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简史》读后感1000字
《思维简史》是一本由美·伦纳德·蒙洛迪诺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0,页数:201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维简史》读后感(一):思维:理解世界,认识自己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人们思考,所以存在——人类通过思维来证明自己存在,并以此获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帕斯卡说,人不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苇草,却能够囊括整个宇宙——是因为我们能够思想,人类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只有思想才能令人真正的伟大;伦纳德·蒙洛迪诺说,人类之所以高贵,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受求知的动力的驱使而破解了自然的密码——也正是好奇心将我们这个起源于非洲大草原上的物种带到了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
思维为什么如此神奇,不但能够决定人类的存在,使得人类赖其获得尊严,而且左右了人类的进化,决定了人类的现在?被霍金誉为“最会讲故事”的物理学家伦纳德·蒙洛迪诺,在他的新作《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这本书中,为我们揭示思维的奥秘,展示跨越数百万年的思维进化史。
《思维简史》读后感(二):20200508
露西
能人
直立人/站立人
智人(工具的使用,语言的发明)
文化(小群体)
文明(大群体,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亚算术,文字,计算,印刷等的发明)
推理(泰勒斯,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天体运动,伽利略运动科学,牛顿力学宇宙,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化学(帕拉塞尔苏斯,玻意耳,普利斯特里,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
生物学(胡克,虎克,达尔文,孟德尔)
量子理论(普朗克黑体辐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相对论,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轨道理论)
量子革命(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式……)
亚里士多德是目的论,牛顿是决定论,量子理论是概率论
很多量子理论是发明出来的而非被发现的。
《思维简史》读后感(三):思维影响科学发展
一本科普类书,主要介绍思维发展过程:从求知开始到追求逻辑推理,最后发展成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思维活动之旅。科学是需要逻辑推理和思维不断演化进阶的过程,其中思维的演化是推动科学的关键所在。思维是如何演化的啦?引起思维演化主要有三种方式:有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系统的思想。好奇心是引起思维变化的主要原因,好奇心会引起人们不停的关注问题。光有好奇心还不足以促成科学文明的进步。人类还需要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挑战极限认知的方法。思维发展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也是曲折的。科学在错的人手里会非常枯燥,主要是因为思维的开拓性的创新发生在极少数人手中。每一个天才式人物都是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才能获得突破性创新,并不是大家想像的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就知道了万有引力定律。思维的演化是随着工具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最初引起演化是因为的思考工具:阅读、书写和计算的出现而引起思维的变化,思维的演化是影响科技的发展趋势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思维演化不断向高阶发展,现代科技也呈现井喷式发展。
《思维简史》读后感(四):思维简史——让人产生奇思妙想的一本书
于我来说,艰涩的物理知识是一大挑战,而作者却展示出这艰涩背后的故事,让我在不经意间思绪飞扬,常常会偏离知识,跳到那些大师们的思维里感同身受。作者真的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很有画面感,读着读着就会进入画面,看着书中人物在面前做着那些伟大的枯燥的或许没有结果的实验研究,又或者是他们灵光闪现的瞬间。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无比坚韧的毅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孤独寂寞,面对社会变革时候的选择,一次次的让我感慨。不自觉地会反观自己,所以会一次次的走神。从算法,到推理,到物理学、化学、生物、现代量子物理学,从毕达哥拉斯,到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到牛顿,到爱因斯坦,每一个伟大理论的发展形成,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简单。
我不善于读这类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很长,像历史剧一般的书,总觉得抓不住重点,所以整本书看下来除了震撼于大师们的精彩,惋惜于他们的无数次擦肩而过的失败,有点像读天书一般,也像读了一本流水账。看到同读的书友整理的时间轴,人物轴,事件轴,他们的方法才是读这本书正确的打开方式。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我觉得学习物理学的人可能会比较感兴趣。
《思维简史》读后感(五):思维先行---从丛林到宇宙
《思维简史》用了15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收获颇多。
在感慨物理学家作者的同时也也从这本书上或者说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一些真的东西,这些真的东西让我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很多认知。“科学是人们对生产生活的观察和总结,科学知识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这是我以前的认知,而这本书告诉我只有脱离了日常生活才有科学。伽利略、牛顿的无数个科学实验都是脱离了生活的理想世界才有了真正的科学。在真实的历史中思维方式总是先行,是先有了思维方式的重大改变才有了生产生活的重大改变。
蒙洛迪诺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后为的新生代物理学家提供了勇气。作者提醒我们的科学家的初心是什么:1、你的目的是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2、你的理论要能用数学精确描述;3、对错与否取决于对自然的观测和实验。科学不是生活,要有对科学的崇敬感,科学本身傲慢又冷漠。科学总是反直觉,反常识的,注定了科学家是伟大的精神追求者。
促使人类最终极的力量来自于未知,而其中最深最暗的未知是源于对未知的未知,而科学家正是这样一群于黑暗中探索虚无的领路者。
《思维简史》读后感(六):思维简史
尽管由伟大的量子先驱们发展的量子理论并不能改变我们对于宏观世界总体物理学的描述,但它却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它使人类社会发生的改变如同工业革命一般巨大。量子理论定律成为所有重建现代社会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计算机、互联网、卫星、手机以及所有电器。但和它的实际应用同样重要的是量子理论为我们讲述的关于自然、关于科学的东西。 牛顿式世界观的乐观主义曾经断言,使用正确的数学运算,人类就能预测和解释所有自然现象,因此,各个领域受到启发的科学家努力把他们的研究主题“牛顿化”。20世纪前50年的量子物理学家打消了这种渴望,他们发现了一个既能赋予人力量又极度谦卑的真理。它之所以能赋予人力量,是因为量子理论显示我们可以理解和操控一个超越我们感官的看不见的世界。它之所以谦卑,是因为几千年以来,科学家和哲学家所取得的进步表明我们的理解能力是无限的,但现在大自然通过量子物理学家的伟大发现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并且,量子提醒我们其他看不见的世界是有可能存在的,宇宙是一个充满非凡秘密的地方,在地平线之外挥动一下翅膀或许就会产生难以解释的、需要思想和理论新革命的现象。
《思维简史》读后感(七):普通人也能看得懂的科学发展史
刚拿到书时还以为全是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谁知竟是老少皆宜的科学发展史。
整书从我们求知的动力、好奇心、文化、文明、推理到力学、物理学、化学的诞生和最后看不见的王国——量子革命。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带领着我领略了人类的伟大、拼搏、坚持的求知和探索!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就打破了我们关于自己祖先的认知。其实我们并不是从猴子进化而来,而是从类人猿和老鼠,或者至少类似老鼠中古兽)一样的生物进化而来!
以前只知道一个个公式、一个个定律和一句句名言,并不了解它们诞生的过程,不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和一个公式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在宗教信仰至上、各种物资匮乏,人类的文明世界远没有现在这么包容的当时,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如何在求知和融合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探索和发现世界的奇妙!引领我们走向文明。
跟着书中的篇章走过了跨越数百万年的旅途,它从第一种人类物种开始,在这几百万年的旅程中,无数的人用智慧和努力让我们走到现在的时代,可对自然对宇宙来说,这也只是一瞬间。世界上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地球还有很多我们目前不得知的秘密!它们比我们在哲学里的梦想还要多!
《思维简史》读后感(八):庄周梦蝶与暗物质的思维
庄周梦蝶与暗物质的思维
一
庄周梦蝶的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的。
庄子回忆自己曾经梦为蝴蝶,翩翩飞舞,悠游自得,当真觉得自己是只蝴蝶,而不知道庄周是谁。
突然醒觉,自己分明是庄周,不是蝴蝶。
这真让人迷惑呀,到底是蝴蝶梦到庄周呢,还是庄周梦到蝴蝶?何者是真,何者是梦?
有人嗯,提出一个验证方法。
建议庄周睡觉之前,把鞋子前后颠倒,比如右脚鞋子向前,左脚鞋子向后。
哪天梦到蝴蝶,醒了后,查看一下鞋子是否前后颠倒。
如果前后颠倒,说明是庄周在做梦,因为鞋子前后颠倒,是庄周做的行为,而且发生在做梦之前。
二
物理学家精确地指出,我们通过感官和实验室器材探测到的普通物质和光能,似乎只占到宇宙中物质和能量的5%。
而一种看不见的,从未被探测到的被称为“暗物质”,以及一种看不见的、从未被探测到的被称为“暗能量”,构成了宇宙其余的部分95%。
也许我们能够理解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
《思维简史》读后感(九):人不可能脱离时代
从人类第一次思考自然意识觉醒到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向,本书讲解了整个人类科学的发展史。
其实大部分时候也是一部科学与宗教的抗争史,无论是实际的暴力上,还是思想的控制上,宗教都一直是守旧的一派,科学家们要躲避宗教对其身体上的迫害,但更重要的是要打破自己思想上的束缚。
从伽利略开始的科学萌芽,到亚里士多德“目的物理学”的过渡,再到伟大的牛顿物理学时代,每一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这种抗争的胜利,但每个人都是被时代所局限的,就算伟大如牛顿,在提出了牛顿三定律之后到人生的最后却都在寻找上帝的证明。睿智如爱因斯坦,在提出自己最伟大的相对论和光子理论之后却在一直试图要否定自己的理论。发现了进化论的达尔文最后却说“我拥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但生命已经变得非常让人厌倦。”
所以说人不能脱离时代,就好像“为什么秦始皇不能用手机”一样的问题。这本书教给人更重要的其实是否定了从小到大一直被传输的“运气造就成功”的观点,比如“苹果砸在了牛顿头上然后发现了力学定律”之类的,因为历代伟大的科学家虽然多少有运气成分在,但是他们却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来证明和实验他们的常说,否则是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的。
《思维简史》读后感(十):《思维简史》,语言简练,内容丰富,好书。
机缘巧合报名了吴晓波的,同读一本书,有性接触了 《思维简史》这本书。但由于近期事务繁忙,而未能深入细致的精读。快速地看了一下纲领脉络,发现这本书非常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人类科学研究的发展史。论述脉络非常清晰,论点也非常独到新颖,是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繁忙中抽空粗略地看了一遍。该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牛顿、达尔文等物理化学淋雨的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和研究的历程出发,由历史追溯到现在的,展开论述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高科技。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讲到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智力的开发。人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创造性地改变着世界。文章中还提及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人工智能由人类创造,为人类创造着各种劳动力和劳动价值,但它终归是由人类创造和由控制的产物,所以他必然没办法完全取代人类。《思维简史》这部书既然我们了解了科学家是如何创造科学,同时与时俱进的结合了现代高科技。又从文明文化等方面阐述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语言言简意赅,但内容却很丰满。称为简史,却是精炼而不匮乏。
由于时间有限,文中关于量子技术方面的阅读非常粗浅,有许多不解还没能腾出时间去翻阅有关去好好学习和了解。将在未来的时间进一步深入了解,包括进一步详读书中的各个章节。不过第一次参加同读一本书还是颇有收获的。
《思维简史》,语言简练,内容丰富,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