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翼》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金翼》读后感100字

2020-11-17 03:05: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翼》读后感100字

  《金翼》是一本由林耀华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2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翼》精选点评:

  ●真有趣的小书

  ●讲故事

  ●我只看到一句话,人脉决定命运。

  ●张黄两个家族的兴衰变幻看起来是老百姓口中“上苍”与“命运”的作用,实则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结果。和《乡土中国》一样,这本书也让人了解到我们的根扎在哪里。而且这部以小说体写成的学术著作,没有任何故作高深的感觉,难能可贵。

  ●人生就是摇摆于平衡与纷扰之间。体系之间的联动变化,马太效应很显著。

  ●能把“枯燥”的人類學民族志內容展現得這般生動,是專業外的人瞭解民族志、瞭解人類學的一個不錯的臺階。

  ●我爷爷们的故事

  ●僵尸体小说,人类学均衡论的大作

  ●提出的理论很薄弱,没有深度。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现材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科学不过是组织过了的常识。

  《金翼》读后感(一):《金翼》中的时代事件

  这本书似乎把视域集中在一个小镇上的家族的起伏,然而那起伏背后却总有一些时代的事件在左右着家族的运势。熙熙攘攘的人们为了各自家族的幸福,在生活的土地上埋头劳作。而那些事件就像陨石一样,在文中以命运的方式突如其来,好像事先从来没有任何预兆能看出它的降临。在革命的历史叙事中,我们被教导的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革命家、知识分子、学生们投身其中,好像历史的方向再明显不过,至少是好像整个世界的人都对世界的变动有着清醒的意识,都汲汲地投身其中。然而大多数人却仅仅是被平地突起的狂风卷入时代浪潮的,就像平日里在和煦春风中摇曳的小草突然被连根拔起。《辩护人》中的律师,《出租车司机》中的司机,《1987》的女主,都是一些被历史运动从生活中连根拔起的常人。有人说这本书写得太小,时代的影响着墨太少,但实际上时代事件对于大多数人的影响就是这样从不知名的方面突然打来,给你一个措手不及。

  《金翼》读后感(二):纪律的第一个重大运作就是制定活物表

  这本书,描绘了张家与黄家这两个家族的全部故事了。在读完了这本书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家族的主要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时代的东林与芬洲。他们由于偶然相遇而开启了湖口的店铺。这是他们通往成功的第一个机会。在镇上生意的成功反映在他们的家与村中:盖新房,送孩子上学,给儿子娶亲,举办宴会,祭祀先祖,发展家园。他们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闽江上下游的贸易活动。生活中的其他活动与来往也与贸易中的主要赚钱途径正相关。

  第二阶段从黄家与张家遭遇到的不幸和麻烦开始。芬洲首先开始对家庭与店铺感到不适应。他的儿子有机会再开一个新的店铺,但是这种机会被白白丧失掉了。而黄家也在此时遇到了内部的困难与外部的打击。而东林在以往的经验中学会了如何适应命运的潮流,如何与他的朋友们携手并进,成功回应了命运给予他的挑战。两个家族就此相形见绌,张家开始衰败下去。

  第三阶段,黄家开始继续奋斗下去,为了更大的成功而开始扩大生意。这时他们才与地方发生关系。然而地方社会发展之快,已超越一个家族的发展,巨大的民族危机又使得黄家回到了他们最初的状态。

  我们从这两个家族的历史研究中能够发现什么呢?在这里我想简单地拿东林的店铺来举例:它本身是一个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体系。其中的成员互相合作,顺利工作。店铺的经营活动,使得这个体系一天天地运行下去。而经营活动又是由群体间的互动作用体现的。再小的店铺,只要存在经营,就有一种纪律来约束其中的人,事,物。形成一种气氛,形成互为因果的环境。如同为这本书点题的【金翼】,恰是在说风水,其实又不是在真的论述风水。当一个玄学理论能够提及建筑学意义上的“场所”,“座次”时,其背后的规律更接近于一种纪律,这种纪律即是了建筑学上的,又是实用功能的等级空间体系。空间内规定了固定的位置,允许某种“气”的循环流动,在专卖划分出各个不同部分的单元后,建立起各个部分的运作联系。每个位置在“风水学”上被标示出位置的价值,确保了相应位置上的规律顺从于特殊的感情意义。这样一种玄学意义上的风水关系,保证了人的时间与姿态被更加合理的使用。在上述语境下的风水空间,是一个现实与理念的混合空间。好像真的有一种“气” 支配着建筑物与房屋内的配置。小小店铺内的桌,椅,秤,柜台,账本等等都是现实的,而量,算,写这些技术又是具有评价和等级安排的,所以是理念的。因此纪律的第一个重大的运作就是制定活物表(tebleaxvivants)。表格把无益的或有害的变为有秩序的多元的整体。制定表格是18世纪科学与经济技术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金翼》中则已风水学的象征来表达:分配与解析,监督与理解,阴与阳的对立要素就不可分割地被统一在了玄学话语之中。

  《金翼》读后感(三):人生的际遇

  著者的三个序言分别写于成书之时,四十年后以及临近生命终结,那些遗落在三个序言之间的岁月,倏地离去了,如同主人公黄东林的整个人生一般,从一个贫穷的花生郎起步,逐步建立自己的家业,金翼之家的兴盛和跌荡,历经艰辛却始终未垮,直到心境豁达澄明,在敌机轰鸣之际,仍平静地对孙儿们说:“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

  这本书成书年代久远,已过一个甲子。然而今天读来,我仍然很欣赏那种平和从容的文字,描述一个地处闽江的普通家族的历史和机遇。作者通过剖析两个家庭的变迁,试图回答,两个曾经不相上下的家庭,为何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原本一起做生意而逐渐兴旺的两个家庭,其中一家后来却连遭变故,衰落得无法复原,另一家却屡次度过难关,持续畅旺。

  人的命运常常因偶然的时机而分道扬镳,一次重逢、一场大病、一个官司常常决定了人生的走向。本书的主题在于展示人际关系之于个人和家庭的命运的重要性,自然书中有很多这样的情节或插曲来印证,比如,黄家获得盐业的经营权得益于三哥与在盐务局作秘书长的一位朋友谈起才获得这项重要买卖;东林的伙计李宽被陷害是土匪圈里的人,这个危机的解决得益于三哥的结拜兄弟向凯是湖口驻军上司的同事和朋友。

  不可否认,人际关系之于人生机遇常常有柳暗花明之感,尤其是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中国社会里。但相比较黄东林和张芬洲两个家庭的分化,其实有更多的东西值得解读,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程度都是极为重要的。农业系统的发展常常异乎稳定,人生的经验多数依靠年龄和阅历建立,经历的事情不外乎那么几样,以至于本能地会陷于一种平稳之中,怠于接受新东西,而只有勇于突破旧规,乐于迎接时代风尚的人们才有可能平地而起,特别是在一个政治和社会急剧变迁的历史境地。

  看看黄东林和张芬洲两人对待新式教育的态度就可约略可知,芬洲认为西方教士是驱魔弄鬼的,不肯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教会学校,东林则相反,经由一场暴风雨般的官司后,他更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能够接受新式教育,还乐于看到小哥指挥他的“部队”表演新操。不止如此,三哥更是远渡重洋留学美国四年,其后更是成为教授,参加了中央政府召开的重要秘密会议。尽管村民对其回国的情形大失所望,因为没有看到旧时科场中的衣锦还乡,但三哥的受教育背景虽不能立刻带着一个官帽回来,但其视野和见解,则不再是村里人所能比及的了。

  黄家的生意有过几次扩张,也有过收缩,在早先的店铺经营中,东林就曾拿出股份,让手下的员工入股;在经营船运的事务中,实际上由东林的儿子们掌控的公司,力求让股东剥离对船员和船只的直接控制,这是现代公司经营的理念,但对于那些原先入股的人们来说,自然很难理解了。而正是这种对新鲜事物的较好接受,以及对生意场的敏感把握,才能使得黄家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资本,以致偶然的事故、土匪的骚扰甚至战争都不能使之摧毁,保存着一种坚韧的力量,在岁月的变迁中顽强地生存以及兴盛。

  其实,变迁才是不变的主题,无论是自我之外的周遭环境,还是自我向内的习惯智慧。

  《金翼》读后感(四):均衡状态

  《金翼》我是几乎一个下午就看完了,在省图书馆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这应该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读完了之后更是让我难以释卷。我不得不承认我感觉回到了当年读喜欢的小说时的那种情境,阅读的过程中我有时急切地想知道书中某些人的命运,某些事件的进展,尽管这不是文学作品,可以用生动华丽又贴切情景的语言进行渲染,这里只有平实的语言,记录下那个不大的空间里某些人的生活经历。当然这又是一本知识含量很丰富的书,它带着我领略了近百年前福建地区农村的日常生活、民间风俗、人情世故。在这里,会有很多和你头脑中的既成观念相符的场景不断发生,但也有很多是与之相悖的。比如黄家大哥的儿媳拿着刀将她的丈夫追的满屋子跑,你会觉得这是你印象中的那种应该服从“三从四德”的旧时代女性吗?再看看黄东林对于店铺的经营,以及后来涉及到黄家三哥的诉讼事件,你会发现原来现在人做生意和以前也没什么两样。

  当然,这是一部社会学的著作,尽管是小说的题材,但作者林耀华先生始终没有忘记它所赋涵的社会学规律。全书记录了作为内兄弟的张芬洲和黄东林两家的兴衰史,两家虽然曾经共同创造了辉煌一时的事业,但随之而来不幸和苦难都侵袭了两家。在折磨过去之后,张家衰落了,而黄家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这过程中,张家人和黄家人在很多的关键节点上的选择大相径庭,导致了最后命运上的迥异。而他们的选择则是在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生活积累、个人情感的指导下做出的,尽管他们自己可能始终坚信自己的命运是由一些无法掌握的神性因素所决定的,比如说“风水”,比如说“命”。

  林耀华先生在书中一直强调的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所谓的“均衡理论”——人际关系的体系处于有恒的平衡状态即是均衡。但均衡的状态并不是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是继之而来的过程。人类生活就是在这种均衡与否之中来回摇摆。在社会中,个人当然都被某些关系体系所含括,每个关系体系包含着不同的人,而一个人也必定同时从属于不同的关系体系。每个人的生活便是紧紧跟随着他所从属的关系体系的建构、崩坏、重组而不断地改变。我们大致地回顾一下东林和他的家族,看看他的周遭关系体系的变动给他以及他的家族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东林爷爷的去世打乱了他的生活模式,而在茶馆卖花生让他有了新的社会交往,并与姐夫张芬洲一起在湖口开了店铺。这样,东林便在原有的均衡的关系体系出现动荡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又迈入新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之中。东林大哥的去世又打破了平衡的生活状态,东林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让家中的生活重回正轨。“金翼之家”建成之后,东林的儿子和侄子们也慢慢长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关系体系,这些体系又和原来的家族体系互有交集,互相影响。比如说三哥和陈香凯的交往和友情就化解了黄家后来的一场厄难。再比如五哥,他虽然从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整日混迹于赌场的无赖青年,但毫无疑问他也有自己的关系体系,并且就在这样的关系体系的熏陶之中他拥有了黄家其他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所以五哥后来能担任自卫队的负责人,也让黄家的声势达到了新的高度。这说明在各个相关的关系体系可以互相支持,以维持或恢复某个体系的均衡。但另一方面来看,原本均衡的体系也会因为其它与之相关的体系的崩坏而受到冲击。比如三哥的官司和五哥的去世,尽管这些都是在他们各自的体系内造成的,但却沉重地打击了黄氏家族,使得黄家原本的均衡状态被打破了。人就是这样被种种社会关系所套牢的,他的变动在关系体系中发生影响,也同时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同时他又是属于各个不同但相互之间又有关联的体系,所以一个体系的变化就会引发其它体系的变化。

  前面提到黄家和张家迥然不同的命运是由他们在各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的不同选择所造成的,但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不同的选择呢?当黄、张两家都面临危机的时候,东林撑起了整个家族,而茂衡的作为却直接将张家推入了深渊。对此我只能套用“均衡状态”给出一些解释。每个人在生活中也都在试图维持一种自身与外界的均衡状态,但外部的环境是在不断地变换当中的,所以个人的状态也需要随之进行调节,这一调节阶段是非常不稳定的。本来在原先的均衡状态下,个人的内部素质一定是和外界环境相适宜的,这些素质有些是天生,有些则是靠环境培育出来的。但一旦外界环境出现变化,这些内部素质也要有相应的调整,它们要逐渐异化以求达到新的外界环境的要求。如果两者能达到新的契合,那么就重新回到均衡状态,反之则会长期处于非均衡状态。东林在他的安逸生活被打破之后,从家庭走了出去,并最终走上了经商这条路。而他在福州的经历完全可以视为他在培养自己的自身素质以期能与新的外界环境相适应。而茂衡则不是如此,从书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他没能及时地调整他的内部素质以适应新的环境。他成为张家生意的掌门人之后,本就不精通此道的他也没有欲望去学着经营店铺,所以当局势稍微严峻起来后,由于缺乏相关的素质,所以在抉择时出现偏差,以至于一败涂地。而之后他也没能积极改变,终至家道衰落。

  当然外界巨大的变化往往是让人手足无措、无从改变的,比如抗战的爆发。日本人的入侵使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和坎坷的金翼之家终于无力再重复往日的辉煌,因为那动荡的年代,人们旧日所熟稔的一切都被打破,局势的剧变根本让人无从适应。

  这本不厚的书在我看来所包含的东西是相当多的,读的时候我不时地想起自己的家族和幼时长辈们给我讲的那些民俗民风,我想所有有乡土生活经历和背景的人读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乡土中国的子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