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锦集

2021-02-22 03:20: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锦集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是一本由盛桐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1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一):学会与孩子相处,从一个故事开始

  儿子六岁了,有点不知不觉,孩子长大的速度永远快过你的感觉,快过你的期待。我知道不是每个父母都喜欢跟孩子在一起,但是我建议不要错过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这与你是否喜欢孩子无关,这与你是否会后悔有关。

  儿子他现在非常粘我,可能跟我也是一个大孩子有关吧,我常常能带着他一起玩耍,不管是玩玩具还是玩游戏,我特别愿意跟他分享我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真的需要培养,特别是在营造场景上。其实小孩子学会说话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话都很少,因为他们只学会了说话,却并不会沟通,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故事了。故事真是个好东西,虚拟场景下给了孩子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最开始我凭着阅历和记忆自己编着小故事敷衍他,但是很快,我就没故事可讲了,好在还有故事书。这是我买过的第53本故事书了,也是让我最喜欢的,当然儿子也喜欢。他认字不多,但是对书中色彩艳丽的插图喜欢得不得了,他会在自己画画的时候去临摹,好吧,至少我认为是临摹,虽然完全不像,但是真的看得到他对于色彩的掌握在飞快的进步。而且,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谣才学会几个,他就已经融汇贯通起来,有时候会按照童谣的格式自己编词,一点混乱的逻辑加上童真,总会逗得我哈哈大笑。建议大家不要只是读给孩子听,最好是能够带着孩子一起背诵,你放心,孩子的记忆力比我们做父母的强上至少10倍,他们会很快背下来的,然后这些童谣就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了。他们会在以后的对话中频繁的去模仿,一开始是复述,但很快他们会开始二次创造,相信我,当孩子用自己编的童谣讲给你听的时候,做父母的真的会特别开心幸福。

  现在,这就是我和儿子的约定了,我们一起背诵,一起画插图,一起胡乱的改词…

  当然,这花去了我不少时间,但是我宁愿耽搁这些时间来感受他的成长。也许你们会很忙,总是没时间陪孩子,可是不管再忙总还是需要休息的,对吧?那就在休息的时候多陪陪孩子,也是缓解疲劳的有效手段。

  儿子四岁的时候我出过一段长差,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没怎么陪他,只能每个月回来一两天时间,处理完工作,就几乎没有时间陪他了。很快,我感觉那段时间儿子会越来越不想念我,对我的热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着。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家长会和我一样感到恐慌,我却是真的慌了。我甚至以辞职要挟公司,最后本来应该三年的出差我只待了一年。为此,我错过了可以走上“人生巅峰”的升职加薪。后悔么?说实话,有一点,毕竟挣得多了可以给孩子更多。但是我实在无法接受自己在孩子面前变得陌生,我更认为从孩子的角度,我的陪伴比玩具更能让他感受到爱。

  抱歉,写到儿子就停不下来了,杂七杂八说了一堆。所以,最后再推荐一下这本书,编辑们真的费心了,我和儿子都很喜欢,希望以后还有后续。加油吧小编,还有成语、预言、科普…,你们敢出我就敢继续支持!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二):哼着童谣快乐成长

  吃过晚饭,我站在阳台上远眺,听到楼下传来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原来是一群小朋友在跳皮筋,他们一边跳嘴里还一边念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哈,我可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么玩的,哼着童谣跳皮筋、拍手掌、练舞蹈,这些遥远的记忆像刻入脑海里,只要再听到童谣就能毫不费力地记起。所以有人说童谣是孩子的启蒙读物,这一点也不为过。

  童谣之所以能广泛在民间流传,成为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与它的节奏明快、语言活泼、押韵合辙、朗朗上口密不可分。在《伴孩子长大的童谣》这本书中,收录了60首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谣。伴着书中精美的插图诵读童谣,相信每一首都能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

  童谣是孩子知识启蒙的好老师。我们在诵读童谣,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学习知识。

  比如书中这首《数字歌谣》:“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得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系腰带,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铅笔加鸡蛋。”伴着这首童谣,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数字,画面生动形象,便于记忆。

  又比如这首:“7个阿姨来摘果,7个篮子手中提,7个果子摆7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这首童谣不仅让我们对数字7有了深深的记忆,同时还记住了水果名称。

  童谣是培养好奇心的好工具。有些童谣还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去探索,去问为什么。

  比如,有一首被我们谱成曲子广泛传唱童谣《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就会让孩子们好奇发问,为什么老虎会少了耳朵,少了尾巴呢?由此引发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发散了思维。

  又如杨唤的《小蚂蚁》:“我们是一群不偷懒的小工人,搬不动哥哥的故事书,拉不走姐姐的花毛线,我们来抬小妹妹吃剩下的碎饼屑。”让我们对蚂蚁这种小动物的习性有了新认识,家长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去探究蚂蚁怎么分类,怎么筑巢,怎么传递讯息等等。

  童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比如明代钱鹤滩的这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在哼唱童谣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渐渐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可以说《伴孩子长大的童谣》这类绘本,给孩子们的启蒙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最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三):让我们一起伴着快乐童谣长大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学过点童谣,无论是父母长辈传授,还是学校老师指导,那一首首韵律感十足的童谣,无疑构成了我们最美好的童年回忆。至今犹记得我小学时,学校有一本音乐书里面都是各种歌曲,虽然比童谣稍显流行成熟,但遗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也最深刻。当为人母后,更是希望将那些好听的童谣唱给孩子听,不在意是否五音不全,不在乎孩子是否听懂,只想将快乐童谣传递给自己的宝贝们。

  书中上放着这本盛桐编著的《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将我满满的童年回忆拉回来了,起初不太喜欢这本书没有如今比较流行的二维码听音频,光盘等配套设施,后来当家中两个孩子躺在床上要入睡时,我才明了,妈妈边讲边唱给孩子的童谣才是真正的童谣,才是真正的陪伴,不用借助她人之口,兴许是我早已经习惯了多媒体时代的便利了,完全没反思到我们儿时就是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大人在炕上唱着讲着。

  关于这本童谣书,我非常推荐,适合家中有0-6岁的孩子,当然如果上小学了,学习认字也挺不错,而且这本书图画可爱丰富有趣,真正是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幼龄儿童,一共60首童谣,每天一首,就像《一千零一夜》一样,变换着唱给孩子听,教会他们,完全不会重样,待到孩子们都会了,小学生涯也必定开始了。书中大部分我还记得旋律,不过有些我儿时也未曾听过,于是自己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学会后唱给两个萌娃听,成就感满满的。

  一首首好听的童谣,像妈妈温柔的歌唱,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这本《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是荣列亚洲好书榜的好童书。民间童谣能让孩子了解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文化习俗,历史童谣能够让孩子了解先秦,明代等不同朝代文化,还有众多文化名人的童谣作品,譬如舒适,杨焕等,在带着孩子们唱童谣时,我居然有种自己有点孤陋寡闻的感觉,因为很多内容并不是非常了解。孩子在妈妈的陪伴下快乐成长,妈妈在这本书的指导下与日俱进,步步前进。

  这本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伴孩子长大的童谣》,非常值得推荐,因为所选的童谣都是民间传唱度比较高的歌曲,押韵节奏明快,语言活泼,配以精美插图,让童谣伴着孩子们快乐茁壮的成长吧。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四):经典童谣,孩子成长中的快乐音符

  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现在各种早教、外教采用的是最新方法,是在人脑研究的科学成果之上开发的,但是传统的益智类文化项目依然占有半壁江山。一是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因为经数千百年的创作淘汰,留下来的都是精品。

  这些童谣,大多都来自生话,生活气息浓厚,且都音律简单优美,利于传唱。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或多或少拥有这些童谣的影子,如《马兰花》、《卖报歌》、《外婆桥》等,很多都带着我们童年的烙印。 一、儿歌:民俗文化传承 本书中收录的60首童谣,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儿歌。这些代代相传的儿歌,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教起来也非常方便,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在带孩子的当儿,想唱就唱,这更能增加孩子与母亲的亲和感,对民俗文化传承也大有益处。

  比如《新年到》中唱: 新年到,放鞭炮, 噼噼啪啪真热闹。 耍灯笼,踩高跷, 包饺子,蒸甜糕, 奶奶笑得直揉眼, 爷爷乐得胡子翘。 这首儿歌表现了旧时过年时的热闹场景。虽然现在过年依然是家人相聚,普天同庆,但是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很多城市为安全起见,都禁止放鞭炮、耍灯笼,连踩高跷也成了很少人才掌握的技能。 许多民俗文化正在慢慢消失,为了留下这些民粹民风,让它们在我们日新月异的快节奏消失得慢一些,我们有心要尽自己所能,让这一切得到传承。 二、绕口令:说话口语矫正 我们小时候,在学龄前后,家人会教我们说绕口令。这一来是为了在辛苦的劳动后取乐,这二来也是为了矫正孩子的口语能力,促使孩子们能把个个字都说得字正腔圆。

  里面有经典的《扁担长板凳宽》: 扁担长,板凳宽,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也不知是扁担绑在了板凳上, 还是板凳绑在了扁担上。 有兴趣的可以带孩子说一下,体验其中乐趣。 三、小故事:激发想象力 这些小小的儿歌,不仅押韵,节奏明快,有些还有生动趣味的故事性,引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丰富的故事想象力。 如《小脏手,长指甲》 指甲长长不剪掉, 又像小猫又像豹, 小手伸给奶奶瞧, 奶奶见了吓一跳。 “像猫又像豹”,真是道出了道出了小孩儿玩闹时的鬼精灵,“吓一跳”倒是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小题大作,逗孩子开心地幽默感。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拥有无穷的张力,让每个人都忍俊不住。

  这正是故事赋予人的想象力,让一切生动起来了。 这本《伴孩子长大的童谣》,就像母亲温暖的臂弯,不仅给予我们无限温柔,更是我们放飞梦想的起点。在一片鲜花围绕中的母子,出现在这本书的封面,真是我们每个人梦的故乡。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五):欢快的童谣,是爱与陪伴最好的见证

  记得我们小时候,电视机还不会一天到晚播动画片;游戏机、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还没出现,小孩子们每天的乐趣,大概就在自娱自乐的朗诵着各种儿歌,疯玩户外游戏了。

  跳房子、跳皮筋、打沙包,都是很流行的游戏。这些游戏的参加门槛很低,基本话能讲清楚,路能走稳的小朋友都会穿插着去玩。一边快乐的玩耍,一边调皮的嬉戏。

  很多的儿歌童谣,不仅是孩子玩游戏时完美的伴奏,更是奶奶,妈妈们哄睡孩子的利器,比如“两只老虎”,“’小毛驴”等,可以是玩游戏时踩节奏的拍子,也可以是催眠的神曲。

  在跳房子,跳皮筋里面,小朋友们也会配上一些儿歌来把握节奏,像“上山打老虎”,还有“马兰花”之类就传播的很广,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形式有稍微的差别,内容大同小异。

  毫不夸张的说,儿歌、童谣是陪伴每一代人成长的美好回忆,也是老一辈人爱的传递。

  越哥今年4岁了,从出生起就是个睡眠很少的孩子。他总是精神好,也特别能淘气、撒娇、偶尔还无理取闹。但,不管怎么闹,只要儿歌想起,越哥总能迅速安静下来,仔细聆听辨别,渴望能快速听懂儿歌里的韵律。

  从最初的催眠神曲“小猪吃的饱饱”,到后来的越哥自己特别喜爱,又朗朗上口的“一只哈巴狗”,儿歌的内容在变,但俏皮轻松的旋律一直是他最喜欢的风格,在学唱上也能快速复刻。

  最近,我有幸得到了一本关于儿歌童谣的绘本——《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非常喜欢,分享这本绘本的内容,也成了我和越哥睡前固定的约会内容。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是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由60首童谣集结而成的彩绘读本。书中的童谣有不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比如新年到,马兰花,卖报歌,小白兔等,这些经典儿歌轻松欢快,朗朗上口,很容易记忆,也很方便传唱,对于记忆力正旺盛的儿童,反复吟唱三五遍,他们便能哼唱出来。

  绘本中有一部分是有故事情节,引人思考的童谣,比如数字歌谣,就非常好,对正在学数字的小班儿童越哥来说,真是来得太及时了,一边读,一边比划,很快就能记住想对应的数字,寓教于乐中轻松获得了知识。

  有一些好习惯养成的童谣很有教育意义,比如小脏手,长指甲,就用生动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把一双不讲卫生的小手栩栩如生的展示了出来,越哥在读这课时,很受教,竟然有样学样的主动要求剪指甲,老母亲很欣喜啊,读着儿歌顺便还把卫生问题给解决了。

  绘本中除了故事性和教育性的童谣外,还有一类童谣也非常好,它们就是非常考验口齿的绕口令。有扁担和板凳,也有妞妞和牛牛,还有毛毛和涛涛,每每读起这类童谣,越哥都只能捂脸大笑,因为念着念着就卡壳了,只能重头开始,如此往复,欢乐不断。

  每天一首童谣的阅读,成了我和越哥最欢乐的亲子时光。在这个时段里,我不是样样都管的严厉妈妈,他也不是个事事捣乱的调皮孩子,我们一起在童谣里寻找文字的乐趣,在绘本中欣赏图画的美妙。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这本绘本,不仅是孩子的贴心礼物,也是妈妈们的福音。让妈妈们,不用再为了睡前故事而苦恼,也不用为了启蒙教育而忧心。60首童谣,N多幅精美的手绘插图,赏心悦目,让爱和美好一同陪着孩子快乐成长。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六):一首童谣一次陪伴,孩子永远是家长心中长不大的小宝贝

  还记得在课堂上老师教我们《扁担长板凳宽》童谣时,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不时指出对方的错词,大家憋足了劲要说得一字不差,待说到一字不差时,又争着和小伙伴比速度......这样快乐的场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今回忆起来,嘴角上扬时,口中仍会不自觉地念:“扁担长,板凳宽,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教我唱《卖报歌》的情形,那是我记忆中最深最暖的存在。这首歌谣曾伴随着我的童年,给予我满满的温情。

  翻看《伴孩子长大的童谣》一书,满满的回忆涌上心头,太多太多的童谣承载着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出版《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的北京盛桐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活情感、青少阅读、少儿等领域的图书策划与出版的公司,曾策划出版了《哈佛凌晨四点半》《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杨唤写给孩子们的诗》等畅销图书。

  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谁没保存着几首有趣的童谣呢?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这些记忆不仅从未褪色。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这些记忆常常会被不经意地被触发,每当我们再一次诵唱这些童谣时,内心总会有一种新鲜、持久的快乐,那是对童年的天真、稚拙的又一次新的体味。

  童谣,即使在成年人的心灵世界里,也永远是一笔精神财富。

  01.

  宝宝学童谣的好处在哪里?

  大体说来,“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基本上童谣没有很明确的范畴和界限,凡是民谣中适合孩童听与唱的都可以归类为童谣。

  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有效地扩大了宝宝的知识面。

  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童谣往往短小精悍,便于宝宝记忆,宝宝在学会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记忆力。

  一首童谣经妈妈的口传给宝宝,在一教一学间,让亲子时间变得有趣快乐的同时,更加温暖了孩子的童年。

  02.

  对于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千百遍地说教不如教孩子一首童谣

  都说好的习惯要从娃娃抓起,生活习惯也不例外。只是,很多父母都知道,一件事情,无论你是轻声细语地叮咛还是表情严肃地提醒,孩子总能转身就忘。说的次数多了,自己生气孩子还会一脸无辜委屈万分。

  就拿我家小宝来说吧。每天吃饭前的洗手问题总也不配合。每次吃饭前我都会先打好一盆水,喊小宝洗手,小宝颠颠跑过来,把小手藏在身后,我一边抓小手,一边动作迅速地用湿毛巾去擦洗,一旦被她滑脱,就是一场捉手大战。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配合洗手。

  这样的场景三天两头频繁上演着。谁曾想,在教了小宝一首《饭前要洗手》的童谣后,我们的洗手大战画风突变。

  当我喊小宝洗手时,小宝颠颠跑过来,指着脸盆说:“小脸盆,水清清,小朋友们笑盈盈。”

  我接:“小手儿,伸出来。”小宝将小手放进脸盆,笑着说:“洗一洗,白又净。”

  我接着说:“吃饭前,洗洗手。”小宝大声说:“讲卫生,不得病。”

  多和谐的画面,一首童谣竟然有如此效果,真正是出乎我的意料。

  此类生活习惯的童谣在《伴孩子长大的童谣》中还有很多。比如教会孩子不挑食的《妞妞和牛牛》;教孩子早起锻炼身体的《做早操》;教孩子讲卫生勤剪指甲的《小脏手,长指甲》等等。

  03.

  一本好的童谣书,是妈妈的贴心好助手

  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们最苦恼的莫过于寻找一种方法,能够让孩子轻松懂得更多。试问,哪个妈妈不想孩子能快乐成长,快乐学习?可以说,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是万千妈妈的心中最大的期望。

  一本好的童谣书,就是妈妈最贴心的好助手。相对于干巴巴的说教,孩子更愿意听童谣讲道理。当孩子学会一首童谣,也会自然而然地照着童谣去做。就像金波教授说的那样,童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伴孩子长大的童谣》中,不仅有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童谣,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需要孩子学会的点滴。

  关于年节的童谣《新年到》 《庆六一》 《数九歌》;

  教孩子友爱的《毛毛和涛涛》、《排排坐》

  教孩子如何扣纽扣的《学扣扣》

  教孩子如何过马路的《红绿灯》

  品质方面的有《花儿好看我不摘》、《小蜜蜂》

  认识小动物的《小螃蟹》《小青蛙》《小鸭子》《小白兔》

  ......

  著名儿童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童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精选民间传唱度较高的六十首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于传唱、语言活泼的童谣,并为每一首童谣手绘精美插图。让赏心悦目的童谣诗集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是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也是宝妈们的好助手。一首首好听的童谣,像妈妈轻柔的歌唱,陪伴孩子的童年,也温暖了亲子时光。

  《伴孩子长大的童谣:献给成长中宝宝的贴心礼物!》读后感(七):童谣是文化的传承,是历史产物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童谣,经常跟着其他孩子们学一些顺口溜,其实那些顺口溜在大人看来没什么知识涵养,但它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八十年代,金庸先生写的《射雕英雄传》拍成了电视剧,火了整个中国,我们校园里流传甚广的就是“东倒西歪欧阳锋,南帝北丐的洪七公,傻小子郭靖娶黄蓉,披头散发的梅超风,郭靖来到桃花岛,抱的黄蓉满街跑……”

  这首童谣您是不是很熟悉?它就是当代历史的产物,童谣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涵养,反应的就是一个时代人民所关注的东西,也不知道是谁编的,反正在校园里大家都很喜欢,你拍一下手,我拍一下手,边唱童谣便游戏,至今我成了大人,还记忆尤深。

  我儿子入了校园,他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对我说,“妈妈,我给你唱儿歌吧。”

  他唱的儿歌也是童谣,他们的课本上也有不少童谣,其中有一首关于西游记的是这样的:“唐僧骑马咚隆隆,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块,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后面跟着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叫坏,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这首童谣被选为了教材。

  这些童谣,有些不再流行,但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

  喜欢童谣,渴望回到童年,记录那些美好时光。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在全世界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童谣的记录。如中国的《三字经》,英国的《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

  2008年6月7日,北京童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