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100字

2022-03-19 12:38: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100字

  《发现燕然山铭》是一本由辛德勇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2018-8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燕然山铭》精选点评:

  ●一个下午读完,学习了很多。一如既往地看到辛神对基础史料的熟稔以及博极群书的功底。第六章着墨最多也辨析最深,深刻再现了一场浩大的北伐。虽然一看到地理地名我就头疼……通湖山碑刻是真的气,最近又在叫嚷着挪开成石经,真的厉国。至于出兵时间的问题,作者揣测夏六月是「窦宪出兵洛阳的时间」,而秋七月是「汉军离开边塞的时间」,或非。《后汉书》明言「夏六月,车骑将军窦宪出鸡鹿塞」,《铭》言「秋七月……窦宪……廼与执金吾耿秉……治兵於朔方」。或许六月乃出塞发兵之时,七月乃实际发生战斗(即所谓的「治兵」)之时,「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大破之」,铭文勒称战功,是故以首战告捷之时七月起首为文。

  ●2017年8月获知内蒙古大学发现的燕然山铭,这个发现很重要,决定写一组漫谈形式的文稿,陆续写出10篇;东汉班固随车骑将军窦宪与北匈奴征战所写的《燕然山铭》刻石的文字在《后汉书》和《文选》有收录,但发现实物和发现的地点有新意;经此一战匈奴西遁历史展开新画卷,此地距离边境3000余里,之后无人再能见到此刻石;汉碑大家洪适批评刘球编书疏略但没有说他伪造,对出现的燕然铭也没有提出疑义;结合原石拓本可以最大限度接近班固原文;汉代刻碑都是代工,大书法家不为;燕然山是蒙古高原漠北最南端,也是北往南下的必经之地,刻石于此深意在;胜仗让窦宪更加膨胀,朝中很多高官因此送命;封是与皇天对话不能泄露在光天花日之下;范晔评论班固有:轻仁义,贱守节!班固死于窦宪的倒掉牵连,这块原石山铭就是班固的耻辱柱。

  ●实在是太精彩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比第一流的推理小说更加扣人心弦

  ●激愤。

  ●“写”出了讲课记录的感觉,可以说是很厉害了,真可谓“气盛而化神”。最后一篇,如果从《燕然山铭》来看,可以不写,但实是不能不写。

  ●私货太多了

  ●说实话,辛德勇这书我看着看着就扔一边去了 市井俚语充斥其间 《制造汉武帝》即使有争议,至少有态度

  ●考据具体铭文的一节差点要弃书,那部分对于爱好者来说略显艰深了。

  ●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没看拓片、原石,就去写一本书,可以说自信力极强了。不过估计辛大师也未必愿意专程去一趟。

  ●一个正派的读书人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一):无须过于拔高的北伐

  

第一到三篇涉及比较专业的历史考据,粗略翻过,之后章节阅读感受非常畅快。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点:燕然山铭石刻的发现固然有重大意义,但铭文历史上有所记录,石刻可校正流传的偏差;窦宪北伐匈奴有非常现实的国内政治斗争作为背景,无须过于提升其战略意图,虽然结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一块汉碑的历史悲剧看大可不必打把这块石刻运回来的主意,两千来都过来了就让它继续伫立吧。

对北宋的揶揄和对当下某些社会情绪的奚落,窃以为很有必要,浅薄的民族主义风气确实越来越旺了。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二):对于其中地理的两个小疑问。

  第180页对私渠比鞮海的注释是今天“邦察罕泊”或者“邦察干湖”。这两个名称没有查到,仅知道在蒙古苏赫巴托省有湖泊名称是胡鲁苏台察罕泊。但苏赫巴托省在蒙古国东边,靠近中国边界。这与北匈奴朝北或者西向逃跑的方向不符合。网络上对私渠比鞮海的解释是今蒙古乌布苏省的“乌布苏诺尔湖”,在燕然山的西北方。乌布苏诺尔湖在西伯利亚与中亚之间,湖的位置与北匈奴逃跑的方向没问题,但是距离太遥远。对照蒙古国地图和谭其骧先生所绘的图(也就是书中第181页刊登的图),私渠比鞮海应该是今蒙古巴彦洪戈尔省境内的“本查干湖”。本查干湖在燕然山铭发现地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的西方,符合匈奴逃跑方向。

  第184页“西海”的注释是“今喀拉湖”。喀拉湖位于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中间,远在中亚。对照蒙古国地图和谭其骧先生的图,根据水系和位置,西海应该是今蒙古科布多省境内的哈尔湖与德勒湖。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三):考据、历史和政治倾向、人生态度以及个人情绪

  这十篇文章是作者为网络专栏所写,缜密程度和系统性与《建元与改元》的三篇长文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能就社会热点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组颇有见地的文章,还是说明作者学识、功力十分了得。

  这十篇文章不仅是单纯的考据,也包括作者的历史和政治观点、人生态度和个人情绪。若论考据,头三篇是核心,廓清了《燕然山铭》的基本面貌、流传情况。若论历史和政治观点,第五、六篇是核心。第五篇用一大段讲徽钦往事,就论证而言大可不必,只能说是蕴含了作者思想机锋。第六篇是全书核心,篇幅最重,占到将近三分之一,把窦氏兄妹彻底扒皮,把民族主义者所乐道的大破匈奴之战还原为东汉朝廷政治斗争和窦氏兄妹利益算计的延续,很清楚的表明了作者的倾向。若论人生态度,作者在第十篇中对司马迁和班固的臧否可称是自况,让人很佩服。

  总之,这算是本还值得一读的书,但不必像《建元与改元》那样字字认真对待。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四):还原历史的真相

  2017年七八月间,班固所做«燕然山铭»摩崖石刻被发现,辛德勇有感于向普通民众介绍这一发现的背景和意义,写了一系列的历史随笔,汇集成«发现燕然山铭»此书。本书分为三块主要内容:

  (1)«燕然山铭»文字内容的确认

  结合«汉书»等记录的«燕然山铭»原文,新发现的«燕然山铭»石刻拓片,以及历金石学的考证,辛德勇试图还原«燕然山铭»正确的原文内容。这一部分论述,让我们了解到了比较冷僻的金石学的发展和意义,同时了解到燕然山位置的历史考证以及其存在的意义。由于辛德勇本人并非金石学或古文字专家,故这一部分的解读更多的是一家之言,其准确性存疑,但可以为我们揭示一些对于古代文献考证的思路和方法。

  (2)北征匈奴的战争历程

  这部分主要是对«燕然山铭»背后的公元89年窦宪北征匈奴的整个事件的解读,从北征的原由,兵力的组成,行动的路线,以及延伸的行动等等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辛德勇是古代历史地理专家,这部分是其专业擅长所在,故分析最详尽、最可信、最精彩。从此我们能够看到东汉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以及战略,以及此次北征匈奴内含的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3)«燕然山铭»一些其他考证

  主要涉及铭刻时间、篇名考证以及文物保护的讨论,属于延伸出来的内容

  «燕然山铭»并非严肃历史学术著作而是历史随笔,里面有较多的辛德勇的一家之言,但作为对普通大众一次历史学的启蒙,唤起大众历史热情的作用,还是值得称道的。辛德勇尤其对«燕然山铭»的作者班固做了犀利的批评,“其议论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作为史学大家的班固,没有节操的投效权贵,为外戚窦宪做«燕然山铭»歌功颂德,却因此在窦宪倒台后牵连下狱而身死。呜呼哉,文人最大的悲哀和耻辱莫过于此。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五):部分情感强烈处摘抄

  94

从表面上看,庙算神谋,煞是了得,自唐末以来就内侵夏土的契丹大辽王朝,在宋金双方的强力进攻下,很快就被彻底击垮。然而辽亡并不等于就是宋兴宋盛,自己的国事没整明白,仅仅靠四下里舞枪弄棒,绝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最终的下场,往往比安安稳稳地混日子会更加凄惨。

  224

每一个学术圈子都是一个小世界。很多年前,在一次很大范围的京城学者聚会过程中,与一位我十分钦敬的考古文博界老前辈闲谈,我随便说道,历史学界的人很无赖、正在迅速“黑社会化”。不料这位老前辈笑道:“历史学オ刚刚‘黑社会化’呀,这也太落伍了,考古学界早就是成熟的‘黑社会’了。”“黑社会”成员的规矩,是不管彼此之间有多大冲突,也是自己的事儿在自己的圈子里解决,不能对外讲的。……就连今天我写这篇稿子来讲述相关的情况,也有我很敬重的文史学者动告说不必如此多事,他告诉我考古文博界内类似的事情多着去了,比这更重要的文物也说毁就毁了,是讲不过来的;况且公开来,惹人家不高兴,什么时候再去看东西也就不方便了。

  278遵循这样的人生哲学,班固当然不会像司马迁那样出于天理而去触犯上意,面对当政者的淫威,他不仅仅限止于献赋称颂、与时俯仰而已,甚至一味奉迎窦氏兄妹的私意,卖身求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