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杀人犯》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是杀人犯》经典影评10篇

2018-02-24 20:00: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杀人犯》经典影评10篇

  《我是杀人犯》是一部由郑秉吉执导,郑在咏 / 朴施厚 / 曹恩智主演的一部动作 / 惊悚 / 犯罪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杀人犯》影评(一):世界那么大,带上脑子问题

  这个电影下载完躺在硬盘里好久了,前几天终于拿出来看了,且不说它其中蕴含的现在韩国电影最喜欢的对于政府制度的无声吐槽,以及不知道是第几次看到以韩国罪案过公诉期这个梗来发展故事总的来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没有第一次看到这种新东西惊喜却也发现了其中让人有共鸣细节之处。

  我很喜欢看韩国电影,韩国电影在细节处理上一直都让人津津乐道,确实他们会在每一个极其细小的东西上面下很大的功夫,所以一般故事够精彩就很能带着观众融入进去而不会因为某个逻辑处理不当,哪个细节露出马脚让人跳戏而去吐槽反而忽略了故事本身。这里稍透露一下剧情,李斗石出来说自己是当年那个杀人犯,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第一反应是你特么在搞笑?十五年前你还是个小孩吧,而且片头还交代了当年的罪犯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大叔啊,这个电影不会为了捧某个明星而这么不照顾逻辑吧?照韩国电影的一贯套路,我知道不会这么傻的,而事实也是如此,真凶另有其人,不过说到这就让我很不舒服了,很明显前面围绕李斗石的这么多剧情都感觉是在浪费时间,知道后面会有转折,所以就一直在等着这个转折的出现,然后一直等等等等,到最后却是照着这个套路来了,然后就会有一种“看,果然被我猜中了”的感觉,所以如果真的完全从电影层面上去考虑,李斗石这个角色完全可以设定为一个中年作家,身形样貌都跟片头的罪犯有神似,会不会避免了一开始就猜到结局尴尬。不过他这么设定这个角色也不无道理,毕竟由于这个帅气的罪犯作家是要引发一段吐槽和讽刺的,而这块也是让我觉得本片很亮的一个点。

  这个杀人犯出了本书承认自己的犯罪经历,由于过了公诉期而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个爆炸事件放到我们现实生活中肯定会收到各种口诛笔伐吧。然而,电影就是电影,一切都因为这个杀人犯是个帅哥(所以上面说的这个角色设定可能是为了这一部分而来的)而变味了。女记者采访他问他皮肤保养的问题,女学生举着牌子跟追偶像一样喊叫着他的名字影片里那几个女学生直到最后都在维护自己的“偶像”是真正的杀人犯,这个是时候感觉杀人犯这个头衔跟全国劳动模范一样光荣,说他们是脑残粉应该不为过吧。起码的价值观成问题了,且先不论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杀人犯”,就算他真的有哪些地方特别吸引到了他们,但起码的思想还得有好么,人家自己承认自己是杀人犯,还把他当神一样捧,让人觉得杀人犯是个特别荣耀的事。虽然影片里有点夸张,但生活里这样的脑残粉又何尝不是这样,喜欢的偶像干什么都帅,都是有个性,容不得别人有半点诋毁,甚至还有各种过激行为产生。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到头来还会因为这种行为让你的偶像蒙羞,一出闹剧到最后到底留下了什么?

  扯得远了,虽然这个片子整体来说剧情雷同度在韩国片里有点高,不过在很多细节里却会让人有很多共鸣,这就是韩国电影的魅力吧,有想法的拍电影。

  《我是杀人犯》影评(二):砍掉最后10分钟非要伪装高潮追逐戏,就是5星的片子!

  我的确是因为《清潭洞爱丽丝》里,朴施厚诠释的犯抽会长才喜欢朴施厚的,接着他首登大银幕的电影处女秀《我是杀人犯》就一直被我搁置在“想看”里。

  好巧不巧的,最近成了强奸嫌疑犯后,他的这部片子也能看了。

  第一时间看完,如果砍掉最后10分钟非要伪装高潮的追逐戏,在演播室一枪将凶手毙命,大快人心,反而干净利落,那么就是我认为的5星片子。

  韩国犯罪类型片,看过不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直在抹黑韩国警察,他们一直是吃干饭的。此片反倒是给我个惊喜:警官崔亨丘在前半部分表面上是个自暴自弃无能酗酒的烂人,而结尾这烂人设计的复仇计划堪称天衣无缝

  所以说这部片子的悬疑部分可以打满分,很难猜到结局。这不正是悬疑片的魅力所在嘛!

  小细节的处理也不错,表停不停只是小伎俩而已。

  郑在泳的演技可圈可点

  但朴施厚所饰演的这个角色,换个花瓶美男子一样会演得很好,就看导演怎样指导演员了。

  《我是杀人犯》影评(三):当杀人狂魔是花美男

  2012年上映的韩国电影《我是杀人犯》,影片讲述了连环杀人犯在公诉期过后以杀人经历出版小说成为畅销作家的过程以及期间发生的各种惊悚悬疑的故事。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看任何的影评讨论,直接一次性看完的全片。不得不说,影片的开头挺让人惊艳的,路边的小酒馆里画面案件发生后公诉期将过的当天电视新闻里播着相关新闻展开,镜头从新闻画面拉远一个嘴角带着伤疤酗酒的中年刑警进入画面。随着撞破的玻璃窗,十五年前的旧事涌入观众的视野。刑警与杀人狂魔的正面交锋同现实的映入,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让观众对失败的追捕对刑警造成的打击产生了深深的同理心而无需再用过多的对白去表达

  《我是杀人犯》影评(四):雷声大,雨点

  许是恶性犯罪案件频发的缘故,韩国这一年的大屏幕也创下了一个惊悚犯罪电影的小高峰,电影院外墙上各种阴森森的巨幅海报犹如走马灯般更换,你方唱罢我登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这一干电影风格各异,论故事讲得轻松利落不拖泥带水,要数《逮捕王》,选择李善均出演也是明智之举;说到阴森可怖,也勉强只有《邻居》。至于剩下的,恐怕只能屈做分母。

  比如今天的这部《我是杀人犯》。

  编剧导演一人双职,看得出来他有心想讲一个玄机四伏的故事,可惜有句话叫事与愿违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最开始的一场追凶打戏,不啰嗦铺垫,直接切入剧情。

  除去这十来分钟,剩下的一百多分钟都有些雷声大雨点小。无论是对于受害者家属的悲痛心理的刻画,还是对矛盾冲突紧张程度的展现都谈不上到位,说服力不够自然让人无法投入。说到底,剧情细节有待推敲。想主导观众的哭笑,总要先打动他们的心。

  韩国前些年曾经震惊全国的连环杀人狂也曾经说过想写书,并因高于平均水准的容貌而斩获粉丝无数,让人惊诧于青少年们的善恶标准。如上真实事例,这部电影都有所借鉴

  一场泳池复仇戏中,平时极少宽衣解带的朴施厚只着一条泳裤出场,修长匀称的身材尽显无疑,朴施厚的影迷们有福了。

  飞车大战中许是考虑到让朴大帅哥穿着三角泳裤做各种惊险动作似乎不雅,于是不惜付出穿帮的代价,将上一个镜头还是三角型的泳裤在下个镜头中换成了安全的四角裤。其实三角也好,四角也罢,我们都可以忍,因为和这场本应为动作戏却被生硬地剪接拼出喜剧效果匪夷所思的重头戏相比,类似泳裤多出一个角的小穿帮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对于这场试图在追车中加入各种翻转,跳跃,道具利用等看点的戏,也许我们只能说抱歉:对不起,我们从小是看着成龙的电影长大的。

  看过这部电影,唯一欣慰的是,真的是唯一而且也是最大的欣慰是——幸好没让朴施厚真的扮演一个杀人狂魔。因为在韩国这样一个外表至上的国家,现实中一个长相端正的真正的杀人狂已经拥有众多粉丝,如果真的让在整个亚洲区坐拥大批忠实影迷的朴施厚出演杀人狂,不管结局如何,不管导演意图如何,粉丝心目中将朴施厚和杀人狂这个角色对等起来的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对于杀人犯的极度美化,这种粉丝效应的潜在影响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呢,幸甚,幸甚。

  《我是杀人犯》影评(五):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

  十五年前发生的连环命案,是什么让警探耿耿于怀难以放下?又是什么驱使凶手出版杀人传记?而他们俩的举动又会连带其他人做出何种反应?

  我认为此片最精彩之处,是它在讲述一个悬疑故事的同时,真实地展现了——警察,受害者的家人,凶手,社会大众这四种角色的人性

  所以,欢迎你来到真实的世界。

  I 关于警察和受害者家属——

  最让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爱过的,也不是恨过的,而是你曾经对不起的那个人

  著名心理学家David R. Hawkins曾分析了各类情感能量等级,从最负面、伤身的情感,到最正面、滋润的情感。所有情感里面,排的最低的不是愤怒悲伤恐惧,而是羞愧与内疚

  羞愧与内疚,是警官与(一部分)受害者家属们对于15年前受害人的情结。正是由于当年的阴错阳差、抑或说是命里注定,受害人才遭遇不测。他们内心对受害人的愧疚之情,形成了极近死亡的力量,使他们无法回归生活,活着的意义只是为了给受害者讨回公道

  所以,警官在命案后萎靡不振,15年来耿耿于怀,最终在第17个年头选择自我毁灭的方式来让真凶绳之以法。与2003年的韩国经典电影《杀人回忆》相比,这个警察更加偏执,如果说《杀》中的警察在悬案的面前受到极大触动但最终回归生活,那《我》中的警察,则在发生悬案那一刻起就已经同受害者一齐干涸枯竭。能让一个警察死咬住案件不放,誓要揪出真凶的这种劲头,确实只有这一种情况下才会发生——警察与受害人有着某种关联,并且,警察对受害人的死感到非常愧疚。

  当然,韩国电影是非常擅长在惊悚紧张的氛围中添加搞笑轻松的情节的。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另一个同样怀有愧疚的群体上——以富太太为首的受害者家人团体。这个小团体并非当年所有受害者家属的全部,但是确实是非常特别的一组人。他们以非常原始简单手段去复仇,比如蛇毒,比如十字弓。他们貌似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个性和行事方式,起到了化解观众紧张压抑的观影感受作用,同时或许可以理解为是强化受害者家属‘在15年前已随受害者一同死去’的这一特征,是本片非常巧妙的一个设置。

  II,关于凶手和社会大众——

  这个世上压根儿没有‘感同身受’这码子事。

  在凶手把连环杀人案写成传记出版时,媒体和大众并没有对凶手进行批判和指责(当然也是因为法律上案件已经过了诉讼有效期的原因)。而后在凶手向受害者家属谢罪的时候,媒体大众也大多是怀着‘看热闹’的态度。更甚,因为凶手的花样男子的美貌,竟拥有了大批粉丝,而粉丝团支持凶手的最核心内容竟是“不要怀疑他,他真的是凶手!”。而后的电视台媒体也利用警察对凶手的不确定这一噱头,大肆渲染寻找冲突点来策划节目内容,用以博得更高的收视率。

  社会大众和媒体,在凶手的号召下为受害者家人进行捐款,但没有人问候受害者的家属,也没有人关心他们过得怎么样,更没有人觉得凶手残忍可恶。大家只关心自己的事,只关心当下的事。

  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那么,Who cares ?

  真实的世界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我是杀人犯》讲了一个很不错的故事,它成功地营造了悬疑、惊悚的氛围,动作场面感情戏的完成度也很高,而在观看这个虚拟故事的同时能让我体会到银幕外真实世界的些许冷酷,则是我观看此片的意外收获

  《我是杀人犯》影评(六):他们不甘心,所以你必须死

  这几天因为Elisa Lam事件,开始逛各种论坛,看帖子突然看到历史上那些变态悬案,作为一个女生,心里真不是味儿。怎么,你变态,或者想出名,就必须牺牲无辜的生命吗?!所以,今晚看完《我是杀人犯》之后,对“十五年诉讼有效期”这一法律条文实在是不能完全理解。(别跟我说理性,我只知道杀人偿命)

  影片的前半段,我是带着一丝浮躁心情看的,就是想知道到底真凶是谁。当然,对于那些个脑残粉,我也不想说什么太多的。毕竟,人人都有好奇心,那种奇怪的崇拜感,正是很多人都有的。可是看到后来,真相慢慢浮出,我真是……那种揪心难受说不清

  被害者的遗属们,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替亲人“报仇”,很老套吗?不,是真实。试想自己的亲人被无辜杀害,或许有些人更加极端疯狂。这不禁让我想起《熔炉》里的场景男孩知道无法将虐待并间接杀害自己弟弟的变态绳之以法,便选择了同归于尽。有点悲壮,不是吗?被害者反倒成了加害者。那些变态们,钻了法律的空子,然后就可以逍遥法外吗?死去的人怎么办?

  法律之外,便是人情

  他们不甘心,所以你必须死。

  《我是杀人犯》影评(七):复仇的意义与最后的假高潮

  首先要承认,这部电影很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在剧本方面也比较精致,比如在悬念的安排人物动机和人物心理把握。三场精彩的打斗就不说了,再加上真实事件改编剧本少不了的对司法制度和媒体参与的思考与反讽也没有拖韩国此类类型片的后腿。

  但是现在就简单分析两个点,全剧的人物动机和结尾的合理性。

  除了凶手J,其他所有主角的目的就是复仇。包括崔班长。尽管在一开始导演是把他的动机做成一个没抓住凶手而颓靡的警察重新开始追案的故事,但到最后的对峙戏真相大白之后,朗硬的追凶也因付上了感情的层面而直指人性。并且穿起了郑秀妍妈妈和她的家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多重动机的重合也增加了凶手可憎和最后落网的大快人心。所以问题就在这里——什么样的结局才能承担起如此庞大的期待。

  J必须要死。可是怎么死?谁来杀?从最后的复杂的打戏也能看出导演是不想遗漏掉每一个被害者的。监狱出来的小混混拿刀,英俊作家在电梯的打斗和在高速公路上的致命一拦,养蛇大叔的大铲车,帅气助理的集装箱,警察的围捕,郑秀妍妈妈的钢笔,(如果那个射箭的姑娘再出来,就是尼玛的《汉江怪物》了)。与汉江怪物相似的地方在于,众人集体的绞杀,每一个人的愤怒都得到了一定的释放。但是输给汉江怪物的地方也很明显,在我是杀人犯中,每一个人的每一次落空都在累积最后爆发的能量,J逃脱一次,观众内心的期许程度又会增加,可是结尾,钢笔经由崔班长之手捅死罪犯,J死了,还留下一滴血泪,但这样的结局并没有做出以一轻抵千钧的气势,反而让人无比空落。

  我思考了一晚上,为什么同样的处理方式汉江怪物做到了大快人心,但是这部电影没有。原因有两点:第一,汉江怪物最后的集体绞杀能量是累积的而不是流失或者守恒。比如最后那场戏,每一个人的作用都得到了体现,流浪汉浇的汽油,弟弟的烧瓶,裴斗娜的弓箭,以及宋康昊拿木棍的尽力抵击。可以说每一个人的仇恨都在用他们的方式得到释放,而且每一次释放对怪物来说都很致命。可是在这部电影中,尽管导演照顾到了每一个人,但是像通关游戏一样的安排既大大削弱了真实性,又增加了结局的难度。凶手J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无论如何都要躲开小人物的攻击,最后心安理得的死在主角手里。这样的安排不得不说是对商业元素集合做法的跪舔。第二,J在死的时候是否感到悔恨和恐惧。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他害怕过,他的心理素质并不是那么特别的强,否则就不会被崔班长的计划扰乱脚步。所以在三人对峙国民讨论的时候,崔班长和盘托出计划,包括得知并未过有效期的时候,他一定是害怕的。但是这种害怕又立刻被他的无耻掩盖:下跪,并且哭泣,实际上还是在激怒和嘲笑崔班长。又豆友说假如在这里结局,即屏幕一黑,枪响,一定很大快人心。但我觉得并不见得。因为即使他死了,他也并未了解到他的行为的错误他对别人的伤害还有他内心早已认命的不惊慌。这样的复仇并不叫复仇,只能叫杀人。再拿汉江怪物来比,最后怪物是在无比脆弱和崩溃的时候被杀害,即使不能换来它亲口承认的悔意,但足以弥补所有的遗憾。不过这一点就有点牵涉到惩罚的公平性上了。黑镜子第二季第二集讨论过这个问题,面对十恶不赦的罪犯,惩罚肉体难道就是终极惩罚了吗?假如J忘记了他犯下的罪孽,那么一路被人打来打去最后死亡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电影中所展现的也一样——J并无悔恨和恐惧,这就等同于他忘记一切的行为,接受惩罚和死亡带给他的只不过是肉体的痛苦,而非精神的折磨。光凭这一点,最后那支钢笔实在是太轻了。

  但有一个细节也算导演自己扳回一局。就是J倒下后,看到手表上的时间,他明白这个时候,在法律上他是完全不应该死的。最后一秒种的痛苦来源于插在身上的这支笔不是代表法律,而是代表个人。这大概就是复仇的意义。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才写这么多。韩国真的有卖《我是杀人犯》这本书吗?

  《我是杀人犯》影评(八):在我心中《杀人回忆》的杀人犯仍在某个角落

  尽管本片《我是杀人犯》拍的确实够好,但是跟《杀人回忆》的联系真有那么紧密吗?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看来,除了两个杀人犯都以女性为侵害对象,其他的我真看不出来联系。如果警察大叔仍由宋康昊来演的话,或许还能带给我一些熟悉感。

  总之看完本片,我的内心其实还是蛮失望的。谁让我是冲着这部电影《杀人回忆》下半部的名头去看的,但是电影的一开头便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杀人犯竟去主动攻击大叔,还撂下话:“你以后为我带盐。”简直就是一小丑,跟我想象中的冷酷杀人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啊!也幸亏这盆冷水浇得够及时,我才能迅速拉回思绪将电影看完,情节跌宕起伏,其他啥的都很OK,射箭的妹子也很萌啊。可是在我心中,《杀人回忆》的杀人犯仍在某个角落……

  :在我心中,《杀人回忆》就是最终部,它不需要什么所谓的结局

  《我是杀人犯》影评(九):很短的评价

  很佩服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很多细节我看过一整遍之后又返回去看,一点一点的从后往前的倒着看。

  精彩的地方基本大家都说了,该解释的都解释了。

  我就说一点,估计不了解韩国的大概不知道,中间有一段演到电视台的台长很傻B的那段儿,导演应该是要讽刺mbc的局长。印象很深刻。

  打斗的部分太过生硬了,很多人说追车的那段儿精彩啥的,精彩什么,明明很作,不过商业电影就是这样,找个不是主角的偶像当招牌,不是重点剧情的地方用上好莱坞的桥段,去掉这些,影片本身还是韩国本土电影的感觉,细节,影片真正好看的就是那些不精彩的细节。

  我承认我智商不高,看了一遍就没看懂。

  电影开篇用朴施厚的声音迷惑了我,不然我应该能看懂的。

  看了百度知道上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整形之前是自杀跳楼的那个孩子啊!

  国产片神马时候能拍个能看的片子啊~

  《我是杀人犯》影评(十):看完韩版有点失望,回头再去看日版

  因为日本翻拍了韩国这部『我是杀人犯』,所以先找来韩版看一下,但还是有些失望的,情节设计有些脱离现实,试想即使过了诉讼时效,如果犯罪嫌疑人公开表示承认当年的杀人行为该如何处理?所以铺垫的情节就会直接影响最后的任何反转,也失去了悬疑的意义,J先生的出现和收场略显粗略,被害家属并没有增添什么彩和泪,120分钟略显拖沓,中间部分有些乏味。开场就打是一个讨巧的守法,但后面一定要跟上节奏,结尾回忆主人公女友说你太自私了,是不是也是对主题的呼应,对于女友的死自己也是有责任的,而自己也的确成了杀人犯,成全了复仇的夙愿杀死了J,郑在咏作为绝对唯一主角,朴施厚显得只是秀秀身材靠脸刷屏了,片中对于媒体和一些脸迷们还有有些讽刺,这也是韩国擅长的小伎俩,整体算是不错的作品,回头再看看日版如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