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读后感1000字

2021-03-02 02:19: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读后感1000字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是一本由周作人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精选点评:

  ●读这本书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用素雅的瓷具饮清泉绿茶,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但是假如有干净的厕所,上厕时看点书却还是可以的,想作文则可不必。书也无须分好经史子集,随便看看都成。我有一个常例,便是不拿善本或难懂的书去,虽然看文法书也是寻常。据我的经验,看随笔一类最好,顶不行的是小说。至于朗诵,我们现在不读八大家文,自然可以无须了。 —————— 厕中读书选善本,23333

  ●不太喜欢这种以引用为主的散文。

  ●周作人的文章充满对生活本身的趣味的捕捉与凝视。无论是生活、山水、草木虫鱼等等,他都能洞察这些本属于生活本身的美感与情趣。闲散的文字背后充满那份古朴与淡然的美。细细吟诵,无法不被其简练文字所蕴含的古意和闲雅的意境所吸引。

  ●思路散乱,这个时期有点白话文的书我都看不下去,大概没有套入感,读起来略费劲。燕山夜话也是这样,看不下去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读后感(一):平平淡淡才是真

  周作人与周树人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一见的作家兄弟,虽然两者在文学创作上都有着不俗的成就,但是二者的境遇却决然不同,因为在抗战时期的汉奸行为,让周作人饱受争议,连带着他的创作都跟着遭了秧。到了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平心静气的坐下来读他的文章,慢慢的领略他的文字里所散发的那种独特魅力了。 《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是周作人的一部散文集,里面精选了周作人《苦雨》、《乌篷船》、《喝茶》、《山中杂信》等六十多篇经典散文。虽然时隔几十年,如今读来,依然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感受到周作人对于生活,对于活着,那种简单但是坚持的热爱。 或者自古文人都无法抗拒来自于美食的诱惑,许多的文人墨客都曾经留下关于美食的妙笔生花,周作人也不例外。在本书的第一个章节的数篇文章,都是有关于美食的。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周作人谈吃更多了一丝真正的烟火气,更加的接地气,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种味道的感受。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喝茶还是饮酒,无论是来自于家乡的野菜还是南北方风格迥异的各式小点心,都是极为的简单质朴的,没有阳春白雪的高傲,只是下里巴人的简简单单。关于喝茶,他更中意于乡村里那种屋宇器具简陋万分的你一碗我一晚的狂野喝法;关于饮酒,他也体味不到所谓醉后的陶然,反倒是在饮酒的那一刹那的悦乐更加让人着迷;如此种种,都让人有了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了。 文人的爱情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的风花雪月,但是对于周作人来说,仍然时时挂怀的却还是那年最初让自己爱情懵懂的女子吧。在周作人的《初恋》里面,我们看到一个青涩的周作人,简直就如同我们当年情窦初开时一模一样。少年时节的邻家少女带给自己最初的悸动,让自己魂牵梦绕,却终不敢上前一步,表露心迹,颇有一点爱在心口难开的感觉。虽然不曾开始过,却也占据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小方天地,在午夜人静之时,常常会偷跑出来,让自己仿佛再回到当年的青葱岁月。 在读周作人的散文的时候,总是有着一种极为奇异的感觉,仿佛在读的根本不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坛大佬的文章。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写进了人的心里,让每一个读到他文章的人都可以产生共鸣,关于故乡,关于想念,关于爱情,关于生活。他的散文是质朴的,在字里行间的流露的是生活的真谛,就像本书的书名说的那样,活着这回事,本来就是如此的单纯。人活世间,也就是图的一个心宽体胖而已。每日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才蕴藏着生活的真意。唯有平平淡淡才是真。。。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读后感(二):生活真理

  周作人是周树人的弟弟,他的散文在历史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可以说满足了大部分群体与时代。能够看明白生活的人都是艺术家,现如今大部分人都在为了名利而奋斗,过去人们是为了生存,所以艺术家自古以来就是稀有的。看周作人的文章,总会有种悠闲舒适的感觉,因为人们都向往着精神上的放松境界,有的作家就是能够帮助读者去到达那种境界,这也是这些作品得到升华的原因。

  现在人们的生活少了,年轻人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生活这个词好像早就被城市所淹没,人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什么都是好的,以为身边就是全世界。其实这也未必不好,傻人有傻福,看着身边的人能够为吃一顿好的而快乐半天,我也是很羡慕的。寡言未必是不懂,无确定立场未必是不了解,一个内大于外的人往往能够在旁观的角度看清更多东西,这就像我们总给人家出点子,却在自己遇事时求助他人一样。

  这本书收录了周作人具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好的文章是要看来有共鸣,再有就是文风如行云流水,周作人几乎都做到了,从前对生活没有什么概念的时候这类文章我一律是看不下去的,可现在一旦接触上就爱不释手。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到了特定的阶段,就会特别喜欢某一个种类或者作家的书,就像我一开始接触书籍是在高中,那时还在看一些网络小说,因为中学生最喜欢幻想;到了大学,我开始看一些青春文学,因为自认为能够从其中找到摆脱迷茫的方法,结果后来才发现那些畅销书作家还不如我们自己;再到后来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就开始看真正有内涵的书,我一股脑的把朱光潜,季羡林,汪曾祺和沈从文的书一一从图书馆看完。

  生活中的闲适无非就是那几样,但是周作人就是能够写出跟别人不同的意境,对于“新食代”来说,好像人们为了提高产量而获得更多的盈利,都不在乎健康与安全问题。身边的很多人都自欺欺人的说,现在的医疗那么好,就算吃坏了也不会有什么大毛病;或者有人会说吃多了身体习惯了就好了;还有人会说别人吃完了还好好的,我也不会有事等等。这些无非都是人们对于生活惯性的妥协,他们明知这样不好,却也不去改正,其实这是很恐怖的。对于生活我们可以用更清晰的眼光去看待,做真真正正的自己,找回生活的信仰。

  这些人正因为经历过丰富的生活,才能够写出可以打动人的作品,他们确实是普通人,可他们的生活并不普通。运气和心态一样重要,心态好的人才能够在运气来临的时候把握住它,他们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活着的人忘记了生活本身,那么无论活多久都是短暂的。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读后感(三):名家作品,终须细细品读

  相信有很多人在看到此书的第一反应是对作者周作人的态度,我也没有例外,因为从上学的时候,就知道鲁迅有一个很有学问的做“汉奸”的弟弟,对作者的认识比较负面。工作后,慢慢的接触到很多对作者的正面评价,但一直没有认真的了解过也没有拜读过作者的著作。拿到《活着这回事本来如此单纯》这本书后,第一件事就是百度了作者的履历,从而能够以比较客观的态度,带着好奇探寻的心情,欣赏他的著作,从书中重新认识作者。

  全书分为“无用的美好”、“丰富的单纯”、“ 生命本来的样子”、“活出本我”、“生活的艺术”等五个部分,收录整理了作者大量的散文作品也或是随笔、笔记。不论是从喝茶、谈酒、吃点心等细微小事,还是谈诗、谈写作、论事论人,都能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看似写的很随意、平淡,却展现了作者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也验证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理名言。以至于我在读书的时候,不得不随时查询《新华字典》或百度那些不熟悉的字和不了解的知识。在悔恨自己学识浅薄的同时,也对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深感佩服,不愧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作者爱生活、爱写作,感觉比较随性,还有些许诙谐幽默。由于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作者对日本的风土人情比较了解,也很欣赏日本的文化,从对“茶道”、 “象征的文化”、 “俳句”、“达摩”等的描述中可见一斑, 遥望当年,中国的社会确实与日本有很大差距,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通读全书,感觉平平淡淡,都是些细微的小事,更像是作者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感所想的一本日记,但细细品味,还是能发现一些作者的观点。在《自己所能做的》一文中,能够发现作者对写作的态度,摘抄文中的一段话,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本书。“我的理想只是中庸,这似乎是平凡的东西,然而并不一定容易遇见。我不喜欢掌故,故不叙政治,不信鬼怪,古不纪异闻,不做史论,故不评古人行为得失。余下来的一件事便是涉猎前人言论,加以辨别,披沙拣金,磨杵成针,虽劳而无功,于世道人心却当有益,亦是值得做的工作” 。《生活之艺术》一文也让我感触颇深,生活的艺术归纳的很精辟,指出了问题之所在,放在当今也不过时。“其实这生活的艺术在有礼节重中庸的中国本来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如《中庸》的起头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照我的解说既是很明白的这种主张。不过后代的人都只拿去讲章旨节旨,没有人实行罢了。”

  读名家作品,很费功夫,读完一遍往往很难理解其中深意,这本《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也是如此,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慢慢品读回味。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读后感(四):平和冲淡的散文精典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是周作人的小品散文集,书中收录了《喝茶》《苦雨》《乌篷船》等六十多篇经典散文佳作。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翻译家,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作人在文章中对家乡的怀思渗透在作品中,可以说是散文中的精品。那独特的魅力常常使人觉得一种淡然而又浓郁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隐藏在作品中,藏在作者的内心,散发在散文中。如在《故乡的野菜》中,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对故乡的怀念,却写道:“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文中这徐舒的、淡淡的描写中,却贮藏着一种对故乡的眷恋、依恋。作者通过对故乡野菜的描写,流露出一种思乡的情怀。在记写故乡的黄花麦果之后,他说:“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这是对家乡的怀念,更是思乡情怀的委婉的抒发。

  他在《苦雨》中写道:“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到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夜快乐极了。我大些还有好些“为鱼”的时候——至少也是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

  本来是来吊丧归来的,途遇暴雨的一件区区小事,但在作者笔下,三言两语,却谐趣盎然,清丽耐读,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不论是他的《初恋》、《鸟声》等之类的散文,都是周作人对于已逝的过去的回忆,但却是美好的。正因为如此,周作人将真切的关怀投注到普通人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周作人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地方,写出了许多如《故乡的野草》之类的动人文章,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精神品味和思想境界,难怪有人称赞他的散文里:“白菜比玫瑰花更惹人爱”,这也足以见得。

  周作人创作了独特的、成熟的散文艺术风格,也就是平和冲淡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中国散文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且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他的文章读起来,就像是一番闲聊,而往往在这种闲聊中能够触到某种道理,仔细体会,却又深藏在我们的脑海中。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他提出的反对封建传统礼教的文艺思想、妇女观、儿童观,包括了日常情景、生活琐事及其人们忽视的方方面面,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他在现代散文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平淡冲和的风格给人亲切、幽远之感。

  读这本书,则阅尽周作人的散文精华,令人回味无穷。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经常阅读和珍藏的经典书籍。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读后感(五):活出本我

  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之一 ,他的散文的特点以平和冲淡为主,而平和冲淡中又寓有不平,这种平和冲淡首先是情感表现上的平和冲淡,它往往不是以大波大涛的形式,而是以节制平和的方法,使作品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美学格调。

  他的散文取材广泛,在写作时能随意自如,舒徐自在,笔意自然地流泻,文字没有华丽的藻饰。然而可以体会到作者那种闲适自在,轻松自如的风格,那种带有野趣的返璞归真的美。

  他的散文讲究趣味,更讲究机智,趣味和机智两者相结合,形成了诙谐幽默。

  周作人的一生是苦涩的一生,他貌似闲适平淡,其实内心深处是寂寞的,他的散文可以说是他寂寞内心的情感符号。他常常把苦涩昧和简单味放在一起,并作为一种审美情趣熔铸在他的散文中,这使他的散文有生活、有文化、耐读、耐寻味。

  这本《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分为五大章节,无用的美好,丰富的单纯,生命本来的样子,活出本我,生活的艺术。这里面的文章都精选于周作人的散文,每一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喝茶》写于1924年,距离现在已有近百年,然而里面的内容读起来让人一点都没有年代感,仿佛是刚刚创作的作品。这篇散文由徐志摩先生讲“吃茶”引申开来,谈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中国茶经,解释了茶道的意思,谈品茶的茶境,茶食茶点,别具风味。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却纵横古今中外,融通民俗色彩,文章中涉及材料的众多,知识的丰富,描述的生动,使平面的文字变成了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不断闪现,叫人目不暇接。周作人散文取材十分广泛:玩具、爆竹、谜语;爱情、友情;吃酒、喝茶、坐船、听雨等随手拈来即成文章,他的文章不求标新立异但在平凡中挖掘出深意,在周作人笔下,普通的日常生活如喝茶、饮酒等,并不是可以随便忽略的事情。它已经超越其本身从而具备了深刻的审美意义和哲理趣味。这些文章都寄托了作者对审美化生活的向往。看似平平常常的喝茶,周作人却从中体察省悟出超脱尘俗的意义。所谓“啜苦咽甘”,“苦中作乐”,“忙里偷闲”,都是他对茶文化精髓的凝练概括,更是他内在心态的生动说明。周作人在《喝茶》中对故乡绍兴茶食的追忆,处处充盈着朴素自然的乡土俗趣,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地方风味。如茶食中“干丝”的制作“用豆腐千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吃茶食的讲究“‘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甚至小吃摊“辣酱辣,麻油炸,红酱搽,辣酱拓,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的沿街叫卖声都写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传统的美食,独特的吃法,朴实的乡音,自然的书写,读起来仿佛跟着周作人一起来到那个民风淳朴的江南水乡。

  周作人在情感处理方式、讽刺修辞运用、语言以及文体诸方面均一定程度地受到日本审美经验的影响,形成了一种近似于日本传统文学的文风,以温和、冲淡之笔书写个人的闲适、寂寞与不平,把玩人生的苦趣。

  他的文章看似有闲而心无暇,不仅仅是由闲适透出淡淡的哀绪,而且在闲适背后隐有无限忧愁;他不是以创作去体验生活的寂趣,而往往是借创作排解寂寞、忧愁,读他的文字能感受到他的那份闲淡之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