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礼物》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礼物》读后感摘抄

2021-03-21 03:21: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礼物》读后感摘抄

  《礼物》是一本由蒋筱寒著作,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50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礼物》读后感(一):很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等到下辈子,一起好不好

  记得少年时,枯坐备高考,有女初长成,教室满地跑

  窈窕淑女兮,才高颜色好,唏嘘复唏嘘,叔已没戏了

  回首赞我寒,诗画百般巧,何以凌绝顶,令堂功非小

  一百四十字,少了发不了,什么臭毛病,着实令人恼

  今日为我寒,罢了便罢了,今生再相逢,诗笺送宝宝

  《礼物》读后感(二):一个孩子的诗园!

  作者小小时就对周遭有敏锐的观察,从心底出发体会这个世界的一切,摘抄其中一段: 孩子们(P55)

  ……淘气的孩子长大要离家,

  可爱的孩子长大要孝敬,

  老师的孩子长大要操心,

  丑陋的孩子长大要自豪………

  这样的感受我们大人都未必能这么准确……用它作为儿子九岁的生日礼物太对了,从现在起,每晚跟儿子读诗,跟随小寒姐姐的脚步!

  儿子很喜欢画画,给读过的几首诗配画,以自己的方式去领悟,真好!

  《礼物》读后感(三):欢乐的叫喊或者单纯的哭泣

  欢乐的叫喊或者单纯的哭泣

  文丨苏小和

  我们的世界总是充斥着这样的场景:大人们坐在一起严肃讨论关乎时代的主题,一群孩子在门口吵闹,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甚至会闯进大人的会所,他们欢乐的叫喊或者单纯的哭泣,让大人们的工作不得不中途停下来。

  是让孩子们留在这里?还是把他们赶出去?这是个问题。有一个名叫耶稣的人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吧,不要禁止他们”。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耶稣如此喜欢孩子呢?

  或许每个孩子都是诗人吧。我想。

  需要再次重复孩子们的风景,欢乐的叫喊,单纯的哭泣。我想念我的小小时候,坐在屋檐下,双手托腮,发呆。大人们偶尔路过,会拍拍我的脑袋说,这个孩子是不是一个哑巴?他好像一年没有说话了。

  许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大人们的疑惑,可惜我忘记了我发呆的理由。

  多么幸运啊,蒋筱寒却记得她的小小时代所有的细节,她把这些细节写在纸上,构成了诗歌。

  对于世界而言,时间有多长,诗歌就有多久。

  青山的小河流流,小河的青水漂漂。

  流流,漂漂。

  我流流流,我漂漂漂。

  白云像小羊像小羊,太阳像火球像火球。

  我们的家乡是地球妈妈的身体,

  地球妈妈真辛苦真辛苦,

  妈妈,妈妈呀!

  ——蒋筱寒《古诗一首》

  我能够想象6岁的蒋筱寒看河水的情景,其他的孩子或许正在哭着寻找父亲,但蒋筱寒在看河水,她不太爱说话,安静地看了一会儿,回到家里,掏出铅笔和纸,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她有着欢乐的叫喊,她有着单纯的哭泣,她的欢乐里有眼泪,她的眼泪里有欢乐。这是一个幼小灵魂的讶异,是一个讶异的灵魂对着这个更大的世界不可抑制的赞美。她记录的是内心深处的印象,一首印象主义的诗歌,永远保存了一个小小孩子反反复复的词语。这些词语是蒋筱寒的力量,这些词语,就是蒋筱寒自己。

  唉,慢点儿,我们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它被我们脚下趟起的尘土迷住了双眼

  看不清我们走过这儿时的足迹

  唉,慢点儿,我们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它一个人孤伶伶地被我们丢在了森林里

  找不到出口

  唉,慢点儿,我们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它一个人划着一条船被静谧的大海包围着

  辨不清方向

  ——蒋筱寒

  《我们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这是蒋筱寒13岁的作品。生命染上了一点点悲伤,不过小小孩子的眼神,她对世界的打量,依然是欢乐的叫喊,依然是单纯的哭泣。尘土与森林,还有大海,大海里的鱼,依然停留在孩子的世界里,但命运似乎要拉着我们的诗人快点走。脚步的节奏总是比灵魂的速度要快,不是因为灵魂迟疑,而是因为脚步愚蠢。

  他感觉这很好。他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

  只要一小块田地,种玉米小麦。

  他还想种草莓,

  够他一年吃一回就好。

  一点点乌云,一点点雪。

  一点点满天星,一小片天空。

  ——蒋筱寒《他的国》

  这是蒋筱寒17岁的作品。理所当然,她还像一个小小的孩子,她的眼睛停留在乌云、雪、星斗、天空之上,停留在玉米地、小麦和草莓之上。她似乎没有着急地扑向人世间,有些时候,蒋筱寒在放学之后,手上拿着画册,头发上别着胡桃夹子,慢悠悠走在回家的路上。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诗人虽然背着双肩包,但她的肩上,靠近锁骨柔软的地方,还长着一双新鲜的翅膀。

  她的翅膀上有欢乐的叫喊,也有单纯的哭泣。许多年以后,人们记得她的名字,因为她总是像孩子一样在写诗,因为她是一个永远的孩子。

  是为序。

  苏小和

  2015-5-18

  《礼物》读后感(四):愿诗歌成为支撑她成长路上的温暖与力量!

  文丨心笛

  小寒姐姐出版的诗集《礼物》,成为2018年伊始,我送给女儿安妮最好的礼物。小寒真实、生动、自然、俏皮,贴近生活的语言,让女儿立刻爱上了这本书,并模仿小寒的诗歌开始进行创作,开启了我与女儿一段快乐的诗歌旅程。 ——安妮妈妈 从幼儿园回来,女儿迫不急待地打开快递包。 哇,她惊喜地大叫一声。“妈妈,这真是小寒姐姐写的书吗?这本书是给我的吗,妈妈?”我点点头。 她翻开了第一页,看着小寒专门为她画的女王像,她沉思了好久,“妈妈,小寒姐姐画得真好,她一定很累的。”说完,她大叫一声,“我太高兴了”,拉住我的手让我赶紧读。 “好吧,从今晚开始,我们的夜读时间,开始读小寒姐姐的诗集。”我对女儿说。 01 第一次读诗,就险些“要我老命”。 本来嗓子不太舒服,女儿一首接一首不停地让我读,读到近50页,嗓子火辣辣地疼起来了,女儿要求我读完这本诗集,四百多页啊,我哭的心都有,决定罢工了。 “妈妈,小猫那首再给我读一遍吧。”女儿央求道。 “好吧,这是最后一首,妈妈读不动了,嗓子疼。” “行,读完今天就睡觉。”女儿发了特赦令。 小花猫 小花猫,喵喵喵, 我抱抱你,你就跑, 我追你,你还跑, 我出去玩,你就追我, 嗨,真调皮,真调皮。 2005年1月21日(小寒7岁) 女儿哈哈大笑起来,我也忍不住笑了,太有童趣了。 “妈妈,我们幼儿园有个大咪,她特别乖,有时候我还去摸摸她,妈妈,我们家也养只小动物吧,索菲亚家也养了条狗呢。” “养小动物,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简单,既然是条生命,我们就得善待她,像对待亲人一样。你要给它买狗粮或者猫粮,你还要定期给她洗澡,还得每天带她遛弯,对了,还得训练她大小便。不能让它在楼道小区里拉尿,万一拉尿了呢,你要帮它清理。你能做到吗?” 女儿看看我,“妈妈,那太恶心了,我做不到。” “再有,你们幼儿园是别墅区,大咪可以自由出入,你之前不是还告诉妈妈接你时不要关上门,要让大咪出去玩,它有它的自由嘛。可是咱们住在小区里,不能保证天天带它出去玩,如果养的是只狗,还要保证它不能大声叫唤,咱们楼下有个小宝宝,你忘记了吗? 女儿不吭声了,“妈妈,咱们现在先不养了,等我长大了再说吧。”好的,等你长大了再说。我回答。 “妈妈,我想像小寒姐姐一样作首诗,不是小花猫,是海洋世界。” 海洋世界 我们的地球 下面有一个大大的水球 有鲨鱼美人鱼与其他小鱼 这是它们居住的地方 我想你们还不知道 因为那是大大的蓝蓝的广阔的 海洋世界。 2018年1月4日(安妮5岁) 02 第三日,我们刚刚睁开眼睛,女儿就钻进我的被窝,对我说,妈妈,再读几首小寒姐姐的诗歌吧。 好吧。休整了二天的嗓子,可以工作了。 这两晚,我给女儿读过的诗,她已经记住了。她随便说出几首诗的名字,让我再读一遍。 我想变成 我想变成一只小鸟, 自由自在,想去哪儿, 就去哪儿自由自在地飞翔, 能看见绿色的田野,广阔的世界, 往上看,有蓝色的天空,真美呀! 我想变成妈妈 有了孩子,可以教她认字 告诉她文明礼貌 不要骂街、打人等 其实当个妈妈很难的。

  我想变成帆船, 能驮着人们过海, 穿过海洋,看着天空 想要带着人们飞起来。 我想变成孙悟空, 可以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能死里逃生,真厉害, 孙悟空大神仙,真厉害。 2006年6月21日(小寒8岁) 女儿听完问我:“妈妈,为什么小寒姐姐要变成小鸟,还有孙悟空呢?她本来的样子不是很好吗?” “是啊,可是小寒姐姐想争取更多的自由。”我说。 “我可不想变成什么。”她嘟囔着。“妈妈,我也要说首诗,你快给我记下来。” 好吧,我拿出手机,开始记录。 我很快乐 我一天特别特别的快乐 因为我的生活就是快乐! 我过上美好的生活, 爸爸妈妈哪都让我去, 直到危险的地方。 我感觉自己很聪明很棒 我什么都不想变 我只想和爸爸妈妈永远在一起 一个都不要离开。 2018年1月6日 03 又到了读小寒姐姐诗歌的时间了。她喜欢这首诗,让我读了好几遍。 风,请你没事别胡来! 风,请你没事别胡来! 风,你知道吗? 今天你胡来的时候特别多, 弄得班里大约四分之一的同学心神不宁! 在这天下午,我的眼最尖, 看见谁有起身的动作,我得马上做好准备, 没有一次白做准备的! 风,你今天下午刮风的时候,弄得我们的 纸呀毕呀门呀都倒霉了,我们女生更倒霉 被头发弄得快疯了! 我们教室的门,比如有人出去,不用手关, 那门自动就“砰”一声关上了, 那声音是超级大,你们可不知道 那风的力量是多么大! 在上课的时候,只要门一关, 有的不理会这声音,继续干自己的, 有的人不是“哇”一声就是“啊”一声。 两次不吭声,我专心致志地做我的作业。 我们班还有在上课刮风,把桌子上的书 都刮得出哗啦啦的声音,还有本本, 更厉害,声音比哗啦啦还要哗啦啦。 我的妈呀!不过,风可以到该用着你的时候, 你再来,那真是太好了! 我简直高兴上再加高兴。 风,要记住,没事别乱来。 否则,就连校长也要除掉你。 你,风,你听话一些好吗? 你,风,你听劝好吗? 你,风,你要马上离开这, 这儿对你来说很危险,到别的地方 去吧,别的地方才安全呢! 风,你走吧!需要你的时候 你再来,好吗? 风答:“不行”和“可以” 选哪个在那儿打对勾。 2007年5月25日(小寒9岁) “妈妈,这也是写诗啊?”安妮疑惑地问我。 “是啊。” “可是,小寒姐姐说学校、女生,她的头发,还有作业。” “是啊,写诗就可以写我们的生活啊。” 哦,她点了点头,思索了半天,女儿的第一首叙事诗华丽丽地登场。 小河飘飘飘 小河的声音是哗哗哗 瀑布的声音是哗啦哗啦哗啦 我们小朋友都爱玩水 所有人都爱玩水 尤其是我们幼儿园的团子 团子把一手弄得脏兮兮的泥巴 回到幼儿园里 我们总是要洗手 听完故事吃个饭 我们再上个洗手间 就上床睡觉了 到下午的时候 家长来接我们了 有的是爸爸妈妈来接 有的是爷爷奶奶来接 坐车就回家了。 2018年1月8日 又隔了一日,晚上,我在电视看关于古建筑方面的节目,女儿蹑手蹑脚地走了过来,坐在我的旁边,要求一起看。 冬天干燥,女儿最近的嘴角都开裂了,爸爸买了一个柚子,我剥好后递给她,她咬了一口就不吃了,说嘴太疼,我把柚子掰成很小的块,塞到她的嘴里。 她一首感恩诗信“口”拈来。 谢谢我的爸爸妈妈 谢谢爸爸 让我看电视 也谢谢妈妈 放电视给我看

  谢谢爸爸 买这么甜的柚子给我吃 也谢谢妈妈 第一次把柚子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喂我吃 爸爸妈妈给我 好多的自由 2018年1月10日 吟诵结束,女儿对我说,“妈妈,小寒姐姐也有这样的一首诗,叫感恩。” 感恩 我要感谢老师, 谢谢老师给我们好多知识 让我们长了见识,增长了知识。 我太感谢您了。 我要感谢妈妈 谢谢妈妈给了我生命, 给我买了好看美丽的衣服。 我要感谢姥姥, 谢谢姥姥给我做好多好吃的, 谢谢姥姥给我洗衣服。 我要感谢所有的人, 谢谢他们喜欢我,教会我知识 给了我生命,给我好吃的。 我的亲人们, 是那么关心我, 是那么疼我, 是那么爱我, 我是多么幸福。 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感谢他们。 2006年10月6日(小寒8岁) 我明白了,原来女儿是模仿小寒的《感恩》写得这首诗。 “妈妈,我也想长大了出一本这样的书,送给金霞阿姨、小寒姐姐和所有人,可以吗?” “当然可以啊,不过,你要像小寒姐姐一样坚持写下去,梦想才会实现。” “就像金霞阿姨的课上讲的那个周杰伦,郎郎和那个长跑冠军,他们从小就有梦想,坚持努力,长大了就实现了?”是啊,我点点头。 “妈妈,我以前的梦想是当女王,可现在,我有点不想当了。” “那你想做什么了?”我问她。 “我想开个餐馆,还想给小朋友们写童话故事。” “好啊,都可以,其实女王也可以兼职做这些的。” 是吗?女儿一脸懵懂地看着我。我笑。 “妈妈,你给我讲一讲,我怎么从你肚子里生出来的吧?” 嚯,这思维,怎么从谈梦想直接就跳跃到生命的由来了。 04 在我收笔时,女儿进来抱住我说:“妈妈,我想哭一会儿。”我放下键盘,抱起了她。 “怎么了?”“我想姨姥了。”女儿说完,眼睛里的泪水含不住掉落了下来。 最近,我的小姨来我家做客,我们从三亚玩回北京,她与女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称之为忘年交。昨天,她坐火车回了东北。 “想姨姥,就说出来吧。像小寒姐姐一样,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妈妈发给姨姥。” 女儿很赞成,一首动情的诗歌,立马从她的嘴里吟诵出来。 想姨姥 姨姥,谢谢你陪我玩儿 你知道吗? 我一看见你和我玩的那些娃娃 我就想你了,我就想哭。 谁也比不过姨姥。

  姨姥总是陪我玩儿 什么时候姨姥能再来我家一次啊? 什么时候我也能去姨姥家啊? 我好喜欢姨姥 喜欢的都不省人事。 好了。 (2018年1月13日) 她一念完,我就忍不住想大笑,原来“不省人事”还可以这么用。但看到她挂着泪珠楚楚可怜的小脸蛋,觉得自己此刻笑太不厚道,还会被她误认为是嘲笑,就生生地憋了回去。 女儿特意告诉我,把“好了”这两个字放在最后。 我不知道,是她表明对姨姥的思念之情好了,还是她的心情好了,总之,说完好了,她真的停止了哭泣,出去时再三叮嘱我,要发给姨姥。 这首诗表达了女儿的思念之情。诗歌成为她心情的出口与载体,她疗愈了自己,不再深深地悲伤与哭泣。 小寒表达思念的诗,是这样写的—— 离别是一种痛苦 离别是一种痛苦 就像水杯一样, 放在桌子上, 风一吹,那杯子倒了下去, 杯离开了桌子。 这是一种离别。 离别是一种痛苦 就像你买衣服, 衣服挂在衣架上, 衣服们正在开会, 但是突然有一件衣服被拿了出去, 穿到了别人的身上, 一件衣服离开了她的伙伴。 这也是一种离别。 2008年2月18日(小寒10岁) 如果女儿能像小寒一样,把诗歌当成她无所不谈的朋友,能倾诉也能控诉,能抚慰心灵也能发泄情绪,我想,在她成长的路上,就会多一份笃定与坚持,少一份孤独与茫然。学会理解与认识这个世界,并以自我独特的方式与之相爱。 05 我由衷地感谢小寒的这份《礼物》,它成为我女儿最好的诗歌启蒙读物。

  在我看来,筱寒这本诗集的意义在于,它记载了一个孩子从6 岁到17岁的生命史,她10年中的悲欢离合。真实地书写,勇敢地发声,来自生命的吟唱,令人动容。可是,它的意义又不止于此,这本诗集能启发及激励更多的孩子,从此时开始,如小寒姐姐一般,坚持阅读笔耕不辍,不断思考获取力量,写诗、读诗、爱诗,不一定要做诗人,却一定要有诗意的人生! 愿我在女儿耳边吟诵的这些诗歌,成为支撑她成长路上的温暖与力量,让她快乐、幸福且勇敢地走下去,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礼物》读后感(五):对得起生命的礼物丨史金霞

  1

  “妈妈,您辛苦了,谢谢你无条件付出,原谅我曾一度无视这永远的不变的港湾,我会更加珍惜你!我爱你!”

  这是小寒在2015年5月7日,母亲节前夕,写给我的。回顾我们母女一起走过的路,我是感到惭愧的,“无条件地爱”,我常常会忘记这一点,该请求原谅的人,是我。

  回顾孩子这17年的辗转流离,愧疚从心中涌出:

  “说什么感谢啊,孩子,妈妈带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却一直都没有好好保护你,非但没有好好保护你,还带给了你如此之多的生离死别之痛,失落悲愁之苦!我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而所有,由我而加之于你的伤害,都是永远无法挽回的!感谢你,孩子,感谢你,无条件地爱我,信任我,依赖我——给我机会,让我和你一起成长。”

  我为她所做的一切,出于责任,出于爱,不如说,是为了弥补,为了挽救,为了赎罪。

  如果说,这17年中,我还有些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应该是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一直将自然、书籍和音乐这三样东西,为小寒保管珍藏。也因为这些,她才得以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找到了确立她生命的三样东西:诗歌、绘画和音乐。

  小寒的诗歌,清晰地记录了她11年间情感、心灵和思想的成长,是一个人的诗歌史。无论从教育、还是从人的成长,她的诗歌,都给人以生命的善意、美好与力量。它绝不是玩弄技巧的无病呻吟,而是饱含着生命热情的一个真实的独特的人的声音。阅读这些诗歌,一个孩子从6岁写到17岁的诗歌,这些饱含着泥土气息生活滋味的稚拙的诗歌,作为她的母亲,我欣慰于诗歌对孩子的成全救赎之力量,作为她的读者,我体悟到诗歌之美,也发现了远远大于诗歌的东西。

  经过北大出版社曾健先生(大风清扬)的推荐,中国福利会出版社的吴斌荣女士读到了小寒的诗歌,为之深深感动。2014年8月,她们甚至专程从上海赶到苏州,就是为了亲眼看看小寒,和她聊聊天……

  如今,小寒的诗集——《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就要出版了。

  2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从此就要成为一个诗人。

  就像一个老师比一个语文老师更重要一样,一个人肯定比一个诗人更重要。

  《上课记》的作者,诗人王小妮老师,就不主张孩子成为诗人:“为什么总要有人成为诗人呢,一代又一代,敏感给予这个群体的,总是多过别人的承受,这已经变成了逃不掉的循环。”(《王小妮:我们需要更多的诗人吗》)

  但是,小寒之于她的诗歌,与其说是我引导她写诗,不如说是她自己选择了诗歌这种表达自己、救赎自己的方式。我所做的,只是没有去阻止。

  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他个人的表达方式,写诗,画画,唱歌,听音乐,运动,下棋,发呆……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并且,可以借此建立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系,就不至于使生活过得太难捱,就有可能获得面对生活中种种疼苦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为了生活是桩美妙的事而生活,而不仅仅是忍受。因为,保持热情,保持热爱,保持对美的感动与向往的激情,就会产生创造的动力与愿望,而一个钟情于创造而不是毁灭的人,不管他是诗人、画家还是音乐家,也不管他是官员、商人还是农夫,他都会成为一个为了活得快乐幸福而勇敢地活下去的人。

  是的,就是这样,慢慢地,小寒长到了17岁,画画、音乐和诗歌,逐渐地成了她表达自己的方式,创造的方式,也是救赎成长的方式。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作为一个热爱诗歌的孩子,她有愿望,出版自己的诗集,身为母亲,我愿意尽力帮助她实现这个愿望。

  还有一种观点很常见,那就是“写诗的人过于敏感会带来更多痛苦”。我却不认同。

  痛苦,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孩子们的痛苦,不是我们想让他们多就能多,想让他们少就能少的。每个人成长中所经历的痛苦,很难归罪。作为母亲,我认为自己对于孩子负有罪责,但是,作为我父母的女儿,我所承受的这些痛苦,又可以归罪于谁呢,如果我归罪于我的父母,那么他们将近70年的人生历程中,所罹受的一切,也继续向上问责吗?如此下去,每个当事人,都是无辜的,每个造人者,都是有罪的。那么,罪是不是也同样,可以代代相沿?

  所以,人的命运,是有其难以掌控而必然存在的悲剧性的,我的小寒生长在我的身边,承受我带给她的痛苦,同时,也会罔顾我的规劝,而自己给自己制造新的痛苦,同时也会给我带来痛苦。而假使她生长于他人之手,也势必会有另一种痛苦,恰如会有另一种欢乐一样。

  对于命运,还是史铁生说得好,“休论公道”。挺住就是一切,并与生活达成和解。

  而且,我也不认为写诗的人,就会比不写诗的人,格外地多承受痛苦。不同的人,会有对于痛苦的不同定义,而不同的人,所承受的痛苦,种类与程度也是不同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作为父母,与其想着避免让孩子承受痛苦,倒不如想办法帮助孩子建立承受痛苦的勇气、增强孩子感受美好热爱生活的能力。

  这一点,诗歌就可以做到。当然,其他的,纯粹的,美好的,那些可爱的东西,也可以做到。

  既然我的孩子选择了诗歌,我就支持她走下去。

  3

  也许,小寒真的会成为一个诗人,如诗人王家新、蓝蓝和张文质所祝愿与期望的那样,“走一条远路”,成为“汉语诗歌可期待的未来”;也许,她会如画室老师所祝愿的那样,考取美院,并最终成为一个画家;也许,她会像她现在所想的那样,最终成为一个艺术家,在博物馆里,举办她的个展;也许,她会开一家书吧,花店,或者成为服装设计师,插画师……

  其实,这些真的不重要,“君子不器”,我们活着,不能为了追求一个具体的职业而奋斗终生,而且,这些具体的东西,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预料和安排,上帝的骰子没有掷出之前,谁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渴望拥有一个水晶球,让我看到未来,看到未来我会和谁共度人生,看到未来小寒会长成什么模样。小寒也曾经多次跟我讨论人生,探究命运,思考冥冥中是不是有天注定,甚至想知道,她现在的决定是足以改变未来的偶然,还是早已被设置好的必然……人间自有天意,注定不是我们所可以控制。我们所能控制的,就是我们自己。

  所以,我常常会对孩子说,要以感性去热爱生活,而以理性去解决问题。我希望她在生活的历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勇气,而不是遭遇更多的被问题所解决的沮丧和无奈。当她真正地开始为了自己的梦想(是梦想而不是目标)而自觉地奋斗,当她不再是被妈妈推着拉着扯着的那个哭哭啼啼不想长大的孩子了,她才是自己迈出了勇敢面对、自信顽强、坚实勇毅的第一步!

  小寒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她写诗,因为她爱诗歌与写作,她画画,因为她热爱绘画与艺术,她弹琴,因为她热爱音乐。她不是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成为诗人考取美院成为乐手——而做这一切,她完全是出于自己对它们的热爱。

  这三样,除了弹琴她不需要面对考试,写作要面对考场作文,绘画,要面对艺考,而只要有考试,尤其是目前,考试的观念、形式、题目甚至批卷,都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面对有可能会磨损人的灵性与激情的“考试”,身为教师和母亲,我首先必须理性地对待它,研究它,攻克它,在备考过程中,培育呵护孩子的灵与情,帮助孩子强大,孙子兵法云:“善战者,致敌而不致于敌”,考而不死是为神!

  所以,当我看到,她为了实现梦想,能为自己设定奋斗目标,能每天主动在学习的时候将手机放到他处,能反复研磨数学题能在去画室的路上背英语单词背名言名句……我知道,她已经可以理性地去解决问题了。这些不是什么苦难,它们就是问题,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去勇敢面对,自己去解决的问题。

  我很欣慰地看到,小寒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

  还记得2015年小高考前夕,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我们一起散步回家。我问她:“小寒,妈妈确实不能理解,为什么你明明理解了,也都默写了的知识点,比如史地政物化生,甚至包括语文的名句,怎么过两天你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呢?既然理解了记住了,就不该这样啊?”

  小寒答道:“因为我是一个创造型的人才,我不擅长记忆。你看我写的诗,我画的画,我拍的照片,角度都很独特,都是与众不同的。”

  作为一个一直以博闻强识而自傲的记忆型人才,她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

  创造型的小寒,顺利地通过了小高考,她的小六门成绩,达到了985和211综合性大学、以及央美等八大美院对艺术生的成绩要求。同时,她晋级第十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南京大学决赛后,她又入围北大全国总决赛。

  此时的她,正在认真地读书,里尔克、阿赫玛托娃、尼采和凯尔泰斯·伊姆莱、菲利普·雅各泰、耶麦、帕斯捷尔纳克、特朗斯特罗姆、茨维塔耶娃、奥斯汀、塞万提斯、张爱玲、王小波……和她一起坐在床上。

  遥遥地看着她的背影,我不禁想起她在小高考结束当天所写的那首诗:

  深陷其中

  是的,我是强大的

  不畏惧背后烈火燃烧

  前方的天际已泛红

  在我的眼里倾盆大雨下着

  浇灭所有能被毁灭的明天

  这会让每个人都满意,无怨无悔

  而这之后,我的心会随之离去

  走进温暖美好的黑暗

  2015年3月29日15:38分

  如诗中所预言,小高考结束后,她走进了“温暖美好的黑暗”。

  每周三、四、五的中午,人最疲乏时。她都要背上书包,穿越园区,横跨市区,去学画。每天,她都会说,路上都快睡着了。每天晚上,她回家后,吃完饭,先弹吉他,再写作业、画速写,常常会累得倒头和衣睡去,第二天早上6点多钟,又被我喊起。而每个周末,她早上7点钟起床,乘地铁倒公交,赶到画室去上课,晚上归来,学吉它,写作业。

  那么,如此勤勉地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

  4

  人要有追求,但是,不能为追求所控制。

  奥斯卡影片《爆裂鼓手》中的男孩安德鲁,一开始就是为“成为名垂史册万众瞩目的鼓手”这个目标所控制了。为了达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不珍惜亲情爱情不在乎友情,对目标的疯狂追逐中,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伤害家人而不以为意,可以视女友为负累并一拍两散,可以对乐队中其他的乐手视而不见乃至幸灾乐祸,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死活。这个目标,疯狂地控制了他,使他不能过完整的生活,直至濒临崩溃。

  好在影片总是峰回路转,后来,在挚爱他的父亲的努力下,他意识到了,尝试做出改变:重新演出前,终于鼓起勇气电话妮可,邀请她去观看演出,他希望妮可能够成为他摇滚之路上的倾听者陪伴者,他不再想孤独一个人了。可是,妮可已经有了一个不喜欢摇滚的男朋友……在演出时,魔鬼老师揭穿真相并报复戏弄而激怒了他,但安德鲁没有像之前一样,冲上去撕咬这个老师,而是下台去,拥抱亲吻自己的父亲。然后,再次上台,反戈一击,爆发小宇宙,演绎爆裂鼓手的传奇。

  也许有人会赞叹,说是老师激励了他,而我却看到,是爱,救赎了他。我想,他不会再鄙视自己的父亲,也会拥有自己的朋友,即使妮可不可能再回到他的身边,他也一定会遇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人,如果被一个目标控制住,哪怕那是一个崇高伟大的目标,也会使人异化,乃至疯狂。生活,是完整的,人,应该是有血肉的,七情六欲,活色生香,丰富温暖,才是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帕斯卡尔说,“人既非天使又非禽兽,而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常常却表现为禽兽。”

  同为奥斯卡影片,《爆裂鼓手》与《鸟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在于,男孩子从爱中得到了救赎,而鸟人先生以及他百老汇里的朋友们,已经丧失了爱的能力,陷于名利泥淖中,难以自拔,毕竟,成年人中了极深的毒,是不大容易排毒的。

  所谓功成名就,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就像魔戒一样,是会让人变成咕噜的。

  在这一点上,我也是个中毒很深的人,远远比不上小寒。

  曾经,我自傲于我是个开明温和的母亲,不苛责孩子的分数,给她自由的少年时代,而后来,我又懊悔于我不是虎妈,不曾在她的童年和少年对其施以严格的督管,让她养成训练有素分秒必争的习惯,以致使她的中学时代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如今,我不得不庆幸,我还是选择了一条适合她的道路,尊重是对的,保护是对的,等待是对的,陪伴是对的,所有忍受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如今的小寒,既追求梦想,又享受生活,珍惜朋友和亲人,思考爱情与命运,却从来没有追求过所谓的“成功”。

  5

  过去一年里,不断有诗人自杀的消息,从打工诗人许立志,到大学老师陈超,再到90后诗人王尧。

  关于诗人之死,也是我和小寒经常谈论的话题。

  舆论界喜欢美化诗人之死,也喜欢夸大诗人之死,好像诗人就等于疯子,是不健全的人,注定无法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举目世界,自杀者绝不仅限于诗人,过去一年,自杀的官员和商人,比诗人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了。而诗人一旦自杀身死,却顿时在俗世产生了光环,会被崇拜,被赞美,被过度解读。

  诗人,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必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原因,甚至有时候,是一念之间决定生死。不管他是学者、官员、商人、农人还是诗人,自杀都是生命的悲剧,美化诗人之死,把诗歌与死亡划上等号,是媚俗的,愚蠢的,也是不道德的。看看世界上那些伟大的诗人,其中更多的,是通过诗歌与世界建立了深广的联系,比如,小寒所钟爱的诗人特朗斯特罗姆,他以84岁高龄辞世,他的葬礼,成为诗人的荣耀。

  对于小寒,这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我深信,诗歌不会促使她毁灭,恰是诗歌,使她免于毁灭。是诗歌,使她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使她敢于“面对自己的悲剧”,也敢于面对一个时代的“荒凉”。

  与其说,诗歌(或文学)让人痛苦,倒不如说,许多人是因为痛苦而选择了诗歌(或文学)。而我要说,为什么不因为爱而选择呢?这么美好的东西,不要把它仅仅变成排遣痛苦寂寞的工具,让它成为创造美、呵护善、追求真的源泉吧!这才对得起我们的生命,对得起诗歌。

  所以,蒋筱寒,这个17岁的孩子,才会在那首写于2015年除夕的《十年》一诗中,如此感谢:“即使在最深的夜里,当我看见那颗璀璨/即使海草如发般缠绕/这颗星依旧引导着我/解开我,或救我。”

  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小寒坚持要用《礼物》命名这部《蒋筱寒诗选2004-2015》。因为,这诗集,不是她成功的标志,而是她献给成长的礼物,献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是为序。

  史金霞 于 苏州

  2015年5月7日夜至8日10:51初稿

  5月20日再改

  7月9日改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