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读后感摘抄

2021-01-18 03:3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读后感摘抄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是一本由吴晓东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60,页数:3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精选点评:

  ●依赖的资料太少,解读亦无多大新意。适合本科生读。

  ●第六讲迷宫的探索者:《交叉小径的花园》与博尔赫斯——这一讲的最后的评论引入了意识形态的内容,“后殖民”云云,厌恶...

  ●很好,老师很真诚

  ●总体来说,《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这本书非常适合一个外行人看这些名著的内部结构,本科甚至高中生都可以阅读,隐藏在故事内部的东西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以前读故事读过就是读过了,伤感几句,联系一下背景,完全教科书式的阅读理解。严肃阅读成为了一种痛,往往故事中的隐喻性,记忆的纠缠,时间与空间的搏斗被我们的几句无病呻吟潦草盖过,只有那种浓烈的,如同烟火气息的“喻”才会成为我们惊喜的发现。读完这本书会发现我们以前读的太过于简单,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电影有美国大片和欧洲文艺片,小说也是。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观点吧。

  ●非常非常好看!!!

  ●突然想起当年读了一半就扔一边的《喧哗与骚动》……

  ●本科读过,很好的现代主义文学入门书。

  ●20世纪的小说不再仅仅是一种闲暇时的消遣与享受了,如吴晓东所言“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 这本书不是专门的研究著作,而是一门小说导读课的讲稿。说实话我不是很理解导读的意义,看小说又不是读专业论文,直接读就好了。但书已经买到了不得不看。 吴晓东自己也感叹许多学人成了“书本的囚徒”,可他好像没意识到在讲稿中很多时候他仅仅是个其他著作的转述者,紧接着进行一些阐发。他似乎是发现一个问题,就想赶快去找一本专著去研究研究,而不是先自己思索。(只是从讲稿中只言片语中判断) 另外参考书目中很多经典的理论书都是上世纪末出版的,如今很难找到,不得不说是一憾事。 总之,不建议想通过此书寻找进入原著捷径的人阅读本书,想看小说就直接去读吧!

  ●看完之后特别想去蹭课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读后感(一):不是我的菜

  作者写的挺费尽的 这书太纯学术了

  总之我是没找到我感兴趣的点

  还不如隔段时间再重新看一遍原著来的有收获

  况且这书也不便宜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评价这么高 。。。

  有兴趣的同学豆油我 传pdf给你们看就好了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读后感(二):吴老师的书,早就买了

  看到这本书就想起当年吴老师上课时的情形。当时听到时,东西有些东西是一下子就能感悟的;有些东西,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还需要生活的历练,了解痛苦,才能明白。虽然自己最后没选择文学为业,但班上很多同学都去选择中国现代文学专业了,足见吴老师讲课之魅力。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读后感(三):對20世紀文學的一次聰明的巡禮

  一次在書城,走來走去怎麽都找不到想看的卡夫卡的幾本小冊子,翻著翻著看到這本書的標題,馬上就決定要買了。自己喜歡的作家大多都在裏面—— Kafka,Camus,Borges......大概花了三四天看下來,覺得與其說它是文學評論,或者更該說它是對20世紀文學的一次聰明的巡禮,其中尤其對這些現代文學作者間的對比相當有趣。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读后感(四):追忆似水年华的一段有点外行了。。。

  一个研究文史的人如此主观而深入的讨论一个心理学问题让人感觉不那么好。诸如无意识的记忆,信息进入我们的脑海是需要注意力的filter功能的,虽然是在之前还是之后仍尚在争论。作者所谓无意识只是无意识自己有意识。还有什么身体记忆,是context而已,如果现在还向古老的哲学里寻求似是而非的某种主观假设,再自己添油加醋,叫心理学情何以堪啊。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读后感(五):一本好书

  目前只读了关于《城堡》的一章。

  吴晓东很会讲课。我所认为的会讲课,是指会讲故事,会表达观点,会传达丰富的信息。

  我喜欢这种文体,轻松,亲切,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一位好老师就是一本好书。

  怀着尊敬的心,慢慢地读,在书中走走停停,有时像走下坡路,一口气冲到最后,有时又慢慢停下来,往回翻一翻。

  这时读书就成了一种享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