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人无名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女人无名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26 03:12: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女人无名经典读后感有感

  《女人无名》是一本由[美] 艾米莉·温斯洛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人无名》读后感(一):几年以来,少有的弃读的书

  两星是给作者面对人生巨大变故的态度和信心的。

  我不知道作者的叙述重点是什么,整本书从头到尾都是在碎碎念,不知所谓。说实话,一开始还是很吸引我的,因为刚看完《黑箱》,《女人无名》里面的女性受害者的反应比《黑箱》里的更加积极、向上,她没有把女性放在弱势的地位上,而是勇于袒露自己,也受到了社会一定的关注和关怀。

  但是,当多年前的犯罪嫌疑人出现了之后,作者就开始一直叨叨叨,碎碎念,没有起伏,芝麻绿豆大的事情,与案件并无关联的事情都拿出来凑字数。

  总之,最后,我一点都没有兴趣想知道案件究竟如何判决了。作者的唠叨成功地磨损了我所有的耐心和期待。

  然后,到了170几页的时候,我放弃了。

  呵呵。

  《女人无名》读后感(二):“正义与审判,法律与时效诉讼”

  如果不是译文纪实的标志系列,我会认为此作品是虚构与现实的双重结合。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写作。在时间线上来回的穿插讲述。手法充满现实主义,不偏不颇、引人入胜、披露了大量心路历程与美国司法程序。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代得非常清晰。 作者敢将自身“性侵”用文字记载下来,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当嫌犯被逮捕后,主人公对案件发展不断进行追踪查找资料,寻找法律依据,期间也经历了让人悲伤的事件。 主人公在案件中也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也很幸运能遇上为案件不断操心与奔波的警务人员。有一点让我很感慨,当主人公从庭审出来后,媒体记者只准拍摄“受害人”腿部,这让我想起发生在国内的相同案件,国内媒体记者肯定会一窝蜂,将受害者肖像与职业等隐私曝光出来,毫无廉耻之心、道德之心。 我读完后,感觉与主人公经历一系列的案件回忆录,勾勒出一幅二十多年寻找正义与审判的画面。 最后再讲一句,译者功底深厚,翻译流畅,加入一些中国语言元素,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让人眼前一亮……

  《女人无名》读后感(三):读过最难看的没有之一

  这简直是一本不能再难看的书了,两星给制作和翻译,这书刚上市的时候我有多期待就有双倍的失望!太难读了!这么好的题材又是亲身经历,本身还是个作家,这个作者的书永远在我黑名单!通篇干巴巴,毫无兴趣也不吸引人,一直叨叨那些跟主题毫不相关的事儿,推动剧情也行啊,并没有!作者太自我为中心了,希望所有相关人员和身边的人都密切关注她的庭审进展,对她详细询问,但另一方面她又不希望被过度关注…她的律师那么耐心的帮助她,只是被告在申请延期开庭的反馈没有回来无法告知她,她就说不在像之前那么信任律师了 我??????律师怕你着急坐飞机前都先跟你说一声的时候你忘了?而且除了明确写出来的关于生气关于愤怒以外,我完全感受不到她被强奸后的愤怒和不平,也许她是冷静的姑娘,对于她之后的做法我是佩服的,冷静的处理 朋友同学没有另眼相看,写了诗和文字去发泄,但是除了这些摆在明面上的以外…从她的文字我感受不到一丁丁点这种情绪!我想看如何为自己讨回公道的,不是看你私生活怎么过,唱诗班去哪儿,病态的收集强奸犯的过往!他高中大学入伍退伍发生过什么跟你有毛线关系?!他强奸了你他就是强奸犯,他就是罪人人渣!但这之前的他跟你有什么关系?近乎病态的收集又有什么用?我有个毛病…开了一本书不看完不能看第二本,后来好点能看但是开了的都要看完,这本我真的努力了,大段大段的跳过就想看个结局,这本我会卖给多抓鱼的留着都嫌浪费地方,一个专业写作的人怎么能写的真的碎又絮絮叨叨的

  《女人无名》读后感(四):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

  对于这些沉重的话题我一向关心,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会不会受太多的影响变得爱胡思乱想,事实确实会有一点overthinking。但是,这些就像一个黑洞,只要看一眼就被深深的吸进去了,话题我依然会再看,我只是希望自己在这些中能找到好好活下去的勇气吧!

  这是我在成都宽窄巷子里的三联书店见到的,本来译文纪实系列的书就是我的心头爱,何况碰见了这个话题,所以我就在当当下单了,当然是因为实体店原价卖啦…这是我第二看第一章手抖的书,对,第一本是《血疫》,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说实话不应该,我最多只能在小时候被性骚扰过,大概是我还在害怕吧,那种什么也做不了的感觉,无力,绝望。但我也只能说她勇敢,这么多年了,我从没与人说过此事,小小的我只觉得恶心,现在也有点,我甚至是在今年才开始直视这件事的。可能长大了,再也不需要害怕了吧…可即使是长大了又怎样,当面对这件事的时候我还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我应该还是没走出来吧…不过庆幸,我勇敢的走出第一步了!

  说起这第一步我还是得感谢诗日纱织,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听了她的演讲,从她上台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就不争气的没断过,不知道为什么…我想是被她的勇气感动到了吧,好像连小小的我都充满了面对自己的勇气!她让我懂得了原来站出来那么重要,被看见就是胜利!有多少人会被莫名的治愈,会撕开尘封多年的往事,放过现在的自己。我呀,大概是吓到了旁边的小姐姐,她默默的把纸巾递给了我,真温暖,好想接过纸巾的是当年的小女孩,她的心终于有一丝热乎气了。

  “快乐并没有带走悲伤,而不好的情绪也没能阻挡住好心情。每一种情绪都强烈而独立,平静的流露出来,互不影响。”当然也影响不了作为主体的我了。别人用几个瞬间毁坏的我,却要自己花费数年时间去修复,你说他该不该被原谅?到最后都不肯说一句他没错,这种人留着过年吗?我不原谅但我选择遗忘,放过我自己而已。女人无名,是她是我也是曾经受过伤害的你。

  《女人无名》读后感(五):女孩子,请你坚强

  “我承认自己跟别人想象的不一样,甚至当初被强奸的时候也是如此,在热水下用力冲洗自己的身体,这是人们对强奸案受害者的普遍印象,但我不是。我记得当时至少有一天甚至可能有好几天我都拒绝冲澡,我不想脱掉自己的衣服,只想一直穿着。”

  艾米莉完全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式:受害者会变得敏感脆弱,不愿开口说出自己的事,不愿回忆案发场景,甚至不愿接触任何会让本人联想起案发场景的人事物。而艾米莉呢?在案发当天,她配合警察做笔录,去医院做检查;主动说出自己的事,接受别人的帮助;每隔两年打电话到警察局询问案件进展,直到21年后,那个男人由于再犯案而被逮捕,她又开始想方设法搜索那个男人的资料,并做好出庭作证的准备。对于艾米莉费尽心思调查那个男人这一点,一开始我觉得不可理喻,这让我感觉她像一个执拗的偏执狂,但是看到艾米莉慢慢检索到更多关于那个男人的讯息,我有点理解她了,她想把那个男人变得具象,想勾勒出那个男人的生活轮廓,因为她需要一个结果。20多年来她做的所有事只有一个目的:给自己一个交代,给这件事一个交代,就像她说的,可能对其他人来说,性侵结束的时候就是这件事结束的时候,但是对受害者来说,这绝不是结束,而是噩梦的开始。虽然最终没能出庭作证,但也不失为一个结果。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直会冒出一个想法(是一个不太好的想法)。在艾米莉这件事上,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警察,律师等都一致地站在她这一边,支持她,相信她,为她生气,替她不平。我一直在想,她被陌生人强奸,是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呢?如果是熟人作案,还会有这么整齐的支持的声音么?应该不会吧,事情会变得复杂很多,痛苦很多,比如林奕含,比如《熊镇》里的玛雅。艾米莉是坚强的,用20多年的时间和这件事做斗争;林奕含是坚强的,她没法说出口,只好一个人挣扎;玛雅是坚强的,她举起猎枪,还给那个男孩同样胆战心惊的一个夜晚。希望女孩子们都变得坚强,在收到伤害的时候可以保持理智,保留证据,第一时间说出来寻求帮助。

  《女人无名》读后感(六):无名不等于不需存在

  这本我本来不想写书评。

  因为更早看过“黑箱”的纪录片,所以看到《女人无名》也想当然地以为大概这类不幸的故事也是相同的不幸,买来一直没拆。然而事实不能违背真香定律,托尔斯泰也很正确。我因为想拿一本不太厚的新书而带上了它,随后读完又因为它的评分低得有些惊讶。

  首先,作者小说家和优秀院校表演系学生的身份使得这本书流畅而常有令人感到些文采。就个人而而言,房思琪的文笔增加了我对作者的同情和对李国华的愤慨,她是这样美丽脆弱而多才的女孩子,所谓‘Tragedy is to destroy all the pretty things for people to see.’;金智英则能引起最多朋友的共鸣,它的文笔直白到平铺直叙(第一时间读后短评说错觉是纪实系列),然而仿佛金志英是作者向女性们收集的各种性别不平衡的故事所拼凑在一起形成的故事(另三本强奸的案例大概毕竟还是少数)因而反而最能得到认同。

  也都说到和黑箱的比较。她们都是受害者,她们也都坚定地希望罪犯能够被绳之以法。我不平的是,被害人努力寻求积极的生活方式,想要完成自己原先的人生规划(期间也有崩溃过因为她信教一定要守身)和类似潜在PTSD的敏感性(比如被告在申请延期开庭的结果没有及时反馈给她她就陷入了部分焦虑),为什么要受到谴责呢?她真实地写了自己的所有行为和想法不好吗?为什么有些读者会期待故事的主角陷入几乎无法自拔的黑暗并理所当然的接受一切例行公事中的“感到被冒犯”呢?

  黑箱的故事很艰难,看后感觉她报警的过程和后来的整个人生都充满压抑,女人无名中至少她被害当下的朋友和大多数警官都是温柔、正面、积极、努力的。这或许是个案,但我也愿意相信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惯性思维行动的方式。并且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不同。

  我当然不希望男孩子和女孩子在这类事上的看法有什么歧义,但所有人都告诉我这里有天生的思维隔离。那么我至少希望有个求同存异的机会,有个接受另一种可能的契机。

  我难过女孩子觉得自己的那些‘理应如此’、期待别人的’必须如此‘。

  《女人无名》读后感(七):no one,谁是真正的无名之人?

  这本书原来的题目是Jane Doe January, Jane Doe来自于John Doe,即经常出现在犯罪现场调查和犯罪心理这样的罪案美剧中的“无名氏”,待查证的受害者。这里用Jane Doe来表示女性无名受害者。然而在书中,作者是有名的受害者,施暴者才是追寻了数年的无名者。这似乎是一种身份上的微妙差异,不仅体现在被陌生人侵犯,也体现在自己苦苦准寻真相的过程中。身为受害者,认同自己的身份是很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当看到作者展现自己受害后的心路和生活时,有一种莫名的震撼。

  这本书里有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也让我觉得很真实。女主在受侵犯后,在学校中找人倾诉时,比起找女生,竟然更愿意找男生。在当时的她的眼里,那些女生总是以为她们很理解女主,总是把她们和她联系起来,好像她们能够体会她的处境和心理。然而那些男生们,却只能手足无措,只能小心翼翼等着女主,战战兢兢,很怕会触碰忌讳,这个样子反而让女主觉得很有安全感。作为一个普通人,无论男女,可能很难体会女主当时的心境吧!

  看这本书时,有时候感觉很压抑,有时候又很轻松,可能这就是生活吧。相比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应该要轻松很多,但是事实上,二者都没有轻松的故事。或许女人无名里,作者拥有理智的头脑,知道去医院,知道去收集证据,虽然医院和警局,显得陌生而疏离。在这本书里,作者可以坚持不断向警察局询问,可以等到那个陌生的罪犯被捕获,但是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不幸吧。

  这本书后面的推荐语中,匹兹堡警局前局长,最初办理这个案子的警探说,每个需要跟案件受害者打交道的人都必须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提到了非常多次DNA、证据、佐证和审判。我不敢想象,如果我也遭遇了这样的事,我能够这样冷静得去收集证据,我也不敢相信能够重新振作,还能找到真爱,更不可能找寻真相二十年。不过这本书的作者并非坚强到刀枪不入,她从匹兹堡搬到了英国,她的丈夫也在支持她写下这个故事。

  作为一个上帝的信徒,是否原谅施暴者,似乎在背后贯穿了整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很多时间是在陈述,以一种愠怒而不失冷静的语调,陈述这个案子的处理过程,证据,逮捕,作证,律师辩护的策略。当看到关于时效的问题时,不禁感叹,也后怕,假如过了时效,假如法律放跑了这个人,苦苦准寻那么多年的正义会不会让一个人的信仰崩塌呢?最后结果如何我就不剧透了,但是书的最后,作者说,关于原谅,那就原谅你的朋友吧,你们是互相依赖的人。

  《女人无名》读后感(八):后记:一些建议

  后记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要求自己必须做到“直接、生动且富有同情心”。我要做的是真实地记录我所做的事情以及我的感受,而不是要告诉别人该感受什么或做些什么。我并不想通过这本书给人们什么忠告。

  但我还是会在这里给出一些建议。

  如果你被性侵:

  这事本不该发生在你身上。你不仅需要,而且应该得到别人的支持。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不管多难都要走出这一步,不然会让你觉得更难。

  发现帮助你的人。你可能都想不到会有怎样的朋友站出来,如何帮你渡过难关。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这样的出人意料。

  了解自己的感受。这个没什么模板可以参考;只有你本人最清楚自己的感受。先不管自己能不能得到,也别纠结你要的东西是否彼此矛盾,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只要做到这一点,就会让你受益匪浅。如果事情并不是你理想中的那样,你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但如果你做不到,至少可以知道你为什么感到悲伤,就这一点也值了。

  你的身体很重要;让医生来帮助你。只要还来得及,一定要提取身上的证据。虽然这个过程会让人不舒服,但你也会因此在今后多一些选择。如果你决定报案,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善待。如果你选择起诉,即使只为了捍卫自己,也要重视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无论最终是否如你所愿,这个过程中会让你有所收获。

  如果你有伤害自己的倾向,一定要寻求帮助。如果你找的人没办法帮到你,那就再找别人试试。不是每个人都能帮你,但总有人可以帮到你。

  如果你正在帮助一个受到伤害的朋友:

  怎么帮最好,这方面并没有屡试不爽的万全之策。你得通过对朋友的了解、观察以及询问找到合适的方式。他们希望从你这里得到的可能跟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不同,这完全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关系。要想帮得上忙,就要懂得倾听,不管最后跟你预期的或希望的是否一样,你都要坦然接受。

  力所能及地保护朋友,让他们的身体免遭伤害,但更多时候是要在情感或精神上给予他们呵护。无论是在朋友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又小心翼翼想向你表露的时候,还是当别人对朋友说了一些刻薄的话或者对他们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冷嘲热讽的时候,一定要站出来保护他们,维护他们的尊严,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

  如果你对适用于本案或其他案子的法律感到恼火:

  暴力是可怕的。以暴制暴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真正能对那些受伤的人有所帮忙的是你对他们的善意,而不是报复那些伤害他们的人。

  时光不会倒流,你也无法让别人做正确的事情,但从今天起,你可以保证自己做正确的事情。而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造成伤害。

  至于如何提供切实的帮助,很简单:做一个真正的朋友。做一个好听众,耐心聆听那些受到伤害的人的倾诉。考虑去那些帮助受害人的团体当志愿者或提供捐助。支持立法,让我们的法制系统更健全,更好地维护未来的受害人的权利。利用你的选举权去帮助弱势群体。

  最后,是否要宽恕那个施暴的人,以及这种宽恕要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这些必须由每个受害人自己考虑清楚。但说到宽恕,我这里倒是可以给受害人一个建议:原谅你的朋友。

  有些朋友可能会或多或少地伤害到你,但这种伤害很多时候并非故意,而是因为无知或误解,是出于恐惧或自我保护。也许有人伤你太深以至于你决定必须划清界限;你完全可以这么做。但你要知道的是,大部分的朋友都想尽力帮你;尽管一些人做得不够好,但是他们的确在努力;也有些人表现得不那么主动、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但他们心里还是在为你着想,只是没有表露出来或者尽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歪曲了原本的好意。词不达意也好,尴尬难堪也罢,甚至有时让你不得不向他们开口索要自己想要的东西,所有这些,统统要原谅。珍惜与朋友的情谊。你也有需要他们原谅的时候。我们是彼此需要,相偎相依的。

  《女人无名》读后感(九):『只有妳自己才可以拯救妳自己』

  【2019/05/29】

  『只有妳自己才可以拯救妳自己』

  ——受害者永远都不会是Jane Doe

  “20年前在匹兹堡,我被一个陌生男人强奸了。现在,我终于知道,他是谁。我还知道,在这个男人眼里,我,和其他女人一样,是没有名字的。”

  封页的文案足够吸引人,看完之后忍不住去搜索了一下作者的主页,当打开作者主页的“About Emily”,看到她自信的笑容时,突然就湿了眼眶。那是在看书时就被她的自信所打动但是也只是心中佩服,可看到她相片的那一个瞬间泪腺是完全忍不住。

  真的是太佩服作者。

  当年才22岁的作者被陌生男子伤害的时候因为宗教信仰没有任何经验,为了活下来,在这该死的男人走了之后和他说再见——她希望活下来。去报案,去医院做检查,她感谢那些护士带给她的温暖。她知道生活要继续下去,所以给自己制定规则,一定要用一年的时间走出来。

  ——

  “我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我要接受别人的帮助,但绝不能过度依赖。悲伤也好,悲愤也罢,但是可以帮助我从这件事中走出来的,都可以去做,但绝不能因此让自己陷得太深。”

  “我允许自己有一年的时间去调整,之后必须得打起精神。”

  ——

  她当然害怕一个人的夜晚,但是她深谙在夜里学会照顾自己是她必须学会的,也让她自己对自己有了最根本的尊重。

  ——

  “确切的说,案发后十八个月,我准时毕业了。”

  ——

  我是真的佩服一个女人可以做到这样。

  昨天看《恶党》,东出饰演的主角对着第一集的被害者的父母说如果换做是他,不会原谅杀人犯。于是父亲拿了刀在雨中捅了害死自己孩子的男人,那时我觉得逃脱法律之外的恶人们,不值得被原谅,所以刀上的血在雨水下渐渐被冲刷。所以我是真的很难相信本书作者,即使到了故事的最后,当最后法律因为时效这样好笑的问题,并没有让20年前的罪犯获得相应的惩罚时,她依然可以因为遇到了心爱的丈夫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最后写下“很高兴我去了一趟匹兹堡。”

  于是我想,也许其实她也许根本就不需要刑法,毕竟虔诚的宗教信仰,让她自己也在书中有心生怜悯的话,她需要的,只是一个真相,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所以,她可以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真实的名字,记录下一切之后,依然拥有这般温柔的绵长的力量。

  :赞美上译的翻译!

  《女人无名》读后感(十):一个性侵受害者的20年“复仇”

  

Metoo运动打破的一个刻板印象是:原本好像柔弱的、只能被按在地上打(误)的受害者,竟然自己站出来发声,甚至公布案件细节指认加害人。

人们会不自觉地替受害者做打算,认为她们会想要尽快翻篇,不想再回望曾经受到的伤害。好比前不久,雷闯性侵案的当事人花花(化名)向律协投诉,雷闯不符合实习律师的资格,有声音指责花花,为什么不“放雷闯一条活路”,甚至误解“这不是当事人的意愿,是倡导者的绑架”。

但花花本人声明说,这些声音在意的是:受害者必须一直是受害者,不能接受她们在应对危机接受帮助的同时,能力与视野也在逐渐成长。受害者主动反击伤害自己的人(花花投诉雷闯不能成为律师),就被认为是偏执、下手太狠;但如果这个复仇的任务是由别人完成的,哪怕程度更甚(比方说如果花花的爸爸蹲在律所门口捅了雷闯),他们就觉得痛心但可以理解,将其解释为普通人的朴素情感。

《女人无名》这本书,就是很好的例证。它写了一个曾经的强奸案受害者,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步步找出强奸犯的线索,为自己寻求正义。读这本书,你会惊叹于她缜密的逻辑,高超的调查手法,像读侦探小说一样刺激。你也可能会不舒服,觉得这个当事人太较真,甚至有点畏惧于她“复仇”的决心。

过程中她也接受了很多帮助,特别是来自公部门的,这本书更带我们一窥美国公检法单位处理强奸案的方式与程序。经历过第一现场的警探、检察官很重要,但绝不是唯一重要的人。作者温斯洛说,人们给受害者安排的角色是等待救助,只有法官和陪审团能将坏人绳之以法。但她偏不,她扭转了这样的人设,使自己成为调动各方力量的中心。

图:日本的陶瓷修缮技艺“金繕”(金継ぎ),用金色线条装饰破损之处,与追求完美无缺不同,它赋予伤痕新的艺术内涵。作者温斯洛认为这和性侵受害者不会“遗忘”而是带着记忆走下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如果没有时间读一整本书,你还可以:

花20分钟的时间,你就能听完一本近年最热门的女权向非虚构纪实回忆录,更有西桃主播带有性别视角的分析与观点。切实具体地感受一个性侵受害者逐渐成长强大起来的心路历程,解开关于MeToo当事人能动性的迷思。初探美国司法体制是如何保护受害人的,了解如何赋权当事人,让她们即使带着被伤害的过往,也可以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喜马拉雅+微师多平台收听,永久免费!!!

谁适合听:

亲历性别暴力的受害者/幸存者,陪伴当事人的亲友从事公检法职业的公务人员,特别是处理性侵案件的组员关注性侵案件、性别议题的普通公众

现在收听:

1.喜马拉雅“西桃共学社区”:http://m.ximalaya.com/sound/316324447

2.微师(wx内嵌,无需下载App):https://m.weishi100.com/mweb/single/?id=5402548

关注“西桃共学社区”,搜索“xitaonainai” +v号,获得一手女quan主义讲座、课程信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