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100字

2021-02-07 01:45: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100字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是一本由[日] 吉竹伸介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一):别让“孔融”蒙蔽双眼

  讲个故事。

  亲戚家的妹妹是个模样可爱,文静少女心的小孩。有天,她来找我玩,进屋踩着她的小高跟鞋“哒哒哒”的,这里转转那里看看,见到好看的布偶就拿下来玩玩。我妈见她喜欢,随口说:“喜欢就送给你了。”

  我心里一紧,那是好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中的一个赠品,我本就没有太多的玩具,所以即便兔布偶是赠品,也好好摆放在我的小架子上。碍于她是小孩,我不好和她计较,也没说什么。

  临走的时候她把那个兔布偶带走了。我不敢笃定的说过两天她就会把兔布偶撇到某个阴暗的角落,却也是她玩具后宫的一个不起眼的“妃子”。

  回想过往,有太多东西是在我不情愿的情况下“分享”给别人,只是因为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守护我的“橡皮筋”。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是我长大后读的第一本绘本,大人的角度看事情太复杂了,不如这次跟吉竹伸介走一走小孩子的世界。

  刚拿到这个绘本看到封面上的小女孩双手举着橡皮筋,两个眉毛微微向上翘着,好像要坚决守护这根橡皮筋一样。发现橡皮筋是在一个垃圾桶边上,女孩经妈妈同意后拥有了它,高兴极了。原来一个小孩的内心如此丰富,对一根普普通通的橡皮筋可以有这么多的幻想。生活、爱情、理想都可以和这个橡皮筋息息相关。

  后来,这个橡皮集被自己弄断了,她会伤心,也会很快被新的事物所吸引,但绝不会因为把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而感到遗憾。

  这一根橡皮筋,是她作为小孩子,最简单的快乐。

  我们小时候听过最多的故事是孔融让梨,学会把好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很重要,这样才会交到很多好朋友,被别人夸奖说“这个孩子真懂事”。从小到大,我身上贴的标签就是“懂事”、“谦让”。因为我从来不会和他人争抢什么。不争不抢有他的两面性,坏的一面就是会渐渐失去自我。

  家长不应该只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这个绘本,从多的角度讲分享这件事情。让孩子早早明白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分享,不能什么事情都一味的迁就。孩子可以接受从别人那借过来的物品,可以和喜欢的小伙伴分享玩具,也应当有些东西只属于自己一个人。

  好比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好的机会,会遇到很欣赏的人。试想,如果一个人一次次把本属于自己的宝贝“谦让”给别人,那这个人可能一辈子都在为了别人活着。

  《我的橡皮筋,不给您》里面小女孩表情丰富,拿别人剩下的东西是冷漠,同别人借玩具是小心,和橡皮筋在一起则是欢喜。在别人还没有找到自己重视的东西时,她会骄傲的圈着自己的橡皮筋从她们中间走过。

  我的宝贝,不给你,回形针也是。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二):那位把我玩具狗脸上的麻子全部抠掉的女孩,你在看吗?

  

这件事起先并不怪你。当时你大概五岁,我也在读小学。你来我家玩,向往常一样跟我要东西。这次你看上了我的一只大大的毛绒狗,临走时不愿意放手。你母亲的态度是想让我把它送给你。

它是陪伴了我多年的朋友,我没有说话。是我的母亲,把另一只麻脸小狗塞给了你,换下了那只大狗。

然后你的母亲感到我们很小气,不高兴地直接把你抱出门了。拿着我的小狗。我都没来得及阻拦。

如果那时内向的我只能选一个朋友,我会选这个麻脸小狗。虽然它只有20厘米见方。但吐着红色的小舌头,脸颊粘着麻点很可爱。现在想来它的可爱也是出于优良的品质,它20世纪80年代末在上海买的,是当时所有玩具中陪伴我时间最久的。

再次在你家见到它时,我惊讶到说不出话。

它的脸上只剩下斑斑点点淡黄色的胶印,麻点被全部抠下来了。吐出来的红舌头也被撕掉了大部分。它又脏又旧地躺在角落里。

我忍住眼泪问:怎么变成了这样?你回答:是我妈妈放在洗衣机里洗成这样的。

人生中第一次感到心被划伤是很难忘的经历。我对它倾注的情感无人能懂。它受伤却没有被善待。而它已经不属于我,我连带走它的权利都没有。

当时你是个会用说谎保护自己的五岁女孩。

在你被我母亲带到我的生活里,告诉我“这是XX阿姨的孩子,你要好好带她玩”时,我接受了这个安排。你发现我抽屉里的零花钱,经常让我给你买零食。我不会拒绝别人,自己从不吃零食,但每次都满足你的要求。直到后来你母亲对我母亲说,我把给自己买的零食留在了你家,没给你吃一口……

遵守赠与规则的我甚至没有勇气要回我伤痕累累的伙伴。回到家后哭了一场。那时我还在读小学。

但到上初中时想到它还会哭。特别是当我的阅历足以让我明白,玩具狗脸上的麻子粘的很牢固,不可能是洗衣机造成的。显然,你因为拿到手的玩具不满意而对它泄愤,一下,一下,一下,一下……狠狠揪了至少二十下吧?

如果我当时懂得说“这是我的,不给你!”……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三):有趣的绘本,深远的道理:倾听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意愿,也许梨并不是孔融最喜欢的东西

  自有娃之后,绘本成为每次购书时都会细看一番的图书分类。随着一年三次的电商大促的活动(图书日、618和双十一),数次累积,至今家里也积攒了一定数量的绘本,如《不会变色又怎样》、《地球的一天》、《出发,刷牙小火车》、《我从哪里来?》、《屎来粪多学院》等。绘本以丰富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趣味盎然的故事世界,传达出耐人寻味的道德和知识。所以,习惯性地,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我的橡皮筋,不给你》绘本吸引了我的注意。但也只是出于对绘本的习惯性的关注。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

  书名《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远比不上《尿裤子男孩》更有吸引力。仅从书名看,实在猜测不到内容能讲什么。橡皮筋是一个太过平常的东西了,除了能捆扎小物件外,我想象不出还能用它来干什么。而真正开始翻阅后我才发现,这本绘本实在是太有趣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脑洞之大,感叹我的思维的固化。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是一本轻松有趣又意味深远的生活故事绘本,作者是日本作家吉竹伸介,一位被誉为绘本界的“顶流担当”的绘本作家。同期出版的还有他的另一本绘本《尿裤子男孩》,两本绘本都是作者以自己的孩子为灵感来源创作的,轻松有趣又富有哲理,真的是艺术源于生活。在翻阅这本绘本的过程中,我不时为作者的脑洞而折服,为绘本中小女孩的奇妙想法而欣喜。

本书内页本书内页

  绘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小女孩在垃圾桶旁发现了一根橡皮筋,在询问妈妈得知是要扔掉后,小女孩就向妈妈要了这跟橡皮筋。小女孩好高兴啊,终于有一件东西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了,既不是哥哥用过的,也不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更不需要和别人分享。小女孩实在太喜欢这根橡皮筋了,不管是洗澡、睡觉还是干其他别的事,小女孩都不离橡皮筋左右。而且橡皮筋的用处大着呢,可以扎头发、当耳环、收衣服、做鞋带、荡秋千、锻炼身体,还可以捆情书、和动物们一起玩、抓坏人、抵御外星人拯救地球等等等等。从此,这根橡皮筋成了小女孩最最珍贵的宝贝,别人拿什么她都不想换,但如果遇到喜欢的人,小女孩会和他一起玩橡皮筋。随后,小女孩发现,奶奶、爸爸、哥哥和朋友们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东西,原来大家都想有一件“只属于自己的宝贝呢”,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还在寻找,小女孩高兴地想,只属于我的宝贝“我已经找到啦”。就在小女孩开心地想象橡皮筋带来的快乐时,“啪”的一声,橡皮筋断了,这时小女孩并没有大哭大闹,而是左找找右找找,寻找下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宝贝。翻箱倒柜后,小女孩在抽屉里找到了一个曲别针,于是便高兴地向妈妈要曲别针作为只属于自己的宝贝。然后,就会有好多曲别针可以做的趣事了。

本书内页

  翻完作品,不禁感慨,孩子的快乐原来这么简单,想法如此新奇又如此多。一根普普通通的橡皮筋,小女孩会如此重视,而且到了她的手里竟变成了用途如此广泛的东西,让我不禁想起前几天看过的一本书里说的一句话,“任何成年人看来毫无价值的物品,都可能被孩子赋予意义。”确实是这样呢。

  作者的脑洞和书中小女孩的童真,为我们带来了有趣的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除要教给他们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内心。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学会分享,却没有想过这个东西是不是孩子最珍贵最喜欢的宝贝。“孔融让梨”是值得提倡的,但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梨不是孔融最喜欢的,他最喜欢的东西也不会和别人分享?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避免父母的一厢情愿给孩子的心灵上带来严重的创伤。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四):自私才能无私,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

  佳佳妈妈跟我抱怨最近因为佳佳的一些行为很是头疼,我问她怎么来,原来是因为很好脾气性格的佳佳开始不分享东西,还总是拿着自己的东西不放,有时候是在大街上随便捡来的一个小东西,也能让她当成宝贝一样供着,玩具即使不玩,也不给别的小朋友。

  佳佳在小区里一直是非常棒的宝宝,其他父母还总拿佳佳当榜样,不护东西,乐于分享,佳佳妈也一直以佳佳自豪,谁知道突然有一天就变了个样。

  我让佳佳妈别着急,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在孩子2岁多开始产生自我意识之后,接着就会有物权意识,在这之前孩子乐于分享,不是出自自愿,是孩子无意识的,可能是他不玩了,或者这个玩具不感兴趣,他顺手就“分享”给了别人,父母因此夸了孩子,孩子下次就会觉得这样很好玩,但是他对这个玩具并没有“我的”的意识。

  但是当孩子出现“我的”“你的”这些划分界限的词时,说明孩子的物权意识出现了。这个时候父母并不是焦虑,而是应该开心,因为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又一次飞越成长,也是孩子终生追逐内心充盈的起点。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这本绘本,刚好符合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把孩子这个时期的反应刻画的非常准确,父母看了这本书,也可以更加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吉竹伸介的又一作品,中信出版社出版。吉竹伸介擅长从任何家庭都会发生的平凡小事中寻找乐趣,收集我们常常会忽略的小确幸,带给孩子幽默乐观积极的力量。

有趣好玩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

  女孩在垃圾桐旁边看到了一个橡皮筋,非常的开心,妈妈说可以把它送给我。太好了!这就是我的橡皮筋了,只属于我的橡皮筋。既不是哥哥用剩下的,也不需要和其他人分享,也不是从别人那借过来的,它是任何人用任何东西都不能换走的我的宝贝。我要和橡皮筋形影不离,还要用它做很多我想做的事,去我想去的地方。

  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自我意识萌芽,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说什么也不爱分享,其实也个时候就是孩子物权意识的萌动,孩子这个时候会在地上捡一些“垃圾”或者小零件,当宝贝一样护着,作为父母的我们不需要大惊小怪,也不用阻止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让孩子可以有自己做主的物品,这也是培养孩子积极独立的开始。

  书中有一句话:“哥哥肯定会取笑我的橡皮筋,不过没关系,哥哥现在还不懂,算了,反正哥哥的宝贝好在哪里,我也完全弄不懂。但我是个善良的孩子,才不会取笑哥哥的宝贝呢。”

  这也是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尽管这个东西在别人那里看起来没价值,没有用处,但是对于喜欢它的那个人来说,就是无价之宝,而做到不嘲笑他人,是最基本的教养。

  在书的背面,妈妈收到了一盒糕点,明明应该贪吃的女孩眼里却只有一条丝带,细节满分。

先学会自私,才能去无私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性格好,为人处事好的孩子,但是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我记得孩子小时候还他去朋友家,朋友家的孩子和儿子差不多大,儿子去了很喜欢对方的玩具,朋友直接就把玩具给我儿子玩,他儿子不开心了哭起来,朋友却说:你要分享你的玩具,不然以后别人都不跟你玩了。

  我待了一会赶紧带孩子走了。这哪里分享,很明显孩子不喜欢把玩具给别人玩,他已经有了物权意识,却迫于妈妈的压力,要把玩具拿出来,这样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影响。在以后和朋友交往中,孩子内心就会把分享和这种痛苦联系起来,其结果就是更不会分享友爱了。

  绘本中在写到女孩拥有橡皮筋开心得说到:“这既不是哥哥用剩下的,也不需要和其他人分享,也不是从别人那借过来的,它是任何人用任何东西都不能换走的我的宝贝。”

  当孩子的物权意识平稳渡过之后,他知道有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是属于分享的东西,就会学着去分享。分享是内心的自愿行为,而不是满足父母面子的被强迫行为。

  孩子不喜欢分享,有时候是因为这个东西只有一个,所以不想分享,当孩子内心足够满足的时候,他就会自发的去分享,去友爱他人。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只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管大人还是孩子。

结语

  在故事的最后,女孩的橡皮筋丢了,她很难过,但是情绪过后他很快找到了新的所有物,孩子的心思就是如此简单。

  吉竹伸介的新作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一样的生动有趣,总是把大哲学用生动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让孩子自发的去感受去学习。孩子读这本书,在书中找到自己,家长读这本书,内心理解孩子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也正处于物权敏感期,那么这本《我的橡皮筋不给你》绘本一定不能错过。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五):《我的橡皮筋,不给你》:孩子的世界虽简单,却蕴含着大哲学

  

什么书是0-99岁的读者都可以读,并且都能够从中获得智慧与启迪的呢?答案就是:绘本。

作为日本绘本界的顶级流量,吉竹伸介不仅作品不断,每出新作必令人惊叹,并且能够迅速霸占畅销榜单。可以说,作为童书作家,吉竹伸介的关注度之高,认可度之广泛,完全可以比肩村上春树、东野圭吾这样的超级作家。

吉竹伸介的新作《尿裤子的男孩》一出版,就获得了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它的姊妹篇《我的橡皮筋,不给你》2019年12月上市,10月起在日本的专题展就已经开展起来,同时,在全球又引发了新一轮版权竞争,真正的未发先火。

这本书是以作者孩子为灵感来源,创作出的超有趣的生活故事绘本。孩子们的小确幸,常常被我们家长忽略掉。当我们和孩子共同阅读这本书是时候,不但能够带给孩子幽默乐观的力量,还可以让我们大人进行哲学的思考。

01.孩子脑洞大开的想法值得家长们去学习

很庆幸,第一次阅读绘本就读到了这么好看的故事。小女孩在家里的垃圾桶旁捡到了一根橡皮筋,惊喜地去找妈妈:“妈妈,这根橡皮筋给我好吗?”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小女孩开心的都要飞起来。她真的超级喜欢这个只属于自己的宝贝,她紧紧捏住橡皮筋:“这根橡皮筋是我拿到的,它是我的东西,我想怎么喜欢就怎么喜欢,厉不厉害呀?”

小女孩有多喜欢这个看似毫无价值的橡皮筋?她们一起洗澡,一起睡觉,等长大了可以用这根皮筋好好打扮自己,扎头发,扎衣服,扎鞋子。

小女孩长大后会收到许许多多的情书,可以用皮筋捆那些情书,还能够用皮筋把全世界的坏人都抓起来,还可以用橡皮筋射击外星人......

许多脑洞大开的想法,加之可爱的画风,真的让我这个大人感叹,这真的是一个成年人写的故事吗?这些漫无边际的想法应该只存在孩子的小脑袋里吧。

在小女孩的心里,这根橡皮筋真的超级厉害,可以用它做任何的事情,这样的橡皮筋就是她最最珍贵的宝贝。

在大人眼里,孩子们都是幼稚的,不懂事的。可能在孩子们眼里,大人的行为才是很难理解吧。

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好丰富,他们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生活经验的约束,没有这不行那不现实的认识,完全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去创新。

有的时候我们真应该像孩子学习,不要总在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感慨“贫困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其实是在无形中自己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

02.孩子的小事情,成长的大哲学

在给宝宝讲绘本的时候,自己竟然也感到有所收获,书中很多语言虽然简单却充满哲理,引人深省。

当小女孩拥有自己的宝贝时,她想到了隔壁乃莉一直拿着个瓶盖儿,小拓也总是在玩路边捡到的垫圈儿,奶奶一直戴着爷爷送她的手表,爸爸也非常宝贝他小时候的玩具车。

虽然搞不懂别人的宝贝们好在哪里,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宝贝,“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的东西。”

这让我想到自己也有个特别喜欢的布娃娃,虽然长得很丑,别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我喜欢它,但是我就是喜欢抱着它睡觉。

但是我从来没想过,原来大家都有一个这样的宝贝,在别人眼里毫无价值,自己却无比珍视。这样的东西,不管价值多少,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一样珍贵的。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一路走来,有人懂你,也有人不懂你,所以,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己喜欢就好。

03.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物权敏感期不容忽视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想要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爱物品,可以随意按自己的心情和喜好处理。这是孩子物权敏感期的开始,也是我们终身追逐内心充盈的起点。

小女孩这么喜欢这个橡皮筋,也是因为它既不是“哥哥用过的东西”,也不是“要和大家分享的东西”,也不是“借来玩一会儿的东西”,而是只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孩子2-3岁这一年,是孩子物权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个时期的孩子刚刚完成自我认知,知道了自己是个独立完整的人,是个有别于他人的人。

很多孩子在这个时期表现出自私、不喜欢分享、爱发脾气等等,其实都和物权意识有关。培养孩子的物权观念,帮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是个极易被忽视而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意义的课题。

可能很多家长对物权意识不太了解,其实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物品的前提,更可以促进孩子在方方面面的健康发展。

而且尊重别人的物品是一种社会规则,孩子学会遵守这个规则,非常有助于他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

04.几个小建议帮你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帮助孩子培养物权意识。

第一,分开“你的”和“我的”。孩子的玩具,衣服等物品和大人的分开放,有单独的地方,专用的柜子和箱子。为孩子开辟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角落。

让孩子对属于自己的小角落拥有支配权和使用权,这里他就是主人。如果家长要移动这的东西,就要先问问孩子是否同意。反过来,如果孩子想拿家长的东西,也要先征询家长的意见。

第二,帮助孩子建立物品取放规则,不随意挪动和丢弃孩子已经放好的物品。有的家长帮孩子整理东西的时候,总是随手丢掉没用的东西,熟不知,这些“没用的”竟是孩子的“藏品”。家长认为不重要,在孩子眼里是极其宝贵的。

第三,灌输“轮流”和“借用”的概念。当孩子抢别人玩具的时候,很可能是因为好奇,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灌输“轮流”和“借用”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说:“当表上的长针走到5的时候,你再玩这个玩具,先让弟弟玩一会儿。”“那是姐姐的彩笔,你先问问姐姐可不可以借给你玩。”

第四,不要哄骗孩子,说到做到。很多家长会骗孩子说“你先把这个还给弟弟,一会妈妈给你买一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种欺骗会让孩子不再相信父母,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哄骗孩子,说到做到。

小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简单,他们那么容易满足,那么容易忘掉不开心。

就像结尾,当小女孩玩橡皮筋不小心弄断了的时候,即使她那么喜欢的宝贝,她也会马上就忘掉了,然后又开始东翻翻,西找找,最后又找到了一个曲别针,又是一个开心的一天。

很多时候,我们说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其实当我们看到这些好看绘本的时候,我们反而有种感觉,自己应该像书中的小孩子们学习,在他们身上,总有我们已经失去的美好,我们应该找回来。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六):孔融不愿意让梨怎么办?国际顶流绘本作家吉竹伸介用物权教育绘本给你答案

  

从前,有个孩子名叫孔融,他有5个梨子,一开始,他将梨子从大到小,分给了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到最后,只剩下最小的一个留给自己。可是孔融眼巴巴地望着家人手里更大的梨,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最后,家人们纷纷用更大的梨来跟孔融换那个最小的梨……

等等,这个故事好像不太对呀?“孔融让梨”不是讲分享的美德吗?这里面的孔融怎么变小气了?

别急,这个版本的《孔融让梨》,来自一个5岁的小朋友。

这个小朋友是原创绘本《月出》的作者王书音的学生,在书音老师的绘本课里,小朋友把自己代入了孔融的角色,故事梳理下来,他开始感同身受,觉得好委屈,开始哭起来,为什么自己有那么多梨子只能分给别人,最后还只能得到最小的梨?然后小朋友画的绘本最终就变成了一开始是孔融给所有人让梨,最后是所有人看到他哭了以后又来给他让梨。

书音老师在讲完这个案例后,提出了很有趣的问题,“不愿意让梨的小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其实在孩子年幼时,就是有这样的一个阶段,会对自己的东西格外在意,不愿意分享,我们要尊重和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天性,不要轻率粗暴的给孩子贴上“小气”或“自私”的标签。

1.物权意识是什么?强迫分享会受伤,主动分享才有爱。

听完书音老师的分享没多久,正好看到一本图画书,日本超人气绘本作家吉竹伸介的《我的橡皮筋,不给你》,看完后才更深刻的理解了那位画《孔融让梨》的小朋友的心情,也第一次认真的理解了一个词——物权。

在书里,小女孩从垃圾桶旁,捡到了妈妈准备扔掉的一根橡皮筋,仅仅是一根在我们大人看来几乎可以随意丢弃毫无价值的橡皮筋,却让小女孩珍惜备至,无论洗澡睡觉都要带着它,因为,“它不是哥哥用过的东西。不是要分享的东西。也不是借来玩一会儿的东西。它不属于其他任何人,是只为我一个人而存在的橡皮筋!”

哪怕是橡皮筋这么小的东西,我们的家长们也要明白,物体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值钱,而在于它属于谁。即使是自己的孩子的东西,我们家长也不能任意处置。

说来我们国内的教育,从小就很少被教育要有自己的物权意识,大人们常常都是要求孩子要善于分享,甚至更多时候是强行大方,尤其是有了二胎的家庭,也不管孩子到底有多不愿意,硬生生把自己孩子的东西转手就给了别的小朋友或更小的弟弟妹妹,还觉得自己是为孩子好,殊不知强迫分享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被尊重,导致孩子的物权安全感匮乏。而家有二宝的家庭,不知不觉就让两个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心肝宝贝之间有了更多冲突与矛盾。

当2岁以上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以后,就会通过“占有”来探索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尤其在5岁以前,孩子会常常说不,家长们如果想培养孩子正确的物权意识,就要尽可能接纳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

只有孩子形成了良好的物权意识,有了较高的物权安全感,知道某件东西是自己的,就算与其他人分享,也不会削减自己的所有权,更不用担心会失去,才会愿意分享。而只有在主动分享中,孩子才能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而不是被迫分享带来的伤害。

2.思维导图在绘本中的神级应用

如果还没看过《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这本书的人,只把它当成理解或培养孩子物权意识的绘本,听起来似乎有些无趣呀!那就太冤枉它了!

来,我们来看看小女孩得到橡皮筋以后发生了什么?一根橡皮筋而已,能做什么呢?

没想到吧!小女孩开始脑洞大开,用橡皮筋可以锻炼身体玩游戏,用橡皮筋可以捆一大堆信,还可以用来捆住全世界的坏人,用橡皮筋可以“嗖——”的一声把自己发射到想去的任何地方,甚至用橡皮筋击退外星人拯救地球……

翻开这本书前,我可真想不到橡皮筋可以有这么多神奇的用法联想,原来思维导图式的发散思维,可以被这样应用到图画书里,来展现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实在太有趣了!

不得不感叹,吉竹伸介可真厉害呀!这本书能让我们在平凡温馨的日常生活里,看懂孩子的脑洞,唤醒大人的想象力。

或许,看过这本书,我们的孩子也能学会用思维导图来画出属于自己的想象画呢!

与孩子共读这本书的家长,不妨也问问自己家的孩子,“如果是你,你会用橡皮筋做什么呢?你有没有只属于自己的宝贝呢?你又会用你的宝贝做什么呢?”

3.疫情下依然最受欢迎的顶流绘本作家

用思维导图的来画绘本,吉竹伸介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他40岁出版的首部绘本《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就把思维导图式的发散思维应用得淋漓尽致,也在一出版后就让他迅速跻身国际顶流绘本作家行列。并且从此之后,一路开挂,充满想象力的一系列作品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作品长居各大畅销书榜单,被翻译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7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000000册。

一起来看看吉竹伸介的获奖记录:

• 2019纽约时报儿童图书年度插画奖

•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年度绘本奖

•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 豆瓣2018年度读书榜单温暖•治愈第-1-名、绘本•漫画第-2-名

• 日本12万小学生票选的TOP.1受欢迎的作家

• 3000位一线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连续两年五连冠记录

• 第61届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

• 日本达•芬奇图书大奖第-1-名

• 日本全国私立幼儿园评选的“希望爸爸妈妈读给孩子的绘本“

• 剑渊绘本之乡大奖

• 第二届长野县书店大奖当代部门奖

……

人气火爆的吉竹伸介的绘本引进国内后,也是立马收割源源不断的好评。即使在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出版商务周报》刚刚统计出的2020年上半年卖得最火的新书里,我们都熟知的童书品牌爱心树卖得最好的新书Top1,就是吉竹伸介的《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系列(4册)》,半年内火爆发行6.4万套,码洋高达1400万余元,甚至远超同样知名的童书品牌蒲蒲兰发行了2.4万套的防疫绘本《我们身边的病毒系列(5本)》。

国内著名的绘本创作者向华就曾表示吉竹伸介的画曾让他大吃一惊,并发出感叹;

“天呐,为什么我没有想过这样的绘本?每一本书都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北师大儿童文学教授陈晖也毫不吝惜赞美:

“0-99岁的读者都可以和他的作品建立深刻的联结,并从中获得智慧和启迪。”

是呀,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的吉竹伸介,太善于从日常生活出发,为孩子创作出充满想象力又能讲述他们心声的作品了。比孩子更懂孩子,比大人更懂大人,叫人如何不爱他呢?

  《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读后感(七):孩子不分享玩具,就是自私:错,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从说不开始

  儿子一周岁的时候,爷爷送他一个电动警车玩具。小警车会跑、有音乐,儿子喜欢的不得了。有一次,儿子二爷爷带他孙子去家里玩,孩子临走的时候撒泼打滚要把小警车带走。最后,爷爷做主把小警车送给他了。

  等到下午,儿子去爷爷家发现他的小警车不见后,伤心了好久。后来又发生了几次类似的事情后,我意识到这对儿子的伤害很大就告诉爷爷奶奶:孩子的东西就是孩子的,不要随便送人。

  在有些家庭里,家长习惯性的把孩子的东西当成自己的私有品,在别人的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为了所谓的面子,强行让孩子去和别人分享他的玩具,或者是不管孩子的意愿如何自己做主把孩子的玩具送人。如果孩子不愿意,就给孩子贴上一个“自私”、“小气”的负面标签。

  为了给拥有“自私”、“小气”想法的孩子正名,日本童书作家吉竹伸介在《我的橡皮筋,不给你》这本书绘本中,以一个普通小女孩的视角向我们发出了:“我一直一直想要一件,只属于我自己的东西”的心声。或许在大人看来“橡皮筋”不值钱且普通,但在小女孩看来,“它不属于其他任何人,是只为我一个人而存在的橡皮筋!”

  今天我就从绘本创作者与绘本特点、儿童教育以及绘本讲解这三个角度来谈谈《我的橡皮筋,不给你》所传达的“物权意识”这个问题。

一、擅长观察、梳理孩子内心想法的吉竹伸介

  1、中年出道的绘本界顶流——吉竹伸介

  前几年,日本绘本界出现了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以40岁“高龄”出版了第一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这本绘本一经出版就备受好评,获得了 3000 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 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 万日本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

  随后几年,吉竹伸介又出版了十几本绘本作品,像《脱不下来啦》、《有理由》、《爷爷的天堂笔记本》、《后来呢后来怎么了》等等,本本都广受好评。作品长期位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总销量超过 100 万册。绘本还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等语言,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

  2、谁说小事不足道,从平凡小事中梳理大人忽略的孩子的想法

  据说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一个怕生、内心的小男孩,这种性格特质让他比其他人更敏感也更擅长从家庭小事中观察、梳理孩子的内心想法。

  绘本《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就是以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开始展开的奇思妙想……

  绘本《脱不下来啦》是以洗澡时,“我”脱不下来衣服这种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小事入手,展开的漫无边际的现象……

  绘本《我的橡皮筋,不给你》则是以一条偶然被发现的橡皮筋作为故事展开,以此来谈论孩子的物权意识问题。

  ……

  看过吉竹伸介大部分绘本作品后,你会发现,作为一名男性绘本作家,吉竹伸介的感情真的很细腻,他很擅长从家庭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以孩子的心理去解读这个世界,用孩子日常生活的经验来拉近孩子与绘本的距离,让孩子明白他们那些在家长看来“不礼貌”的行为能被别的大人理解。而理解则代表认同,被认同感包围的孩子安全感也会更强。

  3、脑洞大开的日常故事,充满孩子气的畅想

  脑洞大开的日常故事是吉竹伸介绘本的另一个特点。在绘本《我的橡皮筋,不给你》中小女孩拥有属于自己的橡皮筋后就脑洞大开:

当我长大了,要用这根橡皮筋好好打扮打扮; 以后我收到的一大堆情书,也要有这根橡皮筋捆起来; 我还可以用这根橡皮筋把全世界的坏人都抓起来; 万一遇到危险,我还要用这根橡皮筋拯救地球; 有了这根橡皮筋,胳膊受伤了也不用担心; 我还可以用橡皮筋锻炼身体,也能从空中偷吃人家的东西 …………

  在吉竹伸介的绘本中,小女孩的脑洞虽然开的很大,但这些奇思妙想全都是来自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只不过是把生活化的经历通过幻想变得有趣起来而已。这种以熟悉事物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还能让孩子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二、懂儿童心理的绘本作家,才能创作出让孩子喜欢、让大人理解孩子的绘本

  1、“我一直一直想要一件只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儿童物权意识敏感期到来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在阐释儿童的敏感期时提高,成人习惯于分享事物,儿童则不愿意;成人习惯于贡献玩具,儿童则要看情绪、看对象。

  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喜欢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说明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了。在这个阶段孩子很喜欢说:“我的,这是我的!不给!”

  现实是,遇到自家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而别家孩子撒泼打滚时,家长大多会面子挂不住,和自己孩子商量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被孩子拒绝后,会给孩子贴上“小气”的标签,有时家长还会强行把玩具抢过来给其他小朋友玩。

  在这种人际交往中,我们大人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强行让孩子按自己的意识来,到最后往往是委屈了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留下不好的童年阴影。但是在《我的橡皮筋,不给你》中,吉竹伸介则完全是站在了孩子的角度:

我一直一直想要一件只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它既不是“哥哥用过的东西”,也不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东西”,也不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玩一会儿的东西”。而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东西。

  从吉竹伸介的文字和插图中,我们不难察觉中,小女孩想要一件真正属于自己东西的强烈愿望,而吉竹伸介所列举的三件模糊物权的小事又是平时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别人用过的、强行分享的、借玩的。

  不管是哪种,对于孩子来说物权都是模糊的,孩子从心底没有对物品的决定权,换句话说孩子在对待物品的处理上没有安全感,对他们来说这件东西表面上属于自己,但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决策权。

  物权意识作为自我建构的一部分,在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时,才会依靠对物品所有权来区分自己和他人。如果家长每次就让孩子学会分享,把玩具让给别人,那孩子在心里就会觉得,不仅别的小朋友,连父母也会抢走自己的玩具。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孩子就会更害怕失去,也会变得更渴望占有。

这根橡皮筋我谁都不给。因为它是我最最珍贵的宝贝。

  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物权意识是发展出安全感很重要的部分。孩子对自己的物品有决定权,可以选择分享,也可以选择拒绝。不管是哪种选择都要尊重孩子,只有当孩子感觉到尊重并且安全时,孩子还乐于分享。

  2、“妈妈!妈妈!这个回形针给我吧!”——契合低龄儿童兴趣多变的发展特点

  在《我的橡皮筋,不给你》的最后,有一个神来之笔,在小女孩和她的橡皮筋度过了一段奇思妙想之旅后,橡皮筋断了,而小女孩并没有沉浸在伤心中,反而是去寻找另一个只属于她的“宝贝”。在最后的插图上小女孩带着她的新进宝贝——回形针,很开心的在玩乐。

  明明那么喜欢一件东西,但是有一天说不喜欢就不喜欢了。这在大人看来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对低龄儿童来说却很正常的。在超市哭喊着要买的玩具,回家玩两天就不喜欢了;自己不喜欢玩的玩具,别人拿起来玩,又去抢过来玩等等不稳定兴趣的现象,又被称为“偶然性兴趣”。

  孩子年龄越小,兴趣多变的现象就会越明显。因为低幼龄孩子在心理上注意力容易转移并且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很短,所以他们在坚持、忍受枯燥的自控能力上还很弱。

  正是由于对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握,吉竹伸介才创作出了真正贴近孩子生活的绘本,而这除了让孩子感觉被理解外,还用浅显的故事让家长去了解孩子的多变的内心世界—突然很喜欢以及突然不喜欢都是正常的现象,既不是孩子任性,也不是孩子无理取闹。

三、绘本解析技巧

  绘本《我的橡皮筋,不给你》用一条橡皮筋以浅显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物权意识的问题,在这本绘本中,我们不仅要向孩子讲述其中的故事,更要向其传递深层的意义,物权意识、想象力就是解析这本绘本的关键词。

  1、角色扮演: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不能抢

  从2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而构建自我最重要的部分是物权意识。通过对物品区分“你的”、“我的”来区分自己和这个世界。

  随着物权意识的萌芽的,孩子的攻击性也开始增强。两个孩子一起玩玩具,玩的高兴了就要把别人的玩具占为己有;一个孩子看着另一个孩子的玩具好,就要抢过来。不管是哪个,孩子打架都在所难免。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既不能强行让孩子学习分享,也不能去说孩子小气、自私。最合适的做法是承认孩子对玩具的决定权,你可以分享,也可以拒绝。

  如果你是主人可以告诉小朋友“这个玩具是XX最喜欢的,你想玩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行。”还有就是作为客人,要告诉孩子玩别人的玩具要经过主人同意才行,不能抢。另外不管是去谁家玩都戴上一个自己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书,如果可以两个孩子可以交换玩,如果不行也可以个人玩个人的玩具。

  在家里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找到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2、幻想游戏:在想象的世界中放飞孩子的思绪

  在《我的橡皮筋,不给你》中,小女孩用橡皮筋打造了一系列橡皮筋的用法,捆情书、当耳环、当秋千、当飞机、拯救地球…………

  家长在给孩子读这本绘本的时候,也可以借小女孩的奇思妙想给孩子出类似的问题:你的小火车除了拉货物,还能做什么呢?你有什么宝贝呢?你的宝贝可以用来做什么?等等,用一个个问题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平时常见的事物赋予新的生命力,和孩子一起来一场奇思妙想的幻想之旅。

写在最后

  吉竹伸介的《我的橡皮筋,不给你》,以全新独特的儿童视角去谈物权意识这个问题,不管是“每个人都想要只属于自己的宝贝”,还是小女孩以橡皮筋的用途展开的奇思妙想都是都是在谈物权这个问题,而“只属于”的关键在于,我们对物品有决定权。

  表面看这是个讨论物权意识问题的绘本,但往深处想这或许也是一个讨论人生决定权的绘本。在孩子自我意识的构建期,在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希望家长都能放下所谓的面子,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玩具是孩子的,人生也是孩子的。父母“自私”一点,孩子的选择权就能多很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