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100字

2021-03-23 04:24: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100字

  《一条长长的狗》是一本由[法] 让·朱利安著作,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一):让每位孩子都成为强大的“超级英雄”吧!

  

最近朋友若影和我“抱怨”,说自己家的宝宝3岁半了,越来越讨嫌了。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就抢了遥控器,反复开、关电视。有的时候孩子把摆放好好的玩具扔得哪儿都是,还喜欢在家里搞“自由创作”,这让她头疼不已。有一次,家里来了个朋友,大家坐在沙发上聊天,他一会过来说说这个,一会过来又说说那个,总想插嘴,若影跟他说:“妈妈在和客人聊天,你自己玩一会吧。”可他依然吵个不停,朋友没坐多久就走了,嘉美真的很尴尬。此时若影就疑惑了:让宝宝这样“任性”,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种种“不守规矩“的背后,是有不少深层原因的。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但是还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对大人的规定或举动有意见,碍于表达的不完整,或者不懂得如何说明时,便会以反抗、或不听话的表现,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一条长长的狗》的主人公——拉尔夫是一条特别“占地方”的小狗。它“汪汪”地跳到爸爸妈妈的床上和他们道晚安,意外地出现在姐姐洗澡的浴缸里,就连爸爸也被它弄得人仰马翻,一句话:它在哪,哪里就“人飞狗跳”…… 当拉尔夫被赶回去院子后,整个世界好像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情,拉尔夫在情急之下的举动,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我不完美,可是我也值得被爱

儿童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都与这一时期的教育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的孩子每天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但也每天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教育难题。

绝大多数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醉心于某件事,再加上孩子们的幼稚和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甚至闯出一些小祸。而当孩子在生活中无意犯的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这里家长需要意识到的是,孩子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是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大人一定要从他们的各种表达方式中听出孩子的心声,还要想办法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故事里的拉尔夫总是暗搓搓地蹭到家人们身边,但是会引起或多或少的麻烦,最后他被家人们吼到一边去……被需要、被接纳、被爱,是人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也是孩子们在幼年时期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其实,我们在阅读中会发现,拉尔夫种种看似“烦人”行为跟三四岁的小朋友的行为有惊人的相似,这个阶段孩子们在探索怎么跟家人们相处,也在摸索各种行为边界,渴望得到家人们的关注和爱。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却都值得去被爱。而当一个人感受到尊重与被爱,他的内心便会更有力量。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要正确看待他的缺点

有的孩子认真细致,有的孩子粗枝大叶,有的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孩子笨手笨脚,有的孩子从小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精明能干,也有的孩子喜欢默默思考,思想整天飞翔。孩子们的状态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一些太求完美的父母特别注意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或在某方面表现出能力不济时,他们就忧心忡忡,就像立即帮助孩子改变。事实上,他们已经变成太苛刻的父母。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经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简易标准。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从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在他潜意识里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

没有生下来就是优秀的孩子,也没有生下来就是恶作剧的孩子,所谓的“好”与“坏”都是教育的结果。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天真无邪的孩子率性而为,没有什么掩饰和包装,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有些明显的性格缺陷和能力弱点,我们应该多帮助孩子改正。而另外一些并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提醒孩子注意,不一定非要苛刻地要求他们改正,也许在如今很不顺眼的枝杈,将来会成为孩子长大后宝贵的特质。

当故事到了结尾,小狗拉尔夫被赶回到了自己的窝里,整个世界好像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情,拉尔夫在情急之下也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变化,而这,让它成了一个拯救全家人的小英雄!

《一条长长的狗》可以帮助我们在拉尔夫身上,捕捉到正在长大的孩子们的小小身影,它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它也鼓励家长接纳真实的孩子,在爱的氛围中一起慢慢成长吧。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二):这便是亲子间最美的模样!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有必要跟父母分享难过吗?

我看到一个高赞微博,博主是这样说的:“我更关注的问题是:孩子愿意跟你分享他的难过吗?”

我一下子被这句话击中,作为父母,我们看各种育儿书、观察孩子、研究孩子,试图走近孩子的内心,无非是想跟他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平等交流的朋友。

无论是他的快乐,还是他的难过,都愿意推心置腹与你分享,这才是亲子关系最美好的样子。

当然,前提是,我们得听懂孩子、看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有句话说:

走近童心是我们永远的使命,只有走近孩子的内心,我们才能解开孩子的生命密码。

的确如此。最近陪孩子读这本《一条长长的狗》,让我读懂了孩子调皮捣蛋背后,是在表达对父母陪伴的喜欢;孩子安静乖巧背后,也藏着失落和期待;孩子笨手笨脚,却在努力爱我们。

我们总以为,自己爱孩子胜过孩子爱我们,但小小的身体,却藏着巨大的力量,都是爱给予的。

1 调皮捣蛋,是喜欢你的陪伴

故事的主角是一条狗,身体很长,它叫拉尔夫。每天睡觉前,它喜欢钻进主人的被窝里,“汪汪”地叫唤,似乎在跟主人道晚安。

但是主人却很生气,瞪眼发怒,不喜欢拉夫尔钻进自己的被窝,打扰了自己休息。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我女儿每天睡前跟我的互动。

她时常坐在我肚子上骑马,或是整个人躺在我身上,压住我,最让我不喜欢的、也是最恼火的,是直接坐在我的头上,让我看不见,也呼吸不舒服。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是对她怒吼,面部表情比绘本中的主人更愤怒,而我女儿也像极了拉夫尔,她的内心大概是开心的,脸上的笑容不会说谎。

我们眼里孩子的调皮捣蛋,孩子内心却是在表达喜欢父母这样的互动、这样的陪伴,也在表达对父母的喜欢。

2 安静乖巧,藏着失落与期待

当大家都嫌弃拉夫尔时,它会安静地选个地方呆着,心情有点失落。它睡在了浴缸里,但主人洗澡时发现了它,它又一次被嫌弃,被赶走。

朋友说,她家孩子有一次让她生气了,她向孩子表达了自己生气的情绪,然后孩子就不见了,家里非常安静,朋友去孩子房间找她,发现她女儿正在安静地看书。

用这样乖巧的方式来讨好生气的妈妈,惹妈妈生气的孩子有些歉意的,但是更期待妈妈看到她好的表现。

是不是像极了拉尔夫呢?

3 笨手笨脚,传递的爱实实在在

女主人在洗澡,拉尔夫拖着长长的身体从楼上浴室跑下来,不打扰女主人洗澡,正巧男主人在熨衣服,拉尔夫不小心碰掉了主人的熨斗线,东西都打翻了,主人一气之下把拉尔夫赶出屋外的小狗房子里。

像这样的笨手笨脚,孩子经常发生。

我女儿常常用勺子舀一勺汤,慢慢地送到我的嘴里,模仿妈妈给她喂饭的样子,但是通常到我嘴里之前,汤已经洒得一滴不剩,都在餐桌上了。

心意上明明是关心和爱,行动上却搞砸了心情。

哪个孩子不是如此呢?

4 孩子,比你想象得更爱你

拉尔夫这天晚上睡在它的小房子里,主人的屋里却着火了。它急着去救大家,屁股却被门洞卡住了,它又拖着长长的身体去向消防员求救,最后成功地救了一家人。

当然,这一来一回的路程,把拉尔夫的身体变得越来越长,就像是对主人的爱一样,那么多那么多。

看到这里,满是感动。

就像《猜猜我有多爱你》里面,小栗色兔子那般可爱,它把手臂张开得不能再开了,跳得高得不能再高了,沿着小河一直到山顶那么远,就像从这里到月亮那么远......无论多远的距离,都不足以表达孩子对父母的爱。

拉尔夫也是如此,即使身体越来越长,也不足以表达对主人的爱。这就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比我们想象得更爱我们。

最后拉尔夫和主人一家人,换了一所更大的房子,又开心的一起生活了。

这一次主人更懂拉尔夫,拉尔夫也更体贴主人了。

睡觉不再去主人的被窝里了;它身体虽然更长,却学会了像蛇一样地卷成一团睡觉,也不占更多地方。

拉尔夫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相互滋养、彼此成全的样子,像极了亲子间最美的模样。

跟孩子一起读这本《一条长长的狗》吧,一起从拉尔夫身上看到孩子的天性,学会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了解孩子对我们浓浓的爱。

END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三):接纳孩子,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一个出人意料故事的互动与思考

  

1.狗,孩子们的忠实伙伴

狗狗,始终是孩子们的忠实伙伴。从小孩子降生之日开始,关于狗狗的各种故事,就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对于人类来说,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因为常见,因为其忠厚的秉性,而被人们所喜欢。

《忠犬八公》《神犬小七》这些狗狗的感人故事,催人泪下,孩子们也常常听到英勇狗狗的各种传说。

对于我家大宝来说,见到狗狗,他总是忘了自己是个人类,常常主动大声地“汪汪汪”,来以示友好。久而久之,我家周围的那些狗狗们,都和我家大宝熟识了。

我曾经被狗吓到过,倒是对有些大型犬还有些畏惧,但因为孩子和狗狗的主动沟通,我获得了空前的“狗缘”。

不仅如此,他还尤其喜欢读各种有关狗狗的绘本故事,最近尤其喜爱的,是法国的让·朱利安创作的《一条长长的狗》。

2.《一条长长的狗》

这是一本关于狗狗的故事,我们看到故事的开头,却很难猜出故事的结尾。这样出人意料的创作手法, 恰恰是让·朱利安独有的叙事风格。

让·朱利安是一个法国人,现在居住于英国,专门从事插画的职业。因为曾经丰富的从业经历,他汲取摄影、服装、报纸、杂志设计等方面的灵感,创作了一本本灵动有趣的故事。

在近些年来,让·朱利安被引进中国的作品中,《这不是书》、《发生了什么》是其代表。让·朱利安以其独具创造性的内容,为绘本平添了很多玩乐的功能。孩子们可以通过“变变变”的方式,来构建自己周围的空间,还可以以“猜猜猜”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时间。

让·朱利安创作的这本《一条长长的狗》,讲述的是一个“占地方”的狗狗,他在家里总是有点不合时宜,常常弄得到处人仰马翻,终于,他被赶到了院子里,但一件紧急的事情发生了,这条长长的狗,成了家中的英雄。家人再也不嫌弃他长,并重新地接纳了他。

3.惹人喜爱的拉尔夫

3-1: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一条长长的狗》,它的法文原名,实际上是《Ralf》,说的正是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条名叫拉尔夫的狗狗。

他出场的时候,身体就很长。一家四口坐在沙发上,共同抬着它,他的头,还要比沙发的扶手长一点点。

作者用“很占地方”来形容拉尔夫,这让孩子们听了,不禁一笑。

他常常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虽然他很长,但还是能盖住被子。但显然,爸爸妈妈并不想搂着他睡觉。于是,他被轰出去,来到了浴缸里的拉尔夫,舒舒服服地躺着,却又被赶了出去。

其实拉尔夫不是故意的,但因为自己的不小心,他又闯了不小的祸。

《一条长长的狗》,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并不很快,但随着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孩子们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他们被后来小狗的变化所感动,也被家人的态度所安慰。

故事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我在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其实也生发出了很多现实的思考。这个故事有着神奇的魔幻色彩,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且画风幽默,富有特色,对孩子的影响很深。

3-2:故事,让孩子看到自己

《一条长长的狗》,主角虽然是一只狗,但实际上,这映射的,恰好是一个孩子在三四岁的阶段所特有的行为表现。

他们因为好奇心而不断地探索,但边界尚未确立,就总是会闯祸。他们也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也时常因为父母的吼叫驱赶而伤心。

从孩子的内心深处,他希望得到最亲爱之人的认可,就像《一条长长的狗》这个故事中的拉尔夫。当一个人常常感受到被爱,他的内心便会更有力量。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认可,是他们自信心的源泉,也是他们自爱的深层精神内核。想要养育自信的孩子,就要在他们行为混乱的时候,给予耐心的指导,而不是粗暴的驱赶。这一点,实际上是所有孩子的家长们最需要反思的地方。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是治愈的,正是因为它有一种让孩子“被看见”的力量。当他们知道,有一条这样的狗狗,和自己感同身受,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会让孩子们心生喜悦,更期待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作为家长,我们有点亮孩子心灯的责任,阅读点亮彼此。

当孩子被看见,他就会有变化。不仅仅是在故事中,读过故事的父母们,也请多多拥抱身边的那个调皮的孩子。

3-3:父母:接纳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很多亲子关系的破裂,正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与孩子真实的状况,背道而驰。一个不被接纳的孩子,常常会处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之中。怯懦的行事风格,自然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与其让孩子怯懦,不如接纳孩子,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一个人,唯有接纳了自己,他才会活得更舒展,更阳光。在良好亲子关系的滋养下,他们才会更有向上的力量。

孩子不完美,家长也不是完美的。当我们不以完美去要求彼此,就会发现,生活美好了许多。故事最后的结局,拉尔夫舒服地盘坐着,神情悠然。

故事的情绪变化,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比我们体会得更深刻。狗狗的泪与笑,叩击着阅读者的心弦。

4.成就孩子的未来,耐心呵护孩子成长

孩子的成长,这一路上坎坷很多。身为大人的我们,常常已经忘了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体会他们细微的心理变化。

可不管怎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接纳孩子,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都是我们父母最不能忽视的事情。

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希望这条名叫拉尔夫的狗狗的故事,父母和孩子都始终能记得。

  《一条长长的狗》读后感(四):2只“狗狗猫猫”教会我的事:童年所有的遗憾,皆可从这2者身上找到圆满

  

很多孩子3岁之后,都会经常问父母一个问题,“你会一直爱我吗?”

二次凯特·格林威大奖得主,英国插画家德比·格里尔丽,就曾在绘本《不管怎样》中,刻画了这样一只小狐狸。

小狐狸心情不好,扔东西、摔东西、砸东西、大声嚎叫,还不停地问大狐狸:

“如果我是一头灰熊呢,你还会爱我、喜欢我吗?” “如果我变成了一只苍蝇,你还会爱我,拥抱我吗?” “如果我只一只鳄鱼,你也会爱我吗?”

不管小狐狸的问题多么无厘头,大狐狸都温柔地说,“不管怎样,我都会永远爱你。” 因为“爱,就像闪耀的星光,永远都不会消失。”

为什么3-6岁的孩子,喜欢不停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呢?

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会格外渴求父母的关注。外向的孩子,会用撒泼打滚等,测试父母是否爱自己;而内向一点的孩子,则会小心翼翼地来验证父母之爱。

小家伙们所有的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都有同一个目的:就是看看父母,到底是否真的爱自己,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只有小时候被人爱,才是一辈子的铠甲。

如何帮助3-6岁的他们,更好地度过这段叛逆期?

《一条长长的狗》中,有只不寻常的腊肠狗,也许会帮助父母解决这一难题。

拉尔夫是一条特别讨人嫌的小狗,因为它实在是太太太占地方了!

这条狗,可真长啊!

它喜欢爸爸妈妈,就跳到床上和他们说晚安,可惜爸爸的脸色说明他并不领情。

它也想安静待着不惹麻烦,可是总是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比如不合时宜地出现在浴缸里。

大家总是朝拉尔夫嚷嚷“别碍我们的事儿!”小狗狗好伤心呀。

真·猛犬落泪

为了让家人眼不见为净,拉尔夫乖巧地跑到了屋外的小窝里待着,唉!

可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小狗阿尔夫凭借自身的“特长”,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狗,竟然成了拯救全家人的英雄!

它也不会再遭到家人嫌弃,虽然变成了一条特别长特别长的小狗,但是全家一致决定:“我们再盖一座更大的房子!”

拉尔夫的故事,像极了很多内向孩子的童年。因为性格的原因,他们看上去不是那么的“讨喜”,甚至稍显笨拙。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孩子们花光了所有力气,但可能只换来父母的一句“这不是你应该做的吗?!”

不被“看见”的孩子,过高期待的父母,就组成了知乎上一个热议问题“为什么中国很多孩子都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的答案,因为这样的孩子,从未在父母身上得到自己的感受被接纳的快乐。

故事的结尾,拉尔夫成为了全家人的心头宝。这也许在象征着,随着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父母的目光总能落在孩子的身上吧。

和《一条长长的狗》相比,《一只直立行走的猫》,就幸运多了!

2个绘本的前环衬中,就能明显看出狗和猫的性格差异

这2本书的作者,都是法国天才插画师让·朱利安。因为有着给摄影、服装、杂志公司做设计的经历,其中不乏耐克、宝马、纽约客等业界响当当的一流品牌。所以他的想法往往脑洞大开,突破了传统绘本的叙事角度,擅长用“设计思维”解构平凡事物,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只直立行走的猫》的主角,就是一只不同寻常的小猫彼得。

小男孩菲尔,在家门口发现了一只箱子,里面竟然装着一只用两条腿站立的小猫-彼得。

虽然能够直立行走的彼得,刷新了菲尔的认知。但是因为喜欢,他俩还是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彼得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猫,不喜欢抓老鼠、玩毛线球,反而喜欢玩滑板车、玩过家家。

更绝的是,彼得甚至能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像小狗一样去抓飞球!

虽然彼得没有普通猫的一切特性,但在菲尔心目中,彼得就是最棒的一只小猫,不容许反驳。

这只直立行走的小猫,像不像有着独特个性的一类孩子?

如果他们足够幸运,能遇到菲尔这样的朋友,得到无条件的、支持的友谊的话,那么,就算在亲情中有过的遗憾,也会被这份独一无二的友情疗愈。

我把《一条长长的狗》、《一只直立行走的猫》放在一起推荐的原因,并非是它俩拥有同一位作者。而是这2本小书,诠释了我们人生中贯彻始终的2个命题,亲情和友情。

无论是开明的父母、还是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只要能给予孩子爱和支持,那他们心中的“爱之杯”就会被填满,拥有真正的安全感。

小狗拉尔夫、小猫彼得,还有世上无数可爱的小家伙们,都是如此。

二者兼有,是可遇不可求。就算有其之一,也已是人生幸事,可喜可贺。

就算没能在童年时候,没有收获这样的关注与爱,那么也不要放弃,就学着拥抱自己吧。

接纳、照顾、抚慰自己的“内在小孩”,也同样可以收获丰盈、自由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