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童年之谜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童年之谜读后感100字

2021-02-12 02:36: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童年之谜读后感100字

  《童年之谜》是一本由[以]罗尼·索兰(Ronnie Solan)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2019-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童年之谜》读后感(一):《童年之谜》:为人父母的必读之书

  《童年之谜》是一本专业性很强,且比较实用的书籍。本书是由以色列的著名心理学家罗尼·索兰所著,书中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自恋、自我、客体关系和分离—个体化。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先天健康自恋的全新概念,这是区别于以往的病理性自恋的。

  自恋一词,现已经逐渐的演化成一种贬义词。我以为心理学中的自恋和我们今天所讲的自恋完全是两个概念,然而并不是。作者所讲的自恋与我们所熟知的自恋没有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麦克莱兰认为,自恋是人类正常心理发展和正常功能结构的一个维度;赖希强调,自恋本身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下才会发展为病理;弗洛伊德将自恋描述为不正当的力比多发展;大部分的专业文献都讨论了自恋的病理性。作者认为自恋是一个情绪免疫系统,保护着我们自体的熟悉感、抵制任何挑战这种熟悉感的陌生或差异性。

  这本书不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对我们科学健康育儿,探索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非常有意义。

  作者在书中的引言部分写道“大多数父母都是“足够好”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理解及其对孩子的爱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付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一定会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足够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常常被孩子不理解,父母不是不够爱,只是不会爱而已。生活中大多数的父母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就是爱你的表现。熟不知,你所谓的“为你好”又是否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呢?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想着去如何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因为急于求成,所以盲目。什么《儿童成长指南》、《如何做一个好妈妈》(此处书名纯属杜撰)等等,市面上的育儿类书籍应接不暇。这时候,家长的选择就很重要了。

  不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秘密,再多的方法论也没用。《童年之谜》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真正的育儿百科全书,只有真正了解了儿童内心世界的秘密,才能通过孩子的行为语言等给孩子最想要的,也是最好的教育。

  这本书适合给每一位父母或是正准备做父母的读者。专业性很强,很难啃,但是绝对物有所值。

  《童年之谜》读后感(二):童年的秘密

  《童年之谜》从儿童的内心世界来分析了童年经历对人成长的影响,成年人的行为都是童年生活的影子。这是一本理论性非常强的书,对于专业的心理研究者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能帮助我们了解成年人行为的心理因素,指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让孩子从小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和认同感以使他们成年后能更加适应社会。对自己性格不满意的成年人也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性格的成因,从而学会与自己和解,并指导自己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帮助下一代更好地成长。相对而言,这本书对实践的指导性略弱,想要从中获得公式化、操作性极强的教育方法恐怕是徒劳的。

  本书从口欲期和肛欲期(即出生到18个月、12个月到3岁)两个阶段来论述自我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并阐述了心理学上的自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作者作为心理工作者,研究了大量儿童的心理现象及其背后的因素分析,归纳并总结了隐藏在成年、伴侣和父母身上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分析深刻,有理有据。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后,作者都会用一页左右的篇幅来总结本章节的观点,并概括性地阐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书的最后附有一个术语表,详尽解释了书中提到的心理学专业术语,对于读者更好地阅读本书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恋。健康的自恋与病理性的自恋完全不同。健康的自恋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人通过自恋来保护自己,获得安全感。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为新生儿播放胎儿在母体中常听的音乐能让新生儿安静下来,停止哭闹,因为那是他熟悉的音律,能让他从外界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安全感。那么同样的道理,自恋是不是也可以解释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常常是最亲密的?因为孩子来源于母亲,在母亲的子宫中发育成长了10个月,对于母亲的心跳、呼吸、声音都是非常熟悉的。正因为如此,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在作者看来,自恋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认可,不论是长相、性情,还是气味、性格。父母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意味着孩子的完整性与趋同性,人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充满了亲切感和认同感,好感油然而生,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如此。所以,一个有缺陷的孩子如果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爱和认同,往往是会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小时候获得的毫无保留的爱就是他成年以后安全感的来源;而一个小时候总是被否定和不认可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缺乏安全感,不懂得怎样去爱己爱人。

  自我和客体的关系也是每个人必然会碰到的冲突。作为父母,要从小就帮助孩子区分自我与客体,帮助孩子建立分离的感知,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联结并适应这种关系。客体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地会给自我带来被伤害的体验,怎样调节这种不愉快的感受是父母需要教会孩子的首要功课,只有当孩子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差异性带来的伤害感,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童年之谜》读后感(三):读《童年之谜》思考教育

  教育一直是这个社会重中之重,每个人都有一段只专注于被教育的时光。那时往往我们会向往教室窗外不被约束的世界。当我们步入社会却不得不接受要继续被教育的事实,只是这时接受新鲜事物的节奏放缓了而已。

  在我们觉得个人生存技能似乎已经练得差不多了,又要学着当一名家长,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好像是真应了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了,开始计划、思考“教育”了。 需要我们主动去学大多是有用的,学到的知识技能是能与以后的生活有所影响的。从出生,还在婴儿期开始就在学。但是孩童期的学习除了张嘴说话、走路、吃饭、认清家人这些还有什么呢?所受到的教育影响与以后的又有些什么关联呢?

  以色列作家的《童年之谜》这本书的内容特别系统、集中的讨论了儿童期的教育问题。 它从人的婴儿时期说起,口欲期和肛欲期的早期心理发展,及其对婴儿正常或病理性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父母对孩子情绪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总的来说一个儿童的发展走向还在于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对孩子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或许就在于这两年比较热的话题“原生家庭”了。 虽说《童年之谜》主要是在说童年的教育困惑,可事实上它涉及的内容应该是更早。因为它有说到在孕期母亲与宝宝之间的互动和相互间的影响。因而我想阅读这本书对已经成为父母和准备为人父母的读者都是会有启发的。 但是这本书还是有一定的门槛的,至少对我来说还是有些些费力的。有时读着读着不得不放下书来理一理,想一想,这也可能是因为它涉及了心理专业方面内容的缘故。它还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

  作者罗尼.索兰将幼时的孩子按年龄段做了划分,并加以举例。而我在看的过程中也时不时在找寻自己的影子。不用怀疑,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成长环境,可同一个地球,同为人类,有许多情感和成长的烦恼却还是共通的。 在童年时的一切对以后的人生都有着深深的影响,即使长大成人后,心里也隐藏着一个孩子,他是儿时的影子。这本书里说的“自恋、本我和自我的功能、客体关系、分离—个体化”在我理解来都受童年影响很大,而人的性格养成基本也在童年。

  《童年之谜》读后感(四):了解儿童内心世界

  有时候,我们很难知道儿童的一些举动究竟是想表达什么,看似奇怪的举动,在儿童的成长中非常正常的表现。儿童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会展现出其独特的阶段特征,了解这些阶段特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构建。

  我们常常会看到男主或女主,亦或是犯罪嫌疑人因为小时候受到一些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导致他们在成年以后依旧害怕,心理出现问题,严重的会有人格分裂、心理扭曲等状况,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这也告诉我们,童年时代受到的创伤会影响人一辈子。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对这种现象有所了解和进行判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他们身心发展正常化。

  在罗尼·索兰博士的书《童年之谜: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指南》这本书中,写到了儿童口欲期——亲密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和肛欲期——协商期(从12个月到3岁)各方面的发展概况,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把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分成了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动阶段(11、12岁以后),罗尼·索兰博士的研究受到皮亚杰的影响,但是其研究的角度和内容是有所创新发展的。

  在《童年之谜》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心理学的专业名词,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应该是其中的精神分析,作者在借助他人理论来论证时,时而会有新的发现。这本书极其专业,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的人读着可能会比较费劲,但是作者会把自己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案例放入其中,读者可以结合案例理解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际联合在一起。这是一本适合研究心理学的专业人士看的书,同时它也适合父母、教育工作者、医生看,它所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对读者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看完这本书之后收获颇多,对儿童的认知有了更多的了解,童年也不再是那么神秘的。童年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让我们跟随索兰博士一起去探究童年之谜吧!

  《童年之谜》读后感(五):了解孩子的童年心理

  每一个人都是经过童年成长起来的,不同的童年会影响到成人后的不同的个性。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我并没有影响到心理学的知识。等到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是关于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指南。

  这本书主要针对的是婴幼儿时期,孩子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从出生到18个月的口欲期,以及12个月到三岁的肛欲期,都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这些阶段孩子所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时候我们一直认为,年龄小的孩子在心理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其实我们忽略了很多。出生之后,孩子对于母亲的依恋之情,到了幼儿期的自我情绪的调节,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有各种各样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学习,从这本书里就能学到很多。

  我觉得这本书是属于比较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书。虽然它所针对的是儿童的心理健康,但是很多的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我觉得适用于很多成年人。这本书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其内容是针对婴幼儿早期的心理成长的。我一直觉得孩子在童年时期的心理是很重要,尤其是家长给予孩子温暖以及教育、性格等都和童年时期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长为身心都健康的人,这一点作为母亲来说也是关心的。如果单单重视了身体方面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产生的结果也是非常不良的。没有好的童年心理,在长大成人之后,不仅在社会上以及人际交往上都会有一些困难。所以说家长们都应该重视儿童内心世界,关心儿童的心理健康。 对于这本书来说,我一直觉得是比较专业的书籍。丹丹从头读到尾的话,还并不能十分掌握其中的内容。所以有时候我会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来阅读,需要解读的时候,我可以反复翻看这一本书。虽然这本书的知识点是比较专业的,但是在书最后会有一个术语表。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点的话,可以查阅一下术语表了解一下每个专业术语的含义,从而可以更加理解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些知识。 最后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总结“爱,和工作或任何有创造性的事业一样,都隐含了我们幸福的秘诀“,所以对于每一个身为家长的父母来说,我们应该用更包容的爱去对待孩子,让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童年之谜》读后感(六):找不到与孩子相处的金钥匙?快进入罗尼·索兰的精神王国

  为什么孩子会尿裤子?为什么孩子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为什么孩子会倔强地反驳大人的观点?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对某件事情格外感兴趣?......花了超长的时间耐心读完了以色列资深精神分析师、心理学家罗尼·索兰撰写的《童年之谜》这本书后,仿佛摸到了与孩子相处的金钥匙,这些问题似乎一下子都有了答案。

  确实如作者所说的一样,原生家庭的良性资源与生活劣势,会在育儿过程中,给孩子产生无形的、但却非常强大的影响。无论是在零至十二月的口欲期,还是十二个月至三岁的肛欲期,尽管每一个时期的情绪系统都有一套独特的功能运作模式,但是父母角色、生活环境以及遗传因素都无法脱离于这套系统之外。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平衡他的内心需求,提升他的行动能力,都是值得父母深思的事情。

  在这本《童年之谜》一书中,作者对孩子的自恋免疫系统进行了深度剖析,她认为口欲期的自恋理想代表着完美和夸大的自体熟悉感,而肛欲期的自恋理想则代表着力量和全能的自体熟悉感。值得深入探究的是,幼儿们在面对不愉快或不熟悉的场景时,会产生一种如同失败般的威胁感。尽管如此,幼儿依然能够通过健康的自恋恢复他的自体熟悉感。也就是说,过几分钟后,孩子就能从不愉快中恢复过来,仿佛那些不愉快并未发生过。孩子年龄越小,其挫折阙值越低,等到孩子步入肛欲期时,他的挫折阙值就会不断地提升,他便不再表现得那么绝对。

  这些理论很鲜活也很真实,难免让笔者想起自己小时候。试着回忆一下,小时候,我们的心里是不是都住着一个“自我”,这个“自我”主宰着我们臆想出来的一个精神王国。在这个精神王国里,“自我”是绝对的C位主角,所有的有关他人的一切,仿佛都是“自我”的陪衬。长大以后,我们常常会回忆起这段“迷之自信”的岁月,在不断被神话的“自我”中持续反问自己。无论如何,那段只有自己的大脑才会感受到的岁月是如此真实却又不可思议。

  关于幼儿为什么会尿裤子,作者的“幼儿对自己的秘密有掌控感”这一解释,笔者深表认同。年幼的孩子可能会象征化自己的分泌物,升华自己的排泄物,同时不愿被太多的人知道。孩子认为那是一种自己可以保留在心中,没有自己的允许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拿走的东西。作为看护人,我们可能忽略了为他保守秘密这一原则,当孩子不断做出消极反应时,我们立即强调并指责他的错误,甚至说他是一个撒谎者。殊不知,这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使得他在为难、偏要坚持等复杂情绪中不断地将尿裤子这件事情“完美”地反复演绎。

  这本书术语比较多,专业性比较强。笔者建议大家可以先翻翻后面的术语表,再来通读全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童年之谜》读后感(七):让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一本书

  对于每个新生父母来说,从孩子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成长过程都充满了神秘,而对于很多初来乍到的父母只注意到孩子表面现象,并不深究孩子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常常用自以为对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行为,殊不知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对待,会对他将来的成长照成很大的困扰。我们不是说父母“有意”要伤害孩子,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对待孩子的行为上所出现的错误。那父母怎样才能读懂孩子的心理,对孩子 的成长做出正确引导呢?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童年之谜》是作者罗尼·索兰博士50年儿童心理治疗经验所凝练。罗尼·索兰博士出生于以色列,在瑞士求学取得儿童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接受了精神分析培训,回国后,成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并且有多年在大学任教经历曾培养出多为在儿童心理学界内出色的学家。如让·皮亚杰---儿童发展心理学大师、瑞典精神分析学会会员,雷内·斯皮茨----儿童发展精神分析学家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由上所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罗尼·索兰博士绝对是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顶尖学者,而这本根据他多年临床经验所著的著作,绝对是儿童发展心理学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书籍,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本书。

  《童年之谜》共分两大部分 1、口欲期---从出生到18个月。2、肛欲期---从12个月到3岁。弗洛伊德曾提出过个体早期发展对毕生的重要性,而书中所提到的两个阶段(幼儿口欲期、肛欲期)更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时段,如果当父母的对幼儿在此阶段心理和行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性的引导,可能会在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不确定的因素。希望阅读此书的父母对此产生重视。

  不同于以往的育儿书籍,会根据父母在育儿方面出现的问题直接给以解决方案,而忽略问题背后真正的“问题。”

  《童年之谜》不是一本理所应当给出你答案的书籍,作者罗尼·索兰博士更希望阅读此书的父母,在读完此书后在育儿方面会有一个自己的领悟、思考、进步。而不是“1+1=2”僵化的解决自己与孩子之间所面对的问题。

  《童年之谜》读后感(八):《童年之谜》:解开童年之谜的钥匙

  《童年之谜》是一本纯纯的理论书籍,是立足于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的育儿百科全书。对于没有相关理论知识背景的父母来说,即便对此书高度重视、深入琢磨、专心研究也不一定能理解。相反,如果是对此领域颇有研究的人员,会受益颇多。

  《童年之谜》让我想起曾经为论文奋战的日日夜夜。作者是个严谨的学者,全书的第一部分是对儿童心理领域相关研究的综述,资料丰富且详实。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揭示婴儿在口欲期和肛欲期的早期心理发展及其对婴儿正常或病理性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父母们对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表明大多数的父母都会根据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理解及其对孩子的爱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付出。

  在成为父母之前,我们一无所知;在成为父母之后,我们恨不得将全世界最先进的育儿理念瞬间灌输到自己的脑袋里。市面上也有各种各样丰富的育儿书籍可供给我们选择。这些书籍考虑到父母们的理解能力和水平,往往都是给予我们直接的指导,让我们可以“拿来主义”,具有“知其然”的实用性,并没有“知其所以然”的思考和领悟。而《童年之谜》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让为人父母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成长的价值超越了以往的知识和方法。

  本书作者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健康自恋的功能运作概念化,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免疫系统,保护着我们自体的熟悉感、抵制任何挑战这种熟悉感的陌生或差异。

  自恋这个词源于有关水仙花的希腊神话,纳西索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俊美的男子人物。他爱上自己的影子,最终变成水仙花。在我们的印象中,自恋是一种自我崇拜并过分关心自己的完美的一种心理状态。然而作者却将自恋视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保护机制。因为自恋是通过被熟悉的事物所吸引、对陌生的事物保持警惕和抵制。

  这不禁让我想到,之前有个并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叫哭声免疫法。就是婴儿哭泣的时候,父母不予理睬,养成习惯之后孩子便不会随便哭泣。《童年之谜》便可以打脸这种残忍的育儿方法。因为在口欲期的婴儿通过哭泣来操纵或者诱惑父母来满足其驱力和情绪,当双方都感到满意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熟悉的、令人愉快的的亲密快乐和愉悦的感觉。相反,如果父母无法及时满足婴儿的欲望时,陌生感和沮丧感便在其经历中占据主导地位,也会让他充斥着焦虑和不安。长此以往,挫折太频繁便会造成心理伤害,甚至会持续到成年之后。

  作者说每一个成年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孩童,这个孩童代表了该个体早期生活经历的记忆痕迹的总和。所以我们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吃饱穿暖的同时,更要满足他们的心灵成长的需要,不要让童年的创伤影响孩子的爱的能力。

  =

  《童年之谜》读后感(九):养育孩子,是生命中的一段历程

  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我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了我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儿时的欢笑像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朵朵洁白的花瓣就仿佛是一件件回忆。

  所有人都希望有个美好的童年,我想这个应该是幸运的,幸运的有一个平和的家庭和父母。

  我的儿子转眼间成长了一个一年级的大男孩了,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会跑会跳,会说会闹,我一直是凭着天生为母的特性来养育,还好,儿子的童年应该算是比较幸福,但是每每想到忍不住与孩子吼叫,孩子委屈的眼神的时候觉得十分愧疚,甚至到现在儿子有时候也会说我不理解他。

  所以现在遇到《童年之谜》这本书还不算晚。是作者罗尼·索兰博士50年儿童心理治疗经验所凝练。是一本比较专业的讲解儿童心理的书。我们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路程,才能从容面对养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不至于用野蛮粗暴的方式去对待,错误的方式会给孩子稚嫩的心理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这可能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

  作者按儿童年龄来分,将儿童分两大部分。

  一、口欲期,从出生到18个月;这个阶段称为亲密阶段。从孩子出生,到自体免疫系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熟悉的依恋这几部分来阐述。

  二、肛欲期,从12个月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协商期,包括自我的巩固,自体熟悉等几大部分。

  我觉得文中所说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婴儿就能正常发展,需要父母在情感上满足需求,否则孩子会造成心理上的缺失。人是感性动物,我们应该以孩子的姿态去探寻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正确的养育孩子。其实养育孩子不需要用恐惧的方式,我们给到他足够的温暖,孩子自然会长成你想要的样子。

  这本书专业的心理知识比较多,值得我们每一个有孩子的父母好好阅读学习。

  养育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人父母,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和自己握手言和,才能参与一个更好的生命的绽放,才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养育孩子,是生命中最美的一段历程。

  《童年之谜》读后感(十):学点心理学,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

  《童年之谜》是一本神奇的书,可以让人从中获得平静,抚平受伤的心灵,抚平曾经留下的痕迹。具体来说,这是一本解析书,分析儿童内心心理的一本书,从而让成人了解在童年时期给自己造成影响的事件,最终导致现在的自己。解开结,完成自我心理疏导,补齐自己所缺失的部分,形成更完整的自我。唯有这样,家长才可能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加以注意,不给自己孩子的心理造成困扰。毕竟谁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童年之谜》作者是以色列的罗尼索兰。本书按儿童年龄来划分,分二个阶段来解析儿童在童年时期的心理。

  用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有因才有果。现在的自己,是从童年时期成长过来的。童年时期造成的影响就是最初的因,成年后现在的自己就是最终的果。看着似乎没有关联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留下痕迹,左右了日后的自己。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从出生至18个月,作者称这个阶段为亲密阶段。从孩子出生,到自体免疫系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熟悉的依恋,这三大部分。第二部分是从12个月到3岁。作者称这个阶段是协商期,包括自我的巩固,自体熟悉等几大部分。

  作者罗尼索兰是一位有着多年心理治疗工作经验的人,她是以色列以及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会员,还有心理学家。她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来讲述我们该如何待和面对童年时期的不断增长的困扰,敏感的感知,内在的尊严等等,这些问题在成人眼中像极了笑话,却是孩子童年时期极大的问题。

  我们都说人要健康,其实这个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只不过以往都被我们所忽视。正如现在我们在探索的原生态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一样,孩子在童年时期的成长,也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特别是作者指出正常发展建立在自体的凝聚性之上,作为婴儿的自体客体,如果父母能在情感上满足需求,则婴儿就能正常发展。不能满足的或是婴儿未感知的,那就会偏离这个,婴儿会极度渴求,这也就会造成心理上的缺失。

  作者指出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接触这种行为,使自己本身获得愉悦,也使孩子得以满足,这为以后的分离个体提供了基础,这样等孩子分离至自体空间,孩子反激不会特别严重。孩子会特别抗拒不熟悉的活动,而这些负面的记忆会存在于脑海中,影响孩子日后的生长和发育。

  《童年之谜》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儿童心理书籍。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过去的自我,完善自我。我们也可以从中分析自己的孩子,对待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更加注意。有专业书籍作为指导,我们都可以更好的走近孩子,建立建全更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