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醒思考的策略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清醒思考的策略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20 00:15: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清醒思考的策略的读后感大全

  《清醒思考策略》是一本由罗尔夫•多贝里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一):如果有些译者注可能更方便理解

  狗狗很真诚,可是我们是人类。

  这本书可能会成为我重要的一本枕边读物。很多观点让我再认同不过。因为有所经历,所以认可。因为生活处事上不少疑惑,依据书中的原理去处理,竟然轻松pass。

  现在每每拿起翻译的作品,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作为一个常常看不懂翻译的人,不得不表示这书真的翻译得很好。至少我读起来很流畅。如果有些关于部分语句的故事背景解释,就更好不过了。

  目前为止,我准备每天看一点,并且看三遍。因为,很满足。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二):能把一个思考用好就不错了

  本週讀了罗尔夫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策略”,又擴展讀了他之前写的“清醒思考的藝術”和“明智行動的藝術”,發現並沒有第一本書好看,於是讀到一半作罷,對於讀不下去的書就不要勉強了。

  “清醒思考的策略” 主要是想给自己准备一个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取用的思维工具,作者提供了52种思维方式或者生活处事态度,有的同意,有的没看懂,有的不赞同;但真的印象深刻的就两条:1)誓言(可能是翻译的缘故),每个人要有自己生活的原则与固执,从而减少选择疲劳,比如为了减肥就定下原则所有甜品都不吃,而不是看到甜品时再决定到底吃不吃,是不是今天摄入热量少就可以吃,运动多就可以吃,反之则不可;不要在一些不必要的小事上浪费自己宝贵的意志力,每一次选择都会增加疲劳感,削弱意志力,应该要把清醒的抉择留给更大的事; 2)专注点幻觉,有时候我们过于看重一件事情中的某一个因素,然后把这个因素无限放大,从而失去了对全局的视角;记得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那个时候觉得大四上半学期如果没拿到四大的offer,似乎从此以后就要失业流落街头似的,其实只是把这个时间点过于夸大看重了,后来晚拿offer没有进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同学,现在回头看看人生可能更精彩。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三):用来思考和扩展书单的好书

  

52个小章节的形式非常友好,让我可以利用两个星期的电车通勤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很多相似的见解,也可以说这本书讲出了很多之前没有深入思考的想法。可是当生活(生存)的压力推着你向前走的时候,我们到底有没有精力去实践书中的这些理论呢。或者,在我们真正能够运用这些理论之前,我们还需要沉淀自己多久呢。一想到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说不定已经财富自由了(我瞎猜的),我觉得本书的指导意义似乎小了一点…或者更具说服力?

不过我依然称赞这本书。书中描述的“focusing illusion”现象、“读书的方法”等理论依旧让我记忆深刻。

对于本书印象更加深刻的其实是在于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的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思想以及丹尼尔·卡尼曼等一众当代心理学家。(另外作者对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言论也很推崇。)在最近读的其他书籍中也有对上述两项的提及,我的简短的书单似乎可以拉长一点了。

最后我才读完这本书就在最近读的网络文章中看到了对书中文字的整段运用…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四):清醒思考的策略

  世上没有完美的策略和方案,只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要坚守自己的承诺,不要轻易放弃,100%的坚持比99%的坚持更加简单。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学会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学会面对现实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美好的生活很大程度是取决于避免做蠢事或者跟风行动。学会分享和捐赠,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使人生活过得更开心愉快。不要太在乎人生的得失成败,这些不利情绪毒性十分强大,随时间的流逝不值一提。保持第二重人格,注意场合包装自己,不要在外人面前流露真性情。物资能提供的快乐是短暂的,多体验经历才会激发你的幸福感。学会储蓄,不要跟人攀比,在自己的能力圈学习会事半功倍,坚持长期思考,保持耐性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品质,但它们总被低估。选择做自己能做的工作,而不是自己想做的工作。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十分渺小,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要学会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设定可实行的目标才有美好的生活,知道前行的方向显然更加重要!

  不要永远怀念过去,这样会自己毁掉自己的生活。生活中要学会劳逸结合,这样才会有乐趣和意义。做事情要有自己的原则,做没原则的事情会让自己付出极大的代价。我们不需要对困难过分忧虑,生活中的苦恼和担忧大都没有发生。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受外界的干扰。你不能从金钱中找到快乐,这些东西随时都会离你而去,应当为自己的精神堡垒投资。请保持谦虚,远离嫉妒的品质。避免让问题出现,胜过动手解决问题。在生活中要坚持自律,学会专注。知识要学以致用,读书学到的知识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才不会忘记。学会借助思维减法为生活做减法,生活并不是得到越多越幸福!不要永远停留在思考阶段,行动才是最实际的方法。考虑事情上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学会换位思考,这样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世界本来就不是公平的,有意识地管控自己的期待,是获得美好生活的必备技能。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五):炒冷饭+逻辑陷阱

  

1.大多数思维方法都是炒冷饭而且已经被理论定义过的;

2.举例不当,共情很差;

3.逻辑陷阱多,A推导B的过程逻辑不顺畅;(这个问题我30%的时间都在怀疑是翻译的锅)

哦,另外建议作者给巴菲特(及其商业伙伴芒格)1/3以上的稿费,文摘名人名言的书一个人能摘抄到这个地步我干嘛不直接去买本巴菲特传记看?

↓啰嗦的举例说明:

在好名声的牢笼(17章节)中,作者举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你想成为世界上最聪明但别人认为是最愚蠢的人还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但被别人认为是最聪明的人;另一个是你想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棒的情人即使别人都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差的情人还是想成为世界上最差的情人即使别人都觉得你是最棒的情人(依然是巴菲特说)。

Q1的结果当然是最聪明但是别人愚蠢,但同理作者要推论Q2应该是“要做自认为最棒但别人觉得你最差”就逻辑应用有问题吧。首先聪明是一个可用客观数据理论去论证的一个值(或说程度),属于自带属性,别人不管怎么认为都不会影响这个程度的效用。但是情人这个好坏本身就是你作用在别人身上才能得到的反馈结果,别人的反馈会直接决定效用等级及好坏,几乎可以简要套用情商和智商两个东西,根本不是一个维度和作用效果,感受到了一种辩论赛中常用的诡辩技术。

另外,作者又举例说,对原始人来说“外部评分卡”更加重要,不在乎的祖先都早已从基因库中消失了。这是因为原始人生活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之后的一万年里闲话便统治了世界,以村庄和城市为单位的群体依然以名声这类外部评价为重。但时至今日,你已经不处于石器时代了,对人对你的评价对你生活造成的实际影响远远小于你的自尊心或者羞耻感所带来的影响。——啥?中国人,有被冒犯到。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六):适用于21世纪的古典生活哲学

  能够与多贝里先生的这部著作邂逅,对我而言是一份莫大的缘分。

  古往今来,人类追寻美好生活的脚步似乎从未停歇。时至今日,虽然社会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然而很多人的幸福感却反而越来越低了。便捷的交通工具、高效的通讯网络为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惬意,同时还有更多的压力与困惑。

  上班族抱怨休息时间不够,学生族抱怨课业任务重,创业族又深感环境艰难,我们似乎活在一张束缚了自由的罗网之下,心灵得不到快乐和解脱。科技的进步本身是一件好事,然而将这种能量转化成内心的喜悦却并不容易,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

  相信在读过这本书后,你也会和我一样收获新的感悟。正如作者所言,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尽管我们的机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诸多思维方式却依旧停留在原始社会的阶段。换句话说,现在的我们还在用“属于石器时代的大脑”来为自己导航。

  然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如果仍然用石器时代的思维方式来面对人生,那就好比是在游戏中空有一身极品装备,却无法发挥出其价值的一级菜鸟。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地改变错误的观念,才能将生活中尽可能多的负能量消除掉,让自己的生活体验变得更加美好。

  继《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之后,多贝里先生再一次为读者奉上了一场绚丽的思维焰火秀。借助一个个案例,作者将最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本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便于阅读,文字时而严肃,令人深思,时而诙谐,令人捧腹。书中的每一章都配有相应的彩图,这些有趣的图片与睿智的文字相得益彰,令书中介绍的一件件“思维工具”更加生动形象。

  在这本书中,你不会看到类似“振作起来,生活就会更美好”之类的空话,或者是那些早已被大家喝腻了的心灵鸡汤。书中的文字宛如离弦之箭,直击要害,探讨的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针对其中绝大多数的思维偏差和陷阱,作者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便我们运用书中介绍的思维工具处理实际问题。

  美好的生活绝非奢侈品,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的目标。如果能利用好本书中提到的思维模式,相信生活定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七):纯阳书评第377期《清醒思考的策略》

  《清醒思考的艺术》是要帮助读者避免掉入思想上的坑,《明智行动的艺术》是要帮助读者避免掉入行动上的坑,而作为这一系列的第三本书,本书要带给读者的是一系列正确思考的思维工具。这三本书略有差异,但是一直聚焦于、不断层层深入于认知思维这个主题,总体上符合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逐级展开的逻辑。之所以有这个结构,既可能是作者有心为之,更可能是作者的无心之举,纯粹是出于作者自己选择材料的自然顺序。

  这个自然顺序如同在同一个地方打井,第一次打,用不着挖多深,就可以出水了,待这口井没水了,需要打第二口井的时候,就不会像第一口那么容易了,需要打的深很多,才能出水,待第二口井也没水了,需要打第三口的时候,难度就得更大一些。作者写这三本书也就像打了三口井,一口比一口深,这口最深。

  那么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呢?特点有而,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这本书相对于前两本书要深一些。

  和其他商品一样,书也是需要花钱买的,但是和其他商品不一样的地方是,阅读一本书需要读者更深入地参与到作者的脑力劳动之中,而这种参与表现为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并对这种表达做出评估和评价,正是这种参与行为,让读者读完一本书,就要把作者的想法和想法产生的过程又过了一遍。如果把作者写了一本书比作打了一口井的话,读者读书不只是喝到了井中水,还要跟着作者把打井的过程看一遍。

  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这口井最深,所以这本书相对于前两本,从内容上就显得更深一些,读起来没有前者那么轻松,那么惬意。但是话又说回来,说它有点深,只是相对于前两本,从绝对的角度讲,这本书还谈不上难懂。

  第二、这本书讨论的几个主题更值得认真思考,提供的几个方法更有价值。

  挖得深,还是值得的。比如什么才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相信绝大多数人对这个提法不陌生,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本书提醒我们,很有可能我们距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还远着呢。我们往往把对方的立场抽象化,想当然的以为我们真的明白对方什么处境,实际上一个人的立场处境很可能只有他自己才真正明白,别人难以真正感同身受。所以想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一个客户,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如果有的话也只是错觉。下面我们看有价值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选择配偶,怎么选择秘书?这个问题和柏拉图选择麦穗一样,是一个难题。这本书里有一个思路,在37%那个位置去选择你满意的。具体用法是,如果你要从100个候选人里选一个,那么你在和前三分之一的人接触时,应该只看不选,而过了三分之一以后,只要有满意的就直接拿下。和前三分之一的候选人见面的目的不是选择,而应该是形成标准,知道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过了三分之一就可以按照业已形成的标准去做出决定,如果还是不做决定的话,数学上已经证明你错过最佳选择的概率会不断上升。这个方法数学上很硬,而且很有新意,值得试一试。

  总之,这本书比前两本,更深一些,但更有价值含量。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八):适合四十岁以上的人

  1.

  这是一本更符合中年人气质的书。当你也过了而立之年,领教了生活的冷漠无情,开始自己也变得冷漠而且不太容易上当的时候,看这本书可能会有更多共鸣。如果是五年前我读这本书,可能会在书页上写满不屑一顾的冷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默默点头,划线,继续翻页。

  2.

  幸福生活是什么?作者没有结论(当然也不可能有结论)。但是他讲了很多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是不幸福的。套用作者在书里的话,“我们不知道什么能保障我们拥有美好的生活,只知道哪些因素是肯定能破坏它的。”

  3.

  我不了解作者所推崇的斯多葛学派(坚忍克己主义)。不过书里面大量出现的查理·芒格、巴菲特和丹尼尔·卡尼曼的论述读起来十分顺畅。特别是对后者的大量引用,让我读起来像是在复习《思考,快与慢》。总结起来,就是要过有所克制的生活,避免很多行为主义和心理学上早就研究透彻的误区,借鉴这个世纪最出色的两位投资者的智慧来面对我们的生活。作者在前后章之间往往有互相矛盾之处(这是一本由每周专栏文字所汇集的书),更是验证了他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看重。好吧,他也反对教条主义。任何扬言自己为绝对真理的观念,都值得怀疑。

  4.

  我喜欢书里出现的“不动之心”和“即或不然(but if not)”这两个词。我们对待生活要保持冷静、疏远和洒脱,但是在数目不多的核心问题上,有坚忍不退的意志。——当然,这也是一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论点。这正说明了生活的复杂。

  5.

  困顿于目前时局的人(包括我自己)也能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一些能用于实践的真知灼见。不必急于发表意见,“并非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大幅降低对新闻的关注度;人们不可能通过思考来获得美好生活;不要高估自己的作用;珍惜专注力;寻找合适的策略来帮助自己面对世间的苦难。

  谈到“正义世界”的谬论时,作者写道,“你生命中所经历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给你的命运带来了沉重打击的事情,其实同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并没什么关系。请以冷静且坚忍的心态,坦然接受一切不幸与失败。”

  这一段话有道理,但是注定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也无法适应某一些极端情境。人是需要理由才能理解世界,才能继续生存的,哪怕我们明白这一切归因都不可靠。世界是复杂的,只要我们继续生存,就需要构建这个世界的内部逻辑。

  7.

  我喜欢他提到的一个思考题。如果你要去荒岛,可以让你带上一个人,你会带谁?爱人,孩子,偶像?都不是,我们应该带一个会做船的人。这个思考题的心得就是在任何困境下都不要放弃行动。

  8.

  只有对世界的繁盛复杂以及对自己认识的边界抱有敬畏,我们才不至于陷入狂热。

  9.

  虚拟读书卡是个有意思的想法。现实就是我读书的时间比十年前大幅降少,而且读书的类型更加集中。用一种年度定额卡的思路来审视自己分配在读书上的时间确实是一种更加现实的态度。我设定一年读50本书,有50个读书点。好书占一个读书点,每本读两遍,做批注和简单笔记。推理小说不打卡,读十分钟觉得浪费时间的书也可以放弃。反正过了而立之年的人可以任性一点了,不再要求自己把所有的鸡蛋都吃完。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九):清醒思考的策略——52种思维工具

  后记里作者说他综合了现代心理学、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思想和现代投资学理念,整理出了这52种思维工具,我试着概括一下,以后也可成为一套完整的检查清单,日省吾身,必有幸福。

  1.心理账户:使用预先承诺原则,往账户中添加价值

  2.修正的巨大作用:重心放在计划的实施和修正上

  3.誓言:把重要人生事项变成固执的誓言去践行

  4.黑匣子思维:记录决策的假设、思考过程和结果并定期复盘

  5.反生产力:警惕新科技产物使用成本过高

  6.美好生活的消极艺术:专注于消除消极面和不做错事

  7.卵巢彩票:感恩生活,不羡他人

  8.内省错觉:把情绪当成飞来飞去的鸟

  9.真诚性陷阱:打造第二重人格出演自己的外交官

  10.五秒说不:90%情况下对请求说不

  11.专注点幻觉:比较事物时要抽离专注点因素看全局

  12.“蒸发”的宝贝:克制购买,专注投资经历

  13.为自由做储蓄:摆脱贫困线,并拥有一定资金保障

  14.能力圈:深度打造能力圈,做事不超边界

  15.坚持的秘密:坚定不移、保持耐性、长线思考

  16.使命的压迫:做自己能做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17.好名声的牢笼:将自己从外部评价模式转换到自我评价模式

  18.历史终结错觉:你可以改变自己,却无法改变他人

  19.生命的小意义:拟定可行性目标

  20.两个自我:警惕记忆自我,升华体验自我

  21.记忆账户:当下的认真经历远比回忆有价值

  22.生活的故事皆为谎言:穿过大脑的故事迷雾看到真实的自己

  23.美好的人生旅程,胜过优雅的死亡:活在当下,不想最后

  24.自我怜悯的漩涡:挖掘过去毫无意义

  25.快乐论与实现论:混搭乐趣和意义,享受与奉献

  26.尊严圈(上):用一万次伤痛去建立界限清晰的尊严圈

  27.尊严圈(中):让入侵你尊严的人付出代价

  28.尊严圈(下):尊严不可跟魔鬼交易

  29.忧虑之书:写下忧虑,改变其中10%能改变的事

  30.意见的火山:不持立场才是智慧

  31.精神堡垒:在命运的起伏前面搭建好思维工具

  32.嫉妒:管理嫉妒是美好生活的根基

  33.治病不如防病:真正的智慧就是预防措施

  34.心中的救济工作:你无需为世界的苦难负责

  35.专注力陷阱:控制好专注力资源

  36.读书要减量加次:人生前期漫读后期精读

  37.教条的陷阱:所知有限,不要限于观念形态

  38.思维减法:感恩,并和一无所有的人比

  39.思考极点:思考陷入迟钝,行动照亮前路

  40.换位思考:亲身经历对管理来说不可或缺

  41.改变世界的幻想(上):世界混沌,伟人理论不可取

  42.改变世界的幻想(下):没有神人,专注个人生活

  43.正义世界不存在:接受世界的不公平,保持冷静

  44.货物崇拜:避免形式主义的崇拜

  45.专业主义:将自己的专业发展到极致

  46.军备竞赛:抵制内卷化,离开战场

  47.让偏执狂成为你的朋友:结识圈外人,保持在圈内

  48.秘书问题:把100个样本中的前37个当做参考

  49.期望管理:降低期望值能提高幸福感

  50.史特金定律:内外物九成都是垃圾

  51.谦虚:把自己看得越轻,生活就越美好

  52.内心的成功:用不动之心去耕耘,不考虑收获

  世界上真正的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照内心的发展和需要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清醒思考的策略》读后感(十):清醒思考的策略——普通人升级的思维工具

  

我在猫叔的财富行动营里接触了这本书。

财富行动营要求每读一本书,就要输出1到3篇关于该书的文章。这本《清醒思考的策略》有52章,被拆分成2半,每天阅读一半,2天读完,2天内输出2篇文章。

说句实话,我要上班带娃,在规定的2天里我没看完这本书。

现在财富行动营结营了,我有充足的时间来好好看这本书了。啦啦啦。

普通人和高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

如果有一本书直接告诉我们普通人思维的误区,我们看懂了,明白了,以后不往这些坑里跳,咱们前进的路就会好走很多。《清醒思考的策略》就是这样一本书。

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

今后指导我们生活的,不应该是我们的情感,而应该是这些思维工具,它们理智而客观。即使我们现在平淡无奇,借助这些思维工具的指引和修正,最后我们的结局肯定不会差。

不懂思维工具,不利用思维工具,只凭借个人感情,一厢情愿,最后肯定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1如何将损失化为收益

人生路上不是每件事都顺心顺意,闯红灯、堵车、被责怪等一旦发生往往很影响心情。

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再怎么想都于事无补,还不如坦然接受。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呢,人生就是酸甜苦辣咸,如果都是甜的,还要人生干什么?我就是要体验百味的人生!

2修正的巨大作用

人的一生是有无数个时间节点组成的。向着目标努力,不要有个好开头就放任不管,认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NO。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亲身参与,并不断进行修正,每一次微小的修正看似作用不大,纵观人的一生,会让人的航向发生翻天覆地的偏转。

3 真诚性陷阱——外交部长

我们常常用两副面孔、表里不一来形容表面和内在不一样的人。我们有必要对任何人真诚以待吗?

没必要,最亲近的人肯定要真心相待,但是在工作中,要注重原则性。否则别人不会信任你。

想想外交部长是怎么做的吧,他肯定是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首要考量,维护自己的国家,夸赞自己的国家,尽管知道自己国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绝对不可能天天把这些问题挂在嘴上。

4思考极点

很多人都有个通病:想的多,做的少。

嘿嘿, 我就是。当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我往往会停下来,思绪飘进想象的星空,那里有很多耀眼的星星,就仿佛我身上的荣耀一般,我想象着如果事情做成了,我会如何如何。

连续想几天,感觉还不够。

为啥?因为思考不累啊,而且没有风险,行动又要花精力,最后可能还失败。

所以,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过分思考是懒惰者的借口。

思考的再全面,都无法代表行动,都不能预见真实的情况。只有行动能给我们带来经验,思考到一定程度,再去思考就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了,这就是思考极点。

《清醒思考的策略》里有52个思维工具,每个思维工具都可能是我们和牛人的认知偏差。借助这些思维工具,把我们的认知偏差修正过来,放下包袱,轻松上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