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纪伯伦的散文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纪伯伦的散文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02 00:26: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纪伯伦的散文经典读后感有感

  《纪伯伦散文》是一本由卡里·纪伯伦著作,海南出版的244图书,本书定价:21.80元,页数:2006-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纪伯伦的散文》精选点评:

  ●看过很多遍

  ●书质不好

  ●so beautiful

  ●诗化的哲学 散文的圣经

  ●翻译过的,总丧失了许多味道 就像英文译"锄禾日当午"是见不得人的一样

  ●不看的话,人生不完整!

  ●诗哲学

  ●可以说这是我买的第一本书,虽说是在二手书店里淘的……可惜不知所踪了

  ●学习ing

  ●很烦躁的时候 我就读他

  《纪伯伦的散文》读后感(一):“完美 的 世界”中 的 伟大疯 人

  看 着douban 里

  在读和 读过 这本 书的

  不过 20 人

  貌似 狠 少有 人了解 这位

  对 世界 认识过 深 的先知

  其实 我 也是朋 友 推荐看 的

  刚开始 觉得 这是绝 望 至死的 文字

  粗翻 了 几页便 扔在 一 边

  后来 上课无 聊便 翻出来 继续 看

  静下心 来 看着 看 着

  也 就 有了 兴趣

  看 纪伯伦 的 散文

  既像 看 诗又 像看 哲学 原理

  而 他的 作品最 大的 特点 便是

  他把 阳光 吸 进去

  再 放出 来给 你 时

  阳光 便有 了 香草 的 味道

  而 在他 深情地 注 视里

  你 便 浑然不 觉

  成 了贪 婪的 孩 子

  《纪伯伦的散文》读后感(二):杂感

  第一次看纪伯伦的诗歌是他的论美On Beauty,

  美不是一种需求,而是一种狂喜。

  她不是干渴的嘴唇,也不是伸出的空手。

  而是一颗滚烫的心,一个愉悦的灵魂。

  她不是你们想看到的样子,也不是你们想听到的乐曲,

  而是你们虽闭上眼睛也能看到的样子,虽掩住耳朵也能听到的旋律。

  她不是皱褶树皮下的汁液,也不是利爪下垂死的鸟儿。

  她是一座永远绽放花朵的花园,一群永远翱翔苍穹的天使。

  以前,总觉得他的文字很酷,很拽,引用来当情书感觉很高深的样子。大约,人在不同阶段对这同样的文字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纪伯伦用他的文字记录的他的思考,我在读到的时候用自己当时的心去思考。

  我一直怀念鲁豫在复旦演讲的那天下午,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复旦,坐在55路的二层车窗,我欣赏了一路阳光下金黄的银杏树。美丽的景色啊,让人心旷神怡,我真的很陶醉。说也奇怪,自那年以后,我再也没有看到那么令人陶醉与怀念的景色了。随着心的浮躁,思想随波逐流,许久没有再看纪伯伦那警醒与美丽的文字了。

  再一次拿起来,再一次聆听纪伯伦的思考。哲人的激情与深沉的思考,冲击着我的思想。

  《流浪者》: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说:“我爱你!”男人说:“你的爱我受之无愧。”女人说:“你不爱我?”男人凝望着她,什么也没有说。女人大哭道:“我恨你。”男人说:“你的恨我也受之无愧。”

  文字提供的是对话的内容,自己心里就清晰的描摹出对话双方的心理过程,脑中思考着‘受之无愧’。。。

  豆瓣以前有一段评娱乐至死,评得超好,传媒的娱乐化,打断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思考过程。而读书,文字阅读;人们阅读并思考着,思维被触动,信息接受得深沉而不是肤浅。

  阅读并思考,深沉而内敛的美。

  《纪伯伦的散文》读后感(三):先知无需敬拜

  这本书由四部独立的散文诗集组成:先知、沙与沫、疯人、流浪者。一页英文一页中文翻译,这样好不好,见仁见智了,我感觉还行。

  整部诗集讨论的是:哲学、宗教、智慧与灵魂,你可以是心领神会若有所得,也可以是说他晦涩难懂毫无所获。这些都是万古不解之谜,Gibran也不能说自己都明白呢。但若说它艰深,为什么你又会感觉到文字的优美,为其文字所诱惑吸引呢?你看他如何说“爱”:

  Love gives naught but itself and takes naught but from itself.

  Love possesses not nor would it be possessed;

  For love is sufficient unto love.

  When you love you should not say, "God is in my heart," but rather, I am in the heart of God."

  爱,如何能参悟得透呢......

  这是一本看过之后要思考的书。Gibran是先知,但他不是拿来敬拜的神,先知应该是提醒你去思考的一盏明灯。

  正因为看不透那些难的,就只好说些不着边际的吧。在什么都感觉之前,我就深深地被文字中多得数不清的And难住了。比如第一部《先知》中的第一章:

  And as he walked he saw from afar men and women leaving their fields and their vineyards and hastening towards the city gates.

  And he heard their voices calling his name, and shouting from the field to field telling one another of the coming of the ship.

  And he said to himself:

  hall the day of parting be the day of gathering?

  And shall it be said that my eve was in truth my dawn?

  And what shall I give unto him who has left his plough in midfurrow, or to him who has stopped the wheel of his winepress?

  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的外教多次强调And不要作为句子的第一个词,谁要是在写作或考试的时候违法这条,必定给一个F!就算抛开所受到英语教导不说,回到中文上了,来来去去一个形式的句子也是写作的大忌啊。比如,这样的句型多不胜数:

  Then a woman said, "Speak to us of Joy and Sorrow."

  And he answered:

  Your joy is your sorrow unmasked.

  And the selfsame well from which your laughter rises was oftentimes filled with your tears.

  And how else can it be?

  为什么Gibran要这么写呢?注意,And句型在本书中不断不断地出现,个人感觉很烦。于是,我要问,在英语的写作习惯中是否容忍这样的句型?大家觉得这样是好还是不好呢?

  很奇怪啊,可以写这么优美句子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变化一下句型你?看,这样的句子多好(《先知》的第一句):

  Almustafa, the chosen and the beloved, who was a dawn onto his own day, had waited twelve years in the city of Orphalese for his ship that was to return and bear him back to the isle of his birth.

  And in the twelfth year, on the seventh day of Ielool, the month of reaping, he climbed the hill without the city walls and looked seaward; and he beheld the ship coming with the mist.

  第二句就是一个And开头,现在还不影响观感。

  另外,中文翻译中规中矩,微妙处自然是无法翻译出来的了。译文中没有原文中And的问题:-)

  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这些哲学散文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