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沉思录》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沉思录》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14 00:26: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沉思录》的读后感大全

  《沉思录》是一本由[古罗马] 马尔库斯·奥勒利乌斯著作,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思录》精选点评:

  ●宁静中的思考

  ●高中时闲暇之余经常看。很受启发。

  ●都懂的。涉及到哲学的问题都是。。。全是问题啊。。。

  ●不多说了,经常看

  ●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从头看到尾的书,但却是适合反复阅读的书,即便是同样的内容身处不同的心情境下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这本书真的得反复看的,有些句子看似一样,细细琢磨又不一样。。。

  ●翻译好像就比较差 。就算翻译好 我也不会喜欢。 罗马版的卡耐基人生忠告神马的 最多给个三星

  ●围绕着支配理性和自然本性说了这么多。。。 最后只有序言还有点意义。。。

  ●翻译的诘屈聱牙,三分的书,给四分是我确实得到了思想收益。顺应自然,看淡生死,节制欲望,过简朴的生活,公正对待他人与自己,理性的度过一生。

  ●得反复看

  《沉思录》读后感(一):我等皆沧海一粟

  几乎70%的文字都在述说一件事

  我们都在奔赴死亡。

  死亡是为了新生。

  新生是奔向死亡。

  所以,不要悲伤。

  这是自然的变化。

  而所有帝王将相无论多么显赫辉煌赢得身前生后名,

  他们都一样终将死去。

  而那些歌颂他们功德的人也将很快死去,

  不再有任何人记得。

  于是,那些我们苦苦执着追求的事物,我们痛彻心扉的悲伤,都没那么重要。

  《沉思录》读后感(二):三个中译版本比较

  读了三个版本。读不了原文,也没有读英文版。结合欧洲文化史中对奥勒留的判断,做一下中文语感比较:

  梁实秋版,语感舒缓,富有文采。但过于优柔。不符合作者气质。奥勒留毕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皇帝。到了梁实秋笔下,帝王的果断消失了,有一种三流文人不切实际谈天论地的亡国气息。作为入门阅读是挺好的。

  何怀宏版,也颇为流畅,谨慎而典雅,没有梁译那么文人气,多了学者的理智。也有现代感。但古意与现代感的把握,终究是时间上的判断,并不能匀恰地再现作者的内思情状与行事风格。不过,依然可以很明确、清晰地学得到思考的方法。

  我偏爱的是王焕生版。王先生译自古希腊语。措辞与单句结构都颇为质直,有率尔直面的速度。也就是说,文字的选择与语感的控制,强化了自我修证的程度。能够感觉得到视野的宏阔,与内心的格局。但第七章至第十一章,文字突然变得松散了,形容模糊的地方颇多,恰好这几章论证生死又多,使得有了满满的懈怠之意。很是可惜。

  对非学术类的经典,译文传递来的思维方式当然很重要。但作者的性情,得获一分,便是十分。

  《沉思录》读后感(三):翻译和编辑均很差

  这个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版本非常差。

  纸张一般,但装帧设计不错,封面包封,双色套印,图片丰富。大概由于选纸的原因,整本书虽然不薄,但拿在手里轻飘飘的,给我一种就象发面面包一样柔软蓬松的感觉。

  纸大概由于这种轻飘的性质而显然强度一般。刚拿到手里就由于不小心弄破了一页(由发行方无关)。

  但不知道是出版社的原因还是作者的粗心所致,我刚看了没几页就发现了若干的错误和别字。为了说明,举例如下:

  一、序言第8页第8行将一位人物称作“波西多尼奥斯”,转眼之间,隔了一行第10行就又出来一个“波希多尼奥斯”,由于前文并没有介绍出场这位“波希”,我只能猜这位“波希”就是前面的“波西”,如果是这样,那就严重说明了这位译者或出版社的态度了。

  二、整本书都在说“斯多葛派”,但在序言第9页突然将“斯多葛派”称作“斯多亚派”,尽管这两种译法都可以用,但不用这样用啊,我打开书仅仅看到这两页,就看到这种错误,真是如吞苍蝇。

  三、我特别喜欢将一本新书先随意翻一翻,特别是看看里面的插图,这一看,可了不得,直接翻到第六卷第60页,赫然发现一幅插图下的说明中,将罗马斗兽场称为“斗场兽”,呵呵!我被气笑了。

  《沉思录》读后感(四):沉思录

  著:马尔库斯. 奥勒利乌斯

  古罗马帝王马尔库斯晚年哲学思考的精华散发着敬天爱人的气息,与稻盛和夫先生,或者说与佛教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例如鼓励世人要做一名忍者,忍耐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以善行待恶意、顺应自然本性和支配理性,做符合公共利益的事情。即便不幸降临于我、他人将负能量宣泄在我身上,我依然要以仁慈、善良回应这宇宙意志安排发生的一切。

  身为一名帝王,马尔库斯淡泊名利,并且多次在书中提到:人终究是要死的,名誉、财富、权力一样也带不走,人生在世就应该顺应自然地生活、胸怀天下、心纳苍生。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现今生灵的逝去是为了后代能够得到发展的余地,这也是他对死亡的一种认识。

  1)清晨便警告自己:我可能会遇到好管闲事之人、忘恩负义之人、傲慢无礼之人、诡诈蒙骗之人、忌妒诽谤之人、孤僻乖戾之人。他们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品性是由于他们不辨善恶。我,既然知道善之本性,美也,恶之本性,丑也,知道这些误入歧途的人的本性,所以我不可能被他们中的任何人所伤害,因为他们没有哪个人能把丑恶强加于我。

  2)灵魂啊,你放纵了,你放纵了自己。你不会再有机会荣耀自己;要知道,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当你还没有珍爱自己,而是把自己的幸福交给其他灵魂时,你的生命就行将结束了。

  3)那些在生活中被各种事情折磨得筋疲力尽而漫无目标的人是在糊涂混世,因为他们没有使自己的所有冲动和思想一起趋向既定目标。

  4)不注意观察他人的心灵是怎样的人不一定是不幸之人,而那些不关注自己的心灵活动的人则必定是不幸之人。

  5)死亡不是别的,而是自然的一种职能;如果一个人害怕自然功能,那他就是一个稚童;诚然死亡也不仅是自然的职能,而且对自己本身也有益。

  6)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怜的了,有的人竟然对什么东西都想探究清楚,并且正如有人声称“对地下的事物都要探究”。还要用推测来探究邻人心里的想法,然而他却不理解,只要关注自己内心唯一的神,真诚地敬奉他,那就足够了。

  7)具有理性的人的终极目标在于遵循城邦和政体的理性和法律。

  8)不要把你余下的生命时光用在思考他人的事情上,要是你的那些思考与公共利益无关,要知道,当你考虑某个人正在做什么、为什么做那件事、正在说什么、正在思考什么、正在算计什么、以及各种诸如此类的问题时,那就使你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从而偏离你自己有能力进行的观察。

  9)一个好人的独特方面只有一点,那就是热情地欢迎一切发生的事情和命运为他编织的事情。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过着一种简单、朴素、愉快的生活,他也不对他们任何人生气,也不改变导向生命终点的路线,而是继续向那净化的、安宁的终极前进,毫无阻碍地准备离开人生,毫不勉强地与命运给他的安排保持一致。

  10)凡顺应自然的一切言和行你都要视为合适的,不要让他人的指责或议论左右你,而如果你所做或所说一件事是好的,那就不要认为自己不值得去做或说。要知道,别人有自己的行为意向,追随他自己的愿望,你不要顾虑那些,而要径直地往前走,遵循自己的本性和共同的理性,这二者是同一条道路。

  11)你要经常思考,一切现存的和将要产生的事物的变化和消逝是多么迅速。因为一切事物都有如河水不断地流动;活动在于不断地变化,其原因在于无穷的转变,几乎无物不变化,在我们身边的是无限的过去和张着大嘴的未来,一切都消逝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或是自鸣得意,或是心烦意乱,或是满腹抱怨,好像那些令他烦恼的事会长久地留存似的,难道这样的人不愚蠢吗?

  12)最好的报复方式是不要像对方那样行事。

  13)值得人们珍视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那就是按照你自己的生活状况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切关心和技艺均以此为目标。

  14)若是有人能向我指出并证明我的想法或行动是错误的,那我会感激他。因为我寻求真理,没有人会被真理所伤害。一个人若是固执于自己的谬误和无知,那他是在伤害自己。

  15)只有一件事确实富有价值,那就是在真理和公道中,在仁慈地对待说谎者和行事不公者中度过一生。

  16)关于荣誉:你注意观察那些追求荣誉的人的心灵是怎么样的,他们回避什么,追求什么。再请看看,一些沙堆如何积聚到另一些沙堆上,把先前的沙堆掩盖,人生中也是这样,先前的东西会很快被后来的东西淹没。

  17)无论在元老院里说话,或是对任何人说话,都要条理清楚、自然。

  18)毫不傲慢地接受,毫不勉强地放弃。

  19)在理性动物的结构中,我看不出有与公正相悖的的德性,不过我倒是看到与快乐相悖的克制。

  20)我使自己痛苦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从来没有故意让他人痛苦过。

  21)注意,你要使自己对现在的时光感到高兴。那些更为追求身后名声的人没有想到,那些未来的人与同现在令他们感到厌恶的人们一样,并且他们也是会死的。因此,即使他们对你有这样那样的回声或者怀有这样那样的看法,那对你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22)如果你由于某种外在的事物而痛苦,那么使你困扰的不是那事物,而是你对那事物的判断。

  23)一般说来,恶损害不了宇宙,并且某个人的恶损害不了另一个人。它只能有害于那个人,而且只要那人愿意,他便能够背离和抛弃恶。

  24)人是为了相互依存而出生的,所以你要教导别人,要容忍别人。

  25)作恶者是对自己作恶;行不义者是对自己行不义,因为他使自己成为不义之人。

  26)今天我摆脱了所有的烦恼,更合适地说是我抛却了所有的烦恼。因为烦恼并不在外面,而是发生在里面,在我们的意识里。

  27)应该把别人的劣行留给他们自己。

  28)在那些使你恼怒的人中,没有哪个人做了什么可能使你的心灵受到伤害的事,而你认为的恶和受害完全是在你的心灵里。

  29)你为人做了善事还想得到什么?你不满足于顺应你的自然本性做的事情,而想得到报酬?有如若是眼睛看见了什么要求回报,或是双脚走路也要求回报。要知道,如同那些事物是为了观察和行走而造,它们做了这些特殊的事情正是尽了它们特有的义务,人也是一样,生来就是为了行善,当他做了什么善事,或是做了其他什么有益于公共事业的善事时,那他正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并且得到了它所应得。

  30)要知道,若是能达到目标,那当然最好,或者若是失败,那也是尝试后的失败。

  31)总之,不要再讨论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是去做一个好人。

  32)尽管有些人阻碍你按照正确的理性行事,但他们不可能使你偏离有益的行动,也不能让你打消对他们的善良情感。你要在两个方面同样地保持警觉;不仅要保持判断和行为的镇定,而且对那些企图阻碍你或另杨地使你难以忍受的人也要保持温和的态度。要知道,对他们发怒是脆弱的表现,如同你由于惊恐而在行动上退让和却步。事实上,这两种人都一样是放弃自己的岗位,前者由于畏惧而退缩,后者是疏离自己天生的亲人和朋友。

  33)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愤怒和感受的痛苦造成的后果往往比引起我们愤怒和痛苦的事情本身造成的后果还要强烈。

  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很多人和事看不惯,正所谓“存在即合理“,世间万物只要是存在的,就是顺应自然而产生的,要期待坏人不做坏事就跟期待世界不会变化一样,既然他们生来就是为恶的,那就是合乎支配理性的,那就不应该大惊小怪的,那就应该原谅他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