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100字

2021-01-05 02:41: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100字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一本由傅雷著作,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精选点评:

  ●娓娓道来。

  ●三星半。很遗憾插图没配齐还是全黑白的,讨论色彩时尤其乏力。。话说我手上这本封面不是维纳斯而是蒙娜丽莎诶(难不成是盗版?)。虽然本书题为“美术名作”,实际却是以几位名画家为线索——数了一下,前十九讲共涉及十四位人物画家或雕塑家,最后一讲则笼统提到三位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由此亦可见西方美术史的题材到现代以前基本没有变化。行文稍微有点翻译风(也许只是时代烙印?),偶尔脱线。挺适合作为中学生艺术通识教育的教材。另外,我不太同意作者说包涵太多道德教育成分的美术作品因为擅自超越了对美本身的追求而最终为人们所无法欣赏或抛弃,要我说更有可能是后来的人们因为不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而难以领会创作意图、才会不喜欢那类画作吧。。。

  ●傅雷先生真是妥帖~

  ●灰常灰常好的一本书,讲解详细,插图精准,非常能引人入胜呢,更加适合我这种入门之人。

  ●图文并茂!

  ●看每一章节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位画家的风格适合身边的谁。

  ●物有所值

  ●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比较吃力,加上先生民国时期半白话的叙述,没有那么好懂,希望多读几遍,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哈哈

  ●入门精品

  ●深得精髓,语言优美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一):配图很好

  配图比三联那版要多,要大,要清晰,因此读起来更易理解。对于我这种完全不懂西方美术史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入门材料,希望之后看画展会看得懂一些门道。之前刚读过《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对西方历史、宗教、文化有了简单了解,是读这本书的基础。

  为什么上学时候背的那些历史都忘记了。。。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二):基本在看图

  哪里看——中心馆 如何看——快看 为何看——大学美术老师推荐

  印象中,在版专有看过这本书,只是版本不同。但查自己的读书目录,却找不到那么书的影子,甚是奇怪。

  书的内容是傅雷先生在美专授课时所用的讲稿,图片则是出版社后加的。先生的文字没怎么吸引我,倒是那些图片挺养眼的。不少画作都曾看过(在其他媒体上),只是叫不出名字。

  很感谢我的大学美术老师,推荐了不少好电影跟好书。不过比起油画,我对行为艺术跟装置艺术的兴趣更大。所以对那些经典画作的了解,还是借由相关展览来加深印象吧。

  8.8.4中写于客厅

  感谢点击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三):艺术之旅

  书拿到的时候,同事翻了翻,惊叹道:“好美!”她说的是书里的插图。当然美了。都是几百年来的名画呢。谁写的?傅雷喽。人家不光是翻译家,还是艺术批评家呢。这本书写于三十年代,写完校对完,也才是26岁的年纪!

  书介绍的是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十几位画家,以乔托始,以浪漫派风景画家终。你是不是觉得西方写实派的油画都长得差不多?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的画和拉斐尔的圣母画风格有区别么?鲁本斯和伦勃朗呢?....... 问题太多太多,答案都在书里。一幅幅旷世名作,清清楚楚地告诉你,画家的风格在哪里,比如乔托的天真,波提切利的妩媚,达芬奇的广博,米开朗基罗的宏大,拉斐尔的明媚,伦勃朗的光暗对比,鲁本斯的色彩,普桑的古典主义....... 名画的好,好在哪儿呢?构图、素描、线条、色彩、明暗,都是要精心考量的。有一些是规律,更有一部分是画家的天赋。

  傅雷的文字,彷佛一首典雅的诗。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实际上是双重享受,一为发现画的美,二为享受文字的美。读完意犹未尽,不知道是否还有相关方面的书,可以做进一步的阅读呢?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四):艺术人生

  引用余光中给这本书做的评语为开头——“《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从西方文艺复兴初期的乔托,历全盛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直至视七世纪的大师伦勃朗、鲁本斯,更包括十八、十九世纪的几位名家近二十人,傅雷之评述均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且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得其平衡。

  傅雷看到国内了解外国文化艺术的人寥寥无几,浅显的自诩为“达达”、“表现”等等派别。傅雷长叹,于是以自己对美术的长期研究编纂了这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攫取外来艺术的精华融为己用。同时用以教导后辈人。

  傅雷先生曾经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法国留学。一面在巴黎学习文科,一面到卢浮美术史学校因此。在有高超的文化造诣的基础上,弗傅雷先生可以将哲学、文学等等融进美术作品的评论中。

  在评达芬奇时,傅雷先生着重提出了“人品与学问”。他说到“芬奇把艺术的鹄放在一切技巧之外,他要艺术成为人间热情的唯一表白。”

  艺术,从来都是为人类服务的,是以表达创作者最纯净的内心。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往往自由洒脱不拘小节,被他人看做浪人或者疯子。而另外的一群人,被誉为正统,以泯灭自己的本质为代价,为他人的喜好而作画。这已经违反了艺术创作的初衷。傅雷先生以名家之作为例,为将艺术的姿态摆正,教导后者脱离那些愚昧迂腐的艺术教育,重拾赤子之心,彰显自己。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五):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一点感想

  傅雷最终完成完稿的时候26岁,而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26岁。同样的年龄,却让我不得不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我一开始对美术并不怎么感兴趣,可是当我发现傅雷所著的书目中竟包含了美术、音乐范畴的时候,当我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发现他那些有关美术的美妙句子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美术应该是一个我所想要成为的人的必备技能。

  如何欣赏一幅画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是感觉,或第一印象。我觉得这是每个人、即使是不懂画的人也多多少少能做到的事情。其次,如果是历史画或人物画的话,则要读懂其中的故事。这个相较而言有点儿难,因为西方的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在我们看来却没有那么熟悉。

  以上两点是从画作的内容上来说的,也是最重要的。第二大块则是对画作的形式上的欣赏。书中提到的主要有色彩,构图,线条,细节四方面。我认为这其中对色彩的欣赏是这当中最简单的。构图和细节其次。最难的要数线条,在书中,即使是作者详细解说了的几幅画的线条,我也没怎么看明白。

  不过看到第二十讲,作者在当中感叹构图在一些风景画中的地位不复那么重要、甚至可有可无(?)的时候,我又有点儿对自己前面的总结感到疑惑了。看来,对于欣赏画作的初学者来说,还是先看感觉吧,也许慢慢会有进步,从而触摸到一幅画的灵魂。也或许,对于单纯的欣赏者来说,能说出这幅画为什么好其实并不重要,你看,傅雷对音乐上的知识不也一窍不通吗(这是我从他在书中描写的主音事件中推测出来的)。

  其实每次读这本书最兴奋的时候,是发现自己的感受能和傅雷的一样的时刻。

  另,自己对书中作品的一些描述不能完全感受到,也许是非身临其境而不可得吧。(2015年11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