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残杀光明》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残杀光明》读后感1000字

2022-05-16 12:45: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残杀光明》读后感1000字

  《残杀光明》是一本由于格·德·蒙达朗拜尔著作,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残杀光明》精选点评:

  ●深度心路

  ●他问我,为什么1995年他教的大学生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十分乐观,而2003年他感到大学生不那么乐观了,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不确定和忧虑。真是旁“观”者清。

  ●從二十六回開始像點樣子了

  ●看的很茫然 。

  ●目睹地球之美,触摸落日彩霞。 生活的美好,不仅仅用眼看

  ●还不错,写的挺真实被震撼了一下~

  ●看的我感同身受,眼睛好疼。

  ●有时候你是悄悄为了某个人在看不见的黑夜里独自穿行,费尽心思,艰难跋涉,然而等你好容易靠近目的地的时候,你惊悉对方已不再需要,于是你默默的回去,又再一次困顿前行。对方并不知晓你的付出,也不必叫人知道,此行为的是提供帮助,心甘情愿,既然帮不上,已尽力,便安心撤离。

  ●感动的是故事,可悲的是翻译。

  ●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运,继续生活,倍加精彩。

  《残杀光明》读后感(一):残杀光明

  翻译的文笔差强人意,读时感觉于格的情感变化过程书写不够圆润流畅。但事件是真实的,过程中出现的人当时是在场的,发生的点滴事情是躲不过去的,还有诙谐的时刻,虽然它让于格吃了点苦头,也不缺少无情欲的摸索。边读边细细体会那寸寸肤痛追至心痛,看到反复划开的肉线会给你带来的头晕和呕吐的感觉。世事终去,世人旧在。

  《残杀光明》读后感(二):关乎预感与命运

  前些天忽然翻起,一本没读过的事,以为是本小说呢,在一天午后小读一会儿,有关他的事情,一个失去眼睛的人对世界的感触。

  读的页码并不多。在他失去双目前,曾经有深深的焦虑,仿佛要发生什么似的,可是自己并不清楚要发生什么。这种感觉在人的潜意识中是存在的。包括那张最后的油画,男人与马,都没了眼睛。仿佛是道谶语。

  在事后人们看到那幅画后,无不为之震惊。

  画中的人不就是他的现在么?

  可画是在他可以看到光明时画的。

  由此,引来了另一个词——命运。

  你可以不相信命运,也可以去改变命运。

  可有时,命运真真切切的在我们面前呈现。

  有些冷血,有些残酷。

  在我们好的时候,往往忽视“命运”。

  遇到某种事情,它就成了代言,你可以说它是个“贬义词”。

  说到最后,是褒是贬我们不去争辩,无非是为整个生命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轨迹。

  让它呈现出某种色泽来罢了。

  《残杀光明》读后感(三):突然遭遇的厄运

  正常身心的女子不愁吃穿,工作奋进,偷空的白日梦里不过期望一场突然发生的爱情故事,想要那个他温柔体贴,浪漫神秘,满足所有女子的奢愿,偶像林立的日韩港台用戏剧实现这个想法,于是一个午后都在放松,这是幸福的一天,没想到有些人在地球的那一端遭遇的却是非人厄运。

  出生在法国的优雅男子,异性恋,外表倜傥,三十九岁就是《ELLE》法国版的总编辑,名模环绕自不必说,就算是高高在上的明星和设计师也自然都把他当作上宾,生活里都是美酒佳肴,感情处理的偶尔拖泥带水也是风流不是下作。四十三岁的一天和新任女朋友吻别,开车时的感觉不好,他以为只是疲惫,晕倒的霎那都想自己应该在记事本上增加的度假计划,没想到从此却是连站立都不可能的生活。

  简直是惊险的小说开头,想不到中风的名词可以跟五十岁以下的壮年才俊联系在一起,从此这个高高在上的名编辑变成病塌上几乎是静止的模型身体,噩梦开始,尚-多明尼克•鲍比却因此开始为更多时尚以外的人熟知。

  不能吃、不能动、连呼吸都是蝴蝶振翅般微弱,他在二十多天的深度昏迷后醒来,觉得自己像在深海里的潜水钟里,外部世界都被隔绝,传来的声音都像是天使的呼唤,然而他希望自己的意志能够自由如同花间的蝴蝶,在回忆里丰富,用眨眼皮的方式写下这些片断,成为《潜水钟与蝴蝶》。

  幸好外国文字都是可以有限选择的字母,人到绝望时的幽默感迸发,鲍比的叙说是自己生命里最后的痕迹,他记得那些以为他没有意识的护士的怠慢,朋友们当然不如巴黎时的殷勤,前妻和孩子居然感情融洽起来,他不敢后悔自己的作为,关于上帝的祈求都涼薄,他只是难免疑问为什么被考验的人会是自己。

  就像中国画的境界,没有感官的时候,所有感官都被无限放大,水流的声音,空气的香气,是绝好的励志故事,提醒我们五感俱全的人珍惜生命。

  书薄透如同鲍比本人的生命,在完成书稿后几天他就逝去,甚至没机会看到成型的书稿,台湾十年前同步出版这个遭遇厄运的故事,在十年后终于被大陆的我们熟知,缘分的轮回在厄运上却是《残杀光明》的反证。

  浪漫的国度最容易有故事,法国影片的诡谲应证在她自己培育的两个男子上,鲍比在潜水钟里用生命为代价作蝴蝶的最后一舞,而出身贵族家庭的于格•德蒙达朗拜尔却是用自己的光明交换对黑暗的重新体悟。

  还远在一九七八年的纽约深夜,华盛顿广场旁的艺术家聚集区,不过是晚饭散步的于格才到家门口就觉得不对,他被两个明显是嗑药份子的黑人拖进家门,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财仍不能保护自己周全,为了活命而挣扎的时候没有想到对方泼进眼睛的液体是叫做硫酸的毒药。电话接线生怀疑他谎报案情,于是带着硫酸毁坏的双眼上街求助,于格到医院的事后已经知道自己的光明就此远去了。

  实习医生和护士都不待见他这个病人,警察不相信他和入室抢劫的两个黑人素昧平生,媒体的版本是画家本人可能就是毒贩,不过是内部争斗的失手,声色故事最能影响他人,于格的家人和朋友都选择相信。于是他一个人做困兽之斗。

  无法平静自己。没有鲍比的认命,还能动的人总是麻烦些,三十五岁的于格在愤怒的情绪中书写。对上帝的怀疑是少年的孤独时就种下的叛逆,他从黑人的神秘巫毒教派里寻求解释,直觉和预兆都是事后应证的说辞,他的手术不顺利,在世界上的挫折也和八卦联系在一起。

  他开始找不到自己的灯塔,怀疑互助中心的其他盲人都是心甘情愿的黑暗俘虏。他们听不出辅导员完全没有升降调的台词,于格躲在豪华酒店的套房里,被昂贵的桌椅跌撞,从电梯操作员那里知道刚才身边的疯狂假笑的人是达斯汀•霍夫曼和彻夜狂欢,准备把白天当作黑夜来安睡的摇滚巨星。

  他们不在一个世界里。

  事实上不管是鲍比还是于格,和我们都不像是在同一个世界里。平淡是福的例证追求于是变成希望没有任何突然发生的变故,不管好坏,而从出生开始判定死亡的克隆人生都是虚幻的故事远景,然而感情也是真的。

  青春期住校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吸引眼光的风云人物左右总有一两个沉默的跟随,争论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真心喜欢一个男孩子的时候总是先说讨厌他,这本来是美好的少年时光。然而在石黑一雄的《千万别丢下我》里,寄宿学校原来是克隆人唯一的庇护所,从有意识开始他们就在等待捐献,把他们的内脏和肢体奉献给学校外世界里的常人,他们不被承认生存的权利,爱情都是稀缺的传说:流言说能够证明自己真正相爱的情侣可以被推迟捐献的时间。然而原来管理学校的夫人也只是被社会主流摒弃的人类。

  我们有多残忍,不是想象力而是科技发展的速度证明的。

  对比出幸福,合上书卷的时候,看到文字落实的故事到底是他人的,就算真实也是隔靴搔痒,励志是顺口想起的,事实上该糟蹋的都浪费了,只是我们作为看官还有时间设想多一点的生命,就算有克隆人,我们好像也是残忍享受的那一个。然而厄运是太阳底下的阴影,不希望碰到的就怕转身看到它的存在。

  只能坚定自己的信心,在如果突然遭遇厄运的时候,想起那些比你更不幸的人类,和太过幸福的曾经……

  .S.杂志约稿,请勿转载。

  《残杀光明》读后感(四):插图部分

  《残杀光明》插图部分(南京图书馆借的)

  站长点评: 这本书是我在公交车上看完的,发人深省,而且可读性很强,惊险刺激,十分震撼人心。 这是一本好书,和《潜水钟与蝴蝶》《深海长眠》《127小时》一样,让你珍惜生命,珍爱生活。希望于格·德蒙达郎拜尔的故事也能被拍成电影。 当画家失去双眼,这无疑是残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