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圣经》读后感摘抄
《爵士圣经》是一本由李宏杰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页数:4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爵士圣经》精选点评:
●总结工作自然是要有人做的,但是看再多书不如认真听两首。
●牛逼的工具书,购于2005年冬
●资料翔实的爵士乐百科辞典。
●资料手册
●其实我不喜欢JAZZ.
●入门书
●工具书啦
●封面设计很屎, 内容还行, 打分参考的AMG
●很有价值的爵士字典。
●这书对我似乎完全没用。。
《爵士圣经》读后感(一):当作字典吧.
此书有几大好处:
1.给爵士专业人士一个目录,好让其据其买其全套爵士cd.
2.给爵士业余爱好者一个参考,效用如同字典.
3.给小资们一个装b的工具书,可以背下几条来吓唬别人,还可以放在显眼位置来装点下书橱.
5块钱买了本二手的,值.
《爵士圣经》读后感(二):十月里一封没寄出的信
李宏杰:
你好,我叫Vincent,好像也比较喜爱爵士乐,一周前刚刚在天津八里台附近的学海书店买了你编写的《爵士圣经》。
其实对这种词典类的音乐类书籍并无太大兴趣,但由于市场关于爵士乐图书太少,想找的东西不好发现,于是买了这本厚书。前后翻看了一些乐手,查阅的感觉还算比较顺利。但介绍性文字太少了,今天看到一处错误,就想起给你发封邮件。p371对于Sonny Rollins介绍你写【死亡时间】:1957,下文【乐人简史】:“……以后又和众多爵士艺人合作演出,并且一直工作到1957年去世为止……”其实Sonny Rollins现在还活跃在舞台,年龄很大了,并没退休,更别提去世了。
其实之前有本叫《20世纪的灵感-爵士乐》的书,很老了,可能97,98年出的样子。里面关于Sonny Rollins大致也写的“……以后又和众多爵士艺人合作演出,并且一直工作到1957年去世为止……”。也不知道谁抄谁的。
下午没事,在allmusic上面闲逛,搜到了关于Sonny Rollins的Biography :"……After a period out of music, Rollins joined the Max Roach-Clifford Brown quintet in late 1955, continuing after Brownie's death until 1957. From then on, he was always a leader.……",翻译过来是“在一段沉寂之后, Rollins在1955年加入了鼓手Max Roach和小号手Clifford Brown的五重奏,直到1957年Clifford Brown意外车祸身亡。之后,他一直作为乐队领班……”
我感觉出书还是要稍微精确一些的,尤其乐手生平之类的关键词,最好别出错,尤其又是在中国还不太被人接受且能够顺畅流传的爵士乐,特容易误人子弟。而且最好还是在最后标明引用出处,这样也是对原作者的尊重。
希望再版(如果有可能的话),改正下错误。今后如果看到《爵士圣经》里面别的地方的问题再向你请教。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在图书馆里面看《通俗歌曲》,很喜欢里面关于爵士乐方面的乐评文章,尤其是孙孟晋的文字,现在很少买杂志了。也不知道在中国是否还能买到有关于爵士乐方面比较具有专业性文字的杂志,或者电台节目。
谢谢。
Vincent
Oct.3,06
《爵士圣经》读后感(三):细节会致人于死地
我刚接触爵士乐时,买了这本爵士圣经,当时欣喜不已,以为买到宝物,直到后来接触了allmusic.com之后,才发现《爵士圣经》其实是译本。圣经里概述了爵士乐的发展,历史,分类,到重要爵士乐手的唱片介绍,算是一本好书。可是近来随手翻阅,读到读不通的地方,再去对比allmusic.com上的原文,有一些发现。
比如P26,对硬波普(hard bop)的介绍,有这么一段:“硬波普和波普的区别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的旋律更简单更有灵魂味,节奏部分不像后者那么严格地限定在每小节四拍的框框里。”
不明白,不是四拍,难道是突然变成5拍,6拍,12拍?
再来看看原文: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hard bop and bop are that the melodies tend to be simpler and often more "soulful"; the rhythm section is usually looser, with the bassist not as tightly confined to playing four-beats-to-the-bar as in bop;
可以看出非常非常重要的区别:贝斯手不再像波普一样严格地演奏4-beats的walking bass line。 这才是原文想要表达的。
还有P25对酷爵士(cool jazz)的解释:
“不谐和音在酷爵士中被消除,音调变得柔和,编曲也再度变得重要”
看了这句后我产生的强烈的疑问:酷爵士大师们的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和声重编手法(reharmonize),这里的不协和音被消除是怎么回事?
原文:
Dissonances were smoothed out, tones were softened, arrangements became important again,
恍然大悟!这里的smooth out是表示缓和的意思,是圆滑解决的意思,而不是“消除!”看来还是翻译的问题。
。。。
。。。
等等。
还有一个令人无语的错误。P371,直接把索尼罗林斯(sonny rollins)给强行OVER了,死于1957年,27岁。那现在的索尼罗林斯是谁?假扮的吗?编辑也太不严谨了。
虽然这本书很不容易,但是并不代表它很不错。身为一本爵士工具书,忠实于原版的翻译是最起码的要求,身为一个音乐翻译工作者,首先就必须是一个音乐人,了解你所要翻译的领域的一切后再翻译,这是一种做音乐的人都需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