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喀什四章》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喀什四章》影评100字

2020-10-31 23:28: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喀什四章》影评100字

  《喀什四章》是一部由董洁心 / 刘丽婷 / 刘玮 / 韩芸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喀什四章》精选点评:

  ●比较主流的地理科普片,并无太多挖掘/思考/批判。相对于匮乏的南疆信息来说,仍显珍贵。其中穿插了学者作家的解说/评述。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学者联系荒漠地理地貌自然条件,感慨维族的乐观精神是一种富有智慧的生存策略。

  ●盛宴

  ●基本上只敢在纪录片里去的地方。

  ●匆匆看完,全无印象。

  ●好神奇的渊源 一个假期 我在家里 打开了电视 不知怎么就换到上海的全纪实频道看了这个 现在想想 啧啧 特别是后来还在地下储藏室里看到几大箱《喀什四章》的碟片 哇我这几年的经历啊~

  ●非常伊朗了

  ●总之,都很不咋滴。

  ●去喀什路上看了,周围坐的全是维族人,太好看了

  ●填补了《塔里木河》没讲自然的一点遗憾,但也是以人文为主,客观了一丢丢。印象最深的是十二木卡姆,唱词本身来自中亚古典作品,以及阿曼尼莎罕的传说。

  ●看过后两集

  《喀什四章》影评(一):笔记

  喀什,汉时疏勒,“玉石集中之地”。

  巴扎,波斯语,家门外的地方,类似于集市。

  喀什土陶器,兼具波斯、希腊、印度、中国的风格;

  新疆,公元1世纪四大文化交流之地;

  喀什,南北丝绸之路的交叉路口。

  依米尼汗土陶店,纯手工。

  艾德莱斯绸,“扎染的丝绸”。

  十二木卡姆,经阿曼尼莎汗整理,共分十二部,演唱完毕需要24个小时。

  都塔尔,维吾尔族乐器。

  红枣原产于中原。

  妇好墓出土玉器,经鉴定属于和田玉。

  《喀什四章》影评(二):“木卡姆就是维吾尔”

  本纪录片中年纪已高的著名新疆维吾尔文学学者阿布都克里木教授(《维吾尔文学史》著者)套用了“哈萨克不是哈萨克,冬不拉才是哈萨克”这句哈萨克民间谚语,说出了“木卡姆不仅仅是音乐,木卡姆就是维吾尔”这样的名言。 除了阿布都克力木教授之外,著名作家王蒙、周涛等也纷纷发表观点或感想谈论自己对维吾尔文化或新疆的看法,王蒙先生谈到了自己之前在《爱弥拉姑娘的爱情》一书中所提过的一句话:“除了死,一切都是快乐的”(亦维吾尔谚语)。 有关于新疆的自然景观和现代发展,其实这方面的题材也并不在少数了,相比于本片,新疆的电视剧《新疆姑娘》《丝绸之路传奇》等私以为方才更好地表现了新疆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巨大发展。毕竟后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细致的生活的描述,比起一些相对抽象的宏观的论述更具有可被理解性。 新疆的发展的确是巨大的,不过这部纪录片在结构上仍然存在线索不够严谨的问题,讲述故事地顺序似应再推敲。

  《喀什四章》影评(三):雪山大漠曾是沧海

  第一集 山川诱惑

  相比与描绘人类活动的时间的“沧海桑田”,描绘地质活动的“喜马拉雅运动”更令人感叹。存在于两亿八千万年前的二叠纪的特提斯海,变成雪山矗立冰川参差的高原,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帕米尔高原上塔吉克族人用成年老鹰的翅膀骨制成的鹰笛;崇尚鹰,跳鹰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族鹰舞。叶尔羌河的渔民称为刀郎渔民,驾着独木舟用鱼叉和网眼很大的渔网,春秋两季有四十天的捕鱼时间,其余时间种植长绒棉。叶尔羌河即使枯水期,地下河仍在流淌,滋润着胡杨林,家传几代的看林人,5000亩的胡杨林需要几天才能完成一遍巡视,一株胡杨树树干中空可以储存数十公升水,胡杨树取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刀郎烤的鱼非常质朴,未见调料,去鳞剖肚,用树枝撑开在点燃的柴火边支撑成一圈烘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