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呼兰河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呼兰河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1-05 02:13: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呼兰河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呼兰河传》是一本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著作,30.00元出版的25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兰河传》精选点评:

  ●没翻书之前,没想到自己会读这一类型的书,看了第一页后,在两天上班路上读完了。对乡土人情的自然的、真实的描述令人着迷。不时流露出的对乡土人物的俯视感令人不快。

  ●小团圆媳妇非常让人痛心。一群人一起虐杀了一个12岁的小姑娘。村民的愚昧无知令人震惊。冯歪嘴子是唯一一个暖心的人物,作者把他放到小说的最后,也是源于她对家乡的爱吧。

  ●好多辅音。悼念亡魂。

  ●没读完,记录下,下次再去图书馆借来继续读

  ●挺有灵性的文字,从第三章开始才慢慢投入。封面挺漂亮的。

  ●看了电影《黄金时代》忽然很想了解萧红笔下的世界~ 写的童年印象里的院子是冷清的,一个落后封建的小村庄在她的笔下活起来了,果然就如她写的那就像墙头上的一朵红花,越鲜艳越凄凉~

  ●读起来时常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似乎除了生活的艰辛迷信与冷漠 装满旧物的小仓库尤其亲切

  ●万恶的旧社会……太虐心了

  ●一个女子在记忆里的暖,呜呜噎噎,也写下了我的漫长的童年,生死场实在都是血泪。

  ●痴丫头作白话诗。

  《呼兰河传》读后感(一):置身事外却感同身受

  人最擅长的往往都是人最孰知的,对于萧红还不了解的时候更多听到的是嘲弄,一个离不开男人的女人,一个像怨妇活了一辈子的女人,虽然她的一辈子是这么的短暂。看了以后对她的看法倒是改了不少,虽然不是180度大转弯,她的生长环境实在是闭塞,农村的落后,地主的环境让她太早地看到了人世的艰辛,和穷人的微不足道,在地主家庭长大却能够勇敢地在书里讽刺地主这样的见识注定她是一个才女!只是她笔下的女人实在是太惨了,惨到你希望那只不过是故事,存在书里的故事。离不开男人的女人,逃不开地主的农民,她写的是那样的不经意,那样轻,可是在脑子里过一遍,却是那么寒心那么无奈,人生的无奈是人造成的吗?

  《呼兰河传》读后感(二):沉重的乡土

  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呼兰河转》讲的是萧红小时候奇闻趣事,不亚于鲁迅的《三味书屋》看到好玩的地方也会咯咯的笑起来,老百姓也愚昧但也总有活着的盼头,比如歪嘴的磨倌,但也可惜了一个好好的团员小媳妇被愚昧的人们活活的给热水烧死了。

  第二部分《生死场》和第三部分的《王阿嫂的死》,看着人压抑心口疼,就如在一把匕首一点一点在剜着胸口的肉很疼很疼却喊不出声,书中的人们愚昧、无知、凄凉、无望、无力 ……命运不能被自己所掌握 这样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那个动荡挨饿看不到希望的年代真苦楚。

  傍晚看完这本书,脑子却还沉浸在书里头没回过神来、心情也难以平静,蜷在椅子里发呆。头上是有点嗡嗡作响的空调、手里抱着的是平板(看的是电子书)、亮倘舒适的空间……一点也没有让我觉得活在当下。直到口渴突兀起身去客厅里倒水喝,看到冰箱边上放着父亲买回的为解开也未放置起来的半袋米,以及在厨房忙着做饭菜的父亲,我才回过神来,心也才舒展开来。

  末了说说作者萧红这个女作家,除了之前看过的电影《黄金时代》汤唯演的萧红,对她所知甚少,《呼兰河转》这是我看她的第一本书,震撼人心。

  《呼兰河传》读后感(三):印记·萧红和她的呼兰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大抵是说生命如芦苇般柔韧而脆弱,但是打上思想的印记,便又不同于芦苇。呼兰河,那片生养她的土地,之于萧红,大抵也是一种印记,抑或是萧红给了呼兰河那片闭塞的土地以印记。

  写《呼兰河传》之时,萧红已走到她短暂一生的晚年,流离颠沛之中,加上身体也不好,也许正是适合回忆的时光吧。在遇到困顿或者危难的生死关头,人大概是会不自觉地回到小时候的,回到生命最初碰撞这个世界的地方。

  所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她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躯壳,飘到了小时候的那片土地。一开始便在高空慢慢将小城收入了视野,然后慢慢走近,从天气到街道布局,甚至在东二街道那个大泥坑停留了很久,细细告诉我们围绕泥坑上演的生活剧。只是这已不是小时候的那个视角了,是经历了生活的磨难,站在时代风口上的一个女作家的视角,所以笔下的一切无不折射着对时代和人性的拷问。

  但那毕竟是她的家乡,是她一直牵挂和灵魂栖息的地方,所以她对这片土地是充满着情感和依恋的,加上身在南方因战乱无法回去的哀伤,对时代和人之根性的拍打,交叠融合在整书中。

  随着走近小城,走近她过去的点滴生活,细腻的笔触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的童年,她对祖父深深的怀缅,她内心的忧伤情怀。祖父是她童年最大的庇佑和伙伴,是她的诗意和温暖的源头,是她对那片土地深深依恋的源头。她写呼兰河跳大神、唱秧歌、野台子戏等“盛举”,写小人物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晦暗,也同时有卑微求生者坚韧的生活态度,看到生命的韧劲。

  她对笔下的人物狠,对人性的晦暗毫不留情,同时,却又对他们有着深深的认同。对那个时代和那片土地孕育出的人物的认同和悲悯,让呼兰河这个北方闭塞的小城连同那个时代有血有肉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她讲故事一般给我们絮絮叨叨说着呼兰河,说着呼兰河的小人物们,说着说着,两行泪便流了下来……

  《呼兰河传》读后感(四):初识才女萧红

  萧红,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帮同事女儿买《呼兰河传》这本书,老师推荐,想必不错。才疏学浅真不知萧红其人,本以是名不见经传的人,了解后发现自己多么无知,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笔锋犀利,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和张爱玲。只听问过张爱玲,其《倾城之恋》《小艾》《半生缘》拜读过。看萧红的著作风格不同。

  《呼兰河传》不知该怎么归类小说?不是。散文?也不像。记事散文,书中描写许多事情,都很独立但又无一个明确的人物,钦佩作者的写作能力,叙事中写人,写人物中又在叙事。看似平淡的事情描写出记忆中家乡的点点滴滴。

  书的开篇“严冬封锁大地。。。”萧红的家乡在黑龙江,虽写作时人在香港无法体会严冬的感觉,那么生动幽默诙谐的叙述出呼兰河的自然风貌,没有悲伤字样却也写出了底层社会人的艰辛。呼兰河的街道,扎纸铺,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好玩中带着人们的无知。书中最温馨之处不外乎祖父篇,祖孙二人戴着草庙摘花拔草种小白菜,念诗,黄土裹着小猪,鸭子烧着吃,童年的生活如此快乐。不受祖母喜爱无晚班还好有祖父的疼爱。又写道家里的院子很荒凉,看着心里都很悲伤。

  尾声是本书最伤感的文字,寥寥几字,囊括全文,祖父不在,后花园的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二伯去世,东邻西舍的不知可好。小主人逃荒去--萧红在写自己,感觉的到她的无奈心酸却又无法诉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生死场》《王阿嫂的死》也包括在《呼兰河传》此书中,《王阿嫂的死》彰显社会底层生活的人在旧社会的无奈凄惨,为了生计劳苦奔波备受欺凌。

  本书有讽刺幽默诙谐,也有沉痛悲伤。带着我们走进萧红的世界。

  本人不才无法写出评论,用矛盾的话语结束: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