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是一本由[古希腊]爱比克泰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00元,页数:6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精选点评:
●可作枕边书
●* 缺乏激情的人生态度 * 古希腊同性恋非常普遍 * 译者很严谨,注解的参考价值超过正文
●他总是说:不要忘记,你的妻子和孩子也是会死的!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振聋发聩的!中国人奴性的根源在于没有分清什么是权能之内的东西,什么是权能之外的东西。中国有“自由”倾向的哲学家大概只有庄子,他写过一个跟爱比克泰德类似的寓言,说他妻子死了,他刚开始有点悲伤,后来想想就觉得释怀了,鼓盆而歌。
●—“爱比克泰德,刮掉胡子,否则砍你脑袋!” —“如果这是你必须做的,那就砍吧。”
●内省式的利己主义。神与个人凌驾于社会,追求善德与知识,动用理性之光,以明权能之内外。锻炼于生,坦然于死。
●和儒家还有很多可以对比的地方。比塞涅卡等人更纯粹,斯多葛相关的书里没有能超越它的。
●其实后面大半思路已经被最前面的一些东西阐述的很透彻了,我基本随便扫了眼。这个其实主要都是生活哲学,不过没想到能和我的想法这么高度的一致,不给五星说不过去
●能给六星么?
●大爱
●看了一点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读后感(一):哲学是改变生命的实践,不是高深空泛的头脑活动
不愧经典,语言朴实,思想很有深的洞察力,作者强调哲学的本质和目的是回归生命本身的东西,并改变生命,只有这些事有价值的。认为思辨言论本身毫无价值,不能改变生命的东西是无聊的。很注重实践。但是他的生命理想在这个欲望的时代是很少人能达到的,很多只能兴叹下,但是其实真的真知灼见。
和奥特留的《马上沉思录》确实精神上追求风格比较像。奥特留的沉思录也是经典。感觉上奥特留上似乎更温润些,爱氏性格上好像更刚硬利落些。哎呀,词穷,不知道怎么表达这种区别的感觉。总之文字如其人吧,虽然是翻译过来,但是还是感觉得到。
另外引进的经典,译者的专业(不是只外语水平,这个起码的,哲学文学)水平,文字功底和学术态度很重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系列经典翻译请的都是专家级别的翻译者,水平很高,我觉得这种态度很值得钦佩。现在出于市场需求许多出版社随便找些连真名都不愿署的外语系的菜鸟们翻译原文,简直不忍卒读,糟蹋经典。而且皮子越花哨,旗号越响亮的,越不值一看。
说得有点乱,觉得好多东西很难交流,可体会不可言传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读后感(二):对比沉思录2
中央编译社出版的《沉思录2》也是爱比克泰德的言论,对比了本书,感觉《沉思录2》是在本书"道德手册"那部分基础上总结了爱比克泰德的思想,还算全面,但要想真正了解爱比克泰德和斯多亚学派,非细读本书不可。
一直不喜欢看书评,感觉味同嚼蜡。因此也很少写和书中内容有关的书评,虽然通向作者本意的途径只有原典,但对于阅读不够,还未入门的人来说,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座桥梁,这时,那些书评、对原典解说的书籍便有了存在的意义。但我依然认为哪怕一开始看不懂也要找原典来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况且本书不同于其他哲学论著,它是"论说集",语言相对活泼,通俗易懂。
最近一直思考我的三观是如何建构的,虽没有找到全部的思想来源,但有两个确定的来源,一个是中医系统理论,另一个就是斯多葛学派尤其是在爱比克泰德时期的思想观点。
正如书中所讲,宇宙比我们高明的多,我们要做我们应当做的事情去完成自我,并成为宇宙的一部分,如果我们遭受了打击或者感受到了快乐,那么不要过于哀伤和快乐,毕竟这是宇宙在完成更大的目的,他有他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只是宇宙任务的一部分。我写此书评,是完成我的任务,同时也正是完成宇宙任务的一部分。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读后感(三):哲学——寻求自由和解脱的自我安慰录
这些哲学家,为了安慰自己坦然面对命运的不公和痛苦,思考了这么多写了这么多。哲学和宗教一样,都是解脱的艺术。 来自公元年古希腊的智慧,爱氏学识不深奴隶出身一生清贫残疾,但却从这样的生活中迸发出最本质的哲学。教人如何摆脱奴隶心态,民主平权社会就没有奴隶了吗?当你欲求之物被别人抓在手里,当你分不清什么是你能掌控的和他人能掌控的,当你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焦虑,你就是奴隶。 读了这本书才理解为什么苏格拉底被处死时还能够那么坦然从容,因为哲学家在意的从来就不是躯壳,也不会屈于强权或者去谄媚,他们真正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假如他并不想得到属于自己权能之外的东西,那他为什么还会焦躁不安呢?
最有趣的是这段话,看起来通达又傲娇,有着哲学家的自视甚高。“你担心别人有能力决定你的利益,你就被他拿捏被他左右围着他转了吗?他怎么对待你是他的事,他不好好接待你是他的错,怎么能操心他的错来惩罚自己让自己焦虑?你就沉浸在自己的小格局忧虑着吧。你身上没有一点城邦领导人的样子。”
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我不去追求权能之外的事,不去追求被别人掌握在手里的事,我就不会想要取悦他人,我就是从容淡定、信心十足的。苏格拉底、迪奥根尼都是这样面对强权的。
理性的反义词不是感性,而是愚蠢,理性是智慧的同义词。不过这个阶段的哲学家对于理性的认知还比较浅显。后世会陷入人是否能够掌控自己的争论之中(启蒙运动)。 斯多葛派非常适合当下中国年轻人,因为这是一种奴隶安慰自己而萌生出来获取自由的哲学。核心思想是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他人的事,不要去太执着于自己权能之外的事,放弃主观能动性,放弃对这个世界施加影响,去接受去忍耐。与此同时还要做出一副满不在乎毫不焦虑的神态,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读时会想到身边的人,那些深深印着奴隶的特性,那些拥有着宝贵自由的光辉,无关权利与地位。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读后感(四):别人可以杀死你,但永远无法伤害你
读了100页爱比克泰德,搞了半天也是阿里安写的。爱比克泰德认为人有五感,但没有一个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只有理性可以,而理性来自神(还不是上帝)。人都是神之子,全人类都是兄弟,是“世界公民”。神将理性赐予人类,使我们区别于动物,因此人在世的使命就是发现和阐释神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别人要对我砍头剁脚随人家去,把握好自己能做主的部分才是正理。
第一次读斯多亚学派哲学,完全颠覆此前的认知。一直以为它是种隐忍、出世的学说,想不到是钢铁直男的硬汉哲学,是把古希腊的理性世界观应用到日常生活里的实践伦理。序言中说美军将领James Stockdale 就是靠这本书熬出了越南战俘营,有趣。
第一卷完。掷地有声的名言太多,引不过来了。喜欢这个奴隶哲学家,凭着自己的理性成为比帝王更有尊严的人,“大门永远是开着的”,“别人可以杀死你,但永远无法伤害你!”让人心折的苏格拉底风范。
爱比克泰德卷二1-14 爱比克泰德更重视神意和宇宙论,个人修养最终落脚在“安分守己”上,作为“宇宙公民”要服从宙斯的计划,世界的本性即理性和友爱高于作为部分的个体。显示出希腊化时代一种超出城邦的眼界和胸襟。
第二卷完。斯多亚学派看起来很像佛教,一心用理性疗愈个人的贪嗔痴,但气味终究不同,理性来源于神,运用理性来探究世界和自我,而非内省,这两条与佛教判然二分。
路上读了将近80页爱比克泰德,p344-422。他非常赞同犬儒学派,认为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例如娶妻生子应该排在个人的修养之后,而哲学家的责任就是不停地敲打、锤炼自己和他人的理性,督促每个人做自己的君王。治疗世间所有的“心病”,这就是他们每一天所投身的伟大“战争”。有点宗教气息了。
读完了爱比克泰德第四卷,论自由的第一章很精彩,但在藐视所有地上权威的同时,将个人的权能仅局限于意志自由,将行动和职分全都交给了神,这等于叫人不要做君王和高官的奴隶,只要做神的奴隶就好了。这跟其他“解放”话语并无不同。也看得出近代西方人“深度自我”的哲学源头。
爱比克泰德有些“精神胜利”的说法我不认同,但总体来说非常喜欢这本书,既有学理也有智慧,深受启发。5星实在不足以表达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