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康震评说苏东坡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康震评说苏东坡读后感精选

2020-11-19 01:42: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康震评说苏东坡读后感精选

  《康震评说苏东坡》是一本由康震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康震评说苏东坡》精选点评:

  ●康震老师讲的很好~不过还是看视频比较有感觉!

  ●苏轼很可爱的人,康震很可爱的圆脸,看着就觉得可爱。

  ●干货

  ●一直喜欢阿苏,书里他与朋友结伴半夜出去喝酒杀牛吃肉翻城墙的情节让人莞尔,这都是我喜欢干的事啊

  ●放浪形骸不过斯人

  ●不够深刻

  ●了解苏轼的入门读物

  ●或许,中央不是他的归属。在地方的发挥其实更贴近他的理想,而那场改革是他还无法看清的浑水。在雪堂过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日子,这样的豁达只有江湖之人才能有。

  ●听完了,很多内容貌似都是来自林语堂的书啊。康震老师声音还是不错的~

  ●这还是初中吧,百家讲坛忽然火起来的时候。反正,东坡是我偶像

  《康震评说苏东坡》读后感(一):苏轼,苏“轼”

  《康震评说苏东坡》可以说是我头一本认真看完的人物传记。从小就背苏轼的诗词,学苏轼的文,却一直不曾尝试过了解苏轼这个人。

  在康震笔下,苏轼最多的他的潇洒,和他的锋芒毕露。他才学满腹,年少成名, 心系百姓,他的世界非黑即白。他又的永远是真性情,永远不知道怎么周旋在百官之间。纵使他有再多的治国好点子,能帮助再多的百姓……太过锋芒毕露只会导致他一次又一次的被贬。

  乌台诗案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被贬。虽然尚且年轻的苏轼对新法有很多的偏见与不容忍,但他一直保持着公事公办的态度。而新党的大臣们想的却是出去苏轼这个处处与他们作对的人。正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苏轼的诗词引得他下了狱。这之后就是被贬去了黄州。但是在这里,苏轼写下了三篇千古绝唱:《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三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哪怕毕业很多年还是能循着记忆背出来几句。

  苏轼最后一次被贬去的地方是琼州。这个地方是现在的海南,在当时可以说是极其荒凉,远离政治中心的。即使条件这么艰苦,已经六十多岁的苏轼还是豁达的面对了一切。纵使早已对朝政心灰意冷, 他还是在为百姓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正是在这里,他完成了他一生的著作。

  最后他的结局页不得不让我惋惜。 为朝廷效力这么多年,付出了多少心血,承受了多少痛苦,苏轼却在最后选择去常州养老的时候患上了病去世了。

  苏轼最终还是应了父亲苏洵给他起的名字。他像车轼一样过于张扬的处事作风给他带来了不少苦头。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才华给他带来了无数好的作品,但他不吐不快的性格却为他找来了太多祸端。如果没有一颗为国效力的心,或许苏轼可以多活很多年,可以有更多作品留给后人。但没有了他的不掩锋芒,他也就不再是苏轼。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全是在被贬的时候完成的。丰富的经历和丰富的情感才是苏轼灵感的来源。

  最后摘一句苏轼很年轻的时候写的话: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与蜂虿。”

  《康震评说苏东坡》读后感(二):这是一本普及版、趣味版、通俗版的《苏东坡传》

  《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他们调查大家心中最喜欢的诗人词人时,发现苏东坡总是榜上有名。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出苏东坡的一些诗词,有人喜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人喜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也有人喜欢“老夫聊发少年狂”……他们眼中的苏东坡,除了是个有名的诗人,还是个具备了十足人格魅力的朋友。

  当然,写苏东坡传记的人也不少,最有名的就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基本上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传记丰碑。但若你只是想先了解下苏东坡生平有哪些轶事,他的一生是如何跌宕起伏,那么康震的这本评说就更加引人入胜。

  这本书是康震在《百家讲坛》演讲稿的优化升级,文字中依稀可见康震在讲述苏东坡时的生动有趣。如果你还没有系统了解过苏东坡,那这本书绝对能让你喜欢上苏东坡的同时,也喜欢上康震老师。他在讲坛上的声音抑扬顿挫,在评点过程中不断设置悬念,仿佛真的带你进入到北宋时代,看到一个在政治上、文化上都颇有建树的苏东坡。所以,这本书要配合康震老师的演讲视频,会更加令你印象深刻。

  但若你已经通过别的传记了解了苏东坡,那这本书就只能算是启蒙读物,偶尔翻一翻也会产生些新的感想,但不适合做深入阅读。书中对苏东坡诗词的引用和解析,只选择了几首在他人生关键处、转折处的创作,基本是我们最熟悉的名句,但是常读常新。

  康震主要攫取了苏东坡一生中的重要时刻进行刻画,求学、入仕、婚姻、被贬、入狱、升职、再贬、回朝、死亡,明明是非常跌宕起伏的一生,但苏东坡从未描述过悲观心境,简直可以说是荣誉不惊。

  这本书描写得最好的部分,一个是他在乌台诗案后与王安石的会面,另一个就是临死前与佛道好友的打机锋。他在乌台诗案后,见到的被贬的王安石,仿佛已经失去了对朝廷、对百姓的保护欲望,只想当一个普通老者;这在苏东坡看来,既诧异又感伤,甚至有点无法理解。然而在他自己几经沉浮、再度被召回朝时,他的心态仿佛就跟那时候的王安石一般,害怕回朝为官、只想在外了。仿佛有点宿命轮回的意味,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入仕后的心路历程,实则非常相似。

  临死前,佛道好友惟琳方丈凑近他的耳朵大声说:“端明宜勿忘。”(不要忘记去西天的事)苏轼说:“西方不无,但个里著力不得。”(西方是有的,但此中不应用力。)尽管苏东坡颇具慧根、与佛有缘,但他始终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贯穿一生。

  我们喜欢苏东坡,大概也跟他的这些特质离不开吧。

  《康震评说苏东坡》读后感(三):那个培育有趣灵魂的美好家庭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理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北宋第一网红苏轼的人生,恰好反面验证了这条理论,慈爱正气的家庭可以滋养出厚实磅礴的人格。命运给他再多的打击摩擦,他的灵魂始终生动有趣,对生活的回馈,惊艳古今:多情才子,出手文章篇篇爆款;热爱交友,田头最爱与农人共饮;务实与审美兼备,苏堤春景环保又有情怀;一生与美食相爱相杀,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饼……

  康子对苏轼生平的介绍详实有序,从书中可以梳理出苏门一家的美好生活。

  苏轼苏辙两兄弟是学二代,生长在典型的严父慈母家庭,老爸苏洵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言传身教,对子严格,苏轼60多岁还能忆起幼时“父师检责惊走书”,让他“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母亲程文化素养也深厚得很,十岁的苏轼曾问老妈,自已可否像范滂一样舍生取义,程夫人的回答也相当大气,你如果能做范滂,我亦可以做范滂的母亲……如此的家教,培养的下一代自然光明磊落、正直不阿。除了刚正的三观,程夫人还宽容有爱,苏轼曾以诗回忆童年母亲严禁小朋友伤害鸟雀的经历:“家有五亩园,幺凤集桐花……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仕途之外的苏轼应该是幸福的,他在年少时候有好父母,成年后有好妻儿。苏轼一生有两任妻子,三个儿子。第一任妻子王弗,就是著名的《江城子》的抒发对象,性格矜持沉稳,不仅对苏轼满屋的书“皆略知之”,对苏轼的处事还常可建言。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质朴贤惠、温柔体贴,与苏轼在政治风浪中起伏升沉,患难与共。除了两位夫人,苏轼的侍妾王朝云也是苏轼身边重要的女性,能歌善舞、敏儿好义,比起两位夫人,苏轼有关朝云的文字最多。妻子贤惠,红颜忠敬,苏轼的感情生活如此圆满,今天的男儿也会羡慕不已。

  苏轼一生共有四个儿子,迈、迨、过、遁。他对儿子们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品格修养、学业文章、做事能力等方面。有感于自己一生名高招忌,苏轼的盼望儿子平顺一生的《洗儿》也刷爆过热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他屡次被贬,但对儿辈爱护甚深,在惠州给长子、次子写信:“寄书阳羡儿,并语长头弟。门户各努力,先期毕租税。”鼓励他们不要想念自己,独立应对生活。

  苏轼苏辙手足情深也是佳话。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弟弟苏辙似乎是“三苏天团”里最没有存在感的,实际上却是个宝藏男孩。他从小博览群书,“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就是出自其手。苏轼、苏辙同科进士,黄庭坚说苏氏兄弟“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而比起哥哥苏轼的口无遮拦,不拘小节,苏辙老成持重、精干练达,兄弟二人政治立场基本相同,共同经历了仕途辉煌,也共同经历政治低谷。“乌台诗案”爆发前,苏辙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做的两件事情是:第一,派人赶往湖州报信,让苏轼有心理准备;第二,连夜写了奏章,请求朝廷削去自己官职替哥哥赎罪,言辞恳切、真情流露,连神宗皇帝都为其动容。苏轼入狱期间,一家老小,全由苏辙安顿;苏轼不善理财,困顿潦倒时,苏辙随时经济援助;苏轼寂寞无依时,苏辙倾情慰藉……有弟弟苏辙负重前行,苏轼才可以成为苏东坡,吟唱诗和远方。

  正如林语堂说:“正是因为子由,苏东坡才能写出最好的诗。“

  熙宁九年,中秋之夜,苏轼想起7年未见的弟弟。此时月圆,不照人圆,心潮澎湃的苏轼醉后落笔,千古名作《水调歌头》,始成。

  《康震评说苏东坡》读后感(四):读《康震评说苏东坡》

  作者: 康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08-1

  读这本书的直接缘由是觉得自己心胸不够开阔,遇到事情时常会想不开,意欲向古人学习,于是便想到苏轼——之前作为学生的我在应试作文之时常以为素材:被贬黄州,心情复杂,他仍能把酒高歌,唱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初中时代的语文老师曾为我们播放过康震在《百家讲坛》讲苏轼的电视片,印象深刻。借当当网促销之机,将此书收入囊中。

  全书分为十二章节,分别是:“少年成名”、“步入仕途”、“大难临头”、“潇洒东坡”、“赤壁绝唱”、“东山再起”、“知难而退”、“一贬再贬”、“巨星陨落”、“天伦之乐”、“手足之情”、“东坡印象”。其中,前九章大体上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苏轼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第十章写苏轼的两任妻子王弗、王闺之,一个侍妾朝云,和三个儿子(苏轼一生共有四子,其中四子不到一岁即夭折[1]);第十一章写苏轼与兄弟苏辙亦兄、亦师、亦友的深情厚谊,顺便论证了传说人物“苏小妹”的真伪;末章“东坡印象”可看做是对苏轼的整体形象概述。

  穿插在全书各个章节的,是苏轼在人生不同阶段所创作的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书中有几处名句与我脑中的记忆相冲突,此处不作史学考据,却以为书中所引皆与我之审美相违,如:“料得年年肠断处”在本书中作“料得年年断肠处”[2],“回首向来萧瑟处”一句在本书中则出现了“萧瑟处”和“潇洒处”两种写法[3]。如果说因为不同考据等原因而有不同作法,于情于理都是自然之事,但同一书中同一句诗竟有两种作法,着实让人不解。此外,在书中还发现了古人文中出现的被今人作为“聊天休止符”的“呵呵”二字[4],日后有机会可探究一二。

  应当说,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一般读者,本书已经完全可以起到“科普”的作用。但在阅读过程中,总觉文采有余而深度不足——这或许是受限于写作体例的缘故:本书问世的面貌是作为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配套出版物”,而非学术专著——所以无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至命题立意,都不得不考虑到与电视节目受众水平相当的读者的接受能力。而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巨匠,留给后人供解读的已经远超笔墨之外;故读后会发生“深度不足”之感。

  无论如何,本书毕竟为我开启了了解苏轼的大门。愿以书中所引林语堂《苏东坡传》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结尾: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5]

  [1] 本书176页、173页

  [2] 本书167页

  [3] 本书3页、223页

  [4] 本书179页

  [5] 本书226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