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的读后感大全
《内战》是一本由[美]大卫·阿米蒂奇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战》读后感(一):趟过历史长河
内战,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都是一个敏感但无处不在的话题。我们几乎找不到有哪个国家没有发生过内战,这件事其实很正常——毕竟不是诞生在同一个民族或同一个国家就不会有分歧,当分歧到了无可挽回同时又划分于某几个派别时,内战就爆发了。
国家之间的战争看似占据了战争的主要部分,但由于政治、经济、历史等原因,不少的内战是被掩盖或是被定义为其他事物。事实上,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民族内的自相残杀反而是最频繁的。
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欧洲在古代不同的国家有着相同的神——在那个政教一体的时代,欧洲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在紧密程度甚至超过欧盟——欧盟是政治经济需要,而那时的欧洲是信仰需要,但战争并不少见。欧洲是整个世界步入现代社会最早的,理应得到最文明的殊荣,可是欧洲确是世界上战争密度最大的地方。可见,派别的分歧往往超出了国家的利益。中国经历了一段黑暗的年代。那是一个羸弱的国家,上面是无数羸弱的人民——还有企图从中获利的帝国主义者和窝里横的军阀、官吏、豪绅。列强们相比起来并没有对中国“怎么样”,反而是军阀们为了一己私利去无休止的内斗。兴,百姓不一定会苦,但亡,百姓无安身立命之地。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内战有很多形式,大多人们会根据“主角”的立场将其定义为革命(Revolution)或是叛乱(Insurgency),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因为这两个定义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显然,革命者比叛乱分子要好听多了。但很遗憾,这就是政治需要。
这是一本好书,毫不过誉地,这本书有机会开创一个时代。它细致、尖锐地讨论了很多人和众多国家不愿提及的一系列重要的历史,言众人之不敢言。我相信这本书有着极大的编撰难度——许多资料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的,所以读这本书要怀着敬意与辩证思想,里面的,是人类不愿触及的一面。
《内战》读后感(二):内战
给我一首歌的时间让我想想书评该怎样写
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的地位不需质疑,他的书地位仍不需质疑,肯定是一本佳作。
但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作者往往是站在中立的角度上,直到结尾,都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个遗憾。
当然,这本书也有不少有点。从古至今,写战争的书数不胜数,但写内战的书,却可谓少之又少。作者的江湖地位就不用说了,作者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空白,讲述了内战的发展史。
作者贯穿了三个时期:一.罗马 二.欧洲 三.美国南北战争。从古至今,以时间观察者的角度,来狠狠的发掘人心。
作者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就是想用观念影响战争。 以观念去影响战争,并非阿米蒂奇的首创。著名的军事史专家马丁·范克勒韦尔德在《战争的文化》一书中指出,战争未必是负面的,有时它是事态发展的必然。关键是,我们不能丧失形而上的文化,否则,野蛮的乌合之众、没有灵魂的机器、没有骨头的男人和女权主义者,会让付出巨大代价、想去实现的战争目标付诸东流。厘清“内战”的意涵亦是如此,它不该被视作一个冰冷而矛盾的概念,在每一次多维度的权衡取舍间,观念决定了参与或退出者的命运,且可能改写了历史。
这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专业书籍,以至于让我久久思考作者的想法,我赞同他的观点,在某些层次上,我也觉得有些不足,这是一场被终结的谈话。
读完全书,脑海中很赞同作者的一句话:所有的人类都是一家人,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最后只能毁灭我们自己。
这是把我写得头大的书评,我得感受已无法表述,这是本佳作,值得一读
《内战》读后感(三):内战
说起内战,我们可能想到的是国家内部的战争,就像是兄弟两关起门来打架一般,这和侵华战争给我们所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很多的抗战片中,似乎只要把结局定格在了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这一天,和平与美好就会降临在人间,然而死亡和破坏并未因此而远去,然而一种冲突超越了其他任何形式的冲突,它导致了更多的死亡。这不是国家之间的冲突,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内战——解放战争。我们都说从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算到1945日本投降期间是八年抗战的时间,其实抗战不只这么短真正要算应该从1931年东北沦陷局部抗战算打了14年。 而内战更是早从1927南昌起/义开始算到1949结束即使是国共合作期间都在打内/战这样算来打了22年。
本书的作者大卫·阿米蒂奇是哈佛大学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讲座教授,曾任历史系主任。他在本书中我们展现了内战被我们忽视的破坏力,以及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内战的意义和含义。在书的封面开头有一句特别吸引我的话:
内战?这意味着什么?难道还有什么外战吗?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不都是兄弟之间的战争吗?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1862)
任何的战争都没有轻重之分,更何况与其他战争相比内战才是人类最广泛、最具破坏性以及最具有特色的有组织的武装暴力形式。如果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比喻为“为正义而战”。那么内战呢?抗战胜利那天我们可以举国同庆,但是内战的胜利,带来的是兄弟两撕破脸皮的伤痕累累,没有一方是胜利的,内战的历史越是波澜壮阔,身处其中的民众生活就越是水深火热。虽然很多的战争或者内战都是事态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战争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兄弟相残便可以盖棺定论的,就像大卫·阿米蒂奇在书中分析的那般,每场内战的发生都有其不同的原因和产生的导火索。但是至少在如今和平的年代中,我们如果在影视作品中肆意去渲染和深化国共战争中的血腥和胜利自豪感,那么对于不了解史实的普通观众来说,这无疑不是在民族感情伤口上一把把地撒盐。
在大卫·阿米蒂奇的这本书里给我们对于内战有一个更为全观的认识和梳理,他将死亡与战争、国家、人性等宏大主题串联起来,对人类的命运充满了关切与悲悯。
《内战》读后感(四):内战
抱着怎样的心态来读这本《内战:观念中的历史》,仅仅因为它是中信出版的“见识丛书”系列其中一本吗?当然不是,身为中国人,对于“内战”一词并不陌生甚至更有感触,可能这就是它吸引我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不读历史的前些年,我天真的以为自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这个世界就已走入无战争状态,后来我才发现二战之后有冷战,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甚至很多国家发生了内战,而唯一比战争更糟的就是内战。
在美国作家大卫-阿米蒂奇《内战》一书中,虽然看不到我脑内第一个闪过的国共内战,但是其内容也十分吸引人。作者选取了地中海时期、欧罗巴时期以及全球化时期发生的内战来展示它们的成因、过程以及在历史中的定位与引发今日转变的意义。
本书因此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从罗马启程”到“现代早期的岔路口”至“通往现代之路”。从古罗马跨越至今,内战的演变及影响在作者笔下得以更好的分析、梳理与描述。
在第一部分中,开篇叙述“内战”是如何出现以及被定义的,不仅是从名称上的演变,还有争斗、党争至内战的实质性转变。在那颇为遥远的时空中,对我来说有记忆点的当属希腊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我疑惑它是否符合内战的定义,但伯罗奔尼撒战争确实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其由盛而衰。
在作者笔下回忆罗马内战的过程中,让人很难不去感叹历史的相似性,于书的第一部分后半部,作者罗列了一些历史上书写内战相关史料的作家与作品,不论是塔西陀的《编年史》,还是户坎的《内战记》,亦或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都另有它引人阅读的地方。
而本书的第二部分相较前者离今日更近,内战却一直延续并未消失,其破坏性亦未减弱,甚至摆脱不掉罗马时期内战的历史影响,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作者对内战的各项剖析时冒出的一点疑惑,内战除了不同政权间的对撞,是否也包含了平民对政权的反抗。“革命”一词的定义何解,而内战与革命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定义?作者列举美国内战与法国大革命来展现革命与内战之间互相隐含的特点更易于读者理解。
《内战》第三部分终于来到现代, 虽然对于书中提及的1992年波斯尼亚战争由国际转为内战之事并无印象,但叙利亚以及伊拉克的国内冲突却是新闻中常见的内容,至于它们是否被定义为内战,作者在此也提出了个人观点。在诸多现代发生的内战中,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在我的记忆中尤为深刻,因此壹零年的时候也读过一本相关的作品《就说你和他们一样》,今时看来仍觉残酷与血腥。
《内战》一书篇幅不长,去掉结语、后记、注释等附加内容,正文不过150余页,休息日从清晨看到下午的时光居然粗略的看完了,凭着印象写了以上,当然,有时间还是想要细读一次。
疯猴勿杀20180716
《内战》读后感(五):观念中的内战
有一些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出现——战争,它将时间空间链接了起来,让过去与过去对话,让现在与未来通话,而内战是其中最难定义,也是伤害很大的一种战争,这也是大卫·阿米蒂奇尝试去讨论这个话题的原因。
一场内战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平均价位大概是每年1230亿美元,这相当于每年北半球对南半球经济援助的数额;内战消耗的时间更长,大约比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持续时间长4倍,且一次内战最具可能性的遗产就是下一次内战;内战对人口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比如美国南北战争中死去的人数,就其占当时总人口的比例而言,也远比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要大:美国南北双方大约有75万人死于内战,如果按照今天的美国人口基数来看,这相当于有750万美国人死亡,而这一数字并不包括受伤的、流离失所的,更不用谈在战争中饱受疾病折磨的人了;内战中物质和经济的消耗同样惊人;内战中,作战的双方都是同胞,带来的心理伤害远比外战,而战争的结束也并不会自然地带来和平。内战是“倒退的经济史”,是不可磨灭的内伤。
大卫·阿米蒂奇将内战划分为三个时期来进行讨论。第一个时期在古代罗马,因为他的起源、规范定义以及如何辨别它外在特征和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对定义内战有着决定性作用,大卫·阿米蒂奇认为内战起源于罗马,而不是更早的雅典或者修昔底德,罗马内战本身就包含了对内战的不同解释。第二个时期是近代早期的欧洲,欧洲时期开始出现内战与革命两个概念,而成功的内战被称为“革命”,最早出现在英国的之中。“革命”被定义为指向未来的、提供发展可能性的、递增的。且革命者往往会否认与内战有关,事实上两者会一直相互交织和渗透,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可磨灭,也很难回避。第三个时期是自19世纪中期至今。它最大的特点是试图将内战置于法律的框架内,想以此改变内战的残酷性。关于内战的概念必须抛开历史的特殊性,才能从中获取它的定义,从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路沉淀下来的概念历史,在加入现代的法律和社会科学的语言之后,又增添了新的层次,使它更多样化,更丰富化,也更晦涩难懂。
以我拙见,内战主要来源于三种原因,党派之争,宗教之争,公民利益之争。现在主要是党派之争和宗教之争,关于在争斗的过程中不断加入的外部因素,就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内战了,如阿富汗、布鲁塞尔、达伊沙等等,它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战争已经变得更复杂了,一方的胜利也不能说明是一个国家内部的胜利,它是内战加外部看不见的手,它对一个国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更加巨大,这场战争只是将斗争的地点放在了一个国家之内,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们的影响至今未消散,对外部参与国家而言战场的缩小,减轻它们的负担。
大卫·阿米蒂奇关于内战的讨论更像是一场未尽的茶话会,期待新的阐述。
《内战》读后感(六):用新维度审视历史
阿米蒂奇教授讲述的内容主要以观念中的历史为切入点并围绕内战展开。为了更好地明确“内战”这一概念,他将富有争议的内容以纵向时间轴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即将其在罗马共和国的起源到早期现代欧洲直至今天的历史都逐一描述。通过这些讲述,阿米蒂奇教授将其对内战的理解全面地展示出来,即“内战”在现在并不是是一个盖棺定论,亦不是一个一笔带过的名词,如何理解内战与如何理解叛乱、革命和战争亦是紧密相连的。
《内战:观念中的历史》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罗马启航”追溯了内战的含义在自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5世纪这600年中的变化。第二部分“现代早期的岔路口”,将会展现16—18世纪的欧洲。第三部分“通往现代之路”,梳理了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至当代的内战概念遗产。作者更感兴趣的是在伊拉克或者叙利亚的问题上,到底是什么让这些词的意义产生了这么根本的分歧;为什么对于这些暴力冲突的界定能够引发这么火热的论争;以及,对论辩双方来说,无论同意或者否认冠以“内战”之名,那些正在发生的冲突背后是否都有历史的维度。
所以作者把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两个论争置于更长时段的历史叙事中。在这本书里作者一直追溯到古罗马,那时关于“内战”的含义就有类似的争论,它们会从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跳脱出来,这些冲突有着不同的背景、预设和意识形态,它们彼此碰撞、相互抵触。作者在这本“观念中的历史”里想讲的就是两千年来从古罗马到叙利亚“内战”观念的历史,借用这些特定历史时刻的争论,作为垫脚石,嵌入更长的历史叙事。而不是想当然地假定“内战”是某个已经存在着的,有着特定本质的概念。它其实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在不同时间点可以被拿来用作武器。而我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工作,则是去创建或者重建这个关于战争的历史,让不同时刻的这些观念变成论辩的主体。“观念中的历史”就是聚集这些相继的时刻,以及有关这一观念的各种主张。但并不假定这个观念本身有任何内核、根基或唯一不变的意义。它们通常都是有争议的,总是冲突。而内战,正是观念中的历史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希望更多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21世纪的现代困境。把内战置于一个更长的历史脉络中,在我看来是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发生在伊拉克、叙利亚或者阿富汗的那些暴力冲突的。所以它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历史学宣言》中提出的一个目标,即找到一种方式,去书写一个相对复杂的历史,并让这种广泛的阅读是可理解的并且是有意义的。
《内战》读后感(七):关于内战,我们要思考的有很多
对《内战观念中的历史》感兴趣,源自于不久前的一次与友人的谈话。记得那个时候,他告诉我,现在他再也不看那些国共打仗的电视剧了,问他原因,他说,打来打去都是自己人,有些不忍!事后想想,也确实如此,不过由此也带给我们一个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拥有着一样的肤色,一样的文化传统,一脉相传的人们走上了互相残杀的道路呢?所谓内战,就真的无法避免吗,内战的起源、发展又是怎么样的呢?带着这样的一串疑问,我翻开了本书,我希望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大卫阿米蒂奇对于内战的研究起始于罗马,大卫认为罗马虽然不是第一个遭遇内部冲突的民族,却是首个经历内战的民族,他们定义了内战的含义。对于大卫的这个观点,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众所周知的是,早在中国的黄帝时期,在遥远的中国,实际上便已爆发过多次民族内部的冲突或者内战,再到后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上轮番上演的朝代更替的戏码,更是将内战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因此,我始终觉得,在内战的起源上如果不提及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当然,在有关于内战起源的研究中,大卫认为罗马人有关于内战的讨论,对于定义内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自然有其道理之处,不论是从内战描述的语言演变上还是说罗马内战的形式发生上,都说明似乎罗马人在内战上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面。 在《内战观念中的历史》一书中,大卫从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谈到了20世纪的伊拉克等,他在书中讨论了内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进步变化而变化的每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认为大卫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了所谓内战含义的历史演变上。就像他为本书所写的每一个章节目录一般,发明内战、非内部的内战、革命时代的内战、内战文明化等等。我无法去说这种分类是否正确,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分类至少是片面的。不完全的。原因在于,在讨论内战的形成及历史过程中,大卫似乎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在如何定义内战上面,而不是去研究内战发生的真正缘由,他一直在到底是革命还是内战的选择上做出自己的理解与判断。而且,在有关于内战历史的研究上,他提到罗马提到美洲提到欧洲,却像是忘记了亚洲的存在,要知道,在整个亚洲的历史上,且不说其他的国家,单单只是中国的话,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足以在内战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要知道仅仅是在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三大战役便已经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了。。。 大卫的《内战观念中的历史》在帮助我们梳理有关于内战的历史与沿革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时代,由于人们认知的不同,内战的含义总是有着其不一样的地方,尤其是在文中最后,大卫提出的全球内战的概念,更是带给我们警醒与思考。随着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与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无息中发生着变化,任何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区域变化仿佛都拥有了撬动这个世界的神奇力量,因此,我们才会发现,当某地局势发生动荡时,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当地,其更深远的影响则扩散至整个世界。
《内战》读后感(八):避免内战的思维
阿米蒂奇的《内战:观念中的历史》一书中,研究了内战形成和结果。内战总是时有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世界各地经常爆发,内战已经是世界上最为为广泛、颇具破坏性的了。本书填补了关于内战研究文本的明显空缺。内战是什么样的战争呢,其实就是笨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之间的战争,是一个国家内部战争战争的性质只取决于它的目的,战争是有非正义和正义之分。作者在研究内战时选取了三个时间点:地中海时期、欧罗巴时期和全球化时期,用长期视角,展示了内战的起源、转变及其当代状况。
从古罗马政治局势与人物开始研究,并以近现代法国和美国革命及当代世界局势,作为研究的重点。毕竟对于内战的研究还是不多的,因为内战的历史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内战的历史研究者能在广阔性和多样性上把握历史。并且填补了内战方面历史研究的空白。
纵观全书,书中表达了和平与反战的思想,也赞同规范性的、多边的维和努力。但认为和平的风险需要有人承担。那么,这些人是谁呢?是全人类,还是一些代表? 和平以行动为支撑点,以坚定的意志和沉静的力量,阻挡新的恐怖浪潮。要和平,不要战争。面临危机,选择武力解决是政治扭曲的主要症状。宣布开战其实是逃避邪恶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将恐怖主义简化为一个短暂易辨认的敌人,将复杂的世界描绘为非黑即白,都是不对的。寻求战争之外的其他道路,就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因为现在的外交政策和理论框架都还留有旧世界的深深烙印,和平不是来自坐以待毙的被动态度,就是由列强之间摇摇欲坠的平衡局面艰难维系的,而今天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起必要的新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应对新的挑战。
在一场场内战较量中双方各有胜负,双方伤亡惨重,战争在西方的历史上的影响对来说是相当的大的,战争的影响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多次内战,使得很多的人员几乎都死伤很多,还有大批的旧贵族因为相互残杀或者卷入战争而伤亡惨重,这些就促使了更新换代的到来,即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取代旧的贵族和封建诸侯成为政治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本书主要的写作特点是,作者运用全球化视野,全面研究了每次内战的全貌!写作风格通俗易懂,如行云流水般叙述历史,让你很容易就能读懂这场背景复杂的内战,并且讲述了数百年的殖民史,以及全球国际局势演变工程。内战研究方面的优秀学者写成的这本卓越的通及性的历史典籍,这本书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总是以故事的方式讲解内战的历史与现状,可读性强,无论是历史研究的专家还是普通的读者都适合阅读。
《内战》读后感(九):从更高的角度是说战争
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更深一层次思考战争的书,整本书试图用一种完善的说法来形容战争的产生,可读性还是不错的。不过作者选择了对于“内战”一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究。也许是因为战争的特殊性,作者并没有纯粹说明一些东西,但是作者想表达的很明确,战争=内战。我们只有了解过去,才能在未来避免一些同样错误的发生。
我想每个人想到内战第一个反应肯定现在的叙利亚战争或者是我国的解放战争或者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基本上内战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这么理解也没什么不对,只不过师狭窄了一些,只是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角度上来看待“内战”,在大卫.阿米蒂奇的眼里,内战绝不仅仅是从这么一个狭窄的方面去解释的。他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战争,并试着从历史或者理论的角度上去解释“内战”。不可否认大卫的研究是有成果的,将“内战”的由来,发展历程做出了解释,让我们了解“内战”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大卫的研究还是失败了,因为对于“内战”你知道它的来历或者是发展过程一点用没有,我们需要的是消灭内战的方法。就我个人看来,大卫.阿米蒂奇的研究有些舍本逐末了。真的,我希望有一天,无论是打开那个电视台的新闻,里面都不在有战争这种悲剧的发生。
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我们一直是伴随着战争摸爬滚打的发展的,一直打到了现在,可以说战争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机器也不为过。可是这几千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争有意义么?在大卫教授的研究中,这世界上发生过的或者是正在发生的战争说白了都是内战!他的观点很明确,无论战争的的那一方是什么种族,无论是什么肤色,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是什么宗教,只要是战争一定就是内战。这句话我想了很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只要是人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我们虽然国家,肤色,宗教,民族不一样,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人类。仔细想想,大卫.阿米蒂奇不仅仅是在解释内战,他是站在了全人类的角度上来解释战争的。想起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战争,我自己都会犯糊涂,只觉得很好笑。你说战争是为了什么?土地?资源?或者权利之类的吧。其实说白了都是自私惹的祸!很多人推崇大卫的祖国——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包容的国度。但是近十几年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有现在的叙利亚战争,备有都有美国影影绰绰的踪迹。大卫已经意识到战争其实就是人类自己的内战,但是他的祖国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归功于我们人性中的自私,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凡事参与到战争中的又何尝不是为了个字的利益?我国的三字经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我是不认同的,我还是认同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我们利己是从上古时代就开始的了,为了生存和自身血脉的繁衍,我们的祖先不得不自私,可是现在呢?我们还依然有着这种天性,也许到有一天当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只要是地球上的人类之间的战争都是内战的话,我们也许就能消弭战火,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呢!
《内战》读后感(十):内战对于国人的伤害是超越一切的
《内战:观念中的历史》是美国作者大卫·阿米蒂奇所著的一本历史书籍,在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历史材料和真实的现状,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内战,内战的起源,及内战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作者的详细讲述,让我们认识到了内战带给人们的伤害,这是超越任何其他方式带给人们的灾难,对于国内的人们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心灵上的摧残,以及道德的沦,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作者还对人们关心的内战如何避免,能否实现康德所谓的永久和平也做也做了阐述。
本书的作者大卫·阿米蒂奇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历史学者,一直以来对于历史都情有独钟,并且喜欢研究思考历史的真实性,对于历史有着独到的见解。作者是哈佛大学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讲座教授,并且还曾任历史系主任。作者也出版了多部作品,这些作品也都非常精彩,受到读者的欢迎,更是大家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作者在书中开篇就讲述了当今的世界是自古以来国家冲突中间隔最长的时期,并且用事实来阐述这一切发生的原由,同时把康德的世界永久和平理论提了出来,来分析这种理论的可行性。世界上国家之间的冲突自从二战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确实没有大规模的发生,看起来拥护世界和平的举措也实施的相当不错,可是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真实的战争本质还是没有发生彻底的改变,只是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从国家地区之间的战争转化成为内战,而且内战的冲突愈演愈烈。内战的原因相对于国家之间冲突来说,更为复杂多样,而且对于人们的伤害更是彻头彻尾。一场国家之间的冲突,会造成大量人口伤亡,经济倒退,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在战争中人们会增加凝聚力,会更好的激发人们美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价值观。可是一场内战却不仅是人口伤亡,经济倒退这么简单,其他精神层面的负面影响更是细思极恐。人们之间会变的道德沦丧,众叛亲离,人性中的卑劣和丑恶都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关于内战的争论,历史学家也都没有一个定论,书中作者通过大量收集的历史资料进行筛查,研究,最后选取了三个比较客观的时间点把世界上内战争论的焦点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这三个世界历史性的时期分别为,第一时期 古罗马时期,这个时期是大家比较有共识的内战起源时期。第二时期,是近代的欧洲,也是现代内战早期的岔路口,第三时期,就是现在了,也是最错综复杂的时期。现在的内战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牵扯到本国的利益,也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其实也是国家之间战争的一种转化。作者还对于永久和平这个概念做了相关的讨论,永久和平是全世界希望和平的人们的共同理想,可是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内战:观念中的历史》是一本针对世界范围内内战的起源,起因等书写的专业书籍,作者大卫·阿米蒂奇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为我们讲述了内战爆发的伤害以及造成的后果,并指出内战正逐渐成为人类颇为广泛、颇具破坏性且独具特色的有组织的武装暴力形式。这是一本客观评价历史的书籍,让我们对于内战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