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多尔衮》读后感锦集
《历史上的多尔衮》是一本由纪连海著作,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上的多尔衮》精选点评:
●也就是多尔衮死的早,光是嫁没嫁就说了七篇
●原来真是一本书?还以为是纪连海在百家讲坛里的讲稿。孝庄秘史对自己的影响真是大,看过十年未曾放到脑后,说起来03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反倒是宁静主演的电视剧…多亏了小时候看过几期百家讲坛,今天还在感慨生活中的轮回。刚刚又下载了几篇讲坛的讲稿。这一篇还是下了决定才看 毕竟令人遐想的电视剧后是想让人逃避的历史现实……回到书里 觉得有些话有点多余…
●原来印象中的多尔衮完全是电视剧中的误读。纪连海嘲人的水平真是一流。
●有点啰嗦
●455
●这是个牛人
●不到一万字就能说清的事情,花了二三十万了。真牛叉。。
●1088:历史上的多尔衮(第一章说到多尔衮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时,引用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儒家学派的词句,虽然少数民族对于子嗣也很看重,但多尔衮时代还没有汉化,用儒家词句来解说定然是不对的)
●枭雄的悲剧
●错误也太多了点。那段费了无数力算牛录数据的部分,额真统领众军旗主只管护军;至于太后下嫁论那段,除了校对不知哪根筋搭错一串串感叹号以外,反驳方式也实在太粗糙了,「我不懂满文别给我说满文」这话也能说出来……无奈。外婆喜欢,那就不给两星给三星吧……
《历史上的多尔衮》读后感(一):睿王的真面目
大清国的勇士、第一个死后被鞭尸的王爷,他是枭雄,他的粉墨登场是一个侧头侧尾的悲剧,身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很优秀,但继承皇位的如果不是皇太极而是他,那么也许大清国会存在不到二百九十八年,睿亲王多尔衮死了几百年了,历史学者们对他褒贬不一,影视作品里的多尔衮也都是大反派,不过他无论是个什么下场,“枭雄”二字他都当之无愧。
《历史上的多尔衮》读后感(二):较客观还原历史
努尔哈赤一生不是十六个妻子吗?16l2年,他结过一回婚,l6l5年他又结过一回,这回他的老婆是谁家的呢?还是科尔沁部家的。还是从科尔沁部讨的老婆,不过,这回他的这个妻子是科尔沁部的一个台吉,一个贵族,洪果尔的女儿。诸位,把这个记清楚了,后面咱还讲呢。由于这次婚礼,是双方和好以后的第二次婚礼,那双方办的场面是非常隆重,双方都动用了大量的人马,隆重地庆祝这个婚礼。由于双方都动用了大量的人马,这样就为多尔衮与庄妃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一个机会。 不过我们话说回来,这一年多尔衮三岁,庄妃两岁。一个三岁的小孩,一个两岁的小孩,第一次见面,随着双方的结婚的车队,车马,两个人见面。见了面,您想能干出什么来?无非 P16就是一块儿玩儿,什么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啊?一见钟情?那不可能,双方这个婚礼一结束,各自随着各自家的大人回各人家去了。早忘了今儿跟谁玩儿了,那小孩长什么样?不知道,早就给忘光了。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
但是为什么不能私下见面??
《历史上的多尔衮》读后感(三):莫把学术当游戏
我曾经评论纪连海在乾隆朝三大名臣的讲述以后再没有好的作品。其实三大名臣之后,正是本书。在《说康熙》的后记里,纪连海老师说《正说多尔衮》系列节目是引起他高度重视的。但是我很遗憾的从这里知道,所谓引起高度重视者,不过是重视收视率。所以很多东西被娱乐化而再没有从前的严谨。
说他追求娱乐,我们从一开始就看到。这部书里没有围绕多尔衮在中国历史上的是非功过展开,而从第一讲起就把读者带入了多尔衮与孝庄谣言的漩涡中。书中前两章以及后面七节单独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反复争论,虽然是“正说”,但关注的内容却与戏说无异。紧接第一部分的七节又围绕多尔衮争位的事情,走出了孝庄的阴霾不久,便带领读者走向另一场后宫的斗争。而针对于多尔衮在历史的贡献,以及他的圈地和剃发屠城的过失,本都可以大书特书,给出一个贴合历史真相的评价。然而到了纪老师手中只不过在书中二十三章里辟出六节,对于全书亦不过点缀而已。
缺乏严谨的事实,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都知道是出自《孝经》,纪老师偏偏说成是《论语》。比如尚父和仲父的称谓,我们都知道姜尚其实本名吕望,因其被称为尚父,所以后来又称为吕尚,因其祖姓是姜,所以称姜尚。尚是美称,不是名。管夷吾依然,仲父是叔父的意思,也是美称,因而齐桓公不许国人称夷吾之名,皆称为管仲。而纪老师竟然把尚、仲两个字当成二人的名字,真是无法可想。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我不一一列举。
纪连海老师还把考证当儿戏。此是最不能容忍处。正反双方的观点,在他手下都仿佛小儿吵架,乱语胡言,只等着中学老师一出,好做裁判。他不认同《红楼梦》的索引派,但没有不认同的道理。他说皇甫摄政王是汉人的议政,不要懂满文,理由就像村妇一样蛮横。汉人的议政固然事实,然而决定权却还在满人手里呢?没有科学的态度,在盛名之后产生强大的自信心和无理的学术独裁。终于历史的探讨也不再拥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