苦。

  因此,这篇《生死河》的后记,应当从我眺望这座山脊开始。

  正如“司望”这个名字,除了一眼可知的谐音,也是因为这样远远的眺望。

  1985年,我刚读小学一年级,在上海的北苏州路小学,位于闸北区苏州河边的弄堂里,靠近老闸桥(福建路桥)。记忆中有个老洋房的校舍,妈妈给我报了个美术班,就在这所小学,叫菲菲艺术学校。几年前,北苏州路小学连同我住过的外婆家的老房子,全被拆迁光了。

  三年级时,我因为搬家而转学,转到普陀区的长寿路第一小学。这所学校的背后就是苏州河,至今还留有一座行人的小桥。童年时看什么都觉得很高大,长大后回来看看又觉得很小。

  在我们小学的图书馆里,我读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虽然是缩写的绘图本。学校深处曲径通幽,转过一条暗道,可以进入一片小院子,隐藏着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我的四五年级都在那里度过。教学楼旁边就是民房,记得民房窗外栽种着许多竹子与无花果树,隔壁还有一个幼儿园。

  1990年,我进入普陀区的五一中学读预备班。

  苏州河就在学校后面,进门是个不大的操场,右边和正前方是教学楼,左边则是一条煤渣跑道,还有一排两层楼的低矮房子。那里就像一条长长的孤岛,远离教学楼和所有人。

  医务室在那排房子一楼,每次面对视力表,我总对自己没多少信心,因为整个假期都把眼睛奉献给了各种小说。

  还有体育老师的办公室,男生们总喜欢上体育课,有的人和老师关系不错,在旁边的沙坑练习跳远。

  音乐教室也在那里,墙是隔音的,门窗对着大操场,可以眺望浅绿色的教学楼。教室里有具很老的钢琴,木头感觉颇像风琴。初一,新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音乐老师,刚从师范毕业分配进来。她姓祝,我还记得那个好听的名字。每个音乐老师都会弹琴,祝老师当然也弹得一手好钢琴。那时学校不重视音乐美术这些课,到了初三很少再上了,我对音乐课的印象,只剩隐藏在后排,听着她弹钢琴的时光。

  那时我在家学吹笛子,两次在学校表演过,但祝老师没注意到我这个特长,腼腆的我也从不拿出笛子。初中音乐课本已有五线谱了,我很长时间拿这些谱来练笛子。最后一次音乐课考试,是每人在祝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唱一首歌。照理说应该唱课本上的歌,有几个男生唱当时的流行歌曲,比如《新鸳鸯蝴蝶梦》,比如四大天王,而祝老师坦然地伴奏钢琴。我选了一首课本里的《我的祖国》,虽然显得很老土,但我觉得那首歌旋律极优美。可惜,我唱到一半就不好意思继续了,但祝老师觉得我开头唱得还不错,好像给了我一个中等的分数。

  毕业以后,我再没见过祝老师。

  音乐教室的楼上,是学校的图书馆。我经常看见一个年轻的女教职工出入那里,不知是老师还是图书管理员。她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冬天很冷时,还穿着一条超短裙,露着修长雪白的大腿,惹得周围高年级的男生尖叫。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即便最热的夏天,马路上穿超短裙的女孩也不多。

  初一那年,我悄悄走上二楼台阶,钻进小小的图书馆,总共也只有三四排书架,但对我来说已足够。我兴奋地看着那些发黄的书脊,挑选了一本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我如获至宝般地摸着书,在借书卡中写下名字,小心翼翼地走下了楼。结果在楼梯口被两个高年级男生拦住,他们看了看我的书说:“这本书我看过,很好看的!”于是,我更加开心地捧着书回了教室。

  在我毕业后不久,五一中学就被拆掉,门外变成了夜总会,现在是上海有名的声色场所。

  而我的初中音乐老师,因为学校拆迁被分配到了附近的其他中学。后来,祝老师带过的一个学生,成为有名的歌星,就是尚雯婕。

  再后来,我去了很远的地方读书,当时还是荒凉的工厂区,隔壁有一家鼓风机厂,我们经常在学校里踢足球,有时把球踢过围墙就要去捡。听说那家工厂曾经是著名的墓地,一代名伶阮玲玉就被埋葬其中。

  再再后来,我就上班了。

  从2002年到2007年初,我的上班地点在苏州河边,四川路桥北侧的邮政大楼,一栋1924年竣工有着科林斯式巨柱与巴洛克式穹顶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

  再再再后来,就是你们看到的我了。

  巧合的是,从生下来,到现在,我也一直住在苏州河边。

  这是我的生死河。

  2012年,六月,某个夜晚,我陪家人去家乐福购物,坐在永和大王吃饭时,忽然思维跳跃——孩子的心底究竟在想什么?埋藏成年人无法想象的秘密?还是远远超出他们感知到的生活体验?抑或来自另一时空的召唤?

  我觉得,当孩子们沉默不语时,也许就是在回忆上辈子的前尘往事。

  我转而想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走来的,即便在忘川水边奈河桥下喝了孟婆汤,但在出生时仍然保有上辈子的记忆,只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受到所谓“教育”的侵入与污染,才逐渐遗忘了前世的一切,从悲欢离合到生老病死……

  由此,便开始了《生死河》。

  半年之后,当这本书已经完工80%,并已在《悬疑世界》杂志连载过六万字之后,我却突然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案——现在你们都没有看到过的一个人,他叫于雷,顾名思义就是《红与黑》里的于连,我这才发现真正的主人公应该是他啊,为何他不能渡过生死河?

  于是,我面临一个极度艰难与残酷的抉择——要么按照原定的写作大纲,顺利完成最后的结尾;要么把主人公改成另一个人,并将绝大部分叙述视角,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结果就是全书要几乎重写一遍,我将要再付出数十个不眠之夜的代价。

  这是我从未遭遇过的困境,就像站在一个小型的分水岭上,往后走是条平坦大道,但只能通往来时的埃及;往前去却是登山险径,却有可能进入造物主应许的迦南地。

  然而,我相信一个写作者,如果能遭遇这样的十字路口,不管他怎样的选择,都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我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

  在2013年的春节,我放弃了所有的休息,埋头于《生死河》的第二遍创作,也就是从头到尾重写一遍。

  于是,这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个故事。

  三月末,终于完成《生死河》的初稿,激动之下,我竟把完稿日期误写作2014年,似乎自己的生活,已随着司望穿越到了一年之后。

  那一晚,我发了条微博——

  《生死河》大功告成,真想要放声大哭一场!仿佛把自己的心揉碎了,再粘合在一起再揉碎一遍,最后一针一线地缝合。酸甜苦辣,冷暖自知。耳边听着游鸿明的《孟婆汤》。小说的最后一句,请允许我引用顾城的诗。而今晚,我想,生命不息,小说不止,永不封笔。

  这里所说的顾城的诗,你们在本书的结尾,都已经看到了。

  感谢本书的出版商磨铁文化,感谢出版人沈浩波先生,感谢责任编辑柳易与布狄,感谢看到这行字的你。

  也感谢书中出现的每一位人物,你们都是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在我的心里经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当黄海警官殉职之时,我也是一边敲打键盘,一边跟着司望在哭泣,仿佛冰冷的雨点都砸落到我眼里。

  昨夜,赐我《心灵史》的朋友从北京来看我。兴之所至,我带着他走过我的母校,也是《生死河》中写到的小学门口,一转身就到了苏州河边——司望发现河边藏着尸体的吉普车的位置。

  这里有一座步行的桥,我们踏上台阶,俯视苏州河水。子夜时节,春风习习,幽暗中看不清水波,惟想象桥下静水深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蔡骏

  2013年5月1日星期三于上海苏州河畔

  《生死河(典藏纪念版)》读后感(四):这部悬疑小说,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在2016年播出的电视剧中,韩国电视剧《信号》无疑是最大的一匹黑马,不仅在韩国收视率居高不下,在中国也收到高达9.2的豆瓣评分。讲述现在的刑警和过去的刑警通过老式对讲机对话,解决长期悬案的故事。其中第二起悬案,改编自韩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华城连环杀人案,也即电影《杀人回忆》的故事原型,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写实的犯罪题材的剧作。

  如果说《信号》是借用对讲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超时空对话形式,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现实中的恶性谋杀案,那么《生死河》则是借用记忆超时空的形式,通过一宗宗谋杀案,反映中国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

  《生死河》是中国悬疑作家蔡骏在2013年创作的悬疑小说。这是一部关于复仇与救赎、记忆与谎言的小说,它让人无限感慨小人物命运的反复无常与人性黑暗面的深不可测。身份、阶层、家庭背景;谋杀、复仇、生死纠缠。突如其来的凶案,走投无路的境地,将申明逼上挥刀杀人,而后莫名被杀的命运悲剧;而在另一个时空,随着带有申明记忆的少年司望神秘的复仇行动展开,一宗宗悬而未决的案件逐一明朗,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由此而生,人物的命运与人性的复杂交织成一首激荡的交响曲!

  人性黑暗程度比肩《基督山伯爵》,他们的人生充满不公与无助

  在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中,主人公唐泰斯遭人陷害,被困死牢14年。逃出监狱后,主人公变身百万富翁却一心只为复仇。

  《基督山伯爵》暴露了当时金钱至上的社会现状,从主人公唐泰斯的悲惨遭遇,与三个无耻之徒的飞黄腾达可以看出,人们为追逐金钱泯灭人性;《生死河》同样揭露了这些社会问题,不仅如此,它的主题更为广阔,它的触角深入到学校的学生与老师,原生家庭与收养家庭对一个人的深刻影响,社会阶层差异而造成的不公平等等。

  《生死河》中第一个谋杀案,是南明高中的学生柳曼被毒死。很快语文老师申明成为嫌疑人,为什么申明会莫名成为嫌疑人?不得不说,这与他的身世有紧密的关系。他来自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用药毒死了父亲,而这并不是最终的真相,他的身世隐藏着更加令人震惊的秘密。因为出身低微,即使是清华大学高材生,爱上了富家小姐,也同样遭到对方家庭的冷眼,在被利用击垮竞争对手后,对方父亲才同意两人婚事。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学生柳曼被杀时,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就是申明,学校流传着他与柳曼的绯闻,而他又即将迎娶富家小姐,因此人们纷纷猜测,申明为摆脱柳曼而痛下狠手。

  当申明成为莫名被怀疑为杀人犯,学校的教导主任处处与他作对,未婚妻并没有相信他而是将新房的锁芯换掉,一家人旅游去了。无权无势,无依无靠,身边所有的人都疏远,甚至抛弃了自己,愤怒绝望之下,他将匕首对准了他心中的凶手教导主任,然而,他却错了……

  再说带着申明记忆的少年司望,司望的出身同样低微,父亲失踪多年未归,留下巨额债务,母亲原为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却因不服从局长的淫威,而遭到解雇。谷秋莎因不能生育与丈夫路中岳已经名存实亡,看见司望被吸引,想收为养子。然而,却遭到司望的母亲的拒绝。让人没想到的是,谷秋然居然利用自己的金钱,间接逼迫司望的妈妈放弃自己的儿子。然而,事情并不是以上这么简单,司望母亲的身世,谷秋莎丈夫路中岳的身世皆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少年司望更是一身谜,只有像剥洋葱一般,一页页看到最后,才能看到全部的他。

  悬疑烧脑堪比《我的名字叫红》,揭开重重迷雾,真相究竟是什么

  《我的名字叫红》中,随着一位细密画家被杀害于深井中,作者让相关人士全部都现身说法,每个人都成为故事的讲述者,让读者在各种视角中来回切换,悬念重生。

  《生死河》虽然未采用这种叙事手法,但无时无刻不在的悬疑气氛,也是本书最大的看点之一。虽然作者用了比较平实的笔触去叙述,但文中处处皆伏笔,越往后读你越会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小说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1999年6月19日,我死了。这与《我的名字叫红》的开头“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有异曲同工之妙,惊艳无比。

  以已死之人的口吻开始讲故事,整部小说的基调与悬念由此埋下:我是谁?又因何而死?谁杀了我?开始便将读者带入疑团当中,一连串的疑问,犹如从花蕊开始,花瓣慢慢散开,呈现出故事的错综复杂。

  随着死者的回忆,我们知道死者的名字叫申明,他是南明高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他的学生柳曼离奇死亡,他成为嫌疑人,警官黄海的怀疑,教导主任严厉的指控,同学们的议论纷纷,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他,他陷入绝望的境地,而这时,他却在杀人后被杀了。更多的疑团接踵而至?是谁杀了申明?申明为什么被杀?为什么申明的未婚妻一家会抛弃他?他到底爱的是谁?杀害柳曼的凶手不是严厉又是谁?

  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带着申明记忆的少年司望出场,他仿佛与申明隔空对话,与当年命案相关的人员——谷秋莎、谷长龙、申援朝、路中岳、贺年、马力和欧阳小枝等,陆续陷入了无可挽救的悲剧命运……在申明谋杀案的基础上,故事情节向更为曲折生动的空间发展,人生百态与人性黑暗,渐渐暴露在阳光下。

  一切的一切都是谜团,像一张从中心延伸铺开的大网,迷宫一般摆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不得不跟着作者的步伐去寻找真相。

  同时,《生死河》中多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需要格外留意每个时间每个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尤其要注意细节,否则,可能遗漏重要信息。等到真正看完,还需要返回梳理人物关系,因为真的是太盘根错节了,烧脑至极!

  复仇、悬疑、烧脑、记忆、谎言、毁灭……都是这本书不可缺少的标签。

  大时代之下小人物的凄凉命运

  在《生死河》这本书中,作者想与大家讨论的是,并不只有少年的复仇,他想表现的更深层次内涵的是大时代之下小人物的命运,表达人们因社会身份、阶层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以及人在命运面前脆弱无助的现实。

  小说的时间跨度非常广阔,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写到2013年,再现了波澜诡异的时代风云。其实,它的时间弧度并没有限于2013年,而是延伸至今,甚至可以说,它讲述的就是今天的中国。

  今天,有多少人,出身偏远落后的农村,从小刻苦读书,最后考入大城市的学校,而出社会之后,依然处处受到冷眼与压制,这小说中的申明有什么不同吗?

  又有多少柔弱的少女,遭受到欺凌蹂躏,有的不堪屈辱,患病自杀;有的造成心理阴影,终生活在痛苦中,这与小说中司望的母亲因遭受强暴,而欲找仇人的儿子复仇,有什么不同吗?

  又有多少人因嫉妒他人,在背后设计陷害他人,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惜走上害人害己的歧途,这与小说中的路中岳因嫉妒申明而设计陷害他,有什么不同吗?

  对此,作者蔡骏曾经说过的一段说,非常振聋发聩。他说:“这是一个中国有史以来前所未闻的‘大时代’,一个当下世界所有国家都无法复制的‘大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空前绝后的‘大时代’。在这个‘大时代’里,有最雄心勃勃的憧憬,有最强烈的贫富差距,有最难以填满的贪婪,有最无法忍受的压抑,有最可怜与无辜的孩子,有最美味与剧毒的食物,有最被亵渎的女人或男人的身体,有最吞噬肉体与灵魂的流水线……”

  正是作者将故事情节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仔细洞察社会的方方面面,理解人性的阴暗面与光明面,深入探索杀人犯罪的社会原因,才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仿佛自己就是小说中某一个小人物,身负着诸多的无奈。

  虽然《生死河》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但最核心的部分却是温暖与救赎。这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

  蔡骏通过社会派悬疑小说的叙述方式,将自身的生活体验与人生经验融入其中,呈现了中国当代的社会进程和矛盾,与人的价值选择、性格命运,以及凌驾于它们对选择和命运本身的思考。这正是中国悬疑文学所需要的,对社会现实的根源性反思。正如蔡骏所说:“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大部分的现实不尽人意,甚至是残酷的,我们作为社会的主体,必须正视和面对。”

  很多读者说,蔡骏的小说陪伴了自己的整个青春。他们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死河》中的申明、司望、欧阳小枝和叶萧警官,甚至他们觉得没有人能够将小枝演绎出来。毫无疑问,蔡骏的小说影响了一代人。

  不单局限于国内的读者,《生死河》还收获了大批的外国读者,在外国图书的主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继《生死河》韩语版、英语版相继问世之后,今年九月《生死河》法语版在欧洲上市,首印两万册,这是一个畅销书的印量。为此,蔡骏应《生死河》法语版的出版社邀请,到法国、比利时进行签售与交流活动,接受欧洲媒体专访。

  这次《生死河》法语版在欧洲成功上市,对于中国类型小说走向海外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更多中国类型小说走向世界提供范本。中国与汉语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提高,期待更多的优秀的中国文学,不管是纯文学还是类型小说,能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扩大中国文学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