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堕落论》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堕落论》读后感100字

2021-02-24 01:41: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堕落论》读后感100字

  《堕落论》是一本由[日]坂口安吾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堕落论》精选点评:

  ●无聊

  ●怪异 我不太赞同他的某些观点 可他的说法超越了那些观点

  ●过瘾

  ●坦率地说,很多杂文没必要集结成书。

  ●译文没有新星出版社的好啊……但选文好而且几篇新星也选了的文这里没有删改

  ●“人的美是肉体之美,而非和服等装饰品之美。人的肉体中蕴含着精神,蕴含着本能。” “我对于和平、平静、平安这些一概都不喜欢,我喜欢的是不安、痛苦、悲伤这类。” “只需按一下按钮、转一下手柄就能解决的事,却偏要嗨哟嗨哟、辛辛苦苦干上一整天,还总说什么汗水的结晶啊、勤劳的喜悦,真是愚蠢。然而整个日本都是如此愚蠢,日本的根基本身就是这么愚蠢至极。” 欧洲式思想的日本作家坂口安吾,有点可爱。

  ●坂口的名作,创作于二战后混沌的时代。翻译很好,没有翻译腔,把难懂的原文很好的呈现出来了。

  ●坂口安吾是我人生导师

  ●到底说,作者将堕落的概念偷梁换柱了

  ●高级黑,说反话。

  《堕落论》读后感(一):人生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战争

  到目前为止,坂口安吾算是我读到过的日本作家里的一股泥石流。安吾的小说总是有点奇奇怪怪,不按套路出牌,抛开社会常理,有几篇怪谈甚至可以用奇诡形容(比如那篇代表作《盛开的樱花林下》)。 他很反感传统日本文化里不顾人性的虚伪崇高还有愚忠,也反对那种冷冰冰的寄情山水、不爱人类、罔顾家庭的倾向,他受不了文化里那些压抑人性的思想。他以在日本战后提出《堕落论》、《续堕落论》而闻名,他的“堕落”并不是指自暴自弃,而是指摆脱道德绑架回归真实人性的“堕落”。 总而言之,安吾把人放在首位,即使是艺术也不能高于人本身,他认为艺术只是人的延伸。我认为这在他的作品里可见一斑,他的几篇怪谈都遵循着一个模式:遇见邪恶的美—为美作恶—醒觉过来杀死美。小说中的女子是美的化身,她是灵魂的代表,是潜意识在意识中的投影。我读到过的西方作家通常把这个代表美的女子加以赞颂,或者抒发对她的思念,似乎很少有作家把她塑造成藐视人命的邪恶形象,更别提在作品里将她杀死。对安吾来说,人本身远比美重要,他大概是察觉到了潜意识吞没个体的危险。 安吾对“回归”这个主题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意识到了这个“故乡”,却并没有像其他作家一样深陷其中,对回归恋恋不忘,而是明白即使现实就是不断地陷入凄惨的困境,也要去面对这种荒谬,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没有胜负的、对抗虚无的战争,他肯定这个并不完美的现实。即使安吾自己也承认,有时他也会觉得很累,但他还是会继续走下去。 此外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很有意思,除开带有原型性质的女性形象不论,他笔下的女性有勇气不顾道德规训,悠游自在地活着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不失自身的气质,和传统的柔顺日本女性形象唱了个反调。那篇《替青鬼洗兜裆布的女人》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安吾藐视社会规范的不羁、毫不避讳地展现真实人性的勇气、还有关心他人的人情味,这些特质在他的文字里创造出一个让我得以伸展手脚畅快呼吸的空间,暂时忘记了东亚文化的压抑一面。

  《堕落论》读后感(二):连着看了两本坂口安吾就一起写了。。。

  

不小心写长了的短评。。。。乱七八糟的没什么逻辑。。。

《盛开的樱花林下》就是《樱之森之满开之下》那个片子。。的原著。。也不知道是谁翻译出来这种看起来很高端。但读起来很拗口且连用三个“之”的片名。。感觉原著也要胜过电影一些啊,倒也不怪电影,主要是那种无法自控地被又美丽又恐怖的东西所吸引的无力感以及坂口安吾的文字都实在很难用画面传达,短篇有好多喜欢的来着。。最喜欢的还是《夜长姬与长耳》以及《白痴》这两篇。。

「大小姐牵起我的手,微笑低语道,“喜欢的事物,就得要诅咒、杀害、争夺才行。你的弥勒佛像之所以不行,正是这个原因,而你的妖怪像之所以那么出色,也是因为如此。你要像之前把蛇尸吊在天花板上,以及现在亲手杀了我一样,做出出色的作品……” 大小姐嫣然一笑后,双眸就此合上。我紧搂着大小姐,昏厥在地。」

好的吧其实还是始祖病娇原理。爱有多美就有多惊悚。

坂口安吾叙说自己在燃烧弹照明弹从天空坠落时一边恐惧到发抖一边又产生奇诡的对“毁灭之美”的赞叹时,莫名想到自己也会满街催泪弹气味的大街上逆着警察举黑旗推进的方向走回家时产生本能的惶惶然的恐惧感,却也会在火光将夜空点燃光明若白昼时产生几欲落泪的感动,我到底在爱着这个世界还是爱着这个世界的毁灭呢,那种既悲伤又澎湃的感觉恐怕是很荒唐的东西吧,恐怕和荒诞的历史中那么多为理想大义为自己幻想中的家国明日的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派的人其实是一样的吧?为了爱可以牺牲一切的自我感动的投入就像是荒芜的肉欲一般没有尽头,而那种对死亡本能的恐惧,会是坂口形容白痴女时所说的丑陋的“毛毛虫的孤独”吗。

坂口安吾在形容白痴女的恐惧时说“不属于人类的,像是一寸半的毛毛虫膨胀成五尺长,不停地挣扎扭动,并从眼中淌落一滴泪”。他书写人类的丑陋的时候太过不留情面了呢。相比之下,我们如今多么爱以同情怜爱之心宠溺“颓废丑陋病弱”啊,而我终究是矛盾的人,我批判鄙夷这样的审美倾向时一样无法不去爱比如说被坂口安吾痛斥为至死是不良少年甚至做不了不良中年不良老年的中二少年太宰治。

坂口认定太宰不算是“情死”我倒是很认同的。其实那么多找个情人一起自杀的文人都算不上情死,一时纯粹为了被逼到尽头的恋爱双双选择去死的估计只有欺骗小少女的爱情故事了。

即便我们都晓得自己爱的不过是幻影,但是不去爱就没有活着的意义了呢,虽然活着也不过是极其荒唐的事,但还是要竭尽全力地活下去。坂口这么说着,太宰也在《维庸之妻》里说过类似的话呢。说到底我总觉得坂口骂太宰和芥川都是“不良少年”时依然是带着一脸慈爱。。宠溺。。的眼神。

堕落是活着的唯一出路,主张摒弃道德的坂口比纠缠在因为伤害他人而自责悲伤的太宰看起来是达观多了。少年秉性的太宰治还会迷恋“良子”式的天真处女奢求被全无心机的信任所救赎,而坂口安吾最喜欢带有“姨太太”气质的从事坦荡的献媚交易,和偶尔出于真心的“忠实”,彼此并不干涉过多的快乐娼妓式的小女人了。《给青鬼洗兜裆布的女人》里也是满满的宠溺的语气hhhh

其实想着在四五十年代时便有这样的开放式关系的畅想倒是。。东亚意义上非常先进的,不知道有没有借鉴萨特的意思(不过坂口有抱怨过自己因为说了句没读过一本萨特结果被公司寄来了一大堆萨特的书

  《堕落论》读后感(三):我消极,但是我乐观

  1946年,日本战败的第二年,也是坂口安吾最火的一年。这一年里,日本是娼妓、黑市、无赖的世界。

  当日本民众都在疾呼“日本堕落了”的时候,安吾站了出来,他支持堕落,认为如今的日本应该堕落,只有堕落才能将日

  本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人类要堕落,义士和圣女也要堕落,这是不可阻挡的,也无法靠防止堕落来拯救人类。......并不是因为战败才堕落。因为是人,所以堕落;因为活着,所以堕落。

  1946年,那年坂口安吾40岁,太宰治37岁,织田作之助33岁。这三位同为“无赖派”的代表人物,喜欢每次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也喜欢痛斥传统文学的保守封建。他们都是堕落的,可堕落的方式却又各不相同。

  这位性格乖张,在家中排行倒数第二的安吾则是选择了鄙夷日本传统文化的方式,将自己的不满一一写在了文章上。他批判武士道,批判天皇制。就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说的:“向来如此,就是对的吗?”而坂口安吾想说的是:“在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向来如此,只有向死而生。”

  即使京都的寺庙和奈良的佛像全都被毁也不会觉得困扰,但如果电车动不了可就麻烦了。于我等而言,只有“生活所需”才是最为重要,哪怕古代文化完全消失,只要生活还在,只要生活本身没有魂灭,那么我们的独立性就是健全的。

  在安吾看来,即使是金阁寺被烧了,也不会影响人类社会的秩序,所谓的文化不过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堕落”在安吾的理解里,是回归真我状态。但是这份响彻了全世界的宣言,在很多人看来依然无法理解。

  下面,我们就《堕落论》来谈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第一,堕落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日本在战争时期,文人被禁止写寡妇恋爱类的东西。原因来自于政治家的阴谋,在天皇制和武士道的统治下,更高一层的人企图通过文化来限制被困兽在日本岛上在战争中幸存的人思想自由。但这是虚伪的,不切实际的。因为在战败之后,士兵们褪下了兵服之后,为谋得一丝生计毅然决然选择了与正大光明相违背的谋生道路。

  “堕落”不是不作为,任由事情发展放任不管。它是指我们如果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不应该被任何其他的外来思想所束缚,不应跟着时代的长河随波逐流。只有一心想着“如何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才能在生活中“堕落”下去,才能在“堕落”中拯救自己。

  所以,“堕落”不是灭亡,不是失败。而是为了更加确定人类所追求的根源是什么。好比同样收录在《堕落论》里的另外一篇文章——《颓废文学论》,这篇理论文学要讲述的就是作家和作品直接是存在着一段空白距离的。而这段距离就是让人去发现美丽和快乐的事情,把精神的美好放到具体的事情中去,而不是单靠臆想活着。

  安吾说“我不想在风景中安息。我不是能够安息的人。我只是爱人,爱我自己,爱我所爱的人,完完全全、彻头彻尾地爱。”当自己的精神不再寄托在一棵树上,一朵花上,活着一片风景中时,就是人在追求属于自己的诚实生活的时候,人生的目的在于去发现自己最自然的生存方式,并能够毫不自欺地生活下去。

  只有真正爱自己,才能至死不渝。

第二,为什么安吾认为只有堕落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所谓“真正的自由”,无非是思想的自由,肉体的自由。在安吾的《续堕落论》中,他曾回忆自己战时的记忆:

  那时我是一家名为日本映画社的电影公司里的临时雇员。当时与他一起共事的另一名临时雇员,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人物的模样,却提议要拍一部关于日本农村文化的电影。这位同事认为,正是因为日本追求了城市文化才造就了如今战败的结果。只有鼓励青少年们重新回归到从前的农村中去,才是日本大众的精神所向。

  这,就是思想的禁锢。虽然这位大人物想着拍出这样的作品,但在这个人心里肯定也是不愿意过上农村生活的。他之所以这样提议,是因为农村文化是当时一种流行思想。可是,文化的本质在于进步,吃苦耐劳是一种精神,但忍受困苦不是一种美德。就像人本来可以直接做电梯到达20层,但是却选择了走楼梯。问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人人都回答说“大部分人的选择,所以也成为了我的选择”。

  而“堕落”就是尊重内心的过程。在“堕落”中忍受不被理解,忍受孤独。但只有冲破规则,跳出安逸,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向。

  人类生生不息,拥有无限、永恒的未来,与之相比,我们这一生不过如朝露短暂。就这样我们还总在喋喋不休说什么亘古不变的制度、永远的幸福,还要对着未来许下诺言,这实在不过是些狂妄无谓的废话罢了。

  这就好比在如今我们的国家,买房、买车成了主流认为是过上幸福生活的标配。有多少人都在为此而拼命努力,不知不觉中,大家都陷入了国家画下的一个圈圈里。几乎所有的中国年青人都在为此而拼死拼活。汽车市场开始好了,地产市场也是蒸蒸日上,国家的税收源源不断。可我们的生命却是稍纵即逝。不需要问自己要不要堕落,在这个为了标配生活拼命的过程中,你获得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了吗?

  如果没有,不妨学着“堕落”一下,或许可以发现你的真实所求。

第三,从“堕落”中重获新生的意义

  不要活在失真的崇高幻影中,这是安吾想通过《堕落论》告诉大家的。这让我想起了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一个标志的行为——“P图”,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带有滤镜的摄影软件。通过这样的一个软件,真实的我们可能满脸痘痘,可能肤色黝黑,也可能蓬头垢发。但通过镜头处理再次呈现给大家的却是和我们神似却又不是我们,发出来之后能够获得一片“夸赞”的“照骗”。人人都活在了假象的自我满足里,慢慢的,认为这样就是本我,殊不知,真正的自我已经距离自己越来越远。

  堕落是孕育制度的母胎,我们必须以最为严肃的态度面对这一可悲的人类现实。在安吾看来,重获新生的理解是对“死亡”重新有了不一样的概念。只有敢于撕破社会制度的人,才能真正从“堕落”中拯救自己。

  我们总会时不时地询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些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往往是没有答案的。因为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别人追求的。他们兢兢业业地和别人一样每天辛勤劳作,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而“堕落”则是一面镜子。“其实我想要去流浪。”“我不喜欢这份工作,我早就想辞职了。”当你开始学会给生活撕开一道口子的时候,属于你的光明才能透过缝隙射进来,你才能看到属于自身的一份独特的荣耀。

  正因为你敢于“堕落”,不做世俗中一枚和他人无异的棋子,你才能真正发现你活着的本质。

  《堕落论》读后感(四):《堕落论》:战后日本文坛的清醒之书,作者以“输家哲学”而著称

  2006年10月20日,是日本战后“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的百年诞辰纪念日。坂口安吾的寿命不足五十岁,但是,自二十六岁那年正式登上文坛之后,创作了大量的随笔、小说和文学评论。坂口安吾始终以不羁的目光注视着日本国民的“传统价值”,以犀利的笔锋戳破人们虚伪的嘴脸。

  作为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旗手,坂口安吾以畅快鲜明的文字风格、独树一帜的思想观点,得到了日本文坛的关注,并与太宰治一同被学界誉为日本无赖派文学的“双峰”。

  在《堕落论》这本书里,集中体现了坂口安吾在文学创作、文化发展和伦理道德方面的观点。这位战后初期日本文坛的名家,在批判传统和权威同时,主张日本的青年一代要勇敢追求自由和个性。坂口安吾的主张极其具有先锋精神,促进了战后初期日本文学思潮的转型,而坂口安吾的代表作品《堕落论》,也被评论家们誉为“战后日本文坛的清醒之书”。

  一、流淌在作品底层的作家精神,构成了作品的立场

  淡漠的童年生活、严重缺失的亲情,催生出坂口安吾的反叛性格。还在少年时代,他便公然对学校的军事化管理表达不满。在坂口安吾的创作生涯里,这种反叛性格时常可见,尤其是面对文学创作这一问题时,坂口安吾常提出与主流观点大相径庭的看法。

  以坂口安吾的代表作品《堕落论》为例,这部作品的诞生有着相当独特的历史背景:二战时期,日本文化界受到军方的严格管制,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多有限制,文人们失去自由发声的权利。但随着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军方对日本文化界的管制得以稍稍宽松,所以,文坛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日本战后的一批文人大发“悲愤之声”,声称曾经的特攻队员都做起了黑市买卖,可见日本堕落了,并对日本社会充满忧愤之情。在这种虚伪做作的悲愤之声中,坂口安吾站出来大唱反调,他不仅在《堕落论》一文中批判文学界的虚假,而且还在一系列的杂文作品里,阐明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理念:文学作品的高度由作家的精神高度决定,而流淌在作品底层的作家精神,则构成了作品的立场。

  在坂口安吾看来,不论是创作小说,亦或是创作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必然会有道德观念贯穿在作品之中,而道德观念彰显出的则是一个作家的精神高度。在不同的时代,道德理念的内容自然也有所不同,而那种标榜“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道德理念,则最是虚伪、不堪。

  在文学作品中,坂口安吾大胆而热烈地歌颂人性、歌颂人的肉身之美。他认为,“人的身体中蕴含着精神,蕴含着本能”,而人本身则是“肉体和精神共同织就的独特锦纹”。坂口安吾对人性以及人本身的现实追求所进行的歌颂,成为其文学作品中鲜明的主题特征。

  二、文化的意义在于,呼吁人们回归真正本性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观念中,极其注重形式美,但坂口安吾却振臂高呼:文化的意义在于呼吁人们回归真实本性,比起来华而不实的形式美,以及虚伪的道德说教,那些唤醒人们生活热情、唤醒人们内心本性的文艺作品,才具备永恒的价值。

  在《堕落论》中,坂口安吾异常清醒地指出:二战之后,日本传统的价值体系已然瓦解,整个社会的精神价值观念也已崩溃,所以,社会的精神状态趋向于颓废、堕落,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当进入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肯定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坂口安吾在文中所写的“堕落”,不过是为了求得自由以及人性的解放。长期以来,日本文坛被军部管制,作家无法自由创作,普通民众也受到军部的蛊惑,难以认清现实真相,依然盲目对传统道德观念歌功颂德。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坂口安吾以嬉笑怒骂的姿态进行了批判。在他看来,不论是武士道精神,还是天皇制度,都压抑了真实的人性,都是虚伪而矫情的点缀,所谓“堕落”正是要褪去一切虚伪的外衣,引领人们回归到真实的人性。

  所以,坂口安吾提出:文化的意义,就是引导人们看见人性、承认人性、回归人性。人性之中虽然包括了种种美丑善恶,但人们只有敢于直面人性,才谈得上创造真正充满真善美的世界,而日本传统价值理念里鼓吹的“道义”,不过是无视人们正当需求的假道学,这既否定了现实人性,也否定了人之为人的意义。

  在撕掉了传统价值观念中那虚伪的遮羞布之后,坂口安吾进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对自由思想的深刻见解:“自由思想的本来姿态,就是反抗精神,是破坏一切的思想。是作为压制、束缚的一种反应,与此同时发生斗争性质的思想。”(见《自由人问答》)

  公然与社会主流观点唱反调、批判天皇制,这些看起来很先锋的事情,皆是坂口安吾那反叛性格的真实呈现。

  三、热爱现实,这才是人生该有的起点

  纵观坂口安吾的杂文和随笔作品,处处可见一种关注现实生活的务实精神,这与日本文坛上的那种崇尚唯美的理念迥然不同。

  比如,在《国宝烧亡无妨论》一文中,坂口安吾以戏谑的笔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便京都的寺庙和奈良的佛像都毁于火灾,也不会觉得困扰,但若是电车出了故障,人们的出行成了问题,那可就很麻烦了。

  在坂口安吾看来,只有“生活所需”才最为重要,“哪怕古代文化完全消失,只要生活还在,只要生活本身没有毁灭,那么我们的独立性就是健全的。”

  而诸如京都金阁寺等寺庙即便被焚毁,也不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造成影响,更何况,被烧毁的建筑还能重新修建,有什么可悲哀的呢?很明显,坂口安吾这是在反驳“金阁寺纵火事件”中那些装模作样、唏嘘不已的文人。

  与那些唯美而诗意的东西相比,坂口安吾认为,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更应该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虽然,现实确实不如人意,但是,正因为现实人生中存在裂痕与缺陷,才促使人们憧憬圆满、和美的人生,并为之付出努力。正所谓有苦才有乐,现实人生里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我们不可避免地存在无力感,所以,才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汲取生活下去的动力。

  在《恋爱论》一文中,坂口安吾写道:“以现实的幸福为幸福,以现实的不幸为不幸,这种即物的客观态度总还是严肃的。”可见,坂口安吾创作和评价文学作品的着眼点,处处不离现实人生,不离对现实人性的关怀。

  既然要直面现实人生,那么便需要学会与现实相妥协。在日本传统道德理念中,只是宣扬诸如“勤劳、努力、精进”等品格。而坂口安吾却认为,人与社会现实进行残酷斗争的过程中,怎么可能一直处于上风?遇到挫折,人就会颓丧,人就会耍无赖,人就会懒惰,这是人的本来面目,并不需要遮遮掩掩。坂口安吾这种“输家哲学”的思想理念,剥离了日本传统道德观念中的“面具”,让人们对现实人生中的沮丧、颓废得以释怀,在直面现实人生的同时,也反抗着既定现实。

  【结语】

  不论是评论文学还是剖析社会,坂口安吾的双眼始终不离“人性”与“生活”。他认为,文化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提高现实生活的质量,那些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美感”,不过是一种赘余,对于改变现实人生没有丝毫帮助。

  除了这种一以贯之的务实精神之外,坂口安吾的作品中还洋溢着对真理的寻找。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这一生一直都在寻找,不论是真理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日本著名评论家奥野健男如是说道:“坂口安吾的《堕落论》,对于还没有摆脱战争中遗存的伦理和思想的大多日本大众来说,是个极大的冲击。”从中可见,坂口安吾的反叛精神对日本国民的影响力之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