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婚姻史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类婚姻史读后感摘抄

2021-01-17 01:39: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类婚姻史读后感摘抄

  《人类婚姻史》是一本由韦斯特马克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4.00,页数:14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婚姻史》精选点评:

  ●这本书看似很大部头,其实光参考书目的几十页了,我都佩服自己把它看下来的耐心,还好,只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种数据论点也略显陈旧,但作者的用心也让此书依旧可读,不过此书只能对婚姻史深度不够,只适浅读(ps:同学看到我读这书,点点头说,恩,是时候了,然后一派认真地走开)

  ●解决了很多对于一夫一妻制的困惑

  ●对我的人生观有莫大影响,学术方式沿袭了金枝

  ●简单涉略 泛读即可

  ●弄懂婚姻也就弄懂了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3.7,在进度40%后终于忍不住开始快进,越是看作者偏执的为自己观点辩护越是觉得世界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也很好奇作者明明自己都举例出了一堆反例还能坚持自己是对的,弄得我看的很凌乱。此外为论证观点查阅大量著述的作者极其认真,事例众多权当婚姻轶事集看更适合。最后参考文献都达到了100页,向真正的学者致敬。ps:以后1000页以上书籍慎重阅读,谨记

  ●文化比较。

  ●好看

  ●略

  ●先得出立论,然后搜集证据,典型自圆其说,谈何探索发现。

  《人类婚姻史》读后感(一):婚姻史

  曾经寄予很大期望的书

  看过之后却有点阑珊感

  按中国习惯,称之为史,那么就得如历史一样前后贯通

  可书的结构却是分几个谈题分别谈起

  称之为史,找不到感觉

  书中连篇累牍的风俗知识有如一古代人类婚姻民俗大观

  谈点少,深度分析少

  感觉不那么有营养

  不过,如果你对人类婚姻各类习俗感兴趣可以拿过来看看

  也可以作为某个专项研究的数据资料

  《人类婚姻史》读后感(二):光是参考书目就列了150多页

  这套书看了两个星期,十分佩服原作者韦斯特马克的耐心,能翻越近三千本著作来搜集相关资料,写出这样一本书来。正如序言中所言,也许书中原作者的一些观点已经被驳倒了,但是本书中的海量信息,却对那些想了解人类婚姻发展史的朋友们意义非凡。

  由于作者在70多年前去世,所以本书的最后一版中的数据都是截止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世界继续变化发展,真希望有负责任的专家能站出来,将后来70年的内容补全。

  《人类婚姻史》读后感(三):作为动物性行为研究的作品,这本书仅仅具有资料意义,观点和论据都过时了

  作为动物性行为研究的作品,这本书仅仅具有资料意义,观点和论据都过时了

  理由:

  主要是描述各种各样的细节,缺乏一种思想的贯穿。

  如果其基本观点,只能说明人类婚姻的独特现象,而无法解释一般性的社会性动物,包含各种各样“婚姻”制度的动物,那就没有值得一读的必要了。

  按观点只能一星,

  给二星的理由: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看细节,当轶闻集,还是蛮有趣的。

  《人类婚姻史》读后感(四):闺怨

  笔记。

  1. 处女爱好

  这本书最适合推荐给有处女情结的患者,让他们看看在很多民族历史上出现过对处女的恐惧,认为由丈夫破贞会给丈夫带来霉运。

  2. 发情期

  人类是全年可交配的,“据博马舍说,这个将人类与野兽区别开的差别,就是不渴而饮和四季作爱”。然而作者认为,在历史上人类可能是存在过发情期的,比如春夏或者秋天丰收之时,例如“Y.H.姚先生告诉我一首中国有名的诗,说是有一们年轻少妇于春日站在她房屋的阳台上,当她看到正在绽芽的柳树时,后悔不该劝她丈夫外出升官发财”...

  看见译者注时我就瞎了,这说的是王昌齡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如果(1)原始人中已存在婚姻,且(2)原始人仅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存发情期, 则原始人没有必要为了短短的发情而维持固定的婚姻。所以性冲动不是婚姻的起源。

  3. 宗教性卖淫

  即代表神与凡人交合,给凡人带来神佑。啧啧人真会想借口唉。

  4. 性羞涩

  翻得草草,好像没有写清楚性羞涩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唔,懒得写了,搁笔,还书去。

  《人类婚姻史》读后感(五):婚姻

  1婚姻在本质上是在遏制人的社交欲望,用一种道德来限定人的内心的欲望。

  2一个社会制度的形成:习惯到习俗(本能),由习俗所认可,继而得到法律的承认,然后形成一种社会制度。

  一种习俗如果被大多数人所认可,那么就会被纳入社会中去

  此举动忽略了那些少数人,突然有点心疼他们

  为什么人们会对遗弃妻子儿女的男人产生道德上的憎恶,

  权力和义务的本源:公众在道德上的憎恶或非难

  3 特别佩服作者的耐心,仅仅是参考书目,就有一百多页

  一些笔记:

  一. 婚姻的起源

  1 定义:得到习俗或者法律承认的男女相结合的关系,包括他们在婚配期相互所具有的以及对子女所具有的一定的权利以及义务。

  2权利:(1)性交,认为彼此都有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对方欲望的任务。但是,性交的权利不是排他性的。所以青年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也是婚前的一种准备,试婚

  (2)财产:影响双方财产权,财产继承

  3 责任:家庭生活中,性生活,繁衍后代, 供养和保护妻子女儿

  4产生的原因:本能产生了习惯,习惯产生出习俗和制度

  (1)同代之间:对于欢乐对象怀有依恋之情的倾向,从根本上导致了两性的结合,即使是在性欲满足之后,男性还是想要保护女性,但是性本能并没有在人类婚姻的起源上起到本质的作用

  (2)代际本能:父亲母亲对子女的保护

  (3)习惯

  5区别:不同于纯粹的两性关系,婚姻包括一起生活

  为什么男女会结合?最初就是为了下一代的利益,所以婚姻起源与家庭。

  3 动物在一起的原因:本能,来源于自然选择,

  类人猿也是一样,幼儿期长,子嗣数量少,

  amp;人类与动物的差别就是:不渴而饮,四季做爱

  4人类学研究表明:任何地方,母权高于父权

  二. 乱交说

  1为什么男子倾向于娶处女?

  (1) 嫉妒

  (2) 对少女娇羞状态的喜爱

  (本能:人不分男女,对异性特有的气质所打动,娇羞是女性的一个新特点)

  2 婚姻中不忠实的原因:求异之心,恩磊在性生活中需要多元化。所以,固定的婚姻忽略了人类在姓生活上的多样化需求

  3说明式婚姻:不管亲属类别,只有辈分之分,姐妹,夫妻,兄弟

  称谓制度:非常笼统

  与社会责任并无很大的联系

  4母权:含义:世系完全从母亲一方来计算,一个人生来就属于母亲所在的社会群体

  5 一夫多妻制:母子关系比父子关系更为密切

  6 男性嫉妒:担心失去独占权而产生的一种愤恨之情

  A对情敌的愤恨;因财产被盗所产生的复仇之心;女方贞洁被破坏产生的痛苦

  嫉妒心原因:

  (1)根源:独占欲,即所有权意识。所以,在所有权并未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人们不会有什么嫉妒心。(所有权:某人认为对某种财产进行独自处理的权利,源于人们对自己占用或生产的东西所萌生的一种保有与处置的欲望)

  (3) 占有欲:

  (4) 性爱:性爱与自爱不可分割,二者总是相互作用,有了自爱的欲望,就想将女人,权力,名誉等占为己有,嫉妒心就这样产生

  C例子:穆斯林世界,女子戴面纱(男性的不放心,保护妇女不受邪恶目光伤害);

  惩治通奸的习俗或法律

  然而,人们为了赚取钱财,也愿意把自己的妻子贱卖,唉

  6为什么要禁止通奸以及婚姻中的不忠行为:

  男人总是想保持自己对某个女人的占有,同时,当这种占有权受到侵害时,他所在的社会总是对他表示出同情,即受害者所怀的嫉妒心,以及社会对这种嫉妒心的同情,而这种同情又来自于社会上一般男子的嫉妒心,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亲身体验,就不会对这种心境表示同情。

  7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不利于生殖

  三.结婚率

  1 为什么人过去要结婚?

  (1) 不结婚会遭到社会歧视

  (2) 以前,男子需要一个女性伴侣为其料理家务,

  (3) 文化eg中国

  2 现在不愿意结婚的原因:

  (1) 经济发展,各个阶级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2) 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性越来越强

  (3) 文化和教育的普及,人们的兴趣变的广泛,生活娱乐的增加,使得夫妻生活所带来的满足感下降.独身者可以更好地享有这种乐趣

  (4) 人们的要求以及标准变高,很难找到自己的理想对象并且很难成为别人的理想对象,对于婚姻,有一种更大的追求

  (5) 男女比例不协调的地方:一夫一妻制

  (6) 宗教性独身

  本能:1 人不分男女,对异性特有的气质所打动

  2父亲母亲对子女的保护

  3求异之心eg,卖淫

  文化差异:主人把妻子借给客人,热情待客

  四,性羞涩

  1性羞耻:因为想到性行为而产生的羞耻感

  性羞涩:害怕或者回避做出任何可能引起羞耻之事的倾向.eg人们不愿意裸露引起淫念的部位在外

  2 性羞涩的起源:

  历史在不断的发展,刚发明某种东西是为了A,但之后有可能是为了B

  三. 一夫一妻制

  1原因:

  (1)男性定期禁欲;

  (2)年轻貌美的女性对男子有吸引力;

  (3)男生喜新厌旧;

  (4)女性,包括其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女儿给别人做二房;

  (5)人与人之间在财富和地位上的平等;

  (6)人类的社交兴趣是广泛的;扩散的,即使是母爱,也是多元化的,而且男人在爱情上的专注性,虽可以使他在一段时间不另外在寻求新欢,却不一定使他长久的专注爱一个人。所以性爱是不专一的,常常受到见异思迁的影响,但是,如果性爱中包括了精神素质所产生的同情心和感情,夫妻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精神纽带。有了它,即使在青春和美貌消失以后,爱情仍旧能够经久不衰,正是这种纽带,导致了持久的一夫一妻关系。

  2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刚开始有利于一夫一妻制的实行,而发展到最高形态时,又导致一夫一妻制?

  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即财富的积累和不均等,+迷信

  后者:(1)没有迷信

  (2)人们对于多儿多女的渴望淡泊

  (3) 人口多的家庭是一种负担

  (4)多妻在过去是一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但现在一个人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妻子儿女的多少

  (5)妻子不再是男子的劳动力,

  (6)爱情在情趣上趋于高雅,所以在时间上趋于长久

  (7)在一个有教养的人看来,青春和美貌已经不是女性唯一的魅力所在,文明已经赋予女性新的生命,所以过去很多女性心甘情愿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因素也不复存在

  (8)女性受到较多的教育,不依靠丈夫也可以过得很好

  3维持婚姻、离婚

  (1) 性本能

  (2) 精神

  (3) 财富

  (4) 社会舆论

  4离婚,婚姻关系不稳定的原因:

  (1) 两个人接触如此频繁,还能在意愿上保持一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2) 妇女的解放

  (3) 习俗法律:设置限制的首要目的:在于保护不愿意离婚的一方受到伤害,

  (4) 子女

  (5) 有些国家,受到宗教影响,如日本,古希腊,在妻子不孕的情况下,主张离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