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风云 第一季》的观后感大全
《投行风云 第一季》是一部由莉娜·邓纳姆 / 汀治·克里希南 / 玛丽·奈姬 / Ed Li执导,Myha’la Herrold / Marisa Abela / Harry Lawtey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投行风云 第一季》观后感(一):丛林法则的最真实体现的行业
朋友们都跟我说四十岁左右做投行的,基本上都萎了,所以他们特别喜欢极限运动以及各种药丸儿。原来以为这种说法很夸张,现在看看其实就是一行行业的工伤特点吧!这种政治正确的电视剧也算是生逢其时,里面的黑人和印度人、华人都是非常好看的(在行业内的平均水平而言),除了女主角特别普通之外。投行的压力除了平时的光环以外,主要是和同事收入的相比带来的挫折感。不用说什么商务舱、五星级酒店以及各种高级餐厅,最要命的是你和隔壁的人对比时候带来的那种失落感,是最大的压力。
《投行风云 第一季》观后感(二):第一次看到
又是丽娜的剧,和girls一样,非常与众不同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影视作品里看到反映女性被同性性骚扰的情节。而且还是有权利的女性对比她弱的那一方女性的性骚扰。也许是别的剧里也有这样的?反正我是第一次看到。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在国外乘坐飞机时遇到的同性性骚扰,由有权利的那一方实施。当时的感受是恶心到了极致,这个电视剧里女主的感受是奇怪与迷惑,而且最后还做成了这个女客户的生意,拿到了一笔巨款佣金。
而这个女客户对她实施性骚扰,不一定是性方面的吸引,而是出于集邮的心态。
期待以后的剧情发展。
《投行风云 第一季》观后感(三):由“锁门”说开去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434445/discussion/616822141/
这个问题和内容,感觉不太对的上。内容是好几个问题。
先回答Eric的举动,Eric的举动是因为当时那件事对他事关重大,因为他面临被赶走,其次就是他锁门其实应该是个下意识的动作,因为他离开的时候也才发现自己锁门了。
关于女主角为何要“告发”Eric——这个得联系上下文来看,这个环境就是个两面三刀的环境,你以为你的队友很可能转头把你卖了,还说是为你好,但是让你说不出一个“不”字。比如Daria转头“帮”女主告发了Eric.
比如Eric其实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可能会让女主角抓着他,所以还把自己老婆拉出来说是谷歌的高管,那个意思就仿佛是,即使女主角在他这里待不住,他也有办法给她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这是拉拢也算是一种威胁?不得而知,总之这种情况下去工作,人很难觉得这是好事,反而觉得随处随时都会被“狙击”。
其次,说回女主角这个人,很聪明,学得很快,她本身有野心还很聪明,她同时也很会甩锅和睚眦必报。
她对Daria说Eric不好,绝对不是单纯的因为酒精的作用,也不是单纯觉得害怕,而是她要小小的报复Eric,包括她见过Eric得罪的客户之后,和Daria所说的,是Eric自己得罪客户,其实就是甩锅;后来Eric生气的时候,她就说其实因为Daria去了,所以事情没谈拢,让Eric以为Daria导致失败的。
Eric为何“信任”女主角,是因为他有女主角的学历把柄,以及自己是草根出身又自我膨胀觉得无所不能,所以他也这么看女主角,其实女主角并不是这样,或者在Eric来看,这种伺机报复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总之,这里面最“现xia实jian”的,个人看到现在,就是女主角无疑。但是同时也别忘了她只是个实习生,她的生存空间就那么大,她能把牌局玩成这样,很不容易了。
还有不会真的有人相信那个黑人女高层的女权说法吧,不会真的有人相信吧,不会吧?
《投行风云 第一季》观后感(四):HBO大尺度职场剧,处处都是高级感!我给9.5分
虽然目前热度不高,豆瓣评分也只有7.4:
但我个人打9.5分!越看越好看!
我猜豆瓣评分不高,可能是因为这部剧的第一集略难入坑,以及黑人主角略多;
这部剧的气质属于高冷又慢热的那种,只要看下去就会发现,它处处充满着高级感,真实又高能。
HBO出品,英美两国合拍,本来是一星期播一集,但为了推广HBO MAX,一次放出了整季8集的资源。
这部剧设定在伦敦,讲的是一群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竞相进入顶级投行实习的故事。
如果说《亿万》讲的是金融业顶端的生活,那么《投行风云》讲的则是刚入行底层员工的生活。
看看宣传海报和剧照,一共5个人:
当你认为这5个实习生理所当然就是主角的时候…
HBO却不按套路出牌,第一集就在厕所死了一个。
Surprise!!开篇给你一种高级的震惊。
众所周知,HBO被大家戏称为“小黄台”。
这部剧也不例外,从视觉层面来说,就是男的露屌,女的露胸的那种~
(当然,我不可能把露的部分截出来…)
不仅如此,从剧情尺度来说,也是相当的大。
随便截几个图让大家感受下:
三个直男在办公室里吸毒吸high了,甚至玩起了菊花:
两个新人互相勾引对方,居然在洗手间里干出这样的事:
人家明明什么都没露,却满屏的“污”,这就是“高级黄”。
但如果只是靠卖肉卖黄来博眼球,我也不会强烈推荐了。
这部剧值得夸的地方有很多,首先它刻画了新人进入高压职场环境后的各种遭遇。
投行是多少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工作,它极高的门槛,不仅意味着高薪、能接触到高端客户,同时也意味着很大的工作压力。
比如,每天面对上司的精神虐待:送客户回家,分分钟被性骚扰:为了讨好客户,甚至要陪客户吸毒:一个几秒钟的时机错过,损失十几万英镑等等。
在别人眼里光鲜亮丽的工作,实际上有多难,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除此之外,还反映了一些少数族群的境遇。
比如,新人小黑就觉得自己只是个装饰品,他经常被叫去“摆拍”当宣传,这样公司看起来就不会显得种族歧视:
一个前辈一边跟师弟搞地下情,却是个有老婆的“深柜”:
还有个角色是来自中国的领导,他工于心计,自知能爬上来有多不容易,所以也想栽培跟自己相似的人:
总之,每个配角都塑造得很有特色,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不同的立场和个性。
其中的人物关系和精彩台词细节,往往是一笔带过的,一不留神就容易错过,这是“高级群像戏”的典型特征~
(特别是第一集,因为出场人物较多,反而更需要认真去看。)
最后,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也很耐人寻味,无论是几个主角之间的感情变化,还是新人和上司之间的态度变化。
是友情,也是同事之间的互相照应,还有性吸引,虽然关系有点乱,却又很温馨是怎么回事,有种投行版《实习医生格蕾》的感觉~
看到最后你才意识到,这原来是一部女性职场励志剧,人家这主题就藏得很好,没有一开始就告诉你,是不是又显得很高级
啊对了,就连这部剧的BGM也很带感,今天推送里插入的就是其中一首。
刚看完第一季的我,已经在默默期待第二季了。
所以,你们吃下这颗高级的安利了吗?
更多好东西推荐,欢迎关注公众号“发现四次元”:
《投行风云 第一季》观后感(五):第一集就猝死,这部剧真实得像一本《保命手册》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singthelife),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每周一我特别渴望给自己打些现实款鸡血,先苦后甜地过完新的一周,张弛有度,不必过于紧绷。
看看那些努力的人是如何发光的,当给自己一些鼓励或者警醒,清醒地控制自己的平稳和均衡,不用力过猛,更不必透支。
HBO新剧《投行风云》适合前半周给自己打点鸡血,看看这个行业的社畜是如何坚挺的,摘选出适合自己的职场硬货,剔掉那些自我毁灭的雷区。
我们之前推荐过一部德国金融剧叫《坏银行》,画风冷峻,看着有点不寒而栗。
这部《投行风云》依然是一片惨烈,第一集就是新人猝死。
本剧描述了投行新人们的奋斗史,没啥主角光环,每一集都是职场典型案例。
这是一位很卖力,也很有表现欲的新同事,他觉得在公司待得越久,加班越狠,越能给自己贴金。
他还把加班当成一种提高身价的资本,对于同事的友善规劝嗤之以鼻。
对对对,我们当年刚做公关的时候就知道如何精算自己的时薪了,如果你从事的也是加班严重的工作,请随时计算自己的时薪。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他身上依然能看到一些曾经共事过的熟悉身影——把透支身体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并且强加给其他人。
投行加班熬夜很常见,就像做公关广告一样,都属于披星戴月熬工龄。
他晚上不回家,一个人在办公室拼,熬不住了就去洗手间隔间打地铺,这时候工牌还会发出报警声,提醒主人:您的工作时长超标了。(他已经连续48小时没离开公司了)
他甚至还会给自己安排各种工作列表外的活儿,原以为会赢得领导的赞扬,结果被斥责:别做无用功。
新人为了突出个人存在感,各种胡乱式给自己塞任务,显得自己能干给力,而这些活儿在领导眼里都属于不必要的。
刚上班,就强行给自己塞难度和压力,好景不长,这位新同事猝死。
领导也有问题,她看新人这么没有原则地拼,就临时给他加了重任,加速了新人的透支和衰竭。
他自以为是的「用力过猛」也会得到垂青,只不过是帮领导做嫁衣而已。
员工猝死也暴露出资本家的嘴脸,公司接受内部调查,还想从死者是否有其他疾病的角度入手,这样公司就可以不必担责任。
我从来就不属于那种愿意用自我透支来置换前程似锦的人,当然,做我们这一行的,总要经历几年全年打包卖给公司的无奈岁月,按照投入产出比计算,我们拿到的时薪真的太卑微了。
年轻时加班猛烈,我们不会忘记在朋友圈刷加班的存在感,那也是做给领导看的。会叫的娃有奶喝,年底加薪的时候,可能领导会看着平日里我们老黄牛式的付出,给予一些恩惠。这大概就是我们年轻时加班的实惠之处了,当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加班可能是一种自我麻木的安慰。
但不要选择无意义加班,活儿做好了,赶紧回家,确保每一分钟的加班都是有效的。
我曾经有一个领导,他不算我直接领导,只是有一次项目合作,他临时lead我们项目。
他属于那种把自我透支当成自身业绩的人,并且他要强塞给所有人,让所有人不顾一切地透支。
他不休息,他不睡觉,我们也别想休息。
他身上的最大标签就是:任劳任怨,百折不挠,在无止境的加班透支中熬出璀璨业绩。有些老板也喜欢这种透支卖命的下属,然后恶性循环,营造出极端的加班文化。
和他对接工作之前,我还没啥顾虑,想着就是常规式的加班熬夜,大家按照既定时间截点完成每一个小目标,无非就是一个月的缺觉之旅。熬夜是吃青春饭的活儿,25岁之前,我可以轻松熬夜,熬出水嫩肌肤,过了25岁,熬夜的恢复期就变得更长了。
我熬夜的仪式感很足,那会儿再缺觉,都会每天用电饭煲在家煮好银耳粥,泡好黄芪水,这些都是我10年前打拼时候的神器,我甚至自我安慰地把「熬夜」当成「拍夜戏」,越苦越要入戏,入戏就是要记住自己的角色,角色就是工作的责任感。
有这些养生以及精神安慰,必熬的夜似乎看起来没有那么苦涩。
这位领导比我想象的恐怖,他给我们制定的时间截点过于苛刻,比如一般发布会前夜,我们再缺觉,回家洗洗睡睡三四个小时的回血时间还是有的。这位大哥可不,他硬是要求我只有一个多小时的回血时间,相当于我从公司回家,洗个澡,马上就要去活动现场。
我和他争取多一个小时,他不同意。
从当时项目的执行周期来看,他多给我一个小时回去休息完全是可行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提前那么早去活动现场也是浪费时间。
但这些,和他说没用,这位领导从来都是这么压榨时间的,可能他觉得这种走火入魔式的苛刻是自己的工作勋章。
我万念俱灰地回家,那会儿已经是凌晨四点多了,火速洗漱一番,给自己定了四五个闹钟,我实在太累了,前面近一个月都严重缺觉,我就想着洗完澡眯一刻钟。
结果,我就这么睡过去了,比规定时间晚到了一小时。
和我同时睡过头的还有另一个同事,他也是透支得不行。
我真的不是故意睡过头的,从执行结果看,我晚一个小时到现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我真的不清楚,为何这位领导一定要这么毫不留情地压缩我们的休息时间,本身大家已经累到不行。
后面大家项目都执行得不错,客户满意,皆大欢喜。
若干年后,我从老同事口中听到了当时那位领导对我的评价,他到处和人说我耍大牌,我不配合。
我只能苦笑,但我非常庆幸人生只需和他合作这一次项目。
看完《投行风云》这段剧情,我立马想到当年这段风波,还好我非常清醒,从来不认为透支自己是一种博上位的方式。
我刚上班那会儿,也曾经天真地觉得自己加班拼搏,也许能博取领导的嘉奖,09年我负责一个大项目,上班地点离家很近,走路20分钟。曾经有一个月,我基本上是「朝九晚十二」的日常节奏,有一天晚上11点,领导还带着我去开会,开会的还有老外,领导让我做翻译。
感谢我诚实的身躯,我当下就晕乎乎的,坐在会议室里,感觉在地狱梦游,身体不由自主地晃动。
我属于秒睡型,只要疲倦了,站着坐着也能睡着。我反正当场就死机了,没法思考。
那一刻,我认清了这类领导的真面目:他们是冷血无情的,你死了,他们可能也不会有啥反应。
我二十出头的时候,就有了强烈的保命意识,虽然这个行业有很多身不由己,但我要学会合理拒绝。
而且透支过的健康,日后都要慢慢还的。
这些年,我身边有同行突然离世,岁数和我差不多,对我算是很大的警示。
前几年,我也经历过几次刻骨铭心的健康红灯,像急性肠胃炎,两天脱水瘦10斤的那种,然后没等元气恢复,我又跑出去参加了一场无效社交型聚会,不幸中招得了「面瘫」。
在我做完人生第一次脑部CT,再历经半个月的脸部针灸,我终于满血复活了。病来如山倒,恢复也快,可能我身体底子还不错,我始终没有放弃养生,我十几岁就开始捯饬养生,追求饮食健康平衡,那时候周围的同龄人都非常不解,如今看太值得了。
《投行风云》把社畜最惨烈的一面展示出来,比如猝死,比如职场霸凌……
有时候觉得一份工作如果这么不开心,即便平台好,上升期足,你真的没有退路了么?
当然有很多退路,因为在这个世界,你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退一步,风景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