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摇摆少女》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摇摆少女》经典影评10篇

2022-05-19 02:07: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摇摆少女》经典影评10篇

  《摇摆少女》是一部由矢口史靖执导,上野树里 / 平冈佑太 / 贯地谷诗穗梨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摇摆少女》影评(一):音乐的胜利

  矢口史靖,我是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没想到好看的一塌糊涂。看了看他照片,脸白白眼镜仔很变态的样子,没想到思想阳光得一塌糊涂,思维好笑的一塌糊涂。看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就是TMD极端富裕的国家才可能出现的导演啊,状态极其轻松,不背那么多包袱,拍个电影就为了好玩,咱们这儿也就周星驰有点儿这个劲儿。

  一帮中学生迷上搞爵士乐队的故事,笑点超多,导演从头到尾平实叙述,整个电影就玩了一段技巧,采蘑菇的小姑娘被野猪追击,故意模仿《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再加上史上最煽情的歌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靠,牛死了!我就喜欢这种导演,技巧不要多,就一两段,要用得你心服口服,李沧东也有这本事(参看《绿洲》)。

  《摇摆少女》获2004年日本学院奖8项提名得4,可惜没有拿到最佳电影,最佳导演这两个最重要的。主演没有名的,两个配角厉害,竹中直人,演个老单身汉数学老师。白石美帆,前阵子刚闹出三级也不写真丑闻的那个,泥棒一级的足球宝贝,狗眼美女的代表人物。看完以后觉得这世界有音乐真好,音乐是最简单,最直击人心最powerful的力量。

  《摇摆少女》影评(二):窘境剧作教程和日本青春片视听语言

  一

  要给人物设置在众人面前出丑的窘境,在这种情境下,人物不能自圆其说,他就窘迫。人物才出彩。

  电影一看人物,二看情境,人在情境里的前因后果,是生活的缩影。

  所以《偷自行车的人》最后让人动容,因为爸爸偷车,被小儿子撞见。这是天大的窘迫,关于为父者尊严丢失的窘境,抵过之前所有下等人的辛酸。

  所以《雌雄大盗》要写经济大萧条的世道,导演从不让人物直接说穷,开场观众就知道邦妮家住小别墅,家里还有一辆车让克莱德去偷。因为导演知道,再怎么写世道萧条都不如,写一个需要神勇的盗贼,其实阳痿。

  《摇摆少女》是一部从头到尾写窘境的电影,其基本理念是“因为青春事业所犯的傻,都可以被轻易原谅。”

  所以,一开头,友子和她的闺蜜团把便当弄变质,整个管乐队食物中毒,友子在电视上看到新闻的时候还害怕了一下,可是后来我们就知道没人要去追究这帮愚蠢的送饭女。观众只觉得她们俏皮,因为青春的女孩子可以被原谅。

  所以,中间,兴致勃勃的二手乐团都爱上管乐,以为自己可以去为棒球队演奏的时候,食物中毒的原管弦乐队好了,她们不被需要了,她们不能承认自己其实喜欢上乐队。因为低三下气的求着继续,不是青春的做法,倔强和争胜才是。

  所以,数学老师其实不会爵士乐,却教训二手乐团。当他自己吹萨克斯很烂被他的老师骂,被学生撞见的时候,他被轻易原谅了。因为中年数学老师为青春事业付出,是值得原谅的。

  所以,友子因为忘记寄表演视频导致大家不能演出,天大的差错,也被原谅。

  所以,最后结局圆满的演凑之前,一定是二手乐团在剧院观众面前丢丑:衣服没了,乐器坏了,诸如此类,但是青春会拯救她们,于是观众都听得很开心。

  二

  日本电影究竟是怎么做到明明戏剧点很足,可是看起来永远一副处变不惊,静水微澜的感觉?这种情节其实很强,但不会失去【惊人】的生活气息的拍法,靠取消正反打和使用宽松景别造成。

  是靠取消正反打,就没有对峙和诘问。正反打是对抗,对抗就有戏剧性。同学,闺蜜和好看的男生之间不需要这么多对峙。所以本片拍对话戏,大多是一个全景,大家坐在一起讲,因为好看的少年完成了镜头视觉丰富性的需要,正反打所需要承担的消除枯燥的功能也就用不到了。 偶尔也出现过正反打,但从来没有单人正反打,因为镜头里面包含着双人,对抗性被稀释了。 戏剧性消失,生活感就上升了。

  拍人,从来没有中景以上的镜头,人物最紧卡到胸部。 镜头包含着大量环境,和日本人的语调,手势,动作,礼仪,因为和环境高度和谐,所以人物说话,表演再嗲都不出戏,演员的自然感由此而来。

  所以我们知道,中国版《深夜食堂》,因为僵硬地在中国大陆照搬了一个不存在的环境——一个日式餐厅的内部构造,我们没有那些语调,手势,动作,礼仪。于是,无论黄磊如何正襟危坐,佯装冷酷;无论吴昕如何挤眉弄脸,意欲造成一种傻白甜少女的可爱,都必然失败,因为一种失败的戏剧感,并不和谐。

  三

  号称有所借鉴的《闪光少女》在观感上的粗糙,一是因为非电影的视听。二是因为不和谐的环境。那种落不到实地的声音处理,和看不出生活环境的美术,令人出戏。

  《摇摆少女》影评(三):演員努力令人更欣賞

  青春勵志片,一直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戲,由數十年前的《青春火花》,到近年的《五個XX的少年》等,都拍得不錯。《喇叭書院》故事講述一群女學生因誤事而認識了爵士樂,短短的2個星期便由一竅不通到懂得吹奏簡單的旋律,後來因事作罷後,當中的幾位卻愛上了爵士樂,為了爵士樂而改變,由懶惰貪吃愛美的女生,變成為了理想而努力。青春片一向的手法,當然是老老土土的因她們而感動了整個樂團,最後來過大團完結局了。

  故事雖然簡單,但卻拍得很好看。導演矢口史靖曾拍攝《五個撲水的少年》和一些青春片,這次的《喇叭書院》也是由他自編自導,比上次更好看又更好笑,能令今時今日看青春勵志片也不覺沉悶,矢口導演的確有一手。

  最厲害的,是這個17人大樂隊,差不多全部成員都是第1次接觸樂器。為了拍成電影,他們(當中有1位男成員)要在3個月內學成演奏,戲內所有演奏戲份,絕對是100%由各演員親自演繹,不是運用鏡頭剪接或技巧拍攝。這點最難能可貴,難得電影公司肯投資之餘,演員們肯花時間心機來學習,在香港便沒可能發生了。

  多說一點題外話,日本人做事的手法實在與別不同,電影中的場景由百貨公司到中學校園到火車,均是實景和在山形縣拍攝,所以在上映後那裏成為了遊覽景點,還特設旅遊指南來給大家去遊覽拍攝場地,去年10月和今年3月更有主題列車和電影中的便當售賣。唉,為何我們的港產電影沒有這種真實感,令觀眾能更投入電影世界呢?

  《摇摆少女》影评(四):【Jazz】有一种青春醉摇摆

  思想中,从来没能把青春,励志的电影与诞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摇摆乐与大乐团挂上钩,无论是作为一个展示的元素,还是作为一种表达的手法,感觉两者之间总是背离很远很远。

  爵士摇摆乐,大乐团在于二三十年代,总与夜总会,pub挂上钩,与四五十年代的大上海滩百乐门挂上钩,仿佛在音乐的旋律中就透露着那么一股纸醉金迷的酒气,那些黑白灰为主的西装礼服也好像沾染着夜晚的放纵味道。每次响起摇摆乐,总是浮现出一群男女忘我的夸张舞动着,节奏活泼欢快,但是他们却不再青春,有的只是对于日间生活的疲倦,借着疯狂的乐谱在挥洒着生命的烦厌与无趣。

  《Swing Girls》(摇摆女孩),这部片子却给出了不一样的角度,用新奥尔良爵士的味道演绎了一群偶然间将摇摆乐变成梦想的高中女生。

  整部片子的视觉感受中,清新得就如同新奥尔良爵士中一众知名歌手清澈透亮的嗓音,如片中引用Louis Armstrong所演唱的《What A Wonder World》一般,绿树,红花与阳光,多么美妙而又清爽的世界,让人瞧上一眼都能充满着愉悦的心情。

  若说这部片子的爵士,不可不说整部片子的人物基调,所有的故事发展基本都是这群少女们的即兴发挥的结果:临时起意给管乐团送盒饭,然后……因为偶然的接触和互相之间的比较而爱上了爵士乐,然后……因为打工时候的调皮与贪吃产生变故而导致临时的团队分裂,然后……因为买的二手乐器而有奇怪的老鼠与乐器共存,然后……这些变化总是出乎意料,而又那么自然和谐,如同爵士乐中即兴发挥般那么出彩,给人带来不经意间的惊喜。

  青春期的片子,总有无尽的热血与欢快的活力,爵士乐中,优雅浪漫的风格曲目,多如天空中璀璨的繁星,但却是成熟过头的世界,正如一开始所说的,爵士乐总有着过去的繁华感。但是在这《Swing Girls》中,离开了夜总会的舞台,离开了三四十年代的百乐门,在乡镇的小道上,在碧草蓝天之中,摇摆乐的欢腾却成为最适合青春励志片的活力节奏,那种永远不停的舞步节奏却成了年轻心脏里断不了的激情。

  影片最后的登台演奏,当所有人为了摇摆少女的音乐鼓掌摆动之时,让人不由感叹爵士乐的感染力,也由心的思念起当年的热血青葱。

  谁能肆意若她们,谁能悦动如摇摆,又有谁能清新若那乡镇超市外的大乐团,看完此片,不由感叹,有一种青春醉摇摆!!

  《摇摆少女》影评(五):年轻是真特么爽!

  这是一部糊你一脸胶原蛋白的片子,明明我不觉得我已经老了,作为观影者我却真真发现我的青春拿去喂狗…狗也嫌弃了。

  一群吵吵闹闹、不思进取的被迫聚集在暑期数学补习班的女孩子,神神气气旷课去给学校乐队送盒饭,稀里糊涂把乐队集体弄腹泻了,为了从数学补习班解脱于是替补上那群腹泻的管乐队了…

  然而她们谁也不会什么吹拉弹唱,在弱弱的有点娘炮的男同学中村的监督下,偷懒又敷衍,这个暑假好像会过得有点舒服。

  可是就算一切都是浮云,谁料到凡事最怕爱上。

  从来没有摸过乐器的友子和她的同学们,第一次从那些金属里吹出声音,天呐,原来这就是离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她们那么那么远的爵士乐…

  为了能够有钱买自己的乐器,为了能有场地一起练习,为了能演奏出洋溢的曲调,她们去超市打工(把超市点出了火苗),去山上采松茸(采到了别人私有的土地里),最后(意外)制服了一头野猪得到了买二手乐器的资金。

  之后的情节就不说了,这是部有点老套的典型的青春励志轻喜剧,你可以轻易想象出接下来的桥段,带点挫折、带点感动、带点激情、带点热血。

  她们会历经起伏,她们仍会闪亮登场。

  青春的话题总在这些看似老套又笑泪参半的影片里轻描淡写地展开,激发多少人的热血,勾起多少人的回想。

  走在这样固定句子里的电影让人不知道怎样去评价优劣,青春又没有它应有的样子,也没有可参考的逻辑和理性,更没有可供人人理解的入口。

  荒唐的,好笑的,混乱的,不顾代价的,不想后果的,这样的青春代入感太强,并非一定当作电影来看。

  虽然我们也曾历经起伏,却不一定会闪亮登场。

  然而最气人的真的不是没能闪亮一把,而是当时的不够荒唐、不够好笑、不够混乱,还有兼顾太多代价和后果。

  于是当你看着这群满脸胶原蛋白的女孩子们一路吵吵闹闹、疯疯癫癫,她们的无聊、喧哗、幼稚、无畏,她们的一切你所理解无能和接受无能的行为,都只是在质问你为何心甘情愿老得这么快。

  明明还能追求,为什么要虚度?

  明明还能热爱,为什么要麻木?

  顾忌太多就错过太多,不过这回过头再想一下,估计也是有失偏颇的言论,毕竟无论怎么错过,关于自己的青春,我们总是滔滔不绝的:好的坏的、平静的汹涌的,于别人看来都是平淡无味的,于自己看来总是勇敢无畏的。

  这又主观又无从考证的青春,让人不由得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条被怀疑存在的红短裤:我们的记忆总在不断地自我修补,不好的都淡化了,留下的那些好的都成了所谓的回忆,然而那是真的吗?还是单纯的我们所希望自己曾经的样子?

  相对而来的青春的模样没有办法去判断,说不定我们也有荒唐刺激过,说不定没有。

  要知道,你的波涛汹涌、你的起伏波折,于别人只是雁过无痕。

  青春呢?是真的美好过?还是被我们不自觉美化过?是真的存在过?还是被我们不经意丢失了?

  那群吹着大号小号打着架子鼓的女孩子们呢?于别人看来,也许只是某一个夏天,一群百无聊赖一起补课的孩子,为了逃课去摆弄了几根金属管而已。

  于她们自己,不就是最精彩的那个夏天咯,又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呢,简单又清澈,多好。

  :最理解无能的行为就是那些「虚度」又「麻木」的昔日少年,拼尽全力地推算这类影片的情节的推进是否合理:才半年怎么可能从不会到吹的那么惊艳?才几天就掌握了这么多技巧?

  验证这一切都来自主角光环,劝告大家早点洗洗睡。

  一副眼红又要掩饰的样子。

  一边鄙视着这些热血得甚至有点尴尬的年轻人,不去爱,不去试,不敢被感动,拒绝去妄想。要知道,认命的都在尽力吐槽翻白眼,敢妄想的才是神级玛丽杰克苏。

  《摇摆少女》影评(六):非常快乐,非常纯正的励志片

  这是一部容易令人接受的励志片。那么,先让我们看看它如何励志。

  有一群女生,属于夏季补习班中各怀心思,但统一不在学习状态的学生。

  她们为逃避补习班,并弥补学校管弦乐队在最后一场棒球赛中的空缺而加入新设立的爵士乐队。

  她们缺乏基础乐理与身体条件,在一名仅存的未送入医院的管弦乐队富家子弟的带领下,开始了魔鬼训练。

  她们的进步神速,却最终因管弦乐队的归来而失去了乐器与演奏机会,本已鸟雀散,但她们中的灵魂人物上野树里使尽一切办法购买了一管二手萨克斯,并诱惑其他人纷纷入列。

  但除了上野树里与另一名富家子弟外,其他人均没有乐器在手,于是她们一同前去超市打工,几经周折与险境,她们中丧失了一部分伙伴,剩下的人仍辗转至树林里采取蘑菇妄想换取钱财,但阴差阳错,她们采蘑菇的方式错误,莫名之下错杀野猪的途径却很正确,因此她们拥有了一些二手乐器。

  虽然有了乐器,却无练习场所,她们转移了不少阵地,基本属于一吹奏即令人一哄而散的类型,但她们找到了一个倒霉的落荒而逃不成功的原本身为她们导师的男人家中作为最终练习地。

  这个男人一直携带笔记本,背向她们进行讲课,本是一个典型的外行,却奇迹般让她们原本错乱的节奏教得非常好,因此她们开始了一些实地表演并获得一些观众。

  因为有了自身基础,她们想要参加这一届音乐节,她们心怀斗志并为之设计服装造型,但上野树理忘记将她们的演奏带投递往主办方,这使得她们在列车途中有短暂的失落,却又幸运地未耽搁路途,意外得知名额因别的乐队退出而重新回归她们之手,并及时赶至音乐节现场。

  最后,她们发挥出色,借由朋友操控的舞美陪衬,令满场沸腾。

  一开始总要略逊一筹,其后经过因缘际会或高人指点,进行一番努力,最终达到目标,这就叫励志。毫无疑问这部片子已经很励志。

  但令我在观片过程中笑个不停的原因,是因为这部片子本身很具喜感。

  这群擅长闯祸的女孩子们,不但能在开端送盒饭过程中闹出全管弦乐队肠胃不适的状况,更能在超市打工途中发生全超市被水淹的盛状,并且在树林中采蘑菇时也能引出栖居已久危害庄嫁的野猪大人,实在令人佩服之至。

  并且,这群人都异常相似,都具有无与伦比的破坏力容纳度学习率与创新力。这部影片的演员出彩,影片本身也就很难不精彩。

  更何况,在这里出现另一个前所未有的上野树里。她此时的发型很学生妹,眉毛未经修理因此过粗,但脸呆起来,与其他人一同身陷窘局而妄想逃避的姿势,非常非常可爱。

  她逃过父母的追捕将妹妹的游戏机卖去,换来一管二手残旧萨克斯,却爱不释手小心翼翼地擦拭,遂拿起吹奏,穿过草地,寻觅到河的对面岸边与她弹奏同一首曲子的富家子弟隔河合奏,始终是我认为的非常美好的一幕。

  在她们的音乐节演出现场,一名观众的一句台词基本可以作为本片的主旨:世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摇摆的人和不摇摆的人。

  这句话在片中出现三次,最终才尘埃落定,很不容易。

  《摇摆少女》影评(七):这才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

  这部电影也许是《轻音少女》的灵感来源 所以说,青春哪有那么多三角恋出轨堕胎车祸撕逼,更多的只是细水长流波澜不惊偶尔有点小挫折的日常而已,影片经典就经典在这里。 女主们一开始被设定为“整天混吃等死的不良少女”但在我看来她们都是小天使级别了,毕竟知错就改,说坚持训练就坚持训练如此有毅力的人在生活中可不常见。 因此,她们其实本性并不坏,只是一开始没有目标而感到迷茫而已,而爵士乐给予了她们梦想,让她们有了人生动力。 当然,坚持一件事情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看到影片中间留下来的从一开始的十几位到四位,联想到我大学这两年来的经历,不禁感到唏嘘。 所以说,影片始终是太过理想化了,现实生活永远没有那么顺利。 即便如此,结局还是实实在在得让人感到开心与感动,论青春,论校园,论温情,还是日本人拍的好。

  《摇摆少女》影评(八):摇摆少女

  假期里学校的吹奏乐部前去为本校棒球队演奏助威,一群参加补习班的女孩子负责给他们送便当。便当因为天热而变质,搞得部员们集体拉肚子。情急之下唯一没有吃便当的中村只好组织女孩子们构成临时吹奏乐团,由于人数不够,改为演奏爵士乐,大家只好硬着头皮上阵。

  没想到以此为契机,这些女孩子们喜欢上了爵士乐,她们多方求教努力练习,不断四处汲取灵感,一支乡间女高中生爵士乐队由此诞生。她们发现许多元素都可以溶入爵士乐,于是,家庭主妇拍棉被的声音,同学打乒乓的声音等等,生活中的各种声响都被她们吸收进自己充满青春活力的爵士乐中 。

  比较喜欢里面的贯地谷诗穗梨 ,她和友子一样本是为了逃课而去参加乐队,而后受到音乐的感染毅然选择继续留在乐队演出。

  最后出场的摇摆少女们演奏得很棒哦。精彩!好的音乐,少女的活力就是很让观众受到感染!

  《摇摆少女》影评(九):摇摆到不想停下来的是那该死的回不去的青春

  本来是因为树里而看的,却被电影的所有吸引了。

  假如我在五年级的时候就能看到,该是多么喜欢18岁的树里,多么想加入一个乐团,多么多么羡慕日本的高中生活...当然,现在也很喜欢海军校服!超羡慕说干就干的18岁!

  其实故事很简单,基调也就是励志青春带点儿喜剧。但是呢,如此吸引人的理由是,导演能在其中填满花式搞怪搞笑却温情热血的整个青春气息。

  最最难忘的是那些天马行空的小情节和欢快悦耳的爵士乐~

  采松茸遇山猪时幻灯片式的表现手法;

  五人走在斑马线上披头士式的一排队形;

  因为信号灯音乐找到摇摆灵感时一路切换场景的舞蹈;

  被偷吃的那一盒管乐队的丰盛便当;

  超市打工时的偷吃和偷亲;

  修二手乐器时的电光石火;

  夏天练习时躺过的草坡;

  冬天演奏时踏过的雪顶;

  在听到爵士乐效果的那一刻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快乐,纯粹的孩子般的快乐;

  一边听一边摇摆;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啊。

  听说电影里的音乐都是演员真实演奏的,现在的背景音乐正是《Swing Girls+A Boy》专辑中的音乐,心情说不出的好~好想回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党校...只要是上课的地方就好!果然这样的心情是一直没有摆脱的...“上学”,并不比“放假"受欢迎的两个字,在毕业后竟然变得如此特别又珍贵。成为大人以后,还会反复想起多少放不下舍不得留不住的过去呢,要不然,这样的电影怎么会一次次地击中内心,或好或坏都是抹不去带不走的我们不可一世的少年时代啊。

  很少写这么长的影评,其实不过是回忆中的随笔罢了。总之,是真的很好的享受了这105分钟,没有浪费,虽然“鬼乡”给搁置了,三体②睡前开始,嗯当做日记了,就酱。

  《摇摆少女》影评(十):《Swing Girls》爵士是自由的音乐

  初安个人评分:★★★★☆

  工作繁重,看点轻松的影片真是倍感幸福,感谢商商侠和兔兔的推荐。矢口史靖先生的《Swing Girls》于2004年上映,中文译名《摇摆少女》。要谈青春两字的定义,这部影片足矣。

  先说影片讲什喵。炎热的盛夏,一群暑期补习的女孩们百无聊赖地坐在课堂里混日子,这时学校的棒球队正要出外比赛,而学校的吹奏乐部要去助威,可是给他们送便当的车却来晚了一步。

  为了借机从无聊的补习逃走,女孩们自告奋勇要将便当送到。可是这一路上她们不仅偷吃了一盒便当,还因为睡过头而错过了站。最终便当送到吹奏乐部时已经完全变质,导致乐团集体食物中毒无法演奏。除了一位倒霉的便当被女孩们吃掉的中村拓雄(平冈佑太 饰)。

  吹奏乐部员们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办法演出,情急之下中村只好组织女孩子们构成临时吹奏乐部,可是由于人员不够,最终改为演奏爵士乐。一开始,女孩们只是为了逃避补习而勉强参加,渐渐地她们爱上了爵士乐。可就在他们可以演出之前,吹奏乐部员们康复回来了。然而这一切没能阻挡她们对爵士乐萌发的爱,业余的她们想尽办法赚钱买了二手的乐器,甚至去废车场里找零件重新组装乐器,就连指导他们的老师其实也是“二手”的(竹中直人 饰)。

  从盛夏到寒冬,他们渐渐了解爵士乐,并发现爵士乐于生活中无处不在。过马路的信号灯音乐,家庭主妇拍棉被的声音,同学打乒乓的声音等等都被他们融入到爵士乐中,最终参加了学生音乐节。

  整部电影剧情虽然并无创新,可是充满了真正青春的气息。青春不该是布满忧伤的、青春不该是残酷痛苦的、青春不该是你爱我我不爱你我爱他他不爱我他爱你你不爱他他爱他但是他又不爱他这样的烧脑纠葛,更不应该是我自闭你自闭他自闭我们都自闭然后自残的无限轮回。青春应该是充满阳光的,哪怕路途上偶尔会布满乌云闪电交加,但是我们从未曾放弃过自己内心的阳光,并照耀他人。

  电影中的他们说话时而不经大脑,充满热血和冲动,耍小脾气,甚至不敢担当。可这都是他们该有的样子,这是那个年纪的我们所有人的样子。现在太多关于【青春】的电影总是将一切刻画得晦涩又忧伤,沉重又难忘;但难忘的不该是那些东西,而应该是仅青春时期能有的时光和际遇。这就是为什么初安觉得青春两字,此影足矣。

  影片中大咖不少,并且很多青年演员之后也都出名了。除了前面提过的平冈佑太和竹中直人外,也有饰演铃木友子的上野树里、本假屋唯香和贯地谷诗穗梨等人。在SG之后也算是没有长残的类型~

  剧本是由导演矢口史靖和他妻子矢口纯子共同完成的。在电影中,矢口史靖独特拍摄手法给影片增加了不少乐趣。例如一行人在山上采松茸卖钱时遇到一只凶狠的野猪,这一幕他们被追得飞起的画面是由相片式的定格方法拍摄的。

  这样的拍摄手法非常聪明,不仅仅让人们轻易记住了这一幕,配上与画面完全相反的优美乐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也给画面增加了无限喜感。而且,聪慧地减少了开支——因为不需要做太多野猪的动作。实在是一举多得。

  电影中充满了著名爵士乐曲,例如《Take the ‘A’ Train》、《Moonlight Serenade》、《Mexican Flyer》、《Sing Sing Sing》等等,在片尾演奏会时,观影者的情绪也情不自禁地被带入了爵士乐中。爵士本就是自由的、充满魅力的一种音乐,无论是充满阅历的,还是融合青春的快乐,都别有一番风味。本片荣获第28届日本奥斯卡奖「最佳剧本」、「最佳剪接」、「最佳原创音乐」、「最佳音响效果」四项大奖,并荣获「最佳导演」及「最佳电影」提名,平冈佑太及上野树里更同时获得「最佳新人奖」。电影连续放映四个月,票房冲破了2000万美元。

  在青春短暂的岁月里,能与亲友在一起,欢笑或是悲伤总觉得都是灿烂的。在当下或许不以为然,可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回头看看,希望大家都对快乐感到珍贵,对悲伤感到释然,并无悔。人生过得最完美的方式并不是最快乐最幸福最富有,而是对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一切决定,都不后悔。

  新浪微博@这货真的不是初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