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尔干两千年》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巴尔干两千年》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06 03:06: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尔干两千年》的读后感大全

  《巴尔干两千年》是一本由[美]罗伯特·D.卡普兰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2018-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尔干两千年》精选点评:

  ●★★☆和我想的不一样,失望。

  ●从“巴尔干复仇主义综合征”和卡内蒂的群体符号的角度去审视巴尔干更能体会到这些国家源自历史、漫延至今的悲哀。

  ●水平还可以 可以当旅游资料翻翻

  ●#假死特·嗖·搜#

  ●罗马尼亚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想去。

  ●25年前的書依然值得細讀,只可惜翻譯編校錯漏甚多,妨礙閱讀。中文版最多3星。

  ●不错的游记,可入门,可做延伸阅读指导书

  ●虽然最后并未踏足所有巴尔干国家,也因事先读完此书,不虚东欧之行

  ●3.8. 罗马尼亚和希腊部分写得不错.

  ●非常精彩,干货实在太干了。游记能写成这样,记者已经不只是记者。但对读者来说要求真是太高了,可以列一摞的书单。

  《巴尔干两千年》读后感(一):一本穿插了历史故事的游记

  以为是历史书,原来是游记,作者又不好好写游记,里面穿插了历史故事,作者点评,其他人的游记,加上作者混乱的时间线,看着一头雾水,完全没有共鸣,不知所云。

  作者的感叹和点评,比历史故事还冗长,对于缺乏历史背景,想了解巴尔干历史的读者来说,这书实在看不下去,

  唯一的亮点就是这本书里有很多地图,值得看看,

  《巴尔干两千年》读后感(二):1980和90年代的巴尔干诸国游记

  

作者是一位定居在希腊的美国专栏作家,在铁幕行将崩溃之前,追随先贤著述,多次微服游历了巴尔干诸国,记录下了其时见闻及其民行状。对东欧以外的读者而言,不失为一本管窥巴尔干历史的入门读物,对中国读者尤为如此。该书作者记述游历见闻之余,穿插了部分各国各族历史,然而所述重点绝非历史,更无穿越两千年之笔力,且记录多过评述,缺乏创见和深度思考,更难有镜鉴之效。译者水平尚可,但前后统筹难言优秀。

  《巴尔干两千年》读后感(三):书名把我骗了

  由于购书的网站没有简介,我购书的时候是真的以为这是本巴尔干半岛的历史类书籍。

  没想到是本游记。

  当然也不是一本随意的普通的游记。作者是个“独立作家”(他在书中给自己的定义),“著名地缘学家”(中文编辑给他按的头衔)。一定的水准还是有的。作者的另一本关于印度洋地缘政治的书(现在回想起来也可以归类为游记了)《季风》,给我的印象还挺深刻的。现在感觉主要还是对印度洋的地缘政治了解太浅,所以随便抓一本书过来,都很有收获。

  本书就不能给我这样的收获了。一是,上来就有些失望,本来想看历史书,没想到买了本价格还挺贵的游记;二是,自己对巴尔干半岛的历史尽管肤浅,但还是远高于对印度洋的了解,何况自己也去过几个巴尔干半岛的国家,读过几本关于巴尔干半岛历史的书。

  作者在本书里对自己的立场和视角暴露得比较彻底,比如认为“西方对南斯拉夫的干预是正当的和及时的,甚至更早些更好”,比如对整个华约体系下的东欧国家整体评价很低,等等。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倒也无可厚非。而且阅读本书,还是会有些小的知识点的收获,比如,萨克森人在罗马尼亚长达几百年的移民历史,这是我之前一无所知的。德国之前有一任绿党的外长名叫约西卡 费舍尔,是从罗马尼亚回归德国的, 当初我看到他这个身份还有些奇怪,现在想来他应该就是定居罗马尼亚人的萨克森人的后代。

  可以作为了解巴尔干半岛的入门读物。只是价格偏贵了些。

  《巴尔干两千年》读后感(四):巴尔干两千年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历史,对巴尔干这个地方都不熟悉。在主流的历史和地理教材中,涉及这个地方的内容也不多。可能编教材的人觉得,这个地方并不重要。

  从地图上看,巴尔干是个半岛,面积不小。这里国家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当然匈牙利和希腊不愿意被称为巴尔干国家。匈牙利认为自己靠近奥地利,是正宗的西欧国家。希腊认为自己是历史悠久的地中海文明古国。巴尔干这个标签,好象大家都不是很看好。

  这本《巴尔干两千年》是作者游历巴尔干诸国的游记。作者用比较沉重的语调,讲了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和民族关系。

  真的是很复杂。从第一章克罗地亚开始,到最后一章希腊,读下来,几乎每个国家的历史之中都充满了战争、权力与阴谋、民族仇杀、让人看了心情沉重压抑。

  书的第一章说克罗地亚。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本属于共同的斯拉夫族,说同一种语言,信仰同一个天主教,名字通常也一样。但这两个民族却是死敌。二战时克罗地亚亲法西斯主义的独裁者对塞尔维亚人进行了屠杀。

  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人成为当地的主导力量,他们对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人进行了报复与屠杀。其实从二战时开始,铁托的游击队就在屠杀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

  马其顿原来主要居住的是保加利亚人。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和希腊联合击败了保加利亚,夺取了马其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加利亚联合纳粹力量,重新占领了马其顿。后来纳粹失败,马其顿并没有被塞尔维亚或者希腊夺回去,而是被当地出现的马其顿民族主义组织力量控制。

  罗马尼亚在二战中与希特勒结盟,对国内的犹太人进行了非常残酷的屠杀与迫害。在希特勒快要输掉战争时,罗马尼亚掉转了枪口。新上台的齐奥塞斯库政权依靠苏联的力量,对国内少数民族进行了镇压。1989年,齐奥塞斯库夫妇被野蛮地处决,尸骨也没能找到。

  希腊按理说应该是古代文明的标志,又有蔚蓝的天空与大海,算得上是天堂。但实际上希腊长期被军政府统治,国内恐怖事件频发,政府管理混乱。我记得前些年希腊爆发过债务危机,看来这个文明古国真是有负前人的光辉。

  真是一言难尽的巴尔干。当然,在每个国家的历史中,战争与仇恨总是绕不开的,这可能也是人类的通病。

  合上此书,我想我是不会再去看第二遍了。

  《巴尔干两千年》读后感(五):余秋雨应该跟卡普兰学学写历史散文

  一本好书不能这样草草错过。

  1 这本书不是游记。一,这书之目的不在景点、景致、景观;二,这书的内容不是在写旅行,而是十之八九在写生活在那里的人,与他们的交谈和相处。

  2这本书是历史,但不是那种中国人最习惯的编年的事件史,而是口述史。 两种体例各有优点,我是带着开放的心来读,收获远比读一本《巴尔干编年史》有意义的多。我们普通读者,若不是研究者,知道事件年谱也没有什么意义,远不如了解历史在人们心里造成的效果更有意义。

  3巴尔干的中心问题在前南地区?这是不对的。如果只看100多年的历史,前南地区战争更多,但拉长到200年呢,希腊为了争取独立,毫无疑问是巴尔干的主角;再拉长到400百年呢,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是反抗土耳其的前沿…… 这本书恰恰让我们看到了巴尔干几个主要国家在千年的历史中,先后在巴尔干扮演的角色。 没有永远的、钦定的中心,毕竟巴尔干山脉在保加利亚,保加利亚航空叫巴尔干航空,你说谁是巴尔干的中心?

  没有写波黑,是因为波黑战争发生在这本书写完以后。书有截止的那天,但战争可没有截止日期。

  4作者笔锋之犀利精妙是值得欣赏的。 通过对话来呈现历史是不容易的,作者笔下的哲学家、修道院院长、党派活动家、作家,都在作者灵动的笔下,寥寥几页就形神兼备了。作者经过剪裁,保留的对话或许不多,但都非常凝练,富有内涵。

  比方说作者在描写他和保加利亚人吉尔列莫的那段,把吉尔列莫的奔放激情直率的性格,以及他对西方人偏见的警惕、对自己派驻中国的得意、对苏联人爱恨交织等很多心理交待的非常细腻。这是浮皮潦草的读法无法体会的。

  “对人性缺乏了解”?这话让我想起了,“下士闻道大笑之”,差距太大反而失焦也是常有的事。

  5西方观点? 作者是鹰派,是美国白人中偏右的,当然是西方观点。其实白左何尝不是西方观点。

  跳出主义的标签,只看实际问题吧。成书之后,前南战争全面爆发,作者的附录里表达了支持干涉的观点。因为五常中有某些国耍流氓老是反对和弃权,联合国对那里发生的种族相互屠杀袖手旁观,你说应不应该有人来制止? 当年日本侵华的时候,国民党不就是期盼国联来干涉的吗?美国当然有战略企图,但首要的问题是制止平民被屠杀,然后才轮到大国之间谈筹码? 所以不能标签式地以什么西方观点来表达轻蔑。

  西方价值好不好,谁不知道似的,多少人都以脚投票了,难道你真的眷恋**特色的东方社会主义吗?

  说到最后,还是要赞叹作者的文笔。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风格之所以让人觉得油腻,就是他把所有景观都变成抒发自己历史观的道具了,而且语言没有节制。卡普兰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以简驭繁,乡象征和暗喻的高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